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24例临床分析
现将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急性发作重度和危重哮喘患者320例中24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哮喘救治情况分析如下.
-
肌松剂联合机械通气救治危重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肌松剂联合机械通气救治危重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正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4例危重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14例危重哮喘经过治疗后全部存活,在肌松剂联合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后8-20分钟内,患者气道压显著下降,肺泡呼吸音逐渐清晰,双肺哮鸣音减少,患者上机初始全部通过机械进行呼吸,插管通气时间分布在1-6天,患者哮喘均得到缓解,二氧化碳潴留及缺氧全得到改善,血气分析为正常.结论:肌松剂联合机械通气在治疗危重哮喘疾病的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危重哮喘患者抢救中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哮喘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要点,评估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本院收诊的60例危重哮喘患者病例,按照接诊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喉镜下行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在纤维镜下行气管插管.对两组患者插管时间、一次性成功率以及主要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氧饱和度主要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机械通气1h后与插管前相比较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危重哮喘患者抢救过程,过程相对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
气道黏蛋白分泌异常与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黏液过度分泌是哮喘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及导致危重哮喘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哮喘中调控黏液过度分泌的机制还不很清楚.黏蛋白(MUC)是气道内黏液的主要成分,对其粘、弹性起着重要作用,近年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我们就哮喘中黏蛋白分泌异常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支气管镜在入住ICU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在入住ICU危重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0例危重哮喘患者应用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采用配有肾上腺素、激素、盐酸氨溴索、生理盐水等药物进行分次灌洗治疗),同时给予机械通气.结果 共操作20例次,术程均顺利、临床症状改善,意识模糊者,术后1 h神志转清.术中及术后30 min血气分析和相应时间点的心率、血压分别与术前比较,术中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明显好转(P<0.05).结论 对入住ICU的危重哮喘患者,应用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并在机械通气支持下,同时在床边实施支气管肺泡灌洗,呼吸改善快,且极大地提高了诊疗的安全性,有利于危重哮喘的康复.因此,支气管镜在入住ICU的危重哮喘患者抢救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机械通气在儿童危重哮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危重哮喘患儿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10年间28例危重哮喘患儿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通气方式、好转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通气模式上,采用容量辅助/控制模式12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16例.撤机模式均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此外根据病情还适当应用肺保护性通气、低呼气末正压通气、肺开放等通气策略.患儿病情好转出院率96.4%,病死率5.6%.结论 机械通气是危重哮喘患儿十分重要的抢救治疗手段.把握适应证、采用正确的通气策略、配合及时有效的呼吸管理和综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哮喘1例报告
患者女,47岁,因持续喘憋、胸闷2 h 于1997年11月来院急诊.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9年.体检:呼吸频率27次/min,血压18.7/12.0 kPa,神清,口唇发绀,球结膜水肿,胸廓膨隆,两肺呼吸音清,满布哮鸣音,未闻及湿音.心音清,心率132次/min,律齐.血pH 7.15,血氧分压7.5 kPa,血二氧化碳分压11.1 kPa,HCO-3 28 mmol/L,ECG示窦性心动过速,床旁X线胸片示双肺透光度增强,初诊为重度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呼吸性酸中毒,给予吸氧、头孢呋新、地塞米松、甲泼尼龙、输液等治疗.2 d后疗效不佳,患者渐昏迷,不能讲话,呼吸浅促,躁动不安,多汗,口唇及四肢发绀,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水肿.复查血pH 6.97、血二氧化碳分压28.7 kPa,血氧分压7.2 kPa,HCO-3 48 mmol/L,提示合并严重肺性脑病、心力衰竭及混合性酸碱平衡失调等,遂转入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
-
心理因素与支气管哮喘
早在19世纪,人们就注意到支气管哮喘与精神因素的关系.1888年Mackenzie曾报告1例对花粉过敏的哮喘患者看到纸花后引起哮喘发作[1].Osler认为哮喘是一种"神经质情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全球哮喘防治的创意"也明确指出精神病史和心理社会问题与危重哮喘有关,我们就此综述如下.
-
危重哮喘患者机械通气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危重哮喘并广泛小气道黏液栓或肺不张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中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诊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2例危重哮喘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中,将纤支镜从连接于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回路管之间的三通接头的吸痰孔插入气道,经纤支镜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结果共操作16例次,每次历时长达1 h,均术程顺利、未发生并发症.术中及术后血气分析及相应时间点心率、血压分别与术前比较,术中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显著好转(P<0.05).结论危重哮喘患者有急需纤支镜诊疗指征时,及时在有创机械通气支持下行纤支镜诊治术,具有良好效果及可靠的安全性.
-
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呼吸末正压通气抢救危重哮喘
目的探讨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呼吸末正压通气(SIMV+PEEP)模式救治危重哮喘.方法将23例危重哮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2例,通气模式SIMV+PEEP.对照组11例,通气模式为SIMV,同时监测两组上机前与上机后2 h、12 h、24h动脉血气、气道峰值压(PIP)、内源性呼吸末正压(PEEPi).结果应用SIMV+PEEP 比SIMV通气模式的患者酸中毒、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明显改善(P<0.01),PIP和PEEPi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危重哮喘患者早期使用SIMV+PEEP通气模式是安全、有效的,急诊科应广泛应用.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危重哮喘11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危重症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给15例危重哮喘辅以无创正压通气,吸气压为20~25cmH20,呼气压为3~5cmH20,观察通气前后呼吸(RR)、心率(HR)、血压(BP)、手指血氧饱和度(S02)的变化. 结果抢救成功10例,通气后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P<0.05),血压变化不明显,死亡1例. 结论无创正通气是危重哮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哮喘的研究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改善危重哮喘患者肺机械通气参数、细胞因子水平、血气分析结果的机制.比较应用碳酸氢盐置换液与乳酸盐置换液在以上方面的差别.方法 26例危重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例)、碳酸氢盐CBP组(8例)、乳酸盐CBP组(8例),分别应用单纯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碳酸氢盐置换液CBP、机械通气+乳酸盐置换液CBP治疗24 h,比较3种治疗方法对肺机械通气参数、血清细胞因子、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电解质的影响.结果 碳酸氧盐CBP组、乳酸盐CBP组治疗24h后肺机械通气参数改善,细胞因子水平下降,pH值及氧分压得到改善;两种置换液对血清电解质、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乳酸无明显影响.乳酸盐CBP组pH值明显高于碳酸氢盐CBP组(7.39±0.05比7.30±0.01,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低于碳酸氢盐CBP组(57.14±5.04比89.00±3.66,P<0.01).结论 联合应用CBP治疗危重哮喘可以更快改善肺机械通气参数和血气分析结果,迅速降低细胞因子水平;乳酸盐置换液可以更好地改善CO2潴留.
-
镇静剂和麻醉剂在机器通气下抢救重症哮喘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升高,且危重哮喘的住院病死率高达3.32%~5.82%.哮喘的爆发性发作及不规则的治疗导致重症哮喘较常见.因此需要临床医生采取强有力措施,以降低哮喘的病死率.目前随着各种呼吸机的临床应用,重症哮喘的病死率明显降低.我院1995-1999年在机器通气的情况下应用镇静剂及麻醉剂成功抢救了28例重症哮喘患者,现报告如下.
-
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吸入及甲泼尼松龙静滴治疗儿童哮喘疗效对比观察
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儿童危重哮喘治疗的一线物.儿童危重哮喘时大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可能有一定的帮助,而婴幼儿由于年龄小,不能配合,不适于应用干粉吸入剂(如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都保),而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应借助各种辅助工具(如筒式吸舒、储雾罐、吸药器)吸入.本文应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54例与应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治疗58例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抢救危重症哮喘
目的探索用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抢救危重症哮喘.方法对7例危重哮喘行BiLevelPAP呼吸机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反应及血气分析变化.结果应用BiLevelPAP呼吸机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PaO2平均上升34kPa(25mmHg),PaCO2平均下降2.51kPa(18.7mmHg).结论鼻罩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可有效地用于危重症哮喘的抢救,且使用方便,费用低廉,预后亦佳.
-
重度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现代诊治及护理对策
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特别是重度哮喘发作,是内科经常遇到的危急病症.部分危重哮喘病例因误诊或不恰当的治疗而威胁生命.因此哮喘重度发作的救治仍是临床一大难题.现将我院救治成功病例的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发作危重症哮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18例重度哮喘中12例危重型哮喘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经气管插管,起始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应用静脉肌松剂者为控制/辅助模式,低潮气量(6~8ml/kg)、慢呼吸频率(10~12次/min),长呼气时间(吸:呼>1:2),吸气压<25cmH2O(1 cmH2O=0.098 kpa),吸气时间0.7~1.0 s,气道阻力下降,症状体征改善,尽早撤机.结果12例患者均抢救成功,平均1.25h症状体征开始改善,上机24h症状评分≤2分,上机平均时间50.1 h,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均恢复正常,高呼气峰流量(PEF)值显著增高(P<0.01).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发作危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把握适应证、适当的模式和参数,尽早拔管和停机是成功的关键.
-
危重哮喘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策略探讨
本文通过分析6 a来我院呼吸科危重哮喘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21例患者,探讨机械通气应用过程中的策略及有关问题.
-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判断及治疗方法
危重症哮喘疾病的发作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本文详细介绍了危重症哮喘的判断方法及临床治疗方法.对危重症哮喘的治疗提供了借鉴.
-
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哮喘13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发作危重症哮喘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对2001-01~2003-06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28例重度和危重哮喘中13例危重型哮喘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12例经气管插管,1例经面罩行机械通气,前者起始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应用静脉肌松剂者为控制/辅助模式,后者为持续正压通气+压力支持.低潮气量(6~8mL/kg)、慢呼吸频率(10~12/min),长呼气时间(吸∶呼>1∶2),吸气压 <25 cmH2O(1 cmH2O=0.098 kPa),吸气时间0.7~1.0 s,气道阻力下降,症状体征改善,尽早撤机. 结果 13例患者均抢救成功,平均1.25 h症状体征开始改善,上机24 h症状评分≤2分,上机平均时间50.1 h,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均恢复正常,高呼气峰流量(PEF)值显著增高(P< 0.01). 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发作危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把握适应证,适当的模式和参数,尽早拔管和停机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