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李岚;薛俭成;党鑫堂

    目的 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血小板抗原固定术(MAIPA)之改良抗原捕获ELISA(MACE)和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MGIA)检测血小板抗体,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数.方法 选择1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ITP组)及40例健康献血员(对照组),以流式细胞术(FCM)作为参比方法,采用MACE法和MGIA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结果 3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ACE法特异性比MGIA高,并能区分出血小板抗体类型(HLA或HPA),但MGIA操作时间短,具有简便、快速、易于标准化的优点,适合于初筛试验.

  •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

    作者:李岚;张爱根;李妙珊

    目的 分析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并寻找解决的方法.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13例临床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病人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鉴定.结果 血小板抗体阳性71例(33.33%),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抗体阳性65例(30.51%);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即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抗体阳性2例(0.94%);HLA和HPA抗体并存4例(1.88%).结论 HLA抗体是导致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对患者进行"适合性血小板榆注",可逆转血小板榆注无效状态,提高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疗效.

  •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成分血输注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侯春梅;田建波;王鑫鑫

    目的 观察血小板抗体检测阴性和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6月该院血小板抗体检测的病例60例.血小板抗体检测使用固相凝集法.结果 60例血小板输注患者共检测到血小板抗体26例,阳性率为43.3%,其中白血病阳性率为44.4%,再生障碍性贫血阳性率为41.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阳性率为37.5%,恶性肿瘤阳性率为45.5%,各类疾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 05).血小板输注次数<3次、3~8次和>8次的患者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3.8%、46.7%和77.8%,各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小板抗体阴性和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分别为20.6%和69.2%,抗体阴性组显著低于阳性组(P<0.01).血小板抗体阴性患者血小板输注后1h和24 h CCI值分别为(8.12±1.24)×109/L和(5.03±0.74)×10VL,均显著高于阳性组的(6.77±0.81)×109/L和(3.93±0.61)×109/L(P> 0.05).结论 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相容性血小板配型试验是预防免疫性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有效方法.

  •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其配型在临床上的应用

    作者:李岚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及其配型的应用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血小板血清学方法测定抗体及血小板配型.结果:对10例血液病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进行血小板配型输注,其有效率为88%.结论: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患者采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输注,对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反复输血中的应用

    作者:林奕斌;冯矞;谢金颖

    目的:研究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反复输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韶关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反复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以78例无输血史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以及输注无效率.结果:(1)观察组患者输注后1h静脉血血小板计数增加(CCI)指数为6.03±2.12,输注后24h为1.35±0.7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28±2.26和10.23±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26.92%,输注无效率为3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7%和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次数是导致血小板抗体阳性的高危因素[OR=0.66,95%CI为(0.50,0.84)].结论:通过血小板抗体检测能够有效评价反复输血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为临床输血提供指导,预防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

  • 50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报告

    作者:徐静;林燕;温茹春;曾春云;张春燕;钟雁玲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筛检在血液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应用微柱凝胶试验对50例临床发生血液病的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检测血小板抗体阳性6例,阳性率12%.其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阳性率高5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阳性率低11.1%.结论: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前进行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有效地预防免疫性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

  • 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其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岚;董洪强;张琼丽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的产生规律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检测A组(非过滤组)和B组(过滤组)患者血小板HLA抗体和HPA抗体,以CCI值评价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A组HLA抗体阳性率为53.33%(16/30);HPA抗体阳性率为13.33%(4/30);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43.33%(13/30).B组HLA抗体阳性率为13.33%(4/30);HPA抗体阳性率为10.00%(3/30);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10.00%(3/30).两组HL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滤除白细胞的机采血小板难以减少血小板HP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但可以减少血小板HL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 淋巴瘤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分析

    作者:郑娟

    目的 探讨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淋巴瘤患者50例,统计所有患者的输血次数,检测患者输血前后的血小板抗体,分析患者血小板抗体与输血次数和输血效果的关系,此外,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实验组25例,分别输注随机血小板和配型血小板,比较两组的输血效果.结果 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加,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也随之升高(P<0.05);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输注无效率(60.87%)显著高于血小板抗体阴性患者的输注无效率(29.63%)(P<0.05);试验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40.0%)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72.0%).结论 输血次数的增加可以增加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患者在输注血小板之前加强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血小板配型可以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

  • 血小板抗体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在指导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中的意义

    作者:张水建;曾祥文;陈超

    目的 分析血小板抗体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在指导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中的意义.方法 将2014年5月~ 2018年2月于我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筛选血栓弹力图指导输血患者62例作为A组,按1:1比例筛选血小板抗体检+血栓弹力图指导输血患者62例作为B组;对比两组一般手术情况、成分血输注率及输注量,统计输注1h、24 h时CCI,评价输血效果,并记录预后转归.结果 两组手术时长、体外循环时长、主动脉阻断时长、红细胞输注率及死亡率对比无差异(P> 0.05);但B组手术结束时及出ICU时血红蛋白值、成分血输注率及总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长、出院时血红蛋白值水平、输血相关不良反应(肺炎、过敏反应)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输注1h、24 h时CCI值、输注有效率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或可与弹力血栓图协同指导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不仅可减少成分血输注率及输注量,还可进一步确保输注效果.

  • 反复输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分析及其意义

    作者:姜志刚

    目的 对反复输血(≥3次)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分析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及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为后续输注工作开展提供主要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反复输血(≥3次)患者为135例,应用微柱凝胶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以检测结果 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划分为阳性与阴性两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输注前后计数结果.其中,针对阳性患者进行特异性分析,并完成各抗体比例统计,分析输血次数与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关系.结果135例反复输血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54例(40%),且阳性PTR患者44例(81.5%),阴性患者PTR共10例(18.5%);对44例血小板抗体阳性PTR患者进行特异性分析,确定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32例(72.7%),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抗体9例(20.5%),同时具有HLA与HPA抗体3例(6.8%).结论 反复输血(≥3次)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相比阴性患者引起PTR的可能性更高(P<0.05),且PTR发生概率与患者输血次数多少呈正相关,确定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韩日成;张家明;陈锦艳;黎阳;卢粤

    目的 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95例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通过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评价阳性及阴性患者1h和24 h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对输注效果的影响.结果 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3.7%(32/95).其中HLA-I抗体27例;HPA抗体1例,HLAI+HPA抗体4例;39例患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无效输注率为41.1%(39/95).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1h和24 h的CCI值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1);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无效输注率(78.1%)明显高于阴性患者(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型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87.5%)与未配型组(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密切相关,血小板交叉配型可减少同种免疫反应,输注血小板前进行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交叉配型对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有重要意义.

  • 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分析

    作者:周君纯;吴兆勇;龙亚银;刘家华;钟明

    目的 观察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 观察46例血液病患者98例次输注血小板后的输注效果,并通过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指标进行评价.血小板抗体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SEPSA)法进行检测并通过淋巴毒试验和磷酸氯喹试验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 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42.9%;98例次血小板输注后的血清标本中,血小板抗体阳性者39例,阳性率为39.8%;HLA抗体阳性者无效输注率为69.7%.HPA抗体阳性者及HLA和HPA抗体阳性者无效输注率均为100.0%.血小板抗体阳性者的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74.4%(29/39),明显高于血小板抗体阴性者的22.0%(13/59)(P<0.01).结论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抗体类型的确认,配合性地输注血小板,有利于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 登革热患者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相关

    作者:杨方集;吴元凯;陈淑如;谢茜;李新华;朱昌浩;谢冬英;崇雨田

    [目的]了解登革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和抗GPIb/Ⅸ)的表达,探讨登革热患者血小板减少是否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相关.[方法]用改良的血小板抗原单抗特异性固相化法(MAIPA法)检测51例登革病毒1型(DENV-1)登革热患者和50例健康者血清的抗GPⅡb/Ⅲa和抗GPIb/Ⅸ特异性抗体,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51例DENV-1登革热患者血清中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GPIb/Ⅸ和双抗体总体阳性率分别为35.3%(18/51)、37.3%(19/51)和43.1%(22/51);与50例健康者的阳性率8.0%(4/50),6.0%(3/50)和10.0%(5/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重度血小板减少登革热患者(PLT< 50×109/L)血清中,抗GPⅡb/Ⅲa和抗GPIb/Ⅸ抗体检出率为100% (6/6)和83.3%(5/6),血小板计数无减少登革热患者血清中抗体阳性率为14.8%(4/27)和29.6% (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0.015).在登革热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血清中,抗GPⅡb/Ⅲa和抗GPIb/Ⅸ抗体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58,P<0.001;r=-0.44,P<0.05).[结论]登革热患者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和抗GPIb/Ⅸ相关;免疫因素参与登革热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破坏过程.

  • 血小板抗体和血清白细胞介素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诊断及预后分析研究

    作者:刘冬梅;王莉莉;董明华;程娜娜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PAIgG、PAIgA、PAIgM)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IL-18)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125例ITP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50例门诊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PAIgG、PAIgA、PAIgM、IL-6、IL-17、IL-18、血小板(PLT)水平,分析组间差异.追踪ITP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治疗后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 急性ITP组、慢性ITP组血清PAIgG、PAIgA、PAIgM、IL-6、IL-17、IL-18均高于对照组,PLT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6、IL-8、IL-10、PAIgG、PAIgA、PAIgM均呈正相关(r=0.215 ~ 0.508,P<0.05),IL-6、IL-8、IL-10、PAIgG、PAIgA、PAIgM与PLT呈负相关(r=-0.295~-0.417,P<0.05);ITP患者治疗有反应组血清PAIgG、PAIgA、PAIgM、IL-6、IL-17、IL-18水平均低于治疗无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血小板抗体联合白细胞介素诊断IT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95%CI:0.853 ~ 0.991),预测ITP疗效的AUC为0.830(95%CI:0.729~0.9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TP患者血小板抗体、白细胞介素水平明显上调,其水平与PLT计数、ITP治疗效果有关,联合血小板抗体和白细胞介素诊断ITP、判断ITP疗效价值较高,可作为ITP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有效血清学指标.

  • 两种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的一致性检验

    作者:张志哲

    目的 对微柱凝胶法和固相抗体法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选择更佳的方法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和固相抗体(Capture-P)法分别测定154例多次输注血小板效果不佳的病人的血小板抗体,用pems统计软件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微柱凝胶方法检出强阳性15例,阳性63例,阴性80例;Capture-P法检出强阳性5例,阳性45例,阴性104例,kappa指数0.63566.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良好,但微柱凝胶法试剂价格低廉、检测时间短,适宜基层单位推广.

  • 反复输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及其与输注治疗效果的关系分析

    作者:吴玉敏;张慧;赵志红

    目的 了解反复输血治疗患者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探讨血小板抗体及其类型与输注血小板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输血科收治的需要3次及以上输注血小板治疗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于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之后24 h,检测患者血小板抗体,计算患者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对临床输注无效、血小板抗体为阳性的患者,分别采取配型输注和随机输注的方法输注血小板进行治疗,比较两种输注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输血6次及以上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44.23%)显著高于输血3~5次的患者(1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抗体阴性患者输注有效率(78.89%)显著高于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类别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型输注血小板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随机输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输血次数会影响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血小板抗体和类别会影响输注血小板的治疗效果,配型输注血小板可有效提高输注治疗的有效率.

  • VP方案结合中药治疗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

    作者:孙碧红;唐志民

    目的:观察VP方案结合中药治疗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临床疗效,探讨可能的疗效机制.方法:设立VP方案结合中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9例和VP方案对照组(简称对照组)40例,用现代药理学及免疫学对疗效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良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5.6%、48.7%、89.7%;对照组为17.5%、30.0%、75.0%;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无论在血小板恢复、出血症状改善还是在起效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部分免疫学检查显示:治疗前,CITP患者体液免疫及血小板功能异常;治疗后,治疗组CITP患者体液免疫及血小板功能恢复(P<0.01).而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经中药拮抗,得到减轻或消失.结论:VP方案结合中药治疗成人CITP临床疗效可靠,其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对血小板功能及数量的恢复来实现的.

  • 孕妇血小板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古国荣;朱伟峰;周敏;谢国勇

    目的 探析孕妇血小板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相关疾病提供指标.方法 选取在我院妇产科待产且经检查患血小板减少的孕妇76例作为观察组,血小板正常的孕妇7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观察组孕妇血小板表面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观察组孕妇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并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 观察组孕妇所生婴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8.16%,远高于血小板正常的健康孕妇所生婴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6.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血小板表面抗体阳性检出率(53.95%)明显比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27.63%)高,而血小板表面抗体检测敏感度为41.46%,远低于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敏感度(95.24%),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与孕妇患血小板减少性相关疾病有关,孕妇血小板抗体检测有望成为预防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检测指标.

  •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抗体、骨髓细胞学对血小板减少鉴别诊断的意义

    作者:王贞;刘艳;杨冬;马晓露;刘贺;袁宏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抗体测定、骨髓细胞学检查对血小板减少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47例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在血小板计数的比较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组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ITP组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与MDS组、AA组与SL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A组与IT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AIgG、PAIgM、PAIgA的比较中,任意两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 比较中,巨核细胞总数和颗粒巨核细胞数的比较里,AA组与MDS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板巨核细胞数加裸核数在ITP组与AA组、AA组与MDS组、AA组与SLE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计数和骨髓细胞学检查对血小板减少的病因鉴别有一定意义,而血小板抗体,随着其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也将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鉴别诊断信息.

  • 国产与进口试剂盒在血小板抗体检测中的比较

    作者:孙丽芳

    目的 采用进口Sanquin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和长春博迅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同时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对两种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疑似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及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共96例和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检测,两种试剂盒方法均为固相凝集法.结果 在96例患者中Sanquin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共检出阳性23例,阳性率为24%;国产长春博迅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共检出阳性24例,阳性率为25%.两种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试剂盒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国产试剂盒相对价格实惠,更适合于基层医院进行批量标本的临床初筛试验.

201 条记录 7/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