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天津市变应性鼻炎变应原分析

    作者:申娜;刘吉祥;陈敏;武斐

    目的 了解近年天津市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变应原分布.方法 使用标准化皮肤点刺原液阿罗格试剂,对527例拟诊AR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吸入性变应原:粉尘螨(58.7%)、屋尘螨(56.0%)、白色念珠菌(31.7%)、胶乳(23.6%)、烟曲霉(19.5%)、特异青霉(18.8%)、霉菌Ⅰ(17.5%)、艾蒿(17.5%);食物性变应原:小虾(9.1%)、鲤鱼(8.4%)、大鳌虾(8.2%)、柑橘(5.4%)、核桃(4.8%)、花生(4.5%)、欧芹(4.1%)、桃子(4.1%).患者以19~59岁居多,持续性中重度型占59.0%. “+++”级占39.9%.有家族史、哮喘组变应原阳性率及阳性强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尘螨是近年天津市AR的首要变应原,其次是真菌、乳胶,花粉排序相对靠后;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低,海产品排序靠前.AR患者以青中年、持续性中重度为主,阳性等级以“+++”为主,阳性强弱与家族史、哮喘显著相关.

  • 福建漳州地区门诊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分析

    作者:高松;张国民;谢铠鹏;伍小琴;吴文斌;陈秋鸿;陈燕红

    目的 了解福建漳州地区变应性鼻炎(AR)的常见变应原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10种标准化变应原对漳州地区917例拟诊AR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并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和病情轻重程度不同的患者在变应原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 SPT阳性率前4位的变应原分别为屋尘螨(67.0%)、粉尘螨(64.9%)、蟑螂(32.6%)、艾蒿(20.9%).未成年组中尘螨和艾蒿的SPT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P<0.05),不同性别之间变应原分布无差异.结论 尘螨、蟑螂和艾蒿是福建漳州地区AR的主要变应原,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致敏变应原有所不同.

  • 变应原检测方法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超;刘巧平;矫璐璐;巩政;刘建华;闫占峰

    近年来变应性鼻炎患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上呼吸道的主要慢性炎症性疾病.变应原检测方法对该病的预防、诊断及针对性治疗起关键作用.目前,临床上使用广的变应原检测方法是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查.现将两种检测方法做一综述,以便临床医师针对变应性鼻炎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 皮肤试验在变应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承耀;张罗;HAN De-min

    随着变应性疾病患病率的升高及其诊疗方法的普及,皮肤试验,特别是皮肤点刺试验和皮内试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般认为,皮肤试验不仅用于诊断IgE介导的变应性疾病,对随后的治疗也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 局部变应性鼻炎

    作者:刘争;李华斌;崔永华

    目前,依据患者是否具有特异性体质以及特异性体质是否与患者的病史相一致将鼻炎分为变应性鼻炎(AR)和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1].临床上,特异性体质的判断主要依赖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体外变应原特异性IgE( specific IgE,sIgE)检测.凡是SPT及外周血sIgE检测阴性的鼻炎均被归入到NAR的范畴[1-2].因此,NAR实际上涵盖了众多不同的疾病实体,如:特发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非变应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鼻炎、药物性鼻炎等[1-2].

  • 北京城区圆柏花粉季节性致敏特点分析

    作者:王晓艳;宁慧宇;李晓荣;王学艳

    目的 探讨北京城区圆柏花粉的致敏特点,并分析其随季节变化的特点.方法 2017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就诊的4 201例自报变应性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圆柏花粉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将圆柏花粉致敏分为多重致敏和单一致敏.不同年龄、性别、月份的圆柏花粉致敏率采用卡方分析,不同月份间的患者就诊例数、致敏率差异采用K-W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 圆柏花粉致敏率为32.3%(1 358/4 201),男性高于女性(35.6%比30.1%,x2=13.465,P<0.001).致敏率在11 ~20岁和31 ~40岁年龄段高,此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P<0.001).圆柏花粉致敏趋向于多重致敏,单一圆柏致敏率为4.7%(199/4 201),多重致敏率为27.5%(1 154/4 201),为前者的5.8倍.1~12月就诊例数与圆柏花粉致敏率呈正相关(r2 =0.715 9,P=0.001).圆柏花粉致敏率呈现典型的季节性特征,3月为高峰(53.0%,316/596),其次为4月(36.6%,208/568).成年组呈现季节性高峰,而未成年组并未发现季节性规律.单一致敏仅出现春季高峰,多重致敏出现春秋两季高峰.结论 北京城区圆柏花粉致敏率高,倾向多重致敏,呈现季节性变化,3月为高峰.

  • 气传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临床操作指南

    作者:王向东;张罗

    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是诊断患者是否过敏的首要方法,临床应用广泛,但一直缺乏统一的检测工具和结果评估标准.2012年Bousquet等46位全球变态反应(过敏)和哮喘欧洲协作组织(global allergy and asthma European network,GA2LEN)和变应性(过敏)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的成员,在1993年欧洲过敏科学协会的相关文件,以及2001年和2008年两版ARIA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64篇参考文献,达成了关于气传变应原SPT临床操作指南共识,经GA2LEN成员讨论通过,在Allergy以指南的形式发表[1].

  • 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的吸入性变应原调查

    作者:田芳洁;李雪盛;李进让;骆敏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方法收集北京地区AR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相关数据,统计吸入性变应原分布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阳性率前10位变应原依次为屋尘螨(56.50%)、粉尘螨(54.12%)、花(28.70%)、杂草(23.91%)、交链孢霉菌(22.79%)、艾蒿(19.64%)、树Ⅱ(17.00%)、树Ⅰ(16.58%)、藜(14.38%)、蟑螂(10.76%)。成人组中葎草、艾蒿、干草尘埃、狗上皮、羽毛、松、树Ⅰ、豚草、杂草的阳性率分别为17.29%、24.21%、12.20%、12.45%、2.24%、8.56%、18.85%、14.57%、27.53%,均高于儿童和青少年组(1.75%、14.68%、3.69%、5.73%、0.35%、4.64%、14.47%、10.86%、2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儿童和青少年组中交链孢霉菌、动物毛、新月弯孢属、粉尘螨、屋尘螨的阳性率分别为29.77%、15.68%、4.82%、61.02%、61.76%,均高于成人组(3.74%、6.12%、1.25%、54.81%、5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尘螨、花粉、交链孢霉菌是北京地区AR重要的变应原,2组具有相似的变应原分布特征,但尘螨、交链孢霉菌过敏儿童和青少年组显著高于成人组,花粉过敏成人组显著高于儿童和青少年组。

  • 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界值与sIgE对间歇性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石晓;魏利召;王东;刘一

    目的:探讨驻内蒙古某团患间歇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官兵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阳性界值对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并评估SPT与血清sIgE测定值的诊断一致性。方法对驻内蒙古某团66例间歇性AR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官兵进行23种常见的吸入变应原的SPT,选择阳性变应原数量≥4个和SPT阳性结果等级高者31例进行sIgE检测,采用瑞典Pharmacia的UniCAP100系统检测其血清中艾蒿、苦蒿、三裂叶豚草、葎草、榆树、柳树、桦树和蒲公英的血清sIgE,以临床症状、体征和SPT阳性结果作为诊断AR的参考标准,评价SPT阳性界值“+”和“++”对UniCAP100系统检测血清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评价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率,并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①蒿属花粉是该驻地官兵间歇性AR的主要变应原,其SPT阳性率在60%以上,其次依次是向日葵、葎草、豚草、白桦、榆树、柳树,SPT阳性率均在30%以上。②以SPT“+”为阳性界值时,血清sIgE的灵敏度为0.500(葎草)~0.982(蒿属),特异度为0.500(豚草、榆树、桦树)~1.000(蒿属),一致率为0.581(葎草)~0.984(蒿属);以SPT“++”为阳性界值时,血清sIgE的灵敏度为0.524(葎草)~0.982(蒿属),特异度为0.462(豚草)~1.000(蒿属),一致率为0.581(豚草、柳树)~0.984(蒿属),诊断指标无明显变化。③两种检测方法诊断一致性,经Kappa检验显示,蒿属、豚草、葎草、榆树、柳树、桦树Kappa值分别是0.900(P=0.000)、0.131(P=0.447)、0.214(P=0.155)、0.377(P=0.034)、0.209(P=0.242)、0.158(P=0.373)。结论以蒿属花粉为代表的夏秋季杂草花粉和部分春季树花粉是该驻地官兵间歇性AR的主要变应原;SPT阳性界值“+”和“++”对UniCAP100系统检测血清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不大;SPT和血清sIgE检测在蒿属花粉和榆树花粉致敏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武汉地区官兵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的分析

    作者:杨继兵;杨长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按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1997年海口会议《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1],选择部队官兵门诊诊断为可疑变应性鼻炎者498例,男402例,女96例;年龄18~64岁,平均30.8岁;病程1~28个月,所有患者在皮肤点刺试验前7 d停用抗组胺药物。有正在全身和(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推迟至病情稳定,停用糖皮质类药物1周后方可试验。

  • 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总IgE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谭宁宁;颜世军;缪东幸;陆云红;缪琴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SPT)和血清总 IgE 检测在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130例进行 SPT,其中同时行血清总 IgE 检测68例.结果:130例中,SPT 阳性92例(70.8%),其中尘螨阳性占90.2%;花粉阳性中,藜草47.8%,豚草 38.0%,蒿属33.7%,悬铃木29.3%;真菌属以铰链孢菌属阳性率38.0%;动物羽毛37.0%,狗上皮30.4%.同一患儿一种变应原阳性11例(11.9%),两种以上81例(88.0%).年龄<5岁多为单一尘螨阳性,≥5岁尘螨及花粉阳性率较高.检测血清总 IgE 68例中,增高47例(69.1%);总 IgE 增高组中 SPT 阳性41例(87.2%),总 IgE 正常组中 SPT 阳性9例(42.8%),增高组 SPT 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SPT 是检测特异性 IgE 的一种简单、快速、敏感的方法.SPT 联合血清总 IgE 检测,更有助于小儿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

  • 作者:

    关键词:
  • 标准化艾蒿变应原治疗艾蒿花粉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雍磊;程相铎;梅海豫;李波

    目的 评价标准化艾蒿变应原免疫治疗艾蒿致敏性花粉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46例艾蒿致敏性花粉症患者应用标准化艾蒿变应原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选用自身对照方法,对治疗前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症状评分、总IgE、艾蒿特异性(specific IgE, s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e cationic protein,ECP)检测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皮肤点刺试验的反应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患者症状评分明显减少,血清总IgE、sIgE 、ECP水平均显著降低.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5%,系统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无致死性不良反应.结论 标准化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花粉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慢性荨麻疹应用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及脱敏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瑞雷

    目的:研究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联合脱敏治疗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3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阿罗格实施皮肤点刺试验,采用组胺试液与生理盐水分别作为阳性、阴性对照,并对吸入性过敏原致病患者实施脱敏治疗。结果13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共检出107例(79.85%)阳性,包括96例吸入过敏原阳性和11例食用过敏原阳性。脱敏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结论应用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能够较为准确地筛查慢性荨麻疹病因,指导临床脱敏治疗与疗效评估。

  •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作者:卢旭;冯海荣;赵禧

    目的 总结支气管哮喘(BA)儿童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 ,探讨其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在BA儿童中的临床诊断意义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收集200例BA患儿的SPT及外周血EOS计数比例结果 ,探讨过敏原分布情况及与外周血EOS计数比例的相关性.结果 BA患儿200例中过敏原阳性者127例,占63.5%;吸入性过敏原阳性者120例,占60.0%,食物性过敏原阳性25例,占12.5%;食物性过敏原阳性以鸡蛋和牛奶过敏者多见,吸入性过敏原阳性以粉尘螨、屋尘螨、室外霉菌、艾蒿、猫毛、梧桐及柳树过敏者多见.BA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强度和外周血EOS计数比例间呈明显正相关(r=0.753,P<0.01).结论 粉尘螨及屋尘螨是BA儿童常见的过敏原,SPT对BA在诊断方面有指导价值,外周血EOS为BA阶段性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但要避免其他因素对外周血EOS计数的影响.

  • 北京地区过敏性疾病皮肤点刺试验分析

    作者:郑艺;赵梓纲;赵华;丁香玉;李恒进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过敏性疾病的常见过敏原,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38种标准化过敏原对北京地区55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分析各过敏原阳性率.结果 552例中344例有至少1种过敏原阳性,总阳性率62.32%;常见的过敏原为粉尘螨、屋尘螨和杂草,其阳性率分别为21.38%、20.29%和18.84%;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43.66%,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31.52%(x2=17.33,P<0.01);成人过敏原阳性率61.06%(287/470),儿童69.51%(57/82),结果无统计学差异(x2=2.01,P>0.05).结论 北京地区过敏性疾病主要由吸入性过敏原引起;粉尘螨、屋尘螨和杂草是常见的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是检测过敏原的重要手段.

  • 过敏性鼻炎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界值对血清特异性IgE诊断价值的影响

    作者:张媛;刘承耀;段甦;赵延明;张罗

    目的 对过敏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的客观评估包括体内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体外血清特异性IgE( serum specific IgE,sIgE)检测,了解SPT、sIgE试验在诊断AR中的关系对于提高AR的诊断效率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估在多过敏原导致的过敏性鼻炎中,不同的SPT阳性界值对血清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 以SPT结合的阳性结果临床症状和体征作为诊断AR的参考标准,在85例由7种常见过敏原所致的AR患者中,评估SPT阳性界值“+”和“++”对于UniCAP系统检测血清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诊断指标包括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效率.结果 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SPF结果“+”作为阳性临界值诊断AR,血清sIgE检测结果良好,其灵敏性在0.50(大豚草)到0.91(屋尘螨、粉尘螨)之间,而特异性在0.93(粉尘螨)到1.00(动物毛、屋尘螨和艾蒿)之间.当SPT阳性临界值调至“++”时,sIgE的整体灵敏性提高,而其余的诊断指标,如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效率均明显下降.结论 在AR的诊断中,将SPT阳性的临界值设为“+”比“++”更有益于提高血清sIgE的诊断价值.

  • 过敏性鼻炎血清特异性IgE与皮肤点刺试验的关联性分析

    作者:张媛;刘承耀;张罗

    目的 评估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与皮肤点刺试验在诊断过敏性鼻炎中的关联性.方法 皮肤点刺试验中尘螨阳性的过敏性鼻炎患者82例,采用瑞典法玛西亚公司UniCAP100系统检测血清尘螨特异性IgE,包括屋尘螨及粉尘螨,统计分析二者的关联性.结果 82例尘螨过敏患者中,55例尘螨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大于或等于1级, 特异性IgE水平与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的等级呈正相关(屋尘螨rs=0.58,粉尘螨rs=0.60).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与皮肤点刺试验的相关系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40岁以上患者二者的检测结果无相关性.结论 尘螨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水平与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呈正相关,且随患者年龄变化而有所差异.诊断40岁以上患者时,推荐同时进行2种检测.

  • 北京地区可疑过敏性鼻炎病人吸入性变应原特征分析

    作者:马思远;娄鸿飞;王成硕;张罗

    目的 回顾性分析可疑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病人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后吸入性变应原特征,为AR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北京地区2 598例具有AR典型症状的病人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分析比较不同病人变应原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①在2 598例可疑过敏性鼻炎受试者中,有2 292例(88.2%)病人至少对一种变应原有临床意义上的阳性.②在AR病人中,SPT检测阳性率前4位的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43.1%)、屋尘螨(37.6%)、德国小蠊(32.6%)、艾蒿(26.6%).就诊病人中女性居多,但SPT检测阳性率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SPT检测阳性受试者中,单一变应原阳性(18.0%)、双重变应原阳性(22.6%)、三重变应原阳性(19.4%)占多数,未成年病人单一变应原阳性率较低.④AR就诊人数在4~6月和8~9月迎来两个高峰.⑤在单一变应原阳性病人中,德国小蠊阳性检出率(31.6%)远大于其他变应原.⑥粉尘螨、屋尘螨在不同年龄段变应原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粉尘螨、屋尘螨、德国小蠊、艾蒿是北京地区AR病人的主要变应原,变应原存在年龄及时间差异.

  • 蒺藜花、叶、茎抗原液皮肤点刺试验研究

    作者:王学艳;王德云;李晓荣;何欢;宁慧宇;马婷婷;田宝朋;金大鹏

    目的 探讨并验证蒺藜科植物蒺藜是一种新型过敏原,提高对蒺藜过敏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方法 按照标准方法制备草本植物蒺藜的花、叶、茎的抗原液,用原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对随机抽取的24例受试者的病史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并分析蒺藜与这些过敏性疾病的关系.结果 24例受试者中,过敏性鼻炎18例,哮喘8例,荨麻疹12例,无过敏病史5例.对蒺藜点刺试验呈阳性者19例,阴性者5例;在蒺藜阳性受试者中,对蒺藜及其他常见致敏花粉同时过敏者10例,只对蒺藜过敏者9例.结论 本研究结果证实蒺藜是一种新发现的植物过敏原,但对其致敏蛋白的鉴定、病理生理学机制和致病方式等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448 条记录 3/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