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周边型肺癌的HRCT诊断5例报告

    作者:张占武

    目前,CT检查结合临床病史等资料,大多数肺癌能在术前作出准确诊断.但早期肺癌,尤其是周边型早期肺癌,不像中心型肺癌那样容易引起肺通气不良而出现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加之早期周边型肺癌尚缺乏恶性肿瘤的典型特征,常延误诊断,错过治疗时机.所以,对周边型早期肺癌的正确诊断尤为重要.

  • 不同充气量喉罩置入方法比较

    作者:张延钧;田嘉欣;郑鑫

    目的 探讨不同充气量置入对一次性双管喉罩通气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择期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气囊内保留30 ml气体,B组完全抽气.记录两组建立气道时间、一次成功率、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围术期并发症.结果 A组建立气道时间短,一次成功率A组高,围术期咽痛B组高,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于临床喉罩完全充气更为适合.

  • 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的比较

    作者:章云飞;冯艳平

    目的:比较Coopdech管和双腔管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6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插入双腔管;B组插入普通气管导管,再将Coopdech管插入气管导管中.两组均用纤支镜定位.记录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和肺萎陷程度,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与A组比较,B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均降低(P<0.05).结论:Coopclech管在单肺通气中应用更简便.

  • 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对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作者:耿志明

    目的 探讨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为预防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 测定术前及术中不同时期呼吸频率(F)、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呼吸频率(F)、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脉搏氧饱和度(SpO2)在手术30 min以后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电切术中肺通气功能及脉搏氧饱和度的监测对TURS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 肺外源性监测对ARDS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的疗效判断

    作者:范英姿;冯星火

    我院ICU2003-12~2004-12对收治的经机械通气治疗的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8例应用呼吸指数(RI)及血气分析指标进行呼吸监测,判断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的疗效.

  •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对患儿通气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桂新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CPAP)给氧方法应用简便易行,所需设备不复杂,价格便宜,相对无创,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给氧,近年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儿科疾病的呼吸支持治疗.传统观念认为它适用于无通气障碍的的低氧血症.本文通过分析66例存在低氧血症的患儿应用NCPAP治疗前后血气PaO2的变化,以探讨NCPAP对患儿通气功能的影响.

  • 电视胸腔镜手术麻醉69例分析

    作者:王勇

    对我院1999-02~2001-10电视胸腔镜手术麻醉69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8例,女21例,年龄18~78岁,平均49岁.

  • 支气管阻塞导管的局限性及并发症

    作者:韩梅;王多友

    胸科手术常需进行单肺通气,其目的是使手术侧肺萎陷,便于手术操作,减轻对肺实质的损伤,防止交叉感染和病原扩散.目前单肺通气方法有两种:双腔支气管导管和支气管阻塞导管.近年来支气管阻塞导管技术受到国内外麻醉界的广泛关注并开始用于临床.尽管支气管阻塞导管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克服双腔支气管导管固有的缺点,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现将其临床使用的局限性及并发症综述如下.

  • 室缺修补术并肺高压体外循环后肺通气和血流临床干预的效应对比

    作者:刘曼;乔飞;张许;罗用宇

    目的 观察肺高压室缺修补术(左向右分流)患儿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增加肺通气或扩张肺血管对肺内分流和肺顺应性的临床影响.方法 3组(60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20例)常规呼吸管理、B组(20例)CPB后用前列腺素E1、C组(20例)CPB后增加肺通气量,观察CPB前、CPB后30分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差值(Pa-ETCO2)、肺顺应性(Cmpl)、平均动脉压力(mean blood pressure,MBP)和肺内分流率(Qs/Qt)、呼吸指数(respiration index,RI)的变化.结果 组内比较,CPB后30 min C组的Pa-ETCO2差值增加和Cmpl降低(P<0.05)、Qs/Qt和RI升高(P<0.05);B组的Pa-ETCO2、Qs/Qt和RI明显低于同时点C组(P<0.05或P<0.01),Cmpl高于同时点C组(P<0.05).结论 小儿心脏手术CPB后心肺功能正效应并不即时体现,肺部存在明显肺内分流及无效腔通气.通气/血流失调,肺顺应性减低,单纯增加通气量改善不大,扩张肺血管可明显改善肺顺应性、减少肺内分流.

  •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作者:张书文;赵斌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达20%~30%.若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死亡率可降至8%.寻找一种无创而有效的诊断方法一直是影像学界的奋斗目标.传统的普通X胸片是首选的检查手段;放射核素显像肺通气-灌注扫描(V/Q)沿用多年,应用较广泛,但二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肺动脉造影始终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为有创性检查,使之临床应用受到较大限制.近年发展起来的螺旋CT,特别是电子束CT可以直接显示肺段血管及血栓的部位、形态、与血管壁的关系等;同时MRI诊断PE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包括平扫肺MR血管成像、增强MR血管成像及肺MR灌注成像等.本文对CT和MRI在肺动脉栓塞诊断方面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 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阚英

    肺通气/灌注显像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疗中常被用为一线影像学检查,随着多种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从显像技术到放射性药物方面均有较大进步.本文针对肺通气/灌注显像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 呼吸操锻炼对脊柱侧弯患儿术前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建英;高德华;陈建芳;莫美琴;夏洁;倪春鸿

    目的:探讨对小儿脊柱侧弯患者术前进行呼吸操锻炼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5例脊柱侧弯且肺功能障碍的患儿术前1周实施组合的呼吸操锻炼,观察比较锻炼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锻炼后患儿肺活量(VC)、肺容量(TLC)、用力肺活量(FVC)、大通气量(MVV)较锻炼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血氧饱和度97%.结论:术前进行呼吸操锻炼能在近期改善患儿肺功能,提高对脊柱矫形手术的耐受力,对预防和减少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 单肺通气时吸入不同浓度氧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氧合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李彭依;王丽君;许仄平;王强

    目的 观察左剖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LV)时不同吸入氧浓度(FiO2)对机体氧合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拟行左剖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60%FiO2组(A组,OLV时FiO2=60%,n=25),75%FiO2组(B组,OLV时FiO2=75%,n=25)和90%FiO2组(C组,OLV时FiO2=90%,n=25).于麻醉前(T0)、OLV前(T1)、OLV 30 min(T2)、60 min(T3)、120 min(T4)、恢复双肺通气(TLV)后30 min(T5)及术后24 h(T6)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量其静脉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抽取动脉血0.5 ml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各时间点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氧分压(Pa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T1~T4的气道峰压(Ppeak)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 A组有4例出现SpO2<95%,B组和C组各时间点SpO2均≥95%.与C组比较,A组SpO2和PaO2在T2、T3、T4时明显降低(SpO2 P值分别为0.002、0.001、0.044;PaO2 P值分别为0.344、0.021、0.038),B组PaO2在T2、T3、T4时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46、0.038、0.011);与B组比较,A组SpO2在T2和T3时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01、0.002),PaO2在T2、T3、T4时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36、0.045、0.002).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血清SOD含量在T5、T6时明显升高(T5时:A组P=0.032,B组P=0.048;T6时:A组P=0.004,B组P=0.040);MDA含量在T5、T6时明显降低(T5时:A组P=0.026,B组P=0.047;T6时:A组P=0.018,B组P=0.046).A组和B组各时间点SOD与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剖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OLV时75%FiO2不影响机体氧合,且能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而60%FiO2虽然减轻了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但增加了低氧血症的风险,需密切监测患者氧合.

  • 选择性肺叶隔离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同;徐军;葛亚丽;裴学坤;刘琳;王维林;管宏俊

    目的:观察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对左侧剖胸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行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单肺通气对照组(OLV组)和选择性肺叶隔离组(SLB组)。OLV组术中按需行右肺通气,SLB组按需行右肺和左肺上叶通气。分别于侧卧位双肺通气后5 min(T1)、侧卧位右肺或右肺+左肺上叶通气后15 min(T2)、侧卧位右肺或右肺+左肺上叶通气后45 min(T3)、术毕恢复双肺通气后15 min(T4)四个时点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CVP、HR、MAP)和呼吸力学指标[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肺顺应性(Cdyn)];采集 T1~T4时患者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野清晰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plat、Ppeak在T2、T3时均显著高于T1时,SLB组明显低于OLV组(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T4时的Cdyn均降低(P<0.05),SLB组在T2、T3时的Cdyn明显高于OLV组(P<0.05);两组T2、T3时的PaO2均明显低于T1时(P<0.05),但SLB组T2、T3时的PaO2较OLV组高(P<0.05),两组患者在T2、T3时的Qs/Qt均明显升高,同时OLV组T4时仍略高于T1时,而SLB组T2~T4时的Qs/Qt均明显低于OLV组(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行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可显著降低Ppeak、Pplat,改善Cdyn,减少肺内分流,增加术中氧合,利于肺保护。

  • 依达拉奉对肺叶切除患者血清SP-A和动脉血气的影响

    作者:邹亚男;宋力;王黎;张晓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动脉血气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右侧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依达拉奉组(E组)各20例。E组于诱导后切皮前给予依达拉奉1 mg/kg,30 min内滴完;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于切皮前即刻(T0)、单肺通气1 h(T1)和双肺通气后1 h(T2)时抽取动、静脉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静脉血血清SP-A的水平。结果两组单肺通气后血清SP-A水平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与C组相比,E组血清SP-A水平较低(P<0.05),动脉血气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依达拉奉可减少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清 SP-A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术中肺部的急性损伤。

  • 不同潮气量单肺通气后兔两侧肺损伤程度的比较

    作者:高秀泽;石莉;刘华琴;邢玉英

    目的 比较不同潮气量单肺通气后左右肺脏组织的损伤程度,探讨单肺通气的佳潮气量.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单侧肺机械通气(OLV)实验组(B组,C组,D组),每组8只.对照组潮气量(VT)=10 ml/kg,呼吸频率(RR)=50次/min,双肺机械通气(TLV)3 h;OLV实验组、VT分别采用15 ml/kg,10 ml/kg,6 ml/kg,OLV(左侧)2 h后改TLV 1 h.结果 A组各时间点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在OLV开始后,B、C、D组的PaO2各个时间点均较A组低(P<0.05).在恢复TLV后1 h时,只有C组PaO2接近机械通气前水平.肺损伤评分A组左右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三组间比较表现为C组低(P<0.05).结论 OLV可以导致肺损伤,相对于15 ml/kg组和6 ml/kg组,10 mL/kg潮气量组的肺组织损伤轻.

  • 新生儿腹腔镜手术中两种呼吸模式探讨

    作者:马旭波;陈增芳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期间采用定压通气(PCV)和定容通气(VCV)对患儿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新生儿,按照麻醉中机械通气方式分成PCV组(n=25)和VCV组(n=25),气腹过程中通过调节吸气压力(PCV组)或潮气量(VCV组)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稳定在(45±1)mm Hg.于气腹开始前(T1)、开始后15 min(T2)和30 min(T3)记录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胸肺顺应性(C)等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两组在T2、T3时点的C均较气腹前显著下降(P<0.05),Ppeak、Pmean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上升(P<0.05),两组之间的PaCO2和循环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CV组Ppeak和Pmean明显高于PCV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腹腔镜手术气腹期间应用压力控制模式机械通气,能在相对低的气道压力下提供有效的肺通气,在预防患儿产生肺气压伤方面较容量控制模式更有优势.

  • 单肺通气时降低吸入氧浓度对兔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李彭依;顾连兵;许仄平;卞清明;张静渊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时降低吸入氧浓度(FiO2)对兔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均分为三组:60% FiO2组(L组)、100% FiO2组(H组)和对照组即双肺通气(TLV)组(C组,60% FiO2)。L组和H组TLV 30 min后行右OLV 3 h,C组TLV 30 min后继续TLV 3 h。三组于TLV 30 min(T0)和OLV 10 min(T1)、30 min(T2)、60 min(T3)、120 min (T4)、180 min(T5)时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OI)。股动脉置管监测血压(ABP)、心率(HR),记录气道峰压(P peak )。各组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双侧肺组织行肺病理组织学损伤评分,并测量双侧肺组织匀浆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H组比较,L组动脉氧分压(PaO2)在T4、T5时明显降低,动脉氧饱和度(SaO2)在T5时明显降低, T5时SOD含量明显增高,MDA含量明显降低,肺损伤评分降低(P<0.05);H组镜下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渗出,L组镜下可见较少的炎性细胞浸润、肺泡渗出液、肺泡间质破坏。结论 OLV时降低FiO 2到60%虽然增加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但能显著减轻兔肺损伤,这可能与减轻了肺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关键词: 肺通气 肺疾病
  •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病机演变规律的探讨

    作者:吴海斌

    呼吸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上以呼吸困难,发绀,神经精神症状,心血管、消化、泌尿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

  • 血液碱化后吸入纯氧心肺运动试验报告

    作者:孙兴国

    目的:传统生理学分析呼吸调控时假设血液循环相对稳定不变,即呼吸调控信号从肺经过左心到达动脉的过程和时间延迟均被忽略。实际上正常人呼吸时,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一直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因此动态分析呼吸通气指标和血气指标对于研究呼吸调控很有必要。在明确室内空气和血液碱化状态下肺通气和动脉血气指标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探讨血液碱化状态下O2对呼吸调控的影响作用。

510 条记录 2/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