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脑外伤后凝血功能与其预后的临床研究
颅脑外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近年来,颅脑外伤后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凝血功能障碍是颅脑损伤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3%~64%[2]。这种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凝血功能障碍常出现短暂的高凝状态,然后继以纤溶亢进,增加了脑梗死和迟发性颅内出血等继发性脑损伤改变,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增加了急性颅脑损伤病死率和致残率。本研究收集我科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急性颅脑外伤病例1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变化特征及其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
-
妊娠期合并症凝血四项指标参数变化及意义
妊娠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严重的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更是在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给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凝血与纤溶系统平衡失调,使其比健康孕妇更易患血栓性疾病,本文通过凝血四项的检测分析,对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及妊娠期合并症妇女进行比较,并对妊娠期合并症妇女治疗后凝血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
-
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6例临床分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它是在严重疾病的基础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凝血系统被激活,凝血亢进,从而导致机体微血管因子继发的激活纤溶系统并伴有血小板功能障碍,引起全身性出血.产科DIC是许多致病因素导致的病理生理过程,发病急骤,病情复杂而凶险,病死率高.如果早期诊断及时并有效的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1994年4月至2004年4月发生在本科和外院转诊的产科DIC共16例,抢救成功14例,死亡2例,现报告如下.
-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检测在冠心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冠心病(CHD)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见病,日益得到全社会的重视,而心绞痛、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常见的临床类型.血浆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Fbg)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血栓形成和溶解的标志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机体纤溶系统被激活的状况.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纤溶系统改变的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多病因、临床表现具有多态性的女性内分泌疾病.其基本特征为胰岛素抵抗、肥胖、血脂异常和雄激素过多.近年来发现也会出现慢性炎症的改变.经证实,PCOS患者表现出的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以及慢性炎症等,都可以导致纤溶系统病理生理性的改变.本文就PCOS患者纤溶系统异常方面的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念珠菌血症血凝与纤溶系统检测指标与动态变化特点的研究
目的:观察并研究念珠菌血症患者的血凝与纤溶系统的相关检测指标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选取41例来我院接受诊治的念珠菌血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1例无念珠菌血症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凝及纤溶系统等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PT(血浆血凝酶原时间)、FIB(血浆纤维蛋白原)及t-PA(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明显高于对照组,PAI-l(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一周后,观察组的PT、FIB及APTT(活化部分血凝酶时间)相比于治疗前明显升高,PAI-l相比于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念珠菌血症患者而言,其血凝系统及纤溶系统指标会出现明显变化,这与感染引起系统激活,感染炎症损伤以及相关物质消耗等因素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
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因子、抗凝和纤溶指标的研究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因子合成障碍产生及抗凝和纤溶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德国BE公司生产的Compact-X全自动血凝仪对20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抗纤溶酶(a2-APL)、纤溶酶原(PLG)的检测.[结果]PT在急性、慢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差异有显著性;在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FIB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中下降更为显著(P<0.01).APTT在肝硬化与对照比较时差异有极显著性.TT在4个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AT-Ⅲ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且肝硬化降低更为显著(P<0.01).在PLG肝硬化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a2-APL在肝炎组降低依次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慢性肝炎.肝病伴有出血患者的凝血因子、抗凝和纤溶指标异常改变较非出血患者明显.[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因子,抗凝及纤溶功能的联合检测及动态观察,对疾病的病情预防及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
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与纤溶系统的临床分析
本文以160例冠造阴性者作为对照,总结分析了125例冠造阳性者血清TG、TC、HDL-C、LDL-C、Fib的水平与冠心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冠造阳性组血清TG、TC、LDL-C、Fib均明显高于冠造阴性组;②在以年龄分组研究中,TG在各年龄段冠造阳性组均显著高于冠造阴性组,TC及LDL-C在≥45岁组增高,而Fib仅略高于冠造阴性组,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③多元回归分析表明TG、TC、LDL C年龄与冠心病发生独立相关.因此,早期干预调脂治疗高TG、TC血症有益于冠心病预防及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
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的选择与评估
凝血功能异常包括两个方面:止血功能低下常导致出血倾向;止血功能亢进则导致血栓形成.在生理条件下,体内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保持平衡而使血液在血管内保持流动状态.若平衡失调,抗凝系统占优势则发生出血倾向;凝血系统占优势则发生血栓.纤溶系统对血栓溶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测定这3个系统的分子标志物是诊断出血性和凝血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凝血常规的7项检测,提供患者血栓与止血功能的基础信息.这些能实现自动化快速检测;成本较低,便于应用开展.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
止血及凝血障碍的检查
人体血液中存在着止血系统、抗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三者互相对立统一,保持平衡,人们才能保持正常生活.血小板的生成及结构和功能血小板生成:血小板由骨髓巨核细胞系统,由产板型巨核细胞细胞浆边缘脱落,通过骨髓静脉窦的内皮细胞释放入血液,它的生成受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和激素调节,当血液中血小板减少或需要量增加时(如出血后止血)则TPO即刺激巨核细胞生成,从而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激素方面,肾上腺素可使血小板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雌激素则可抑制血小板生成.新生的血小板寿命约7~14天.破坏地点以脾为主.
-
脂蛋白a的研究进展
脂蛋白(a)早在1963年由挪威遗传学家Berg首先发现并命名,它是一种特殊的血浆脂蛋白.1972年Dalhen首先发现在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脂蛋白中有一前B脂蛋白,并证实该区带Lp(a).在1975年Dalhen等研究认为Lpa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1978年,Mclean等研究Lp(a)中的Apo(a)与纤溶酶原(PLG)具有高度同源性,从而认为Lp(a)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而且可能与纤溶系统有关.由此可见人们对Lp(a)的研究历经漫长的过程,虽然其研究历史较长,但人们对Lp(a)的生理功能和致血栓性疾病的机理等许多方面还不十分清楚,因此关于Lp(a)的研究在目前来看依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及价值,而国内外实验室也依然对其进行着大量的研究以期探索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主要临床应用
二聚体(D-Dimer,D-Dj)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后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
-
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对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连用3d.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检测纤溶指标: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程度ND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PAI、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8、10.173、11.654,P< 0.05),PT、APTT、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5、7.918、7.332,P<0.01).治疗后,观察组N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6,P<0.01).结论 阿替普酶溶栓后再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血小板活化、纤溶活性及凝血状态,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
参龙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劳力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1 病例选择1.1 病例选择所选病例均为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患者,共58例,31例为住院患者,27例为门诊患者.均符合下列标准:1)WHO稳定劳力心绞痛诊断标准[1];2)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胸痹病诊断标准[2];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制订的血瘀证[3]及气虚证诊断标准[4].
-
心病血瘀证与纤溶系统活性的相关性
目的:从纤溶系统活性探讨心病血瘀证及其不同证型的病理机制.方法:随机选择72例心病血瘀证患者、20例心病非血瘀证患者与20例健康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抑制物(PAI-1).结果:①心病血瘀证组的t.PA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和心病非血瘀证组(P<0.01),PAI-1、PAI-1/t-P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心病非血瘀证组(P<0.01).②心病血瘀证不同证型组的t-PA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PAI-I、PAI-1/t-PA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纤溶系统活性降低是心病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因素.综合分析t-PA、PAI-1、PAI-1/t-PA的水平对心病血瘀证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血瘀证 心病 纤溶系统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
清热活血方药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t-PA和PAI-1水平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使用清热活血方药治疗前后纤溶系统标志物——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变化,分析该方药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测定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t-PA与PAI-1含量.结果:两组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t-PA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PAI-1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减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热活血方药可以改善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纤溶系统.
-
血瘀证的细胞学和分子学研究进展
血瘀证是中医常见的临床证型之一,兹将血瘀证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综述如下.
-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纤溶系统的中西医研究近况
近年研究表明,纤溶系统因素在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儿童HSPN纤溶相关的标志物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中西医治疗对纤溶系统指标影响的研究,对临床评价HSPN患儿病情,估计预后及提高疗效等方面均有积极的意义.
-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对肥胖相关疾病的影响机制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是丝氨蛋白酶抑制剂家族成员之一,是组织型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特异性抑制剂.遗传因素、脂肪含量、细胞因子以及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等可调控PAI-1 的表达,肥胖患者血浆PAI-1 水平普遍增高,从而导致纤溶系统失衡,易引发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病.
关键词: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纤溶系统 肥胖 -
益肾活血方对家兔血瘀模型纤溶系统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药对家兔血瘀模型纤溶系统的作用.方法:兔30只,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组、益肾活血方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血栓宁组,各组相应处理后分别取静脉血检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 (DD).每组随机取一只内脏作病理检查.结果:t-PA,PAI,Fbg,DD,健康组与模型组比P<0.01,大、小剂量组、血栓宁组与模型组比P<0.05,大、小剂量组与血栓宁组比P<0.05,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比P>0.05 .病理改变模型组较重,血栓宁组次之,大、小剂量组较轻,健康组无异常变化.结论:造模成功,大、小剂量组及血栓宁组对血瘀模型纤溶系统均有作用;大、小剂量组强于血栓宁组.病理改变符合血液检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