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围产期心肌病
已报告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改善急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患者的左室功能;但对围产期心肌 病的疗效尚不清楚.作者回顾性对比分析了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围产期心肌病的效果.17例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均于产后6个月内发生NYHA 2~4级心衰,左室射血分数<0.40, 均在产后1年内住院.经全面检查,除外其它类型心脏病.作者将这些病人分为免疫球蛋白治疗组和对照组.
-
产后心肌病3例
在妊娠期后1个月之前,没有发现患心脏病的孕妇,在妊娠的后1个月或产后5个月内发生不明原因的心衰为围产期心肌病[1].围产期心肌病占孕期心血管并发症的比例不到1%[2].本研究分析了我院近11年诊治的孕产妇中在产褥期发生产后心肌病合并左心衰的3例,现报道如下.
-
冻干重组人脑钠利肽治疗围产期心肌病心衰5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Lyophilized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Lrh-BNP)与米力农(Milrinone)治疗国产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的疗效.方法 对52例PPCM患者在基础抗心衰治疗上分别应用米力农和Lrh-BNP治疗.结果 Lrh-BNP组总有效率(93.5%)显著高于米力农组(79%);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舒张早期大充盈速度(E)与舒张晚期大充盈速度(A)的比值(E/A)、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24小时尿量、呼吸困难均可得到明显的改善.但Lrh-BNP可以更明显地改善心功能、不增加心率、不降低平均动脉压(MAP).结论 Lrh-BNP可以更明显地改善PPCM患者心功能,具有更高的临床有效率,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
中重度围生期心肌病11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11例中重度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1个月后病人的心功能变化、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11例患者经系统治疗,7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减小.结论:围生期心肌病与高龄妊娠有关,约30%的病人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时、规范的治疗是促进左室功能恢复、改善预后的关键.
-
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心室重构、亚临床炎症和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围产期心肌病(PPCM)患者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心率变异性(HRV)和炎症因子的相互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集的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PPCM患者30例作为PPCM组,选择同期住院分娩、年龄相匹配的3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 SDNN、RMSSD、SDANN和PNN50),同时检测PPCM超声心动图指标(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和幅度)变化。结果30例PPCM患者左心室内径、右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均大于对照组(t 值分别为4.256、3.636、2.012、2.003,均P<0.05),而室间隔幅度、左心室后壁幅度和LVEF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027、4.015、6.003,均P<0.05)。 PPCM组SDNN、SDANN、RMSSD、PNN5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4.012、3.158、3.140、2.235,均P<0.05)。 PPCM组hs-CRP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3,P<0.05)。相关分析发现,hsCRP 与SDNN、SDANN、RMSSD、PNN50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568、-0.385、-0.328、-0.273,均P<0.05),与左心室内径和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3.89、5.57,均P<0.05)。结论PPCM患者亚临床炎症、自主神经失衡和心室重构有关,随着hs-CRP水平升高,心室重构明显加重,时域指标明显下降。
-
围产期心肌病附11例临床与X线分析
围产期心肌病临床上比较常见.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围产期心肌病11例,现分析如下:诊断依据:本组11例依据下列5点而诊断:1.妊娠前无心脏病史,围产期发病.2.心功能不全治愈后,经检查排除器质型心脏病.3.X线胸片有类似心肌炎的表现,及肺血增多者.
-
心机械图法测定围产期心肌病左心室功能
目的:用心机械图法测定围产期心肌病(PPCM)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旨在客观评价该病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我院临床体检,X线,超声检查并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已确诊为围产期心肌病者21例,年龄25~38岁;同时选择30例健康女性做为对照组,年龄24~40岁.应用日本光电RM-6000多导生理仪做无创性心功能检查,同步记录标准Ⅱ导联心电图,心尖部心音图,心尖搏动图和颈动脉搏动图;纸速100 mm/s.测定指标:①左心室射血前期(PEP);②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③左心室血流动力学比率(PEP/LVET);④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⑤左心室主动舒张时间(IRT)及其指数(TARTI);⑥心尖搏动图a/E-O.
-
围产期心肌病30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新疆阜康市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的监测及处理,以减少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方法:对1998-2010年间收治的围产期心肌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就围产期心肌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作了阐述.结果:初产妇20例,经产妇10例,全部好转出院,三个月随访未见心衰症状复发.结论:应加强维族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加强孕期及产后监测及处理,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并发症.
-
围产期心肌病3例误诊分析
1 病情介绍患者1,女,24岁.心悸、气短、乏力2月,加重伴浮肿8天.第一胎正常产后5月.查体:T 37.8℃,P 106次/分,R 30次/分,BP15/10kPa.抬入病房,精神差,浮肿貌,神清,颈静脉怒张.
-
循证护理在围产期心肌病护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种以真实可靠的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实践--循证护理正在展开[1],它是一种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佳护理的方法[2].2003年4月~2005年4月我科共收治了4例围产期心肌病的产妇,1例为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1例早产并发右下肢静脉血栓.
-
剖宫产术后围产期心肌病死亡1例
1临床资料患者,19岁,住院号58927,因孕39周,下腹痛半天于2002年11月15日入院.孕2产0,药流1次,末次月经2002年2月15日.患者孕前未做过任何体检,孕期产检1次,整个孕期无头晕、胸闷、心悸、双下肢浮肿等病史.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病史.
-
围产期心肌病的病因探讨
目的:探讨围产期心肌病的病因与疗效。方法对我院22例围产期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经治疗后,19例痊愈,3例患者心功能Ⅰ~Ⅱ级,可从事较轻的体力劳动。结论围产期心肌病常发病于孕妇妊娠后3个月或产后5个月以内,其主要的发病原因可能与妊娠高血压、双胎、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和贫血等因素有关,对该疾病多以综合治疗手段为主。充分做好围产期的各项保健工作,从而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
围产期心肌病13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究围产期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以尽量降低围产期母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45%,初产妇4例,经产妇9例,多胎妊娠2例,妊高症2例;2例产前发病,11例产后发病。结果其中1例患者因就诊晚抢救无效死亡。产前发病均采取剖宫产术。围产儿均存活。结论围产期心肌病是一种特殊类型扩张型心肌病,起初症状不典型,我们应尽早发现,尽早诊治,可以有效提高母儿生存率。
-
围产期心肌病1例
围产期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
一例围产期心肌病并焦虑抑郁的护理
围产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指在妊娠后期或者在产后几个月内发生特发性心肌病,以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并且引发心力衰竭的主要表现,LVEF<45%伴有或无左室扩张,注意排除其他会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1].围产期心肌病产妇常见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恐惧敏感 、孤独无助[2].焦虑症状持续存在,不仅增加患其他疾病的风险,而且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抑郁的危害程度与焦虑相当,也增加冠心病风险,尤其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风险[3]. 2017年12月14日我科收治1例围产期心肌病并焦虑抑郁病人,经过多学科积极治疗护理,病人病情平稳好转出院,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