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治疗气管癌2例
例1 男,73岁.喉癌全喉切除术后2年,进行性吸气性呼吸困难1年余,加剧4个月,于1997年9月来我院就诊.取下全喉套管行鼻内窥镜检查,见喉造口下方约5 cm处气管内有赘生物,其表面呈菜花状,伴溃疡,阻塞气管腔80%.气管CT显示气管肿块占据前方大部分气管腔,约2 cm×2 cm,上、下大径约3 cm,纵隔无占位灶.病理检查:高分化鳞癌.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高功率半导体激光癌肿汽化术.手术在鼻内窥镜引导下进行.
-
25例经鼻腔盲探气管内插管麻醉诱导的体会
1992年以来,我们对25例患者分别采用喉上神经阻滞或经口、咽、喉表面喷雾麻醉;同时均加用环甲膜穿刺注射表面麻醉,羟丁酸钠静脉注射的方法实施麻醉诱导,观察对经鼻腔盲探插管的反应.一、材料和方法25例中男17例,女8例;年龄6~51岁,其中小儿2例;双侧颞颌关节强直6例,单侧12例,颌骨畸形矫治术7例.术前常规肌注哌替啶1mg/Kg,阿托品0.5mg,小儿0.02mg/Kg;入室后以2%利多卡因、1%麻黄素交替滴鼻2~3次;以4%利多卡因1~2ml经环甲膜穿刺气管内注入行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张口受限者中11例采用2mg/Kg2%利多卡因分等量在近舌骨大角的甲舌膜深部及表面做双侧喉上神经阻滞(以下简称阻滞组);而无张口受限者经口做咽、喉喷雾4%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以下称未阻滞组),然后静注羟丁酸钠50mg/Kg.10分钟后患者入睡即可将涂有润滑剂的气管导管插入一侧鼻孔行盲探气管内插管.
-
"利宁"凝胶用于气管表面麻醉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利宁"凝胶(1%丁卡因凝胶)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时用于气管粘膜表面麻醉的可行性.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只.经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50mg/kg全身麻醉后,利宁组插入前端3cm均匀涂有"利宁"凝胶的特制大鼠气管导管;对照组插入同型导管,但不使用"利宁"凝胶.观察气管插管后的耐受情况,插管4h后,取气管粘膜与气管导管接触部位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两组大鼠经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嘴唇红润,呼吸通畅;两组大鼠气管粘膜标本均未见形态学改变,双肺观察也无水肿、充血、分泌物增加的现象,病理切片检查未见嗜酸性细胞,白细胞浸润.结论"利宁"凝胶用于气管插管时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对实验动物大鼠呼吸道未见过敏及炎性反应.
-
利多卡因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对全麻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评价利多卡因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手术患者30例,年龄26~70岁,体重45~77 kg,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15):利多卡因气管粘膜表面麻醉组(L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均全麻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1芬太尼3μg· kg-6,依托咪酯0.3 mg·kg-1,琥珀胆碱2 mg·kg-1,肌松完善后喉镜显露声门,L组插入气管喷雾器注入2%利多卡因5 ml,然后气管内插管;C组直接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5 min(T3),10 min(T4)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L组在T2时SBP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明显低于C组P<0.05.组内比较L组T0与T2、T3,比较SBP、DBP、MA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与T4比较SBP降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与T3比较SBP在t3时明显降低,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0与T2比较,T2时SBP、DBP、MAP明显降低,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与T4比较T4时SBP明显下降,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与T3比较,T3时DBP、MAP明显下降,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气管粘膜喷射表面麻醉可适当降低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但起效时间稍慢.如要真正降低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还应该依赖各种静脉诱导药的复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