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气管表面麻醉用于经鼻插管全麻

    作者:张拥军;段志强;于金玲

    目的:探讨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气管表面麻醉用于经鼻插管全麻的优势。方法:选择40例需经鼻插管全麻患者,先用地卡因喷壶反复喷口腔咽喉部,同时用地卡因喷鼻腔,并用麻黄碱滴鼻来收缩鼻粘膜,然后静注力月西1~2mg,芬太尼0.05mg~0.1mg,待患者镇静后,先环甲膜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2~3ml行气管表面麻醉,然后在每侧舌骨大角与甲状软骨上角之间注入2%利多卡因2~3 ml行喉上神经阻滞,患者入睡后行经鼻插管气管导管均为弹簧管。结果:35例患者1次插管成功,5例多次插管成功。结论: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气管表面麻醉用于全麻经鼻困难气管插管全麻中,能大程度地降低相关血液动力学反应发生率,且可显著提高插管成功率,操作方法,容易简单,安全性高,实用性强。

  • 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在全麻插管中的应用

    作者:姜景卫

    目的 探讨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方法 选择全麻病人40例,ASAⅠ~Ⅱ级,年龄18~56岁,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组,Ⅱ组为对照组,每组20例.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Ⅰ组在舌骨大角与甲状软骨上角之间注入2%利多卡因2~3 ml阻滞喉上神经,然后环甲膜穿刺注入1%丁卡因2~3 ml行气管表面麻醉,Ⅱ组不实施上述操作,两组均以力月西0.05mg/kg、芬太尼4ug/kg、异丙酚1mg/kg、万可松0.1mg/kg依次静注,快速诱导插管,插管困难者排出本研究,观察两组病人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1min、3 min、5 min、10 min的SBP、DBP、HR、SpO2.结果 Ⅰ组SBP、DBP、HRSpO2变化不大,无统计学意义;Ⅱ组SBP、DBP、HR在插管后明显增高,其中插管后1 min与插管前、Ⅰ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插管后3min与插管前、Ⅰ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在全麻插管中能有效减少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是相对安全、效果理想的一种麻醉方法.

  • 喉上神经阻滞在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拔管期的应用

    作者:姜景卫;鲁华荣;毛桂琴;李亭;李春明;何利方

    麻醉苏醒期气管拔管等操作,对咽喉和气管部位感受器的机械刺激可引发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明显兴奋及儿茶酚胺大量释放,使循环表现心率增快、血压增高,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尤其是并存高血压患者.我院于2006 年6 月-2010 年8 月,对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高血压患者,在麻醉后气管拔管前行喉上神经阻滞,以预防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取得良好效果.

  • Glidescope视频喉镜联合喉上神经阻滞和表面麻醉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可行性

    作者:陈振斌;胡胜红;钱海燕

    目的 评价Glidescope视频喉镜联合喉上神经阻滞和表面麻醉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 需行清醒经口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I组(Glidescope视频喉镜联合喉上神经阻滞和表面麻醉组)、II组(直接喉镜联合喉上神经阻滞和表面麻醉组)和III组(Glidescope视频喉镜联合表面麻醉组),每组20例.观察声门暴露情况,采用Cormack-Lehane喉头分级.记录插管时间和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观察气管插管过程中发生躁动、呛咳和恶心等不良反应的情况.记录插管前后不同时点的MAP和HR.术后随访患者对气管插管过程的知晓和24 h内发生声嘶、咽痛或吞咽困难的情况.结果 Cormack-Lehane喉头分级,I组和III组1级、2级比例高于II组(P<0.05).与I组比较,II组和III组插管耗时要长,且一次性插入成功率低(P<0.05);I组的躁动和恶心发生率低于II组、III组(P<0.05).与I组比较,II组和III组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 min时MAP升高,HR增快(P<0.05).术后随访,3组均未发生气管插管过程的知晓,II组有2例发生咽痛.结论 Glidescope视频喉镜联合喉上神经阻滞和表面麻醉用于清醒气管插管,可以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且不良反应少.

  • 25例经鼻腔盲探气管内插管麻醉诱导的体会

    作者:马永兴;刘树发;罗亚丹

    1992年以来,我们对25例患者分别采用喉上神经阻滞或经口、咽、喉表面喷雾麻醉;同时均加用环甲膜穿刺注射表面麻醉,羟丁酸钠静脉注射的方法实施麻醉诱导,观察对经鼻腔盲探插管的反应.一、材料和方法25例中男17例,女8例;年龄6~51岁,其中小儿2例;双侧颞颌关节强直6例,单侧12例,颌骨畸形矫治术7例.术前常规肌注哌替啶1mg/Kg,阿托品0.5mg,小儿0.02mg/Kg;入室后以2%利多卡因、1%麻黄素交替滴鼻2~3次;以4%利多卡因1~2ml经环甲膜穿刺气管内注入行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张口受限者中11例采用2mg/Kg2%利多卡因分等量在近舌骨大角的甲舌膜深部及表面做双侧喉上神经阻滞(以下简称阻滞组);而无张口受限者经口做咽、喉喷雾4%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以下称未阻滞组),然后静注羟丁酸钠50mg/Kg.10分钟后患者入睡即可将涂有润滑剂的气管导管插入一侧鼻孔行盲探气管内插管.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不同局部麻醉方法的效果比较

    作者:臧蕾蕾;孙珍贵;王莹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局部麻醉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纤支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检查前均予以咪达唑仑1mg和芬太尼0.05mg镇静镇痛,然后两组分别采用1%丁卡因行鼻咽喉表面喷雾麻醉(Ⅰ组)和2%利多卡因行双侧喉上神经阻滞、1%丁卡因鼻咽喉表面喷雾麻醉(Ⅱ组).记录两组纤支镜检查的时间和T0、T1、T2、T3的MAP、HR、SpO2.观察整个检查操作过程中声门开启以及恶心、呛咳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Ⅱ组相比,Ⅰ组T2、T3时刻MAP、HR上升明显,SpO2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纤支镜显露声门开启情况优于Ⅰ组,操作过程中憋气、呛咳发生率低于Ⅰ组(P<0.05).结论:采用喉上神经阻滞联合丁卡因鼻咽喉表面喷雾的麻醉方法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供充分的表面麻醉,且纤支镜显示声门开启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喉上神经阻滞预防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观察

    作者:边步荣;郝青凡;王世同;马海军;刘清玉

    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诱导气管内插管(TrachealTntubation)常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心血管副反应,这对健康个体可能无不良后果,但对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可以导致严重并发症.以往研究大多用心血管抑制药物来预防[1,2],本文则在诱导前行双侧喉上神经阻滞(SuperiorLaryngeal Nerve Block,SLNB),观察其对插管期反应的影响.

  • 喉上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婴儿唇腭裂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丛仔红

    目的:探讨喉上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并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用于婴儿唇腭裂手术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到2015年3月底各项检查结果在唇腭裂修复手术允许的安全范围内,符合纳入条件,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患儿97例(男性39例,女性58例),年龄3个月至1岁;体质量5~12 kg ;手术时间40~130 min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儿随机分成A组和B组,其中A组51例(男性19例,女性32例)采取的麻醉方式为喉上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并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B组46例(男性20例,女性26例)为联合右美托咪定常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2组患儿根据术前要求禁食,禁饮。手术中实时监测分析记录各时间点情况,分别记录患儿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5 min(T2)、手术进行10 min(T3)、手术进行30 min(T4)和术后气管拔管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肌松药量、麻醉药量、苏醒时间,术后出现并发症及其检查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术中监测心率和血流情况表明A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肌松药量和麻醉药量A组用药量较低( P <0.05),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A组用时更短( P <0.05),A组的术后并发症显著降低( P <0.01)。A组术后躁动评分比B组低很多,有助于唇腭裂婴儿的术后恢复。结论喉上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安全合理,值得推广,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婴儿唇腭裂手术麻醉术后并发症更少,可以被更好地应用和推广。

  • 喉上神经阻滞合用小剂量异丙酚用于声带肿物切除术

    作者:李少岩

    目的:观察小剂量异丙酚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肿物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安全性.方法:将24例在支撑喉镜下行声带肿物切除分为喉上神经阻滞组(B组)和插管全麻组(G组),每组12例,观察在麻醉前、置入支撑喉镜时、手术开始1 min、5 min、10 min及结束时SBP、DBP、HR、SpO2的变化;观察手术结束时患者唤之睁眼、指令握手、空间定向力、自行坐起的时间.结果:在置支撑喉镜和手术开始1 min G组血压、心率增加幅度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SpO2在整个过程没有差异,无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喉痉挛、恶心呕吐、呛咳和屏气现象;恢复时间B组明显短于G组(P<0.01).结论:双侧喉上神经阻滞合用小剂量异丙酚用于声带肿物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满意,患者恢复迅速.

  • 喉上神经阻滞加气管表面麻醉在急诊脑外伤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作者:黄忠会;施国君;曹全斌;王杉

    目的探讨喉上神经阻滞加环甲膜穿刺气管表面麻醉在急诊脑外伤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双侧喉上神经内侧支各注射2%利多卡因3 mL,然后经环甲膜穿刺注射1%地卡因2 mL后插管;对照组采用2%利多卡因喉头喷雾麻醉后插管.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对结果进行处理.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插管所需时间短、对气道刺激反应轻;在气管插管后1 min血压、心率观察组明显较低、血氧饱和度明显增高.结论喉上神经阻滞加环甲膜穿刺气管表面麻醉在脑外伤气管插管中是较安全、效果理想的麻醉方法.

  • 喉上神经阻滞复合黏膜麻醉经鼻盲探插管在ICU中的应用

    作者:沈泳坚;董章利;蒋淼;唐鸣;张根发

    经口腔气管插管用于ICU患者时,由于患者清醒、牙关紧闭及体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给操作增加了一定难度.为寻求一种较为安全、对心血管影响小的插管方法,我们采用喉上神经阻滞复合黏膜麻醉经鼻盲探插管用于ICU患者,并与同样方法以喉镜暴露声门作为明视组进行对照观察.

  • 喉上神经阻滞与气管表面麻醉在喉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牛彦军;李效薇;于广翠

    目的探讨喉上神经阻滞与气管表面麻醉在喉显微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双侧喉上神经内侧支各注射2%利多卡因3 mL,然后经环状气管膜穿刺注射1%地卡因2 mL,对照组采用静脉麻醉.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佳,血压、心率平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清醒早.结论喉上神经阻滞与气管表面麻醉在喉显微外科手术,是较安全、效果理想的麻醉方法.

  • 舌咽神经、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黏膜表面麻醉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薇;张颖;刘冬梅;白洪波;张继颖;杨威娜

    目的 观察舌咽神经、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ICU清醒至浅昏迷的具有气道保护反应且需要气管插管的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在插管前给予A组患者咪唑安定5 mg适当镇静,尔后行舌咽神经、喉上神经阻滞,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5~10 min后行经口气管插管.常规给予B组患者丙泊酚2 mg/kg,司可林1.5 mg/kg,肌松后插管.记录插管前、插管后1 min、15 min、45 min的血压、脉搏、插管反应(呛咳、作呕、喉痉挛)、插管时间、插管次数、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较小.B组则较规律地出现插管后血压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A组插管时间长于B组,A组患者咬肌不如B组松弛.10 min后83.5%的B组患者出现明显呛咳,需要后续镇静.34%的A组患者有呛咳反应,给予镇静.45 min时,A组患者没有出现局麻药失效后的气道高敏反应.结论 行舌咽神经、喉上神经联合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可以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反应,较静脉快速给药患者相对安全.

  • 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效果

    作者:沈妍;张勇;赵倩;方兆晶;王晓亮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喉上神经阻滞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 60 例,性别不限,年龄 18~65 岁, ASA Ⅰ或Ⅱ,随机分为三组,每组 20 例.A组:超声引导下 2%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B组:超声引导下 1 %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C 组:传统定位 2 %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记录入室时(T0)、气管插管进入声门即刻(T1)、支撑喉镜置入成功即刻(T2)、支撑喉镜置入成功后 5 min(T3)、拔管即刻(T4)、拔管后 5 min(T5)的 HR、MAP、SpO2及血浆 NE浓度;记录拔管时间和拔管后 2 h出现喉上神经阻滞并发症(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的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T1~T5时三组 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但A、B组HR明显慢于C组,MAP明显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T1~T5时 A、B组 NE浓度明显降低(P<0.05).A、B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 1%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可减少支撑喉镜术中应激反应,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患者术后不适.

  • 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在清醒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作者:赵倩;王晓亮;方兆晶;鲍红光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在清醒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手术,颈椎活动受限的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体表法行喉上神经阻滞组(N组)和超声法行喉上神经阻滞组(D组).在一定的镇静状态下,N组采用体表解剖法行喉上神经阻滞,D组采用超声引导法行喉上神经阻滞,复合口咽气管表面麻醉行清醒经口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时间,记录入室后(T0)、气管导管进口腔前(T1)、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2)、插管成功后5 min(T3)的MAP、HR.记录患者Ramsay镇静评分、舒适度和耐受情况,插管过程中的并发症,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D组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短于N组[(0.5±0.1)min vs(1.0±0.2)min,P<0.05].与D组比较,T2时N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加快,Ramsay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N组比较,D组插管过程中舒适度评分和耐受性评分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且插管过程中恶心呕吐、呛咳、体动以及术后咽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能够更好地满足清醒经口气管插管的需要,起效快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易于接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插管反应的影响

    作者:汪树东;康芳;王松;杨成伟;黄祥;李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单肺通气胸科手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65~85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于入室时(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即刻(T2)、插管成功后1 min(T3)、3 min(T4)、5 min(T5)、10 min(T6)颈内静脉采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记录诱导插管期间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T2~T5时C组E和NE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T2~T5时S组E和NE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诱导插管期间S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0%vs 37%,P<0.01),两组均未发生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结论 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可有效抑制老年高血压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反应,有利于维持麻醉诱导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 环甲肌肌电图对喉上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估作用

    作者:谢海;李艳

    目的 通过观察喉肌电图中环甲肌肌电募集相对喉上神经阻滞效果评估的准确性,探讨环甲肌肌电图对清醒气管插管评估的准确性.方法 困难气道患者14例,麻醉诱导前在舌骨大角平面行喉上神经阻滞,双侧各注入1%利多卡因2 rnl,口咽部及经环甲膜穿刺气管内1%丁卡因表面麻醉各2ml,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清醒气管插管.喉上神经阻滞效果以临床诊断作判别标准,同时肌电图电极经皮肤检测喉上神经支配的环甲肌肌电募集相.以临床诊断喉上神经阻滞效果佳(阳性)作为评判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环甲肌肌电募集相对喉上神经阻滞效果反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寻找诊断临界值(cutoff点);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募集相与阻滞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环甲肌肌电募集相对喉上神经阻滞效果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7(95%CI 0.799~1.000);当肌电募集为减弱“++”相时,敏感度与特异度之和值大,其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91.7%;Spearman相关系数r=0.659(95%CI0.525~0.779,P=0.002).结论 应用环甲肌肌电募集模式对喉上神经阻滞术效果进行评估有很高的准确性.当环甲肌肌电募集减弱为“++”相或以下时,相应侧的声门上黏膜感觉消失,神经阻滞效果佳,可作为判别清醒气管插管时机的指标.

  • 利多卡因环甲膜穿刺联合喉上神经阻滞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作者:余德华;余桂芳

    随着医疗水平和急救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急诊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诊治。目前选择一种及时有效的气道开放方式是抢救危急诊患者成功的关键,但对急诊科或ICU的重症患者行气管内插管比择期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更困难,因重症患者常处于心肌缺氧、各脏器功能衰竭状态,同时在气管插管操作过程中,导管对咽喉部、声门及气管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可导致心血管系统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若使用全身麻醉药物进行气管内插管,患者很可能会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另外,患者处于应激状态,很容易出现牙关紧闭,给经口气管内插管带来困难。利多卡因环甲膜穿刺联合喉上神经阻滞能降低患者的气道反应,并降低咽喉反射,可在保留自主呼吸下达到快速经鼻气管插管的目的。笔者对急慢性呼吸衰竭和其他重症患者采用利多卡因环甲膜穿刺联合喉返神经阻滞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并行机械通气,已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技术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

    作者:郭文俊;金孝岠;朱美芳;鲁美静;姚卫东;周炜;喻君

    目的:探讨喉上神经阻滞(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block ,SLNB)联合环甲膜穿刺技术用于纤维支气管镜( fiberoptic bronchoscopy,FOB)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方法:20例困难气道患者,颈椎骨折11例,下颌骨骨折(张口度<3 cm)9例,采用双侧SLNB联合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保留自主呼吸,FOB引导下经鼻腔清醒插管。观察指标:患者入室时( T1)、插管前(T2,导管通过鼻腔后)、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2 min(T4,麻醉诱导前)及插管后5 min(T5,麻醉诱导后即刻)各时点心率、血压、SpO2变化;记录气管插管所用时间、SLNB成功率、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呛咳程度、患者插管时耐受程度、插管分级、有无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患者心率在T2、T3升高,与T1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P<0.05),气管插管完成后心率下降, T4心率恢复至T1水平(P>0.05),麻醉诱导后(T5)心率显著下降(P<0.05);血压在导管通过鼻腔及咽喉壁时(T2)明显升高,与T1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T3)血压较T2下降(P<0.05),但仍较T1高(P<0.05),气管插管后2 min血压恢复到术前水平,与T1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完毕后(T5)血压显著下降(P<0.05)。 SpO2变化无临床意义。插管时间为(35.9±13.12)s,SLNB成功率为95%,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95%。患者气管插管耐受程度及呛咳程度较理想。结论:SLNB联合环甲膜穿刺麻醉运用于FOB引导下,经鼻腔清醒插管具有方法简单,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高,咽喉部损伤小,效果可靠,安全性高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困难气道处理方法。

  • 喉上神经阻滞预防喉显微手术心血管反应

    作者:娄锋

    目的 评价全麻前行双侧喉上神经阻滞,预防喉显微手术中心血管副反应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喉显微手术患者60例平均分为A、B两组,A组在全麻前行双侧喉上神经阻滞,B组直接全麻,观察两组在喉显微手术置支撑喉镜及拔管时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结果 A组在支撑喉镜置入即刻、置入后5 min、拔气管导管后1 min的血压、心率反应明显弱于B组(P<0.05);B组心血管反应较重,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出现7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结论 喉上神经阻滞能显著抑制喉显微手术患者的心血管副反应.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