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引导下叶酸偶联金纳米棒在兔VX2肝癌的摄取状况研究

    作者:杨金燕;王玲;贺克武;高斌

    目的 观察实验动物对叶酸偶联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GNRs@SiO2-FA)的摄取状况,检测GNRs@SiO2-FA对肝癌细胞的靶向性.方法 超声引导下穿刺接种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27只,超声检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2周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三组,即空白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门静脉注射GNRs@SiO2-FA组、瘤内注射GNRs@SiO2-FA组,术后24、48、72 h每组各处死3只实验兔,取其肿瘤组织和各主要脏器观察GNRs@SiO2-FA摄取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VX2兔肝癌模型,实验动物摄入GNRs@SiO2-FA后,在24 h内GNRs@SiO2-FA即可以特异度的与肿瘤细胞结合进入肿瘤细胞,并聚集在肿瘤细胞质内,瘤内注射组与门静脉注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GNRs@SiO2-FA可以在实验动物体内高度靶向性作用于肝癌细胞.

  • 兔VX2肝癌模型MR扩散加权成像研究现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牟晓庆;唐光才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球之首.早期发现、诊断肝癌并对其预后进行判断,是当前影像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原发性肝癌临床上常用的影像评估手段包括超声、CT、MRI、PET等.MRI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和多参数、多方位成像使其在评估原发性肝癌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 介入性灌注化疗与热灌注化疗对兔VX2肝癌模型的作用比较研究

    作者:宫卫东;李亚洲;王珩;倪代会;阳威;王执民;吴智群

    目的 观察热灌注化疗对兔VX2肝癌模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0只,制备兔肝VX2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实验组(B),分别A组给于常温(22~250C)5%匍萄糖100 ml+5.Fu(20 mg/kg),B组给于60℃5%葡萄精100 ml+5-Fu(20 mg/kg),用B超观察处理前后肿瘤大小,抽血查ALT变化.结果 A组肿瘤体积由(1 627±473)mm~3缩小为(1 334±641)mm~3,B组肿瘤体积由(1 682±397)mm~3缩小为(1 130±559)mm~3,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 A组由(755±203)u/L增加为(834±262)u/L,B组由(78l±197)u/L增加为(865±237)u/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介入性热灌注化疗比常温灌注化疗对兔VX2肝癌模型有更高的抑制作用.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兔VX2肝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

    作者:李智;倪才方;杨超;李明明;樊宝瑞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肝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方法 经皮穿刺瘤块推送法建立VX2肝癌模型.将建模成功的60只荷瘤兔随机分为3组:G1组接种后第21天行TACE,术后每天静脉推注生理盐水,连续7d;G2组接种后第21天行TACE,术后每天静脉推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连续7d.G3组接种后第21天行肝动脉造影,术后每天静脉推注生理盐水,连续7d.比较各组干预后体积与干预前体积之比(V2/V1)、肿瘤转移率、微血管密度(MVD)的差异.结果 13只瘤兔因干预后7d之内死亡而被剔除,各组完成所有指标观察的瘤兔只数:14,15,18.各组平均V2/V1:1.216±0.304,1.211±0.314,4.723±1.562,单因素方差分析示差异有显著性(P=0.000),LSD法两两比较,G3组与G1组、G3组与G2组差异有显著性,而G2组与G1组差异无显著性.各组转移率分别为:78.57%,33.33%,77.78%,卡方检验示差异有显著性(P=0.012),卡方分割示G2组与G1组、G2组与G3组差异有显著性,而G1组与G3组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平均MVD:75.2±11.0,21.7±10.1,61.3±12.3,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0),LSD法两两比较各组差异皆有显著性(P<0.01).结论 TACE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肝癌对肿瘤生长的抑制并不优于单纯TACE,但可抑制血管新生,抑制肿瘤转移.

  • DWI应用于兔VX2肝癌模型HIFU治疗的价值

    作者:唐茁月;赵建农;钟维佳;王小铭;罗银灯

    目的 研究兔VX2肝癌模型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肿瘤扩散的变化.材料与方法 45只兔VX2肝癌模型HIFU治疗前及HIFU治疗后1、3、7、14、21天5个观测点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观察术后5个观测点肿瘤与术前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兔VX2肝癌模型HIFU术后1、3、7、14、21天,ADC图上呈高信号的肿瘤病理为坏死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升高(P<0.05);术后3、7、14、21天,ADC图上呈混杂信号的肿瘤,高信号区病理为坏死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升高(P<0.05);而低信号区病理为肿瘤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无差异性(P>0.05).结论 磁共振DWI ADC值能够准确反映兔VX2肝癌模型HIFU治疗后的肿瘤坏死组织及存活组织,并能够作为HIFU治疗兔VX2肝癌疗效的重要监测手段.

  • 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模型建立及其电生理变化特点

    作者:李传侠

    目的 探讨肝癌兔周围神经的神经电图变化特征,为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早期发现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 将25只健康中国白兔随机分成观察组(1组,n=13)和对照组(2组,n=12),观察组采用开腹行瘤组织小块移植法建立VX2肝癌兔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模型,对照组同样接受该手术处理,但无瘤组织小块植入.之后,应用超声仪对1组实验兔进行监测,同时检测肝功能变化,VX2肝癌兔死亡后,取其肝脏及瘤组织完善病理学检查.定期采用美国尼高力肌电诱发电位仪予两组实验动物进行腓总神经的神经电图检查.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各时间节点的B超结果、实验兔的体重变化结合尸检及病理组织学结果可证实癌肿的存在,2个模型失败,1个模型兔术后2 d死亡,成瘤率76.9%(10/13).②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间腓神经末端潜伏期(D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均无明显差异(P>0.05);1组术后3周、5周,均出现CMAP波幅较前减低(P<0.01);术后3周,1组DL较2组无明显差异,术后5周较2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①开腹瘤组织小块移植法是一种异位种植少、成功率高、稳定性强的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方法.②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首发以轴索变性为主,继之出现脱髓鞘病变.③可疑肿瘤病变时,应关注周围神经电图波幅及DL的变化,尤以波幅为著.

  • 氩氦刀冷冻消融和射频、微波热凝固治疗兔VX2肝癌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克勤;张积仁;魏红梅

    目的 通过观察肿瘤残留和转移情况、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以及兔的生存期并加以对比,探讨氩氦刀冷冻、射频消融(RFA)及微波凝同(MCT)治疗兔WX2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45只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五组,每组9只,即氩氦刀冷冻组(A组)、射频消融组(B组)、微波凝固组(C组)、手术切除组(D组)和对照组(E组).观察肿瘤转移情况(肝内转移、肺部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和腹腔种植转移)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变化及生存期等.结果 ①肝内肿瘤残留在A、B、C、D、E组分别为2、4、5、0、9只,差异有显著性(χ2=20.700,P=0.000);肝内转移分别为1、3、4、6、9只,差异有显著性(χ2=15.652,P=0.004);腹腔种植转移率分别为2、5、6、0、1只,差异有显著性(χ2=13.894,P=0.008);肺部及腹腔淋巴结转移各组均为9只,差异无显著性.②各组治疗前sIL-2R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31.58,P=0.000);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A组、B组、C组和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组差异有显著性(t=10.119,P=0.000).③平均生存期:氩氦刀冷冻、RFA、MCT和手术切除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73.084,P=0.000);氩氦刀冷冻和手术切除组显著高于RFA、MCT组;氩氦刀冷冻和手术切除组之间、RFA和MCT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治疗兔VX2肝癌中,无论是在减少肿瘤残留和转移方面,还是在增强机体免疫力方面及延长实验兔生存期方面,氩氦刀冷冻治疗均优于RFA和MCT;而RFA和MCT疗效相当.

  • 氩氦刀冷冻、射频消融和微波凝固对兔VX2肝癌消融作用的对比

    作者:张克勤;张积仁;魏红梅

    目的 探讨氩氯刀冷冻、射频消融及微波凝固对兔VX2肝肿瘤消融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成功制作VX2肝癌模型新西兰大白兔(接种VX2细胞株后3周)27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分别给予氩氦刀冷冻、射频消融和微波凝固.3 d后处死全部兔子,观察并估计肿瘤的大小,切下肿瘤标本,送作病理检查.结果 ①消融靶区横径在A组(氩氦刀冷冻组)为(2.28±0.12)cm,B组(RFA组)为(1.96±0.09)cm,C组(MCT组)为(1.93±0.10)cm,A组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消融靶区平均面积在A组为(5.79±1.34)cm2,B组为(4.40±0.43)cm2,C组为(4.31±0.59)cm2,A组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肿瘤完全消融率(消融靶区完全覆盖整个肿瘤区)在A组为88.9%(8/9),B组为44.4%(4/9),C组为33.3%(3/9),A组完全消融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消融靶区肿瘤细胞残留率在A组为22,2%;B,C组均为77,8%,A组肿瘤细胞残留率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A组消融靶区中肿瘤细胞完全坏死率(66.7%)高于B组和C组的50.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3种微创治疗在消融兔VX2肝癌中,无论是在消融靶区面积和横径方面、消融靶区肿瘤完全消融率方面,还是在消融靶区肿瘤细胞残留率方面和消融靶区中肿瘤细胞完全坏死率方面,氩氦刀冷冻均优于RFA和MCT.而RFA和MCT效果相当.

  • TACE联合索拉非尼抗兔VX2肝癌血管生成

    作者:李伟之;孔淑贞;李培杰;马富权;苏静文;黄金;王一凡;薛挥

    目的 利用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的疗效、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及联合时机选择.方法 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单TACE组、单索拉非尼组、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TACE术后+索拉非尼组(各6只).分别于TACE术前7 d、术前1 d、术后第3、7和14天通过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术后第14天处死所有瘤兔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比较各组肿瘤增长率.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单TACE组、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TACE术后+索拉非尼组术后3 d血清VEGF显著升高(P<0.05),但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VEGF峰值低于单TACE组、TACE术后+索拉非尼组两组(P<0.05);14 d各组VEG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VEGF水平低,单TACE组高.术后14 d 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MVD值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单索拉非尼组,但明显低于单TACE组(P<0.05).术后14 d 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肿瘤增长量小(P<0.05).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兔VX2肝癌,可显著抑制肿瘤增长,疗效优于单纯TA-CE或单纯索拉非尼治疗;TACE术后VEGF水平升高,联用索拉非尼可降低血清VEGF水平,进而使肿瘤微血管密度下降;TACE术前联合索拉非尼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的效果要优于术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