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后站立位腰屈伸运动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作者:于瑞;王楚怀;潘翠环;许轶

    目的:研究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CNLBP)悬吊运动疗法(SET)治疗前后站立位腰屈伸运动时竖脊肌、多裂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特征。方法30例CNLBP患者接受SET治疗,每周3次,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在站立位做腰屈伸运动时双侧竖脊肌(L1/2水平)和多裂肌(L4/5水平)在站立位、前屈运动、大屈曲及回到直立位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平均肌电值(AEMG),计算屈伸比(FRR)。结果治疗前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FRR均小于对侧(P<0.05);治疗后双侧竖脊肌和多裂肌FRR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ET治疗后,CNLBP患者患侧竖脊肌、多裂肌的主动活动机能得到改善,屈曲-放松现象部分恢复。

  •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整脊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

    作者:姚沅勉;周永生;聂响斌;杨华中;葛君;言晶

    目的 研究悬吊运动疗法结合整脊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6月至12月,64例退行性腰椎向前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试验组(n=32),对照组采用麦肯基疗法结合常规腰椎牵引和功能训练,试验组予悬吊运动疗法结合整脊手法,共治疗45 d.治疗前后采用X线片Meyerding分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Meyerding分度、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改善(t>9.157,P<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069,P<0.05).结论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

  • 悬吊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何宇;韩小钗;孙年怡;王志强

    悬吊运动疗法作为一种新型康复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简述悬吊运动疗法的作用机制,介绍其在改善脑卒中后步行功能、平衡功能、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功能方面的效果.

  • 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黄墩兵;周凡萍;黄赛娥

    目的 探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搜集悬吊运动疗法治疗CN-LB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个RCT,789例患者.悬吊运动疗法在改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MD=-1.15,95%CI(-1.41,-0.90),Z=8.82,P<0.00001]和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定量表(ODI)评分[MD=-1.29,95%CI(-1.80,-0.78),Z=4.94,P<0.00001]方面优于物理治疗;悬吊运动疗法在改善VAS评分[MD=-0.94, 95% CI(-1.52,-0.37), Z=3.21, P=0.001]和ODI评分[MD=-5.96, 95% CI (-9.41,-2.51),Z=3.38,P=0.0007]优于其他运动疗法,但悬吊运动疗法在改善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PRS)评分方面与其他运动疗法无显著性差异[MD=0.35, 95% CI (-0.23, 0.93), Z=1.19, P=0.23];悬吊运动疗法在改善VAS评分方面与中医疗法无显著性差异[MD=-5.29,95%CI(-20.27,9.70),Z=0.69,P=0.49].结论 悬吊运动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疼痛和功能受限.因纳入文献数量有限及质量不高,上述确切结论仍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

    作者:陈瑞全;吴建贤;朱宗俊;肖洪波;何云欢

    目的 观察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40例存在平衡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米大步行速度(10MWS)、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L)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BBS评分、10MWS、FMA-L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t>2.249,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2.954,P<0.01).结论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悬吊运动训练对慢性颈痛患者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的影响

    作者:李婷婷;王楚怀;张桂芳;王艳君;孙一津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评估慢性颈痛患者在悬吊运动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与传统姿势性训练治疗前后胸锁乳突肌的肌电变化,间接反映颈深屈肌的功能,来客观的评价SET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4例入组慢性颈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SET组8例,对照组6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受试者在头颈屈试验(craniocervical flexion test,CCFT)下进行双侧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测量,取均方根值,标准化后进行统计学比较.其他的评估方法包括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过程采用盲法.结果:两组数据在年龄、身高、体重、病程、VAS 、NDI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发现试验前SET组与对照组之间CCFT的各阶段胸锁乳突肌标准化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治疗后在22mmHg时SET组RMS值为3.78±3.12,对照组为3.73±2.63;24mmHg时SET组RMS值为6.77±6.02,对照组为12.31±7.74;26mmHg时SET组RMS值为8.90±7.19,对照组为22.26±1 0.57;28mmHg时SET组RMS值为13.67±10.18,对照组为24.59±10.39;30mmHg时SET组RMS值为15.58±8.75,对照组为33.14±11.18,除22mmHg外,各阶段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ET对于慢性颈痛患者的治疗要明显优于姿势运动训练,SET可以使胸锁乳突肌在CCFT试验中的异常兴奋性减低,从而间接说明了颈深肌群被激活.

  •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后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作者:于瑞;许轶;王楚怀;缪萍;林科宇;张桂芳;韩秀兰

    目的:研究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CNLBP)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竖脊肌、多裂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特征.方法:15例CNLBP患者,给予患者每周3次,持续4周的悬吊运动疗法(SET)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在做半桥动作时痛侧竖脊肌和多裂肌的肌电信号,取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及频域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后竖脊肌、多裂肌痛侧频域指标MF、MPF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MF 74.95±6.85、MPF 98.10±5.45,治疗后MF 62.90±4.02、MPF 83.89±3.84);痛侧时域指标AEMG较治疗前增高(治疗前AEMG 48.76±5.08,治疗后AE-MG 86.27±9.4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ET治疗后,CNLBP患者痛侧竖脊肌、多裂肌的疲劳程度下降,收缩能力增强.

  • 悬吊运动疗法对5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秦江;胡鸢;唐金树;侯树勋;石秀秀

    目的观察5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在使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后的疗效.方法来我院确诊的50例颈源性眩晕的患者,在同一治疗师指导下采用悬吊运动疗法(挪威redcord工作站)进行为期6周的颈部稳定性训练,侧重颈部整体肌、局部稳定肌的康复训练,并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在治疗前、治疗后6周、治疗后3个月由同一康复评定师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颈椎残障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并在治疗结束后进行X线片及TCD复查.结果经过6周的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后,50例患者的眩晕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46例患者颈部疼痛及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均有好转,查体:转颈试验(-),通过NDI和ESCV两项量表评分,两项评分各自在治疗前与治疗后6周、治疗后3个月比较发现:治疗6周后NDI和ESCV评分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周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5例患者X线片及22例患者TCD回报结果提示治疗前后未见改变.结论悬吊运动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疗法,能很好地提高颈椎稳定性,改善颈部肌肉的功能从而起到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作用,并能有效地预防颈性眩晕的复发.

  •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老年人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作者:秦江;石秀秀;胡鸢;唐金树;侯树勋;任能;田宇;张铁松;王晓晶;王金云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老年人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49例老年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2),观察组予以悬吊运动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结合规律服用银杏叶提取物药物治疗,进行6周的颈部稳定性及牵伸训练,侧重颈部整体肌、局部稳定肌的康复训练,每次治疗40分钟,隔日1次;药物治疗服用6周.对照组仅行相同剂量和疗程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由同一名治疗师进行健康宣教,治疗结束后6个月不接受其他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当天及末次随访时比较两组患者颈椎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并在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颈椎X线片检查以及激痛点查体.结果: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83~6.70个月,平均6.01±0.49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ESCV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NDI及VAS治疗结束后当天以及末次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对照组则在末次随访时可见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X线片中椎体骨赘形成及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退变情况未见显著差异(P>0.05),合并颈项部激痛点人数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老年性颈源性眩晕患者颈部功能、疼痛以及眩晕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半年随访疗效良好,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药物治疗.

  • 数字医疗康复技术在悬吊运动治疗(SET)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中的应用

    作者:王陶黎;唐一鸣;解骏;许嘉宁;黄龙珠;仲荣洲

    目的:探讨数字医疗康复技术在悬吊运动治疗(SET)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悬吊运动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字医疗康复技术调整悬吊运动治疗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多裂肌横切面积、视觉模拟评分和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L4和L5节段多裂肌横切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L4、L5节段多裂肌横切面积增加得更快(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第2周和第4周的视觉模拟评分和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得更优(P<0.05).结论:数字医疗康复技术在悬吊运动治疗(SET)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背痛症状,促进其功能恢复,在临床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中值得推广应用.

  • 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孙红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选取60例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穴位中药注射、中频理疗、局部熏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悬吊运动疗法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两组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明显减轻下背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

    作者:张松;张昆;于清瑾;路爽;史佳旭

    目的 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结合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9-04-2011-04于本院就诊的6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SET技术结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治疗结合磁振热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分,ROM测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肩部活动度(屈、伸、外展、内旋、外旋)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ET对肩关节周围炎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 悬吊运动疗法在社区医疗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刘秀梅;贾鸿雁;刘喆

    社区医疗康复存在居民需求量大、技术落后、疗效不确切等问题.悬吊运动疗法已经被证明是在康复领域中有效的全新的主动运动疗法.本文通过分析该技术在社区中的应用,旨在探索适合社区应用的康复适宜技术.

  • 灵龟八法配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产后慢性腰背痛

    作者:许强强;李丽;陈前;李非;张家鹏

    目的 观察灵龟八法配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产后慢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2例产后慢性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灵龟八法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灵龟八法配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SET).1次/d,5次/周,4周为1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背痛评分、腹横肌(TrA)厚度的数值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8.46%,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背痛评分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增加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超声探查腹横肌厚度的变化,治疗后,观察组有所增加(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灵龟八法配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产后慢性腰背痛,能有效缓解产后腰背慢性疼痛,改善腰部功能活动.

  • 温针结合悬吊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姜云飞;朱路文;叶涛;宋名杨;唐强

    目的:研究温针结合悬吊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结合悬吊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肩关节疼痛积分法、简化上肢Fugl-Meyer法、Barthel指数分别评价其肩部疼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肩关节疼痛积分、上肢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温针结合悬吊疗法可有效的减轻脑卒中患者肩部疼痛,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悬吊训练疗法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赵英子;李瑞;于欢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疗法(挪威)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康复手法( Bobath和运动再学习技术为主),如桥式训练、跪位训练、平衡训练、上下楼梯训练以及步行训练。实验组采用除常规手法外采用悬吊训练疗法,对12名患者进行多点多轴悬吊的仰卧位腰椎中立位放置、仰卧位骨盆上抬和侧卧位拱桥三种治疗方式,每天治疗30分钟,连续治疗一个月。比较两组下肢肌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分析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悬吊训练疗法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能力。

  • 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生物力学机制的临床研究

    作者:阴涛;张杰锋;郑遵成;张明亮;高强

    目的 揭示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2015年8月~ 2016年12月,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72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SET疗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实验组36例(男9例,女27例),年龄(45.19±10.09)岁,病程(24.94±18.07)月;对照组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龄(44.08 ±8.88)岁,病程(22.17±14.96)月.应用BiodexⅢSystem等速测试系统测试颈部肌群力学性能,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测试1次.结果 治疗前,两组峰力矩(peak torque,PT)、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比值(flexor/extensor peak torque ratio,F/E)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T、AP、F/E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VAS)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实验组VAS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VAS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ET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收缩力量和做功效率,以及颈部肌群屈、伸肌群的协调能力,从而有利于恢复颈椎病患者颈部的生物力学性能.

  • 悬吊运动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燕云

    目的 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4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SET结合关节松动术,对照组采用单纯关节松动术,疗程3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显效+痊愈)和疼痛(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ET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椎病的整体疗效优于单纯关节松动疗法.SET可以在巩固手法治疗效果的同时增强颈部深层稳定性,提高颈肌肌力和耐力,对于维持颈椎病的远期治疗效果将有重要意义.

  • 悬吊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临床研究

    作者:李长辉;陈彦;张坤木;林斌强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对骶髂关节错缝症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骶髂关节错缝症患者,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按该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均以常规推拿作为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配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配合腰椎导引操,2组均隔日1次,共治疗10次.采用VAS评分、JOA评分、脊柱功能测试评价训练系统(Tergumed)检测仪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与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腰椎活动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背伸肌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后的随访比较,治疗组在JOA评分(日常生活动作部分)、VAS评分、复发率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配合推拿能改善骶髂关节错缝症患者症状、体征,增强腰背伸肌群的功能,降低复发率,远期疗效好.

  • 悬吊运动疗法联合超声波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作者:聂勇

    目的 探讨在超声波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06-2016-06纳入70例MPS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在超声波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35例采用悬吊运动疗法,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推拿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次/d,每周一至周五治疗5次,3周为一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3周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其VAS和ODI评分、腰椎活动度(前屈和后伸)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1周后,两组的改善效果相近(P>0.05),但3周后,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的早期疗效,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悬吊运动疗法联合超声波可更好地减轻疼痛、改善腰部功能和腰椎活动度.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