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椎管再狭窄

    作者:杨正国;厚兆军;鲁永刚;张玉辉

    AF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系统是目前下胸椎及腰椎骨折较常用的内固定方式之一.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有约10%左右的患者在术后1~2年取除内固定时发现伤椎高度不同程度丢失[1],椎体后上角突入椎管或后凸畸形,致相应节段再次骨性狭窄,神经功能恢复不满意.本科自2002年5月以来,采用在取除内固定同时,行椎管次环状减压治疗上述患者15 例,并追踪随访6个月~1年,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2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国文;李海江;温必成;霍燕昆;张凯

    我院自1998年6月~2002年12月以来采用AF(ATIASFIXATE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2例,结果32例椎管均减压充分,31例伤椎固定牢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转率88%,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老年脑卒患者在康复训练中辅以针灸治疗的效果研究

    作者:孙伟霞;李晓莉;崔秋红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针灸医学与其它临床学科的互相渗透,许多疾病已成为针灸医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可以明显地改善脑卒中后的康复效果,系统地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意义.

  • 骨间背神经自发断裂6例分析

    作者:李大村;赵维彦;李炳万

    1996年~2002年3月,我们共收治骨间背神经麻痹患者9例,3例经肘关节屈曲90°位固定后经神经营养药物和电刺激治疗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6例手术探查发现骨间背神经呈腊肠样改变,切除断裂段神经,显微镜下行端端外膜缝合术.术后随访1~2年神经功能完全恢复.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12O例观察

    作者:王宏献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危重病症,致残率高,急性期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降低病残率至关重要.我院1996年1月~2000年6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脑出血12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急性脑出血21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20例,对照组90例,两组均于发病后72小时内入院,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证实,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标准[1].治疗组男68例,女52例;年龄38~75岁,平均58.6岁;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76例,丘脑18例,小脑10例,脑叶16例;出血量<10ml5例,11~20ml32例,21~40ml68例,41~50ml8例,>50ml7例;病情严重程度根据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轻型33例,中型72例,重型1S例.对照组男51例,女39例;年龄39~74岁,平均58.2岁;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57例,丘脑14例,小脑7例,脑叶12例;出血量<10ml4例,11~20ml24例,21~40ml51例,41~50m16例,>50ml5例;病情轻型24例,中型54例,重型12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出血量、出血部位及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

  • 胸腰椎爆裂骨折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及护理总结

    作者:王建秀

    胸腰椎骨折爆裂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因此早期手术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是保障神经功能恢复、脊柱稳定性重建的必要条件[1].2000~2010年,我们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85例,并行围手术期护理,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 康复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邹开文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在不同康复干预时机下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在我院中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所收治的70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康复介入组)和对照组(晚期康复介入组),每组35例,比较分析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在不同康复干预时机下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在治疗后,早期介入组和晚期介入组的运动评分、痛觉评分、触觉评分上均有所上升,且早期介入组的评分明显高于晚期介入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康复治疗时间比较,早期介入组和晚期介入组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在不同康复干预时机下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不同,早期康复介入更有利于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梗死120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国华;李乐军;吴晓红;徐佳;吴琼瑛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使用疏血通注射液;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67%vs.75.83%,P<0.05);治疗4周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除NIHSS评分(P<0.05),其余均为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康复治疗可促进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经缺损及损伤.

  • 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余大栋;郭利俊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接诊的患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15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患者的受伤部位,将其中的桡神经患者56例分为甲组,正中神经损伤患者52例分为乙组,尺神经损伤患者42例分为丙组.3组患者均给予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进行6个月~4年的随访,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结果显示,甲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乙组与丙组患者(P<0.05),乙组患者治疗后上肢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丙组患者(P<0.05).结论:该疾病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其中又以桡神经损伤患者的预后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通心络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李东晓;卢海燕;牛娜;庞长绪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自2001年12月~2003年5月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病人200例.随机分为2组.通心络治疗组80例(通心络+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120例,疗程均为15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为72%,2组总有效率比较,χ2=9.3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通心络可以改善脑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疗效确切.

  • 康复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董红琳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家族遗传病和问卷调查,选择符合试验标准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时医护人员登记患者的基本信息,自身损伤情况、受伤时间、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结果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介入时间以90 d为节点,介入时间≤90 d和>90 d间比较时,MBI评分增加值、ASIA针刺觉评分增加值、ASIA轻触觉评分增加值无明显差异,ASIA运动评分增加值、康复治疗时间有差异,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介入时机≤90 d和>90 d间比较时,康复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MBI评分增加值、ASIA轻触觉评分增加值、ASIA运动评分增加值、ASIA针刺觉评分增加值有差异.结论 针对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干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

  • 不同营养途径对轻、重度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及神经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

    作者:杨静

    目的 研究不同营养途径对轻、重度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及神经功能恢复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Glasgow昏迷评分量表,将患者分为两组,重度组患者分为两个亚组,轻度组患者分为两个亚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医院营养中心的普通流质食物以及静脉营养,观察组患者选择持续倡导营养支持,评价患者营养状态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在营养状态方面,重度组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状况明显好于重度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状况与轻度组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状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重度组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明显好于重度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轻度组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倡导营养支持方式能够显著改善重度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状况以及营养状况,但是会影响到轻度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张峰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实施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的21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21例患者为研究组,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施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2%)同参照组(66.7%)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比参照组更低,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予以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理想,不仅使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效改善,同时具有显著的疗效,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 移植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周洪龙;张鸿日;闫中杰;徐如祥

    目的:研究移植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是否能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探索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38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人皮肤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治疗组(46只)、磷酸盐缓冲液(PBS)治疗组(46只)和hAMSCs治疗组(46只)。脑出血模型采用颅内注射Ⅶ型胶原酶制作,24 h后颅内移植hAMSCs、Fibroblasts和PBS。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AMSCs表面抗原。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分化、血管再生和神经再生。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试剂盒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检测行为学。结果分离培养的hAMSCs呈现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形态,表达CD29、CD44、CD90、CD105和CD166,不表达CD19、CD34和CD45。 mNSS评分显示,颅内出血(ICH)7 d后,hAMSCs组评分明显高于Fibroblasts治疗组和PBS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ICH后14 d, hAMSCs组BrdU+细胞数目(55.33±6.59)高于Fibroblasts组(26.66±3.58)和PBS组(25.50±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hAMSCs组Brdu+/DCX+细胞数目(30.66±3.65)高于Fibroblasts组(11.83±2.70)和PBS组(10.00±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SCs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管数目[(67.50±6.76)/mm2]高于Fibroblasts组[(31.66±6.33)/mm2]和PBS组[(28.83±5.58)/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ICH后7 d和14 d,hAMSCs组BDNF表达水平[(63.16±2.31) pg/mg,(38.57±3.69) pg/mg]高于Fibroblasts组[(46.18±2.45) pg/mg,(20.52±2.81) pg/mg]和PBS组[(43.18±2.30) pg/mg,(18.28±2.39) pg/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ICH后7、14、21 d,hAMSCs组VEGF表达水平[(43.32±3.65) pg/mg,(30.90±2.62) pg/mg,(24.89±2.85) pg/mg]高于Fibroblasts组[(22.88±2.62) pg/mg,(15.41±2.40) pg/mg,(10.57±1.54) pg/mg]和 PBS 组[(20.81±3.06) pg/mg,(14.44±2.32) pg/mg,(11.42±1.48) pg/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的hAMSCs在颅内存活少27 d,不表达神经元标志物β-tubulinⅢ和星型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结论移植hAMSCs能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促进血管再生和神经再生。因此hAMSCs是治疗脑出血的理想干细胞。

  • 移植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周洪龙;张学军;张茂营;闫中杰;徐智敏;徐如祥

    目的 研究移植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是否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探索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治疗组(30只)和hAMSCs治疗组(30只).脊髓损伤采用脊髓撞击损伤模型,hAMSCs或PBS立刻移植到离脊髓损伤中心2 mm的头尾两端.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分化,血管再生和轴突再生.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试剂盒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BBB运动功能评分检测行为学.结果 在脊髓损伤后14 d、21 d和28 d,hAMSCs治疗组BBB评分分别为(8.75±0.701)、(10.375±0.532)和(12.125±0.350),高于PBS组(6.0±0.463)、(7.25±0.412)和(9.125±0.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7天和第14天,hAMSCs治疗组BDNF表达水平分别为(75.138±4.367)pg/mg和(66.483±4.099)pg/mg,高于PBS组(43.901±3.607)pg/mg和(41.108±3.848)pg/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hAMSCs治疗组VEGF表达水平分别为(23.328±2.463)pg/mg,(22.301±2.223)pg/mg和(14.855±1.282)pg/mg,高于PBS组(9.978±1.572)pg/mg,(9.271±1.496)pg/mg和(7.113±1.123)pg/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SCs治疗组血管数目(17.5±2.102)高于PBS组(6.25±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SCs治疗组小鼠抗5羟色胺阳性神经纤维面积(3486±203.643)和GAP43阳性神经纤维面积(4568.25±253.881)高于PBS组(2070.25±156.344)和(2455.725±314.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植hAMSCs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促进血管再生和轴突再生.因此hAMSCs移植是治疗脊髓损伤的理想方法.

  • 脑卒中患者鼻饲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万淑芬;高巧林

    脑卒中患者因严重的意识和吞咽功能障碍而不能自行进食,鼻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而误吸是鼻饲的主要并发症[1]。研究表明早期鼻饲胃管肠内营养不仅能够增加脑卒中患者的能量和氮摄入量,而且可以降低感染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现将脑卒中患者的鼻饲护理总结如下:

  • 颅脑降温仪在中枢性高热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作者:周薇薇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尤其是脑血管病,因为病变损害了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临床上患者常常表现为高热。而高热致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而引发颅内压增高,加重脑细胞损害。从而加速各器官的衰竭[1]。低温治疗能显著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控制颅内压,促进脑损伤病情的恢复。我科自2008年1月将颅脑降温仪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针刺配合静滴疏血通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作者:李艳红;郝学民

    梗塞是由于急慢性脑血管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组脑血管疾病(1).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致病率、死亡率很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存质量的疾病.其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约为出血性族卒中的3倍,致残率比出血性卒中高.笔者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十余年,为了有效防止脑梗塞患者残障形成或加重,在急性期将治疗与康复并重, 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对本院的52例脑梗塞病人采用针刺配合疏血通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 浅析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包鑫刚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方式为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采用针灸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C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5.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风偏瘫时应用针灸治疗方案,能显著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将其广泛的应用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 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

    作者:于志刚;王军

    目的: 研究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方式为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采用针灸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C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5.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中风偏瘫时应用针灸治疗方案,能显著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将其广泛的应用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434 条记录 21/22 页 « 12...14151617181920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