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瘦素检测

    作者:田小侠;吴晓军;王玉珍

    为探讨血清瘦素(LEP)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关系,2003年5月~2004年6月,我们对96例ICVD患者血清LEP及血脂水平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 红景天苷及其类似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立;石瑞;李丹丹;王爱红

    红景天苷为名贵中草药红景天的主要活性成分,而其类似物多为人工合成的与其功效相仿的药物.多项研究证实,红景天苷及其类似物能通过多种途径有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本文旨在对有关红景天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作用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后海马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梁辰;初海平;王福文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时海马损伤为严重,肢体缺血预处理可以积极地缓解脑缺血引起的海马损伤,主要通过抑制自由基毒性、抑制炎症反应、介导信号传导通路、诱导基因表达等机制发挥保护作用,亦能通过促进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和干细胞的增殖,以及激活阿片受体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减轻海马损伤。

  • 老伯走路爱划圈

    作者:周一海

    血管狭窄引起偏瘫成老伯的情况属于脑血管严重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人体的血管就像自来水管一样,用的时间久了,管壁上的沉积物就会越来越多,留给血液的通道就会越来越狭窄,大脑供血不足;如患有高脂血症,脂质的沉积更会加速,形成脂质斑块.

  • 脑梗塞病人的血压管理

    作者:李珊

    脑梗塞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血管堵塞而形成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类型很多,其中多见的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塞、心源性脑梗塞(脑栓塞)等.高血压与脑梗塞密切相关,既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又是脑梗塞急性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何对脑梗塞的血压进行管理十分重要.

  •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韩玉培;徐大超;魏衡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8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100%,对照组为15.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检出率87.5%,对照组为1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可以较好对颈动脉狭窄进行诊断,对预防或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葛根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作者:董泊

    目的 探讨葛根素联合丁咯地尔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1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 ;治疗组采用葛根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治疗,疗程均为1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效果明显、安全,优于单用丁咯地尔治疗.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胃粘膜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鸿彬;丁贯一;孔静波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ASP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胃粘膜损伤的程度.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ASP(负荷量/维持量,mg)150/50(22例)、300/100(21例)、450/150(20例)和对照组(23例).ASP治疗各组于首日晨空腹顿服普通型ASP分别150、300和450mg.各首次剂量后每日分别顿服肠溶型ASP50、100和150mg维持13天.治疗组及对照组一般治疗相同,疗程14天.结果: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服用不同剂型和不同剂量的ASP均可出现上腹不适、烧心、反酸和/或上消化道出血;其临床症状与胃镜下胃粘膜表现及胃粘膜病理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05);胃液PGE2水平与胃镜下胃粘膜病变程度及胃粘膜病理学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作者:龙翠英;郑春玲;黄刚;王倩;朱磊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抽取2014-02-2015-06我院接收的符合研究标准的6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研究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神经介入溶栓术.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近期疗效、术后血管再通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管再通率为74.19%,对照组为48.39%,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脑梗死及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卒中复发率,提高血管再通率及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颈部血管彩超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意义

    作者:毛燕丽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4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100.o%.对照组为15.o%,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检出率87.5%,对照组为1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可以较好对颈动脉狭窄进行诊断,对预防或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石玉良;杨玉先;魏统国;曹裕民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4-05收治的86例颈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进行保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血浆中ET-1、vWF、NO水平的变化以及总治愈率。结果治疗前,2组认知功能的各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记忆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能力、注意力与计算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认知功能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浆中ET-1、vWF、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的ET-1、vW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NO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总治愈率79.07%,实验组为95.3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颈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内皮功能有轻微的损伤,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总体疗效。

  •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钱伟军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TA),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对比剂(Ultravist 优维显370)50~60 mL,注射速度为5.0~5.5 mL/s.扫描条件:层厚0.5 mm,螺距1∶1,管电压120 kV,管电流480 mA.并对扫描图像进行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法(MIP)等后处理,必要时利用血管探针及斑块分析软件对责任病灶重点处理.结果 本组58例患者中4例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19例单纯左侧大脑中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16例单纯右侧大脑中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7例右侧大脑后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5例左侧大脑后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其余5例未见明显血管狭窄或者闭塞.结论 CT脑血管造影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可以较准确的评估脑血管的状况,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癒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形态的临床研究

    作者:冉青;郭琦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用于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形态,分析相应形态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4-01 2015-0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通过彩超检测,以掌握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形态,了解不同形态危险因素和超声声像的关系.结果 本组不规则型46例,光滑型37例,溃疡型22例;通过危险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和溃疡型斑块相关;高脂血症和光滑型斑块、不规则型斑块均相关.结论 表面形态差异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存在差别的,因此临床治疗上应根据斑块表面形态,给予针对性的干预,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大剂量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

    作者:饶春光

    目的:探讨大剂量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1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2组常规治疗方案相同,在此基础上,2组均联合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研究组40 mg/次,qd ,对照组20 mg/次,qd ,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脑血管储备能力、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 TC、LDL‐C、TG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CVR、BH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病死率(7.27%、1.8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强化治疗有助于调节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血脂水平,改善脑血管储备能力,提高近期及远期疗效。

  • 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武洪福

    在众多的危险因素中,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原因,炎症反应是斑块破裂及不稳定的主要原因,C反应蛋白可作为判断心血管病预后的指标[1],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产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临床需要敏感的实验室指标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出及时准确地估计,为此我们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CRP、D-D的关系作了前瞻性的临床观察.

  •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脑血管造影的比较

    作者:郑文权;王淑梅;张燕柳;马新桥;盛明;侯国勇

    我们对23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进行超声检查,并将其中的部分患者进行了脑血管造影,将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 经颅超声溶栓疗法研究进展

    作者:郎鸿志;黄寿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亦称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或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占脑卒中的85%.主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占50%),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占25%)和微细血管硬化(microatheroma)或脂透明膜病(lipohyalinosis)等因素所致的血管阻塞(占25%),其本质是血栓形成.

  • 颈部血管超声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蓉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在预防、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预后评估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短TIA38例,脑梗死46例),同期选择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给予颈部血管超声进行检查,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发生率、斑块分布情况.结果:脑梗死组与TIA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1.74% VS 63.16% VS 25.00);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能够准确观察颈动脉内膜及斑块详细情况,对于疾病的预防、鉴别诊断、预后及风险评估均具有指导价值.

  • 老年人群颈部动脉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

    作者:郑政

    目的:研究老年人群颈部动脉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以太康县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组,其中脑梗死6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8例,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及其性质(斑块类型)。结果研究组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检出动脉硬化斑块50例,135个(左侧72个,右侧63个)。结论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两者关系密切,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多,以不稳定型斑块为主。

  • 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作者:毛晓红

    目的 探讨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 对采用葛根素治疗的8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①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②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同时对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499 条记录 17/25 页 « 12...14151617181920...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