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俯卧位肺部超声检查预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的预后价值

    作者:丁欣;刘大为;王小亭;王春鲜;张宏民;刘晔;陈焕;汤铂;杜微

    目的 探讨俯卧位肺部超声检查(PLUE)预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的预后价值.方法 需行俯卧位通气的ARDS患者,在首次行俯卧位通气即刻、府卧位3h行肺部超声检查(肺部16个区域),观察肺重力依赖区通气的变化,计算肺通气评分和肺通气评分变化值(ASV),采用ROC判断ASV预测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与能否脱机的截止值(cutoff值).结果 29例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3h后肺重力依赖区的总肺通气评分较俯卧位即刻明显下降[(19.15±7.98)分比(26.96±6.43)分;P<0.01],氧合指数明显升高[(190±65) mmHg(1 mmHg=0.133kPa)比(168±64) mmHg,P<0.01].7d时治疗有效组(氧合指数>300 mmHg)的ASV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氧合指数<300 mmHg)[(9.53±4.34)分比(4.86±2.96)分;P<0.05],脱机组ASV明显高于未脱机组[(10.17±4.45)分比(5.23±3.03)分;P<0.05].28 d时存活组ASV为(7.90±4.63)分,死亡组为(5.89±3.5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评估俯卧位通气7d时治疗有效的AUCROC为0.84,若以ASV≥5.5分预测俯卧位通气7d时治疗是否有效的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71.4%.ASV评估俯卧位通气7d时能够脱机的AUCROc为0.824,若以ASV≥7分预测卧位通气7d时能否脱机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76.5%.结论 PLUE可有效评估ARDS患者俯卧位时肺重力依赖区的肺通气改变.俯卧位通气3 h PLUE可以预测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7d内治疗是否有效及能否脱机,其对病死率的预测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 上海地区正常成人第1秒用力吸气容积正常值及预计方程式的探索

    作者:胡芸倩;毛培文;艾自胜;梁永杰

    目的 探索上海市正常人群第1秒用力吸气容积(forced ins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IV1)的预计值和医学参考值范围.方法 对上海地区521名健康成年人,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Master Screen difiusion(SN:694855)型肺功能仪测定FIV1,探索正常人群FIV1的预计值和医学参考值范围,分析正常人群FIV1与年龄、体质量以及身高的相关性.结果 肺功能参数FIV1与身高和年龄呈正相关,但FIV1与身高的关系为密切,与体质量无关.正常成年男性FIV1预计值的回归方程为FIV1=-5.351+0.061身高-0.027年龄(身高、年龄P<0.001,体质量P>0.05),医学参考值范围为2.107 5~4.959 1;正常成年女性FIV1预计值的回归方程为FIV1=-2.457+0.04身高-0.025年龄(身高、年龄P<0.001,体质量P>0.05),医学参考值范围为1.278 3~3.517 1.结论 FIV1值与身高和年龄有关,建立并推荐上海地区使用本成人FIV1正常预计值.

  • 摄氧和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是反映循环功能的指标

    作者:孙兴国;王桂芝;吕婧;谭晓越;William W.Stringer;Karlman Wasserman

    目的 观察正常人运动期间心肺代谢等多系统功能的连续动态变化,从整体整合角度探讨摄氧效率平台(OUEP)和CO2排出通气效率((V)E/(V)CO2低值)在循环系统中的生理意义.方法 选正常志愿者5名,在美国洛杉矶加大Harbor-UCLA医学中心分别在动脉和中心静脉置管后完成症状限制性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每分钟动、静脉取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血液动力学指标、肺通换气指标、摄氧通气效率(OUE,即(V)O2/(V)E)和(V)E/(V)CO2等连续变化.结果 CPET期间随着功率逐步递增,心排出量、心率、混合静脉血氧浓度、动静脉氧差、分钟通气量、分钟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肺泡通气量与肺通气血流比值均呈现近于线性渐进性递增(与静息状态比较,P<0.05 ~0.01);动脉血氧浓度一直维持高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每搏输出量、呼吸频率、动脉血PCO2、动脉血氢离子浓度和死腔通气比值运动中均有明显变化(与静息状态比较,P<0.05 ~0.01),但变化非单一方向线性模式.运动中OUE先从静息状态的30.9±3.3明显升高(与静息和上个运动状态比较,P均<0.05),大约无氧阈水平数分钟达到高平台为46.0±4.7(与上个运动状态比较,P>0.05),无氧阈后开始显著下降(与上个运动状态比较,P<0.05),到峰值运动时的36.6±4.4.而(V)E/(V)CO2先从静息状态的39.2±6.5显著下降(与静息和上个运动状态比较,P均<0.05),约在无氧阈接近低值,随后持续数分钟形成低值平台为24.2 ±2.4(与上个运动状态比较,P>0.05),过呼吸代偿点后再显著上升(与上个运动状态比较,P< 0.05),到达峰值运动时的25.9 ±2.7.结论 CPET中人体心肺代谢功能同时变化,在无肺通气受限前提下,无氧阈前的OUEP和无氧阈后的(V)E/(V)CO2低值是反映血液循环功能的指标.

  • 成功抢救6例危重烧伤合并ARDS患者的护理

    作者:

    严重烧伤患者合并ARDS常是由于严重烧伤后大量有害的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进入肺毛细血管,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间质与肺泡水肿,肺通气和换气受阻.一旦发生ARDS病情危重,治疗与护理难度大,我科自1998年2月至2005年12月,成功抢救6例危重烧伤合并ARDS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脊柱侧凸矫形对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岩

    脊柱侧凸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畸形;它不仅包含冠状面的侧向弯曲;也包括横断面的轴向旋转和矢状面的前凸或后凸畸形.脊柱侧凸多发生于胸椎;位于凸侧的肋骨由于发生移位和旋转;导致凸侧胸廓隆起、肋骨成角;进而导致该侧胸腔的冠状径缩短;而凹侧肋骨塌陷;使该侧胸腔矢状径缩短.这些骨性结构的畸形改变;不仅使胸腔容积缩小;压迫肺实质;而且可导致气道弯曲受压;肺通气受阻;影响气道的通畅;进而降低肺活量和呼气流速;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 术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萍;郑曼;马正良;邱勇;肖永龙

    目的:研究术前使用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Cobb角≥60°、肺功能存在中度以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行脊柱侧凸矫形术的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在术前采用BiPAP呼吸机,经用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1个月;B组常规术前准备.观察A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改善及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Cobb角度、手术时间、手术径路、融合椎体数等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经NIPPV治疗后肺活量(VC)、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大呼气量(FEV1.0)、大通气量(MVV)和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术中氧合指数、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15min动脉血气P02、PCO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改善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的肺功能,可缩短手术后气管插管的拔管时间,改善术后通气功能,有助于脊柱侧凸患者手术后早期恢复.

  • 左侧单肺通气条件下经皮经肝射频消融治疗肝顶部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孙文兵;丁雪梅;李明颖;曹保信;柯山;麻增林;高君;高堃;张延峰;王振元

    目的 总结左侧单肺通气条件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顶部癌(liver cancer of the hepatic dome,LCHD)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拓宽经皮穿刺射频消融在LCHD病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作者在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间收治的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从中纳入31例在左侧单肺通气条件下应用射频消融治疗的LCHD病人,作为LCHD组;并在不属于LCHD的右肝细胞癌病人中,按癌灶距肝包膜、胆囊和第一肝门主要分支距离≥1.0 cm的条件,纳入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基础肝病原因、肝功能状况、癌灶直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癌灶残留采用射频消融后1个月增强CT和(或)甲胎蛋白追踪判定,将完全消融至局部肿瘤生长间隔作为无瘤生存时间.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两组病人的年龄、癌灶直径和平均穿刺次数,用χ2检验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和不完全消融率,用Kaplan-Meier's法计算局部无瘤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结果 LCHD组术后右肩部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1%比11.1%,P<0.01);两组的平均穿刺次数、治疗时间、住院日数以及完全消融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LCHD组1年、2年和3年局部无瘤牛存率分别为85.5%、65.8%和36.4%,对照组分别为87.7%、62.3%和3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直径≤5 cm的LCHD,左侧单肺通气条件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与非特殊位置肝癌相似,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 中青年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前肺通气功能研究

    作者:张鸿文;雷娟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PLC,简称肝癌)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目前有效且可能根治的方法仍为手术治疗.但大部分病例发现时已属中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机会[1].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疗方法.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TACE术后部分患者会发生肺部感染,推测可能与其基础肺功能的变化有关.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 单肺通气条件下经皮经肝射频消融治疗肝顶部肝癌

    作者:孙文兵;王振元;张延峰;丁雪梅;王保强

    目的 探讨单肺通气条件下经皮经肝射频消融(PRFA)治疗肝顶部肝癌(LCHD)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至12月间连续应用左侧单肺通气条件下PRFA治疗10例LCHD患者(单肺通气组)的临床资料,按照诊断相同、癌灶大小相近、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原则,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非单肺通气条件下PRFA治疗LCHD的10例患者,与单肺通气组一一配对(对照组).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和癌灶直径,用χ2检验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和不完全消融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和癌灶直径无明显差异(P>0.05);单肺通气组的平均穿刺针数[(3.4±0.4)次]明显低于对照组[(6.1±0.8)次](P<0.01);两组在治疗时间和射频消融直接产生的费用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单肺通气组无低氧、肺不张、肺感染等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也无血气胸、腹腔内出血、胆瘘等射频针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中发生经皮穿刺相关性并发症2例,其中气胸和胸腔积液各1例;两组均无死亡发生;单肺通气组不完全消融率为10%(1/10),对照组为40%(4/1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组的医疗不良事件(并发症和不完全消融)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60%)(P<0.05).结论 左侧单肺通气有助于提高PRFA治疗LCHD的效率、疗效和安全性.

  • 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的治疗策略

    作者:易慧敏;蔡常洁;陆敏强;汪根树;易述红;杨扬;许赤;李华;陈规划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方法和策略.方法肝移植术后合并ALI患者18例,于术后早期给予预防感染、限液、减少炎症反应的措施,并积极纠正低氧血症.于出现低氧血症3 h内经提高吸氧浓度不能纠正低氧者,给予肺复张结合肺保护通气策略,即给予吸气压力25 cm H2O呼气未正压(及PEEP)17 cm H2O通气2 min,扩张已萎陷实变的肺泡,随后逐步降低PEEP至压力-容积曲线低位转折点(Pinf)以上2 cm H2O处,预防肺泡闭塞,保持肺泡复张.结果18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及肺复张后氧分压、氧饱和度及吸氧分数均有明显改善,除1例肺部严重感染患者肺复张后吸氧分数仅上升40%,余17例均对肺复张反应良好,吸氧分数上升>50%.复张后平均氧分压上升68 mm Hg,平均氧饱和度上升9.5%,平均吸氧分数上升104.7%,改善的氧合可维持2~24 h.肺复张结合肺保护通气策略纠正低氧血症的有效率为94.4%,18例ALI患者均成功脱机拔管,康复出院.患者对肺复张的耐受性佳,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肝移植术后ALI需及时诊断和综合治疗,肺复张结合肺保护通气策略是治疗肝移植术后ALI或ARDS的安全有效措施.

  • 完全液体通气减轻乳猪体外循环术后肺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力骏;王强;刘迎龙;沈向东;杜茗;谢宁;吴松

    目的 探讨以全氟化碳为载体的完全液体通气对乳猪体外循环(CPB)术后肺气体交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CPB术后肺损伤的乳猪分为完全液体通气组和传统机械通气组,每组6只.分别在CPB前、CPB后每30min行动脉血气分析.通气4 h后取右下肺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测灌洗液白细胞介素6、8和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并行细胞计数;取左下肺行病理分析.结果 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6(53.55±15.48)pg/ml对(81.32±15.23)pg/ml(P<0.05),髓过氧化物酶浓度(50.00±7.37)U/L对(75.00±9.19)U/L(P<0.05),均显著低于机械通气组;而白细胞介素8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光镜检查显示完全液体通气组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完全液体通气能维持乳猪CPB术后正常的气体交换功能;可明显减轻乳猪CPB术后肺部炎症反应和组织学损伤.

  •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作者:王华;熊英;母得志

    婴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指经高浓度氧(O2)和高气管压力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婴儿,出现双肺过度膨胀和囊性气肿.其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肺间质和肺泡气肿、广泛感染及纤维化.1967年,Northway等[1]首先报道BPD.1975年,Philip[2]将BPD的病因描述为"O2、压力和时间".随后25年中,新生儿医学取得长足进步,许多比Northway等报道更不成熟的早产儿被救治,婴儿肺损伤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由Northway等和Philip描述的旧BPD已逐渐被Jobe[3]描述的新BPD所取代.新BPD主要发生在使用通气支持及O2供给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其放射学特征为肺纹理紊乱、模糊,伴细小条索影;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肺通气减少、感染及纤维化较旧BPD减少.

  • 保护性肺通气对婴儿围体外循环期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芳;王涛;马星钢;张道珍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CPB)中间断肺通气对婴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1岁以内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n=30)于CPB开始后停止通气;处理组(n=30)于CPB开始心脏停跳后膨肺[用手挤压气囊,使气道压力升到15~20 cm H2O(1 cmH2O=0.098 kPa),维持3~5 s,重复5次],将肺内血液排出,然后静态膨肺(3~5 cm H2O),并每隔10 min膨肺5次.两组患儿均于腔静脉开放后恢复机械通气.检测CPB开始前及CPB结束后2、6、12、24和48 h共6个时点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和呼吸指数等肺功能指标.结果 在CPB后2、6、12 h,处理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在CPB后2、6、12、48 h,处理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低于对照组(P<0.05);在CPB后6、12 h,处理组呼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婴儿CPB过程中持续静态膨肺并间断压力膨肺,可以改善术后早期肺的氧合功能,有较好的肺保护作用.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作者:尹同进;杨代秀;叶巍岭;董莉莉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有效性及意义.方法 前瞻性观察我院诊断为新生儿ALI的患儿,22例新生儿采用PS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组),20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上机前及使用PS后的血气指标及动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OI)、X线胸片动态变化,并随访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治疗组在使用PS后,肺顺应性增加,2h、24 h、72 h的动态肺顺应性分别为(0.56±0.09) ml/(cm H2O·kg)、(0.73±0.12) ml/(cm H2O·kg)、(0.52±0.14) ml/(cm H2O·kg),与对照组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S后2h、24 h、72 h的O1分别为345.5±23.9、338.2±26.7、317.6±27.5,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21.4±24.2)h、住院时间(12.5±2.1)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x2 =3.57,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2,P>0.05).结论 PS气管内滴入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作为治疗新生儿ALI有效的治疗手段,减少了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了并发症及病死率,具有临床可行性.

  • 血气分析与呼吸机参数的调节

    作者:黄敬孚

    人工呼吸机的应用可以改善严重的通气障碍,又由于呼气末正压的应用可明 显改善肺内分流所致的严重低氧血症。血气分析的检查虽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可以更好地 指导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叙述如下。1 做血气分析前对呼吸机的初步调节  患儿气管插管后应先进行数分钟以上的人工抱球,频率要快一些,但每次潮气量不要太大, 胸廓在抱球时能有起伏即可。频率快到能充分打断自主呼吸,并用听诊器确定两肺通气良好 ,特别是要确定左肺进气是否良好,以排除气管导管深入到右侧支气管的情况(婴儿和新生 儿气管短,气管导管很容易进入右侧支气管而使左肺进气不良)。患儿面色好转,紫绀消失 ,可接上呼吸机给予机械通气。

  • 脉冲振荡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标准的确定

    作者:刘传合;李硕;宋欣;陈超;赵京;陈育智

    目的探讨在使用脉冲振荡肺功能(IOS)检测时,如何判断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方法随机抽取发作期哮喘患儿156例,均进行大呼气流量-容积和IOS测定,然后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以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IOS主要参数,即呼吸总阻抗(Zrs)、气道总粘性阻力(R5)、电抗(X5)在不同改善率水平时其对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并计算两种肺功能主要参数间的回归方程.结果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患儿肺功能显著改善,两种肺功能主要参数的改善率均存在显著相关(P<0.01),其中X5改善率与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参数改善率相关性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676、0.571),Zrs次之.无论使用FEV1改善率≥15%,还是使用MMEF改善率≥30%作参照,IOS参数以Zrs、R5下降≥20%,X5下降≥30%作为舒张试验阳性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与FEV1改善15%、MMEF改善30%对应的Zrs、R5、X5的降低率分别为21.7%、21.3%;19.9%、19.5%;30.1%、29.6%.结论用IOS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只有在Zrs、R5下降≥20%,X5下降≥30%时,才能考虑作为试验阳性.

  • 深圳地区学龄前儿童用力肺活量测定的可行性及正常预计值公式

    作者:张清玲;郑劲平;袁本通;何桦;王健;安嘉颖;张敏;罗定芬;陈桂莲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用力肺活量测定的可行性,并建立儿童常规用力肺活量的正常参考值.方法对深圳地区3~6岁正常儿童343例(男性184例,女性159例), 采用意大利COSMED公司生产的COSMED流量传感仪,参考美国胸科协会可接受曲线标准,测定用力肺活量(FVC)、0.5 s用力呼气容积(FEV0.5)、0.75 s用力呼气容积(FEV0.75)、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0.5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0.5/FVC)、0.75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0.75/FVC)、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大呼气中段流量(FEF25%~75%)、高呼气流量(PEF)、高吸气流量(PIF)、呼气时间(FET100%)等11个指标,并对各实测指标作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及曲线回归,得出回归方程式.比较本方程与国外Nystad方程对指定身高、体重、年龄的儿童的差异.结果所有儿童测试的总成功率为81.3%,其中3~岁、4~岁、5~岁、6~岁各年龄段测试的成功率分别为69.9%、70.8%、92.3%、91.6%;217例(77.7%)可以完成至少2条可接受的曲线.FVC、FEV0.5、FEV0.75、FEV1、FEF25%~75%、PEF、PIF在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大多数肺功能指标与身高、体重和年龄均呈密切正相关,男性儿童的大多数肺功能指标与身高的关系为密切,而女性儿童的大多数肺功能指标则与年龄的关系为密切.所有儿童的呼气时间为(1.61±0.52) s(±s),5百分位数为0.9 s,受试儿童中有18例(6.5%)呼气时间<1 s.建立了各肺功能指标的多元回归方程.结论利用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形象比喻、竞赛游戏的方法进行用力肺活量的测定在中国的学龄前儿童中也是可行的.男性儿童肺功能指标受身高变化影响大于体重和年龄变化;女性儿童肺功能指标受年龄变化影响大于身高和体重变化;首次建立了中国深圳地区学龄前儿童用力肺活量正常值及其回归方程式.

  • 单肺通气治疗儿童顽固性肺不张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霍俊明;白科;符跃强;刘成军;许峰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患侧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治疗儿童顽固性肺不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例左侧顽固性肺不张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年龄1.5~11.0岁,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导管插管至左主支气管行单肺通气治疗,治疗后监测患儿胸部影像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儿顺利完成单肺通气治疗,每次单肺通气时间1.5~30.0 h,两次单肺通气时间间隔一般为3~5 d,6例左侧顽固性肺不张患儿经过6~20次单肺通气治疗,胸部影像学提示左肺不张明显好转,5例患儿治疗后成功脱机,1例患儿好转签字出院后给予无创呼吸机面罩通气,1个月后终脱离呼吸机.治疗期间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无插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至患侧气管行单肺通气治疗顽固性肺不张是切实可行的,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婴幼儿潮气呼吸分析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美思;葛传生;田曼

    近年来,潮气呼吸分析成为研究肺通气和肺机制的新技术,它以其无创性、不需患儿特殊配合、重复性好、简便易行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婴幼儿潮气呼吸分析现已在我国少数医院应用.

  • 深圳地区正常学龄前儿童常用吸入器阻力状态下的高吸气流量分析

    作者:张清玲;郑劲平;潘卫华;何桦;陈桂莲;安嘉颖;袁丽芬;罗锭芬

    目的 研究正常学龄前儿童在各种常用模拟吸入器阻力状态下的大吸气能力,并探讨其与年龄、身高、体重及通气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In-Check DAIL吸气流量检测仪及峰流量仪,对深圳地区3~6岁正常学龄前儿童370例进行常用吸入器[Surehaler气雾剂(Surehaler)、Autohaler气雾剂(Autohaler)、都保(Turbuhaler)、准纳器(Diskus)]阻力状态下吸气流量峰值(PIF)及呼气流量峰值(PEF)测定,同时采用意大利COSMED流量传感仪,测定其通气功能.测量指标包括:无阻力状态下的PIF(PIF-N)、模拟Surehaler时的PIF(PIF-S)、模拟Autohaler时的PIF(PIF-A)、模拟Turbuhaler时的PIF(PIF-T)、模拟Diskus时的PIF(PIF-D)、PEF、用力肺活量(FVC)、0.5秒用力呼气容积(FEVO.5)、0.75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75)、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中段流量(FEF25-75)等.结果 (1)370例中有75例不能成功完成吸气或呼气功能测试,实际研究人数295例.PIF-S、PIF-A、PIF-T、PIF-D在3~岁组、4~岁组、5~岁组、6~7岁组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身高增高,各高吸气流量亦明显增高.(2)各模拟阻力状态下PIF与年龄、身高和体重均有相关性,其中以与年龄、身高的相关性较好.(3)在正确完成测试儿童中,PIF-S、PIF-A、PIF-D达到各自吸人器所需小流量比例均为100%,PIF-T达到Turbuhaler所需小流量比例为87.5%,未达标学龄前儿童以3~岁组或身高在100 cm以下儿童为主.各阻力模拟状态下的PIF与通气功能主要指标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以PEF为佳.结论 可通过正常学龄前儿童常规进行的肺通气功能测试预测其吸气能力的大小;对不同学龄前儿童选择吸入器时,应充分考虑到其吸气能力的大小.

510 条记录 4/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