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人工椎间盘假体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李华萍;谭明蓉;杨慧

    目的 探讨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手术配合.方法 对采用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15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约为2h,手术出血平均约为150ml.术中无不良反应,术后无并发症,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前路减压充分,可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性,维持颈椎近正常的活动度,近期疗效满意.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传递各类手术器械、协助术中检查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作者:张秦生

    目的:分析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ACDR)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3例确诊单节段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组,ACDF组给予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 ACDF)治疗,ACDR组给予ACDR术治疗,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均能够提高JOY评分、降低NDI评分和VAS评分,但ACDR组提高JOY评分、降低NDI评分和VAS评分幅度明显高于ACD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现内固定装置松动、植入物下沉或异位骨化现象等并发症。结论:ACDR 术能够缓解单节段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维持脊柱稳定性和大程度维持颈椎活动度,其远期疗效尚需临床采用大样本进行探讨。

  •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观察

    作者:姜宇;田野;王以朋;邱贵兴;翁习生;冯宾

    目的 观察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至2010年5月对16例颈椎病患者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置换节段活动度,观察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假体松动、移位、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53个月,平均24.1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4±1.9)分增至术后平均(14.4±1.9)分以及末次随访平均(16.1±0.7)分,术前与术后(t=-12.215,P=0.000)、术后与末次随访(t=-4.273,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12例患者随访时行颈椎屈伸位X线片检查,随访时间13~53月,平均24.2月,测量屈伸位X线片计算置换节段颈椎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前平均7.1°±2.6°、术后平均6.9°±1.9°、末次随访平均6.5°±1.8°,术前与术后(t=0.700,P=0.395)、术后与末次随访(t=2.132,P=0.054)均无统计学差异.无一例发生异位骨化;1例随访时出现假体周围骨吸收.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满意,但仍需长时间随访以评估其远期疗效.

  • 影响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因素

    作者:赵衍斌;周非非;孙宇;刘忠军;张凤山;潘胜发

    目的:观察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变化情况,分析影响术后活动度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7例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正侧位和伸屈位X线检查,分析术前拟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拟置换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和FSU后凸角度与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关系.结果:(1)术前拟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与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0.8的患者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7.1°,≥0.8的患者平均为9.2°,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术前拟置换节段活动度<6°的患者术后活动度平均为6.8°,≥6°的患者平均为9.7°,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术后置换节段FSU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下降≥0.05的患者术后活动度平均增加0.190°,<0.05的患者平均增加2.13°,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术后FSU后凸角度增加者活动度平均增加0.73°,后凸角度无增加者活动度平均增加1.90°,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FSU高度下降影响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20%和(或)屈伸活动度之和<60°者不适合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 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效果观察

    作者:王征;王岩;张雪松;肖嵩华;陆宁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后的近期效果.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5月应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7例,其中28例合并有神经根型表现.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进行JOA评分;并摄颈椎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颈椎置换节段和C3~C7节段的活动度.结果: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围手术期出现食道漏1例,一过性声音嘶哑3例,经处理均痊愈.随访3~18个月,超过6个月的共计56例,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7分(7~13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5.4分(14~17分);置换节段前后活动范围平均5.78°,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3.52°和3.48°;颈椎(C3~C7)活动度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近期可保持前路减压的良好效果,同时可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性,维持颈椎近正常的活动度.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观察

    作者:农鲁明;周栋;徐南伟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2月,对24例颈椎病患者共31个椎间隙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1例28个椎间隙,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3个椎间隙:10例12个椎间隙应用Bryan假体,14例19个椎间隙应用Prodisc-C假体.术后随访24~65个月,平均39个月,定期对患者进行JOA评分和Oswestry颈椎功能障碍指数(ONDI)评定,并摄颁椎X线片测量置换节段及其相邻上下节段的活动度.结果:1例术后10个月手术节段椎体前缘骨质增生并融合,活动度丢失.其余患者随访期间置换节段稳定,颈椎生理弧度没有明显丢失;没有假体下沉和明显偏移;术后1个月、2年及末次随访时的JOA和ONDI评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个月、2年及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及其相邻上下节段屈伸、左右侧屈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中期疗效满意,但仍然需要更长期随访结果来进一步评价其功能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比较

    作者:王自洲;柳达;付勤

    目的 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比较.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12年1月本院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20例,记录所采用的不同术式的疗效以及术后随访结果.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Odom评级判断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记录上肢痛及颈肩痛,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判定手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采用ACDR组9例,ACDF组11例.两组患者在末次随访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随访JOA评分、SF-36量表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NDI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SF-36躯体评分和精神评分在末次随访时A组优于B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疗效评估A组优于B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达到了满意的手术效果,在临床疗效的评估及健康状况调查表中ACDR更有优势.

  • 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83例临床治疗

    目的:探究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年龄在60岁以上的脊髓型颈椎病老年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其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对手术疗效应用 odom 评价,其优良率达到100%;相对于治疗前,患者术后 ondi 评分、颈项疼痛 Vas 评分等均有显著改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无患者出现难以耐受的临床不良反应。结论对老年人脊髓型脊椎病患者应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保障患者节段运动功能,降低神经压力,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术前术后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接诊的19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与效果。结果19例患者经过术前术后精心护理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术后1天皆可下床活动,术后 Joa 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经 odom 评级可知优良率为94.74%,术后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值得重视。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赵艳;仲颖;张红艳

    本文通过总结14例(18个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得出结论: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照研究

    作者:马晓勇;陈涛平;郭志学

    目的 比较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其优缺点.方法 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33例,行Bryan假体置换术)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组(32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颈部外固定时间以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两组患者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并行X线检测颈椎活动度(ROM);评价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颈部外固定时间以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均显著短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组(P < 0.01).两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 < 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术后12个月单节段及双节段置换ROM较术前无显著改变(P > 0.05),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组术后12个月ROM较术前减小(P < 0.05或P < 0.01),且显著小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P < 0.05或P < 0.01).两组患者满意率无差异(P > 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颈部外固定时间短,使患者保持正常的颈椎活动度,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柏立群;李运海

    目的 探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对11例(14个节段)颈椎病患者行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2~10个月,平均7.2个月.神经系统症状、颈椎活动度、影像学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Odom功能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术后早期疗效良好,是一种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潘静

    本文通过总结14例(18个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得出结论: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作者:李慧英

    总结28例(18个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早期正确的康复锻炼指导,特别是加强障碍肢体功能锻炼,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做好出院指导等.28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术期,未发生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桂文;彭华珍;陈青红

    目的:总结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选择我院9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采用术前访视和指导,术中仪器及环境合理使用,患者体位合理摆放,准确及时的器械传递,手术无菌操作的执行,手术射线的防护等手术配合方法.结果:本组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置换节段未发生假体移位、松动或颈椎生理弯曲变化,医患双方对置换手术的近期疗效均感满意.结论:洗手巡回护士熟练配合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 循证护理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

    作者:田秀峰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方法]对7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病人进行围术期循证护理,包括提出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循证应用.[结果]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结论]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应用循证护理,可保障护理质量,加强医护协作,提高护士的专业素养.

  • 20例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护理研究与体会

    作者:王丽燕;史淑芳;宋佳璐

    目的:探讨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2月20例患者行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其中三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2例,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10例,双节段或三节段Hybrid手术7例,即联合应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前路椎间融合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总结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护理要点并分析讨论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结果:于术后24h下床活动18例,术后出现不适2例,经对症处理,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特别是多节段置换和多节段Hybrid组的围术期护理非常重要,并发症风险高,密切、及时、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功能重建和早期康复.

  • 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配合与护理

    作者:范素红;许明娴;刘军春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颈椎病治疗方法的历史性突破,是近年来治疗颈椎间盘退行性疾患的一项新的手术方法,该手术与常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相比,早期可以实现颈部活动,颈部僵直感少,改变了过去颈椎前路椎体融合内固定术后,颈椎僵直,活动度差,其邻近节段的椎间盘负荷加大,加速退变的缺点[1],患者满意度高,恢复快,优势明显.我院于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先后对6例患者施行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手术顺利,患者术后未发生神经脊髓损伤、人工颈椎间盘松动移位、感染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现将手术配合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8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王玉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我科2009年1月~2010年3月共对18例(21个节段)颈椎病患者实施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手术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策略及潜在问题分析

    作者:贾长青;姚强;付勤

    目的 评价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至2012年单节段颈椎病患者41例,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ACDR组及ACDF组,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判定手术后的临床疗效,应用动力位X线片观察置换间隙活动度,采用McAfee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情况,在MRI T2加权像上采用Miyazaki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评定两组相邻节段稚间盘退变情况.结果 共收集ACDR组17例,ACDF组24例.ACDR组假体位置良好,无塌陷或移位发生.末次随访时矢状面假体置换间隙平活动度(6.93±1.04)°.17例患者中2例置换间隙发生Ⅱ度异位骨化,1例因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失误出现术后症状反复.ACDF组融合率100%.1例因头侧邻近间隙退变引起神经症状而行二次手术.末次随访时NDI、颈部VAS及上肢VAS评分两组内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SF-36躯体及精神评分两组内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椎间盘置换术疗效肯定,可以作为单节段颈椎病的手术选择方式,但有赖于手术适应证的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把控,另外,目前的人工间盘假体尚需进一步完善.

6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