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赛霉胺粉剂预防拔牙后干槽症疗效观察

    作者:周宗雄

    近两年来笔者对上下颌磨牙采取拔牙后在拔牙创内置人赛霉胺粉剂预防干槽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临床资料

  • 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引起严重血小板减少1例

    作者:彭伟;吴文慧

    患者,女,60岁,因三叉神经痛发作服用卡马西平20余天,开始是0.1g/次,3次/日.后逐渐加量,服药次数多达6次/日,剂量大达1.2g/日,共用10g左右.曾经于多个医院就诊,并拔除下颌磨牙一颗.患者主因右侧颌面部撕裂样疼痛20余天,伴发热3天于2002年8月26日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9C,巩膜无黄染,面部、四肢、躯干部皮肤散在性分布针尖样出血点,右侧面部皮肤粗糙,口腔粘膜可见血肿及糜烂面,右下第一磨牙拔牙创愈合,牵拉口角、触摸下颌角处皮肤时,可诱发剧烈疼痛.肝脾无肿大及压痛.

  • 根尖病变致蝶腭神经痛1例

    作者:曲培林;李景涛;张丽娟

    一、病例简介患者,男,43岁,突发右侧头部剧烈疼痛2天来诊.患者于2日前无明显诱因,右侧头面部出现剧烈疼痛.自右侧眼眶深部开始向周围扩散,每次发作可持续1至数小时,而后略缓解.伴右侧上腭粘膜麻木,右侧下颌磨牙颊侧粘膜感觉异常,同时伴有右侧鼻腔及鼻咽部粘膜持续干燥,难以忍受,滴人油性物(自滴香油)可缓解0.5~1小时,而后需要重复滴人.

  • 5%鱼肝油酸钠用于拔牙后顽固性出血

    作者:孔云霞

    在临床上常碰到一些血液系统检查正常但拔牙后出血患者,在各种常规局部处理后仍不能止血或反复数次才能止血,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我们在临床上将5%鱼肝油酸钠用于拔牙后顽固性出血,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28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21~56岁,平均34岁。28例都是在常规局部处理(如局部压迫、应用止血粉、创口缝合等)和全身应用止血药后,仍不能止血或止血几小时后甚至2~3天后又反复出血的患者。拔牙原因为纵折牙(11例)、残根(4例)、残冠(7例)。全部为磨牙,其中上颌磨牙17例、下颌磨牙11例。全身化验检查除1例有血小板减少外,其余均在正常范围。另对10例拔牙术中损伤较大、出血较多的患者(预防组),在拔牙后用5%鱼肝油酸钠棉球外加纱布棉卷进行局部压迫止血,以观察拔牙出血情况,其中2例女患者是在月经期拔牙。

  • 乳磨牙FC冠髓切断术125例临床分析

    作者:白丽;池爱群;马宏

    乳牙活髓切断术是近年治疗儿童牙病较为先进的方法。作者自19 94年5月~1998年5月采用FC活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125颗,并行一年的追踪观察,疗效较为满意。一、材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门诊适合做乳磨牙FC活髓切断术的患儿104例125颗牙,其中男65例74颗牙,女39例51颗牙。年龄4~8岁,牙根处于稳定期。上颌磨牙42颗,下颌磨牙83 颗。 2.治疗方法:患牙麻醉后,去腐备洞,消毒隔湿,制备洞形,揭开髓室顶,用消毒锐利刮匙切除冠髓,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清洗髓腔后用无菌干棉球止血。置FC小棉球于根管口处5min 取出,将调制好的甲醛甲酚~丁香油水门汀糊剂,即FC~ZOE盖髓糊剂置于牙髓断面及髓室底,厚度为1mm~2mm,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磷酸锌水门汀双层垫底,银汞合金充填。所有患牙术前、术后摄取X线片,并嘱术后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复查,对其进行临床检查及牙片检查,观察疗效。

  •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与邻牙固定修复治疗

    作者:李冬梅;谷宇新

    牙半切术是将下颌磨牙的一个有严重病变的牙根连同相应的牙冠一同切除,保留另一半相对健康的牙冠根,使之在口腔维持功能.笔者从2001年开始,对45例(45颗牙)行半切术后的下颌磨牙行固定桥修复,经4年随访,疗效满意.

  • 牙半切术在保留患牙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俊;刘青梅

    牙半切术是指将下颌磨牙病变严重侧的牙根连同半个牙冠一并切除的手术方法,多适用于下颌磨牙一个根的牙槽骨严重破坏、根分叉骨吸收明显,或因牙体病变严重,根折且牙冠毁坏大而难以治愈者,但另半侧牙根和冠部基本完好[1].近几年来对部分患牙通过有选择的施行牙半切术,去除病变严重的近中冠根或远中冠根后而使剩余部分牙体组织得以保存.术后根据余留患牙及邻牙的情况选取适宜的固定修复方式,从而有效地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

  • 全锆冠修复颊侧牙合龈距离过小下颌磨牙的临床观察

    作者:哈斯牧仁;赵连英;阿日关叁丹;邓耀强;代钦;银星

    目的 观察全锆冠修复颊侧牙合龈距离过小下颌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牙合面不均匀磨耗达牙本质层或经根管治疗后的颊侧牙合龈距离过小下颌磨牙21颗.完成比色后用尖端圆钝柱状车针进行牙体预备,颊侧预备至龈下0.5 mm、其它轴面齐龈,牙合预备0.8 mm,修形抛光后形成边缘呈浅凹状、轴壁平行、线角圆钝的预备体.用无孔金属托盘和加成型硅橡胶改良二相二次印模技术取模.技工室完成全锆冠(粘接面喷砂处理),自酸蚀树脂粘结剂粘结.测量患牙颊侧小牙合龈距离、全冠粘接面小轴壁高度,观察全锆冠与相邻牙的颜色对比情况.随访1年,观察脱落及折裂等情况.结果 21颗患牙小颊侧牙合龈距离为(2.43 ± 0.34)mm;21颗全冠粘接面小轴壁高度(2.38 ± 0.24)mm;所有全锆冠颜色与相邻牙不完全一致;随访1年间无脱落及折裂.结论 在轴壁平行且全冠粘接面小轴壁高度大于2 mm的前提下,全锆冠可用于非美学区的牙合龈距离过小下颌磨牙的修复.

  • Ni-Cr齿冠的应用体会

    作者:梁山红;蔡伯华

    1 材料与方法患牙300例,男125例,女175例.年龄在13~65岁之间.第1磨牙201例,第2磨牙90例,第3磨牙9例;其中上颌磨牙116例,下颌磨牙184例;50例为残冠,22例为折裂牙,15例为隐裂牙,患根尖炎者166例,牙髓炎134例.采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Ni-Cr成品齿冠.

  • 动态载荷下牙半切与种植体联合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邹英楠;王屹博;丁超;潘新宇;史久慧

    背景:磨牙半切除术后传统的修复方式对基牙健康均存在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牙半切与种植体联合为下颌磨牙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目的:对比动态载荷下牙半切与种植体联合修复、单种植体修复和双种植体修复下颌磨牙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分别建立牙半切与种植体联合修复、单种植体修复、双种植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修复体施加一个周期0.875 s的动态载荷,分析种植体、天然牙根及其周围骨组织在咀嚼周期不同阶段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同一材料咀嚼周期不同阶段的应力对比:种植体、皮质骨和松质骨的应力变化,舌颊向加载>颊舌向加载>垂直向加载;天然牙根的应力变化,垂直向加载>颊舌向加载>舌颊向加载;②1个咀嚼周期末种植体、皮质骨、松质骨的应力对比:牙半切与种植体联合修复模型>双种植体修复模型>单种植体修复模型;③种植体与基台连接处安全系数较低,是发生疲劳破坏的危险区域;牙半切与种植体联合修复模型的种植体使用寿命远大于种植体再口腔内受到的咀嚼压力次数,不会发生疲劳断裂现象;④结果表明,牙半切与种植体联合修复遵循仿生学原理,对咬合力的调节有重要作用,从生物力学角度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下颌磨牙修复方式.

  • 残冠伴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磨牙分根保存、联冠修复疗效观察

    作者:安涓

    重度根分叉病变是口腔科医生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重症牙痛,其治疗难度大且效果不好,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拔牙的适应证,特别是伴有残冠者.近年,我们用分根术结合烤瓷联冠修复治疗有重度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磨牙残冠,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了保存患牙,提高咀嚼效率,维持牙列稳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 老年人下颌磨牙牙半切除术后修复疗效研究

    作者:曾晨光

    目的:观察老年人下颌磨牙牙半切除术后修复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患者57颗因各种原因而不能完全保留的患牙,根管治疗后进行牙半切除术,桩冠、冠或固定桥修复,观察疗效.评估术前、术后患牙牙周情况、根尖病变大小以及余留牙齿牙槽骨高度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3年,成功及有效54颗,失败3颗.结论:牙半切除术后修复治疗老年人下颌磨牙缺损是一种疗效较好、相对经济的序列治疗方法.

  • 下颌磨牙半牙切除术后固定修复的临床分析

    作者:焦中林

    目的:探讨下颌磨牙半牙切除术后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采用下颌磨牙半牙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0例,共30牙.于术后采用单端固定桥治疗、双端固定桥治疗以及单冠修复治疗.并于治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以及1年后对患者的牙齿情况进行复查.结果:患者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以及1年后的满意率逐年降低(P<0.05).结论:下颌磨牙半牙切除术后固定修复可以有效的保留患者的牙齿情况,提高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

  • 机用ProTaper镍钛机动根管锉在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预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张凤仙;仲姗;王梅

    目的:探讨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预备中应用机用ProTaper镍钛机动根管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需行下颌第二磨牙牙体治疗的C形根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操作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恰填率等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器械折断率为2.50%,对照组也为2.50%,两组器械折断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颌磨牙第二C形根管预备中应用机用ProTaper镍钛机动根管锉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28例根管封药期间疼痛的临床分析

    作者:区翠明

    1临床资料经笔者统计作根管预备后在根管封药过程中出现自发性、持续性疼痛、局限性咬()痛等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症状的病例28例28颗牙,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7岁~62岁,平均25.6岁.下颌前磨牙12例,下颌磨牙9例,上前牙2例,上前磨牙2例,上磨牙3例.经分析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 牙齿发育中形态的变异和牙周病病因分析

    作者:刘中玉;王晓萍;于敏

    目前普遍认为牙周病是菌斑的结果,牙齿发育中形态的某些变异又为菌斑的滞留积聚提供了掩蔽所,因而易于导致局部牙周损害.从慢性菌斑滞留和发育中的异常这两方面来看,都发现有牙周骨质缺损的现象.牙颈部釉质凸起从磨牙的牙骨釉质界延向根分叉部位处的釉质凸起.有些异常的牙齿往往有菌斑积聚而又很难清滞.据统计,大约29%下颌磨牙,17%上颌磨牙有牙颈釉质凸起. 临床上对牙根面上发现的釉珠早已有所认识,釉珠可以是有完全性釉质或者含有牙本质或牙髓组织所组成,它的直径大约有0.3~2.0mm之间.一般牙颈釉质凸起同冠部釉质以及牙根面上远端釉珠相连在一起,每只牙通常仅有一颗釉珠,普通型的釉珠位于根尖部,但在牙颈部和牙冠处有时也能看到.在牙根面上形成的大部分釉质被牙骨质所复盖,因而牙骨质沉积异常同釉珠有关.发生在上颌切牙的又一种异常是腭龈沟,(尤其在侧切牙),它起于牙冠凹陷部位,然后延续到颈嵴,并且继续向无端根尖处延伸,这种缺损还可用牙龈沟相交通,这就破坏了远中边缘嵴和颈嵴之间的连续性.在此部位,上皮附着常常受到损害,这为细菌内毒素流通提供了有利的通路,同时形成骨下袋,1%上颌侧切牙发现有此沟.有的此沟非常明显,以致形成副根,这种异常也更易于造成局限性的牙周病.在早期牙周软组织附着于牙骨釉质界,当出现牙周病时,牙骨釉质界和根分叉就暴露了.过多暴露牙根时,控制菌斑就更困难,根分叉越小,去除菌斑就越困难,在牙周膜健康情况下,这种变异比较少见,因为它们并不暴露于口腔,当发生牙周病或者牙髓病时,这种变异就有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也是发病困素.上述所说牙齿发育中形态的这些变异,通过菌斑积聚和钙化沉积,对牙周病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菌斑得不到控制就加速了牙周病的发生,因而临床医生必须认识到这些变异和孤立的牙周病的病因学意义所在,认识这些变异和早期诊断可以改善所受损牙齿的预后.

  • 碧兰麻口腔局部麻醉药在口腔科的应用体会

    作者:陆爽;周昊

    我们对急慢性牙髓炎牙髓治疗或需在局麻下制备窝洞的和拨除的患牙,应用碧兰麻口腔局部麻醉药麻醉,麻醉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000~20001年,共对346例患者应用碧兰麻口腔局部麻醉药,其中男165例,女181例.年龄20~64岁,平均39.63岁.下颌磨牙124例,下颌双尖牙66例,上颌磨牙56例.2方法采用局部粘膜下浸润麻醉.在应拨除或治疗的患牙进针区碘酊消毒,从根尖区颊侧进针至粘膜下,注射药液(单根牙约0.8ml,多根牙1.5m1)舌(腭)侧注射约0.2ml.每15s注射不超过0.5ml.3 观测指标麻醉完全:患者无疼痛感、无痛苦表情;麻醉良好:患者有轻微不适感,但手术可顺利进行;麻醉有效:患者感觉疼痛,但可忍受手术进行;麻醉失败:患者感觉剧烈疼痛,无法忍受.

  • 简易半固定舌弓矫治下磨牙颊舌向倾斜错位

    作者:严章勇;卢玉秀

    目的:介绍一种临床上行之有效的矫治下颌磨牙颊舌向倾斜错位的方法,并探讨其在矫治过程中的特点.方法:对8例下颌磨牙颊向或舌向倾斜错位的患者,采用简易半固定舌弓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在矫治初期进行矫治.结果:在矫治初期,应用简易半固定舌弓能快速成功地矫治下颌磨牙颊向或舌向倾斜错位.结论:简易半固定舌弓在矫治过程中固位和稳定性较好,能很好地控制下磨牙颊舌向位置,并缩短固定矫治的疗程,对下颌牙弓前牙区的形态影响较小.

  • 牙分隔术在下颌磨牙髓底穿孔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颜培德;王风;夏文薇

    目的采用牙分隔术对髓底穿孔的下颌磨牙进行保存治疗.方法对28例髓底穿孔的下颌磨牙进行根管治疗后,行牙冠的颊舌向牙分隔术,在近远中根管内各形成一个金属基桩,再通过两个联冠来恢复其面的解剖形态与咬合关系.结果治疗成功29例,成功率为96.4%.结论采用牙分隔术保存髓底穿孔的下颌磨牙,其疗效良好.

  • 右下颌第一磨牙五根管1例报告

    作者:赵雪;宫佳乐

    下颌第一磨牙多为3~4个根管,较少出现5个根管.作者报告1例下颌第一磨牙存在第5个根管,近中3个,远中2个,并对其发现、治疗和X线表现进行总结,以避免下颌第一磨牙治疗过程中的根管漏治.

142 条记录 3/8 页 « 12345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