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94例临床分析

    作者:曹举潮;叶泽兵;李晓锋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提高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我科2007年9月至201 1年9月收治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72)和观察组(n=73),两组均行常规药物加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应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73例应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P<0.05);观察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发生率3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2%(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纳洛酮,可明显降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发生率.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体会

    作者:刘永爵;钟益波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病人的院前急救意义.方法:对比同期收治的院前急救急性CO中毒病人和未经院前急救的急性CO中毒病人,对比两组病人的好转率、住院率及死亡率.结果:院前急救组病人的好转率明显高于非院前急救组,而住院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非院前急救组.结论:急性CO中毒病人行院前急救能明显减少死亡率并提高好转率.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作者:张爱叶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俗称煤气中毒,是寒冷季节比较常见的急症.CO中毒造成细胞缺氧,而脑细胞对缺氧敏感,故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甚至造成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

    作者:卜秀青;黄艺仪;郭代珠

    本文总结了1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院内的抢救程序,包括急诊室的病情评估,循环、呼吸的建立,送高压氧科前人员物品的准备,高压氧舱内的病情观察和急救工作等,旨在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高压氧治疗的整体水平,从而保证患者能得到及时安全的救治.

  • 白质DTI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玉荣;蒋涛;高敏;蒋珊珊;张勇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I)参数FA和ADC值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的诊断价值.方法 ACOP组56例,对照组21例.所有病例均行DTI检查,记录FA、ADC值,采用独立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ACOP患者组及对照组两侧膝部、放射冠FA、ADC值无差别(P>0.05).(2)FA值:ACOP患者组为0.7632±0.1206(胼胝体膝部)、0.3299±0.1029(放射冠额桥束),对照组为0.8329±0.0481(胼胝体膝部)、0.3800±0.1036(放射冠额桥束),P值分别为0.000、0.008(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ADC值:ACOP患者组为8.4594± 1.5931(胼胝体膝部)、7.9261±1.1602(放射冠额桥束),对照组为7.8117±0.6160(胼胝体膝部)、7.3645±0.4879(放射冠额桥束),P值分别为0.000、0.000(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可较准确反映ACOP患者白质区FA、ADC值变化,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学信息.

  • 急性期脑脊液压力升高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关系

    作者:项文平;王宝军;薛慧;张军;姜长春;庞江霞

    目的:探讨脑脊液压力升高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1周之内行腰椎穿刺术检查,测脑脊液压力。观察脑脊液压力升高对迟发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12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有38例患者发生了迟发性脑病,其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为31.67%;在38例迟发性脑病患者中,有34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升高,其异常率为89.47%;38例迟发性脑病患者经治疗后有32例均不同程度好转,其中完全治愈6例,生活全部或部分自理26例,死亡4例,昏迷状态2例。而痊愈的6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均<150 mmH2O,死亡或昏迷的6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均>200 mmH2O,生活全部或部分自理的26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均在150~180 mmH2O之间。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脑脊液压力升高对于迟发性脑病及其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 脑电非线性分析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王寅旭;王晓明;刘辉;陈芳

    目的 探讨脑电非线性分析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ACMP患者21例,分别于入院时、入院治疗2周及入院治疗4周时采集脑电信号,将3个时间点获取的脑电信号行非线性分析(D2、Cx、ApEn、C-ApEn、Dm、PD2、LE和KE)并分别与21例正常对照者比较. 结果 ACMP组D2、Cx、ApEn、C -ApEn、Dm值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有逐步增高的趋势,而PD2、LE和KE值与治疗周期无相关性.入院时ACMP组D2、Cx、ApEn、C-ApEn、Dm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2周及入院治疗4周的ACMP组脑电非线性参数(LE、PD2、D2、Dm、Cx、ApEn及C-ApEn)平均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电非线性参数(D2、DM、Cx、ApEn、C-ApEn)在ACMP治疗初期能较同步客观地反映脑功能的恢复情况,具有一定的评估疗效价值.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水平研究

    作者:贾安奎;刘彦轩;吉四辈;张国林;仲华;许光霞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DEACMP)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的变化.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30例DEACMP患者急性期、稳定期以及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和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水平,并与同期20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DEACMP组、ACOP组急性期外周血PNA和PM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EACMP组与ACOP组急性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DEACMP患者和ACOP患者急性期体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PLA水平增高.DEACMP患者急性期外周血PNA和PMA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DEACMP患者病情稳定后,血小板活化得到控制. 结论 血小板参与了DEACMP的发病机制,PLA水平变化与病情基本一致.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继发脑梗死48例临床研究

    作者:田香环

    目的:观察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不同治疗方法对继发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联合基础治疗,试验组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试验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4 h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继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及时采取高压氧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在促进患者意识清醒、降低继发脑梗死方面有重要价值,可供推广。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抢救研究

    作者:宋新华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抢救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高渗葡萄糖、甘露醇等药物对症治疗和高压氧抢救治疗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抢救治疗后,有26例痊愈(76.47%);7例好转(20.59%),其中4例发生迟发脑病,3例合并心肌梗死;1例抢救无效死亡(2.94%),原因为脑水肿抢救无效而死亡;总有效率为97.06%。结论在常规急救措施以及药物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抢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效率高。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中度一氧化碳中毒患儿的心脑保护作用观察

    作者:黄韬;李昌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中度一氧化碳中毒患儿心脑的保护作用.方法 108例中度一氧化碳中毒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予高压氧、营养脑细胞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加用rHuEPO 100 μg/kg,隔天1次,总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功能酶(CK-MB)、肌钙蛋白Ⅰ (cTn Ⅰ)的变化.基于韦氏儿童智力量表Ⅳ(WISC-Ⅰ)对两组患儿神经行为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3d后,两组患儿的CK-MB、cTn Ⅰ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cTn Ⅰ水平以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治疗7d后,其CK-MB、cTn Ⅰ水平进一步下降,且以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均P<0.01).观察组神经行为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9% vs 26.9%,P<0.05),且WISC-Ⅰ评分的异常率也低于对照组(8.9% vs 30.8%,P<0.01).结论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中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儿童有心脑保护作用.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21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显红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后发生迟发性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急性CO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者划分成观察组(迟发性脑病)21例和对照组(非迟发性脑病)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既往病史、临床特征以及检查、治疗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CO接触时间、昏迷时间、合并贫血比例、C反应蛋白( CRP)水平以及心肌酶异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性别分布、体质指数、饮酒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脱水降颅内压比例、高压氧的治疗时间以及头颅CT、MRI检查出的正常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引发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相关因素较为复杂,针对上述这些影响因子,应给予高度地关注,采取积极有效的相应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

  • 高压氧联合红景天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效果

    作者:陈庞何;许锦荣;陈玲;苏成标;李善敬;黎明

    目的 评估高压氧联合中药红景天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将84例ACOP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52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行高压氧联合红景天治疗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后遗症发生情况、肝肾功能、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以DEACOP、头CT/MRI异常为主的后遗症及肝肾功能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毒副作用.结论 高压氧联合红景天可有效改善ACOP患者临床症状及肝肾功能,防止后遗症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其能迅速提高患者血液血氧饱合度有关,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应用.

  •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温淑娴;洪荔华

    我院高压氧(HBO)治疗室近8年多共收治13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护理流程的优化分析

    作者:陈秀杰

    目的 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护理流程的优化.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依据急救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常规流程急救护理,研究组优化流程急救护理.结果 研究组痊愈率9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 (30/40) (P<0.05);研究组死亡率2.5%(1/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 (6/40) (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5.0%(6/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 (13/40) (P<0.05).结论 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施行优化流程急救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痊愈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应用舒血宁及磷酸肌酸钠前后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意义

    作者:李敬;马国营;彭晔;刘娟;王岩;王维展;王岚

    目的:探讨舒血宁联合磷酸肌酸钠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acute sever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ASCOP)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 IMA)的影响及其疗效比较。方法:选择ASCOP患者6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治疗组,入选者治疗前、治疗后6 h、3 d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心肌酶、cTnI、IMA。结果:治疗前两组IMA显著降低,而心肌酶、cTnI无明显改变。治疗后6 h,治疗组IMA升高较常规组明显(P<0.05)。两组心肌酶、cTnI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常规组cTnI较治疗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心肌酶、IMA恢复正常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 d cTnI与治疗后6 h比较明显好转。结论:ASCOP患者早期给予舒血宁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可改善中毒性心肌损伤,具有心肌保护作用,IMA水平可作为心肌缺血及药物治疗的评价指标。

  • 一氧化碳中毒致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

    作者:邹立华;李梅笑;李惠;陈小丹

    患者,男,30岁,某公司保安,因被人发现神志不清8h入院.患者被人发现时倒卧在浴室,当时燃气瓶已空,患者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双眼向上凝视,眼球及脖子可无意识转动,肢体僵硬,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血HbCO为弱阳性,考虑一氧化碳中毒,予吸氧、脱水处理后为进一步治疗转送我院.起病后导出浓茶样尿液500 mL.入院查体:T 36.8℃、P 78次/min、R18次/min、BP 115/78 mmHg,神志清,表情淡漠,问话不答,查体不合作.双眼球无凝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哕音.心率78次/min,节律规整.肝脾未及.左小腿明显肿胀,肌肉紧,皮温稍高,左胫骨前可见一长约4 cm表皮挫伤痕.双膝腱反射减弱,巴宾斯基征阴性.左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辅助检查:头部、胸部、上腹部、骨盆CT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BLD 3+,PRO 2+.肌酶:CK30 000 U/L,CK-MB 1 388 U/L,AST867 U/L,LDH 8103 U/L.血常规:WBC:20.25×109/L,N88.9%.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大致正常.当时诊断考虑为:"(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2)横纹肌溶解综合征;(3)左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

  • 一氧化碳中毒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李元忠;容燮峰

    患者女,39岁,家政人员.因昏迷20min而急诊入院.入院前被发现倒在充满煤气味的厨房内.人院时EKG示V<,1~3>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1~6inm,V<,1~3>T波呈冠状T波.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伴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既往否认心绞痛,高血压病史.查体:昏迷,呼吸急促.口唇樱桃红,两侧瞳孔约2 mm,光反射迟钝.心率90次/min,律齐,无杂音.

  •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变化

    作者:王维展;齐洪娜;肖青勉;高珣;李敬;朱保月;刘永建;李伟;马国营;王璞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7年2月DEACMP患者9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高压氧、降低颅内压及促进脑细胞代谢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7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每日1次,连续应用2周.DEACMP患者于入院24 h内及治疗后14 d检查头颅磁共振(MRI)成像和脑电图(EEG),观察患者MRI和EEG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Barthel指数(B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39例(总有效率81.2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6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2,P=0.025);两组患者入院时头颅MRI异常信号、EEG异常率及MMSE、BI及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4 d MRI异常信号、EEG异常率及MMSE、BI及MoCA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EACMP患者MMSE评分与患者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832,P=0.000).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能使DEACMP患者MRI病灶范围和EEG异常率及MMSE、BI及Mo-CA评分改善,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现场急救

    作者:

762 条记录 31/39 页 « 12...28293031323334...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