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及支架术后的早期康复

    作者:张素巧;孙惠萍;赵志红;李彩英;刘东霞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心肌持久、严重缺血和部分坏死.

  • 声学造影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犬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的侧支循环

    作者:郑智超;王新房;吕清;谢明星;卢晓芳;张静;方凌云;袁莉;丁尚伟;刘夏天

    目的 应用声学造影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犬的侧支循环.方法 结扎12只健康杂种犬左前降支,分别于结扎前、结扎后即刻、结扎后30 min及结扎后180 min时行心肌声学造影观察,并计算供血区心肌重量. 结果左前降支结扎后所有实验犬均有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建立.结扎后30 min,侧支循环供血区心肌重量为(9.65±2.90)g;结扎后180 min,侧支循环供血区心肌重量为(12.58±3.98)g;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用声学造影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很好地显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并获得全面准确的侧支循环区心肌重量.

  • 斑点追踪与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右冠状动脉再通术前后右心室功能变化

    作者:田川;李玉宏;邢园园;葛丽丽;张佳怡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检测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RCA CTO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不同时期右心室心肌应变及TDI指标的变化.资料与方法 选择31例RCA CTOs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d及术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STI整体纵向应变(S)及收缩期应变率(SR)和TDI技术对右心室的等容收缩期加速度(IVA)、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幅度(TAPSE)、心肌收缩速度(SMV)、面积变化分数(FAC)值进行测量分析,并与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 RCA CTOs可以引起相应供血区域心肌收缩功能降低,PCI术后1d较术前S和SR值明显增长,右心室IVA有所增长(t=2.732、-2.634、-2.565,P<0.05);PCI术后1个月较术前S、SR及右心室IVA值均明显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85、-2.814、-2.712,P<0.05).而TAPSE、SMV和FAC各时期的改变均无明显差异(t=-0.254~-0.103,P>0.05).结论 STI的S及SR和TDI的IVA可以用于评价RCA CTOs患者PCI术后右心室功能的恢复情况.

  • Finecross微导管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缪绯;余志国;刘映峰

    目的 观察Finecross微导管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35例CTO患者,其中20例右冠闭塞,15例前降支闭塞,闭塞病变的靶血管远端均有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逆行供血,35例均采用Finecross微导管支撑导丝进行逆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Finecross微导管直接通过侧支循环为25例,经小外径球囊低压力扩张侧支循环血管后Finecross微导管通过侧支循环为8例,手术终成功30例,3例逆行导丝未通过闭塞病变,无并发症发生;2例Finecross微导管因侧支循环血管迂曲故未通过,其中1例导丝通过后微导管无法通过,且发生心包填塞,经及时治疗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余34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结论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成形术中合理应用 Finecross,可获得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循环形成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李晨光;沈怡;戴宇翔;仲昕;刘学波;钱菊英;葛雷;樊冰;王齐兵;颜彦;葛均波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对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连续搜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上海市中山医院1485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完全闭塞病变并确认为CTO(闭塞时间>3个月)病变者63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Rentrop法评价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将侧支循环积分2、3级判断为侧支循环良好,侧支循环积分0、1级判断为侧支循环不良;对两组患者在临床影响因素、病变影像特征、介入治疗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63.6±10.7)岁比(66.5±11.2)岁,t=3.638,P<0.05;合并既往明确心肌梗死史(32.8%比39.5%,x2 =2.043,P<0.05);中重度吸烟史44.1%比59.5%x2=15.277,P<0.01;高尿酸水平(355.79±92.69)mmol/L比(370.94±94.81)mmol/L,t=2.697,P<0.05及空腹血糖水平升高(5.51±1.38) mmol/L比(6.67±1.41) mmol/L,t =2.299,P<0.05;开口闭塞病变29.8%比20.7%,x2=6.927,P<0.01及病变近端中重度迂曲者19.1%比26.2%,x2=4.551,P<0.05,多出现侧支循环不良;经多元回归分析,既往有中重度吸烟史(OR:0.191,P<0.05,95% CI:0.052 ~0.699)、空腹血糖水平升高(OR:0.377,P<0.05,95% CI:0.092~0.989)为CTO病变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而闭塞血管及位置、心绞痛病程、既往心梗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显示中重度吸烟史、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对于CTO病变侧支循环形成具有独立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心绞痛病程、心肌梗死等因素对其无明确影响作用.

  • 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江洪;黄从新;唐其柱;黎明江;柒曙辉;王小红;王晋明;许家琍;李庚山

    目的总结1991年10月至1998年4月间61例患者65支冠脉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资料,探讨冠脉闭塞病变PTCA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1)病例及分组:急性冠脉闭塞组(急性组):10例10支闭塞冠脉,系急性心肌梗塞后12小时内PTCA;亚急性冠脉闭塞组(亚急性组):29例29支闭塞冠脉,急性心肌梗塞后4周PTCA;慢性冠脉闭塞早期组(慢性早期组):9例10支闭塞冠脉,推算冠脉闭塞时间大于或等于1个月但小于3个月;慢性冠脉闭塞晚期组(慢性晚期组):13例16支闭塞冠脉,推算冠脉闭塞时间大于3个月.(2)分析方法:PTCA的成功率及与冠脉闭塞时间和冠脉闭塞局部形态特征的关系.结果(1)61例患者PTCA后65支闭塞血管经PTCA后54支开通,病变成功率83.1%,病例成功率85.2%(52/61).(2)4组病人的病变成功率分别为:急性组100%(10/10);亚急性组96.6%(28/29);慢性早期组70%(7/10);慢性晚期组50%(8/16).(3)急性和亚急性组PTCA失败与病变形态无关,慢性组局部病变呈平齐截断或有桥连侧支者失败率高.结论冠脉闭塞病变PTCA治疗是一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方法,闭塞病变的时间和慢性病变局部形态特征是影响PTCA成功的重要因素.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非操作血管急性血栓形成1例

    作者:王苏;阴赪茜;李志忠;张京梅;李昭;王茜

    患者男,42岁。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15 d”于2015年11月23日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五科。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陈旧性脑梗死1年。入院查体无显著阳性发现。入院实验室检查示:超敏肌钙蛋白 I 0.79 ng/ m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7~ V9导联病理性 Q 波、T 波双向、倒置。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侧后壁基底段至中间段心肌运动及增厚率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50%。初步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Killip 心功能Ⅰ级,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陈旧性脑梗死。入院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6000 AxaIU、每12 h 1次。

  • 急性左冠状动脉闭塞合并冠状动脉发育异常一例报告

    作者:王昆;宋杰

    患者男性,55岁,因“突发胸痛2小时”入院.患者入院前2小时(19:30)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痛,位于胸骨中下段,为压榨性疼痛,向左肩背部放射,逐渐加重,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测血压120/83 mm Hg,查心电图提示aVR、V1-V4、Ⅰ、aVL导联ST段弓背上抬(图1),转至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测血压126/62 mm Hg(21:50).既往有吸烟史,20支/d,约30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 中国小型猪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模型的建立

    作者:赵慧强;韩雅玲;王守力;陈晖;李虹伟;李东宝;张鹤萍;崔继福

    目的 探讨采用铜丝缠绕型支架置入中国小型猪冠状动脉内的方法制作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模型的可行性,建立一种新的CTO模型方法.方法 56头中国小型猪经股动脉穿刺,在前降支置入自制的铜丝缠绕型支架.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周、2周、4周、3个月、6个月时观察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然后处死取出心脏,取目标冠状动脉和梗死区域心肌,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56头猪中共8头死亡,总的死亡率14.3%( 8/56).1周、2周时目标冠状动脉均为100%闭塞;4周、3月、6月时部分动物冠状动脉未完全闭塞(血栓机化再通),前向血流TIMI 2 ~3级;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包括了绝对性闭塞(TIMI0级)和功能性闭塞(TIMI1级),并出现同侧的桥侧枝循环.以4周为CTO时间点,CTO模型的成功率为66.7%( 28/42).心肌病理学和心脏超声结果显示所有存活动物均发生了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理学发现1、2周时闭塞病变处主要为血栓和炎症细胞浸润,4周、3个月、6个月时组血栓逐渐机化,发生纤维化,病变两端形成纤维帽,中间有微血管和孔道形成,与人体CTO病变极为相似.结论 该CTO模型与人体CTO病变较为相似,而且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成本低、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等诸多优点,可作为实验研究较好的动物模型.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

    作者:李拥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并发症、手术入路血管并发症、器械相关并发症及全身并发症。术者在术前应识别并发症发生的高危人群,做好预防措施;并发症发生后要即时处理,避免更严重后果产生。

  • 猪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远端心肌内小动脉和微动脉的重构

    作者:赵慧强;陈晖;李东宝;李虹伟;王守力;韩雅玲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闭塞后不同时期心肌内小动脉和微动脉的重构情况.方法 56头中国小型猪,采用置入铜丝支架的方法制作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模型.分别在术后1周(A组,5头)、2周(B组,6头)、4周(C组,9头)、3个月(D组,9头)、6个月(E组,10头)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后处死.取梗死区域的冬眠心肌和坏死区域组织分别做HE、Masson染色.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计算管腔面积/血管总面积(LA/EELA),管壁面积/管腔面积(WA/LA);计算梗死区域内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管壁胶原面积.采用透射电镜检查观察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成分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结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在冬眠心肌和坏死区域内B组、C组、D组和E组的小动脉和微动脉均出现了明显的血管重构,表现为WA/LA增加(P<0.05,F=18.07,F=22.35),LA/EEILA减小(P <0.05,F=8.84,F=10.12).Masson染色显示,E组、D组、C组(P<0.05,F=32.03,F=38.21)的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的胶原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及A、B组.透射电镜发现B、C、D和E组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中合成表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冠状动脉闭塞一段时间后冬眠心肌和坏死区域内的小动脉和微动脉可发牛血管重构,主要改变为内膜增牛导致的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而且,随冠状动脉闭塞时间延长,血管壁逐渐发生纤维化.小动脉和微动脉的重构可能会减少冬眠心肌的血液供应,使冬眠心肌数量减少;在血运重建后可能会减少冬眠心肌的前向供血,影响冬眠心肌和心功能的恢复.

  • 非梗死相关血管慢性完全闭塞对行急诊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慧平;艾虎;李辉;赵迎;唐国栋;郑耐心;孙福成

    目的:分析非梗死相关血管慢性完全闭塞(CTO)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0-01至2011-06连续在我院确诊急性STEMI并行早期直接PCI治疗的185例患者,分为非梗死相关血管无CTO组(无CTO组)和非梗死相关血管合并CTO组(CTO组),共150例患者完成了1年随访,主要终点为1年时因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MI)、心力衰竭而住院或再次血运重建以及心血管死亡。
      结果:(1)无CTO组160例(86.5%),CTO组25例(13.5%),CTO组患者糖尿病及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无CTO组(40.0%vs 20.0%,P=0.049;68.0%vs 36.3%,P=0.003);CTO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无CTO组[(40.0±20.1)%vs(51.3±15.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CTO组患者6个月、1年的心血管死亡以及1年时的主要终点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CTO组(26.3%vs 6.1%,P=0.013;31.6%vs 8.4%,P=0.010;52.6%vs 16.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分析显示,非梗死相关血管合并CTO[风险比(HR)=3.889,95%可信区间:1.239~4.206,P=0.020]、心原性休克(HR=3.229,95%可信区间:2.760~3.725,P=0.012)及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HR=2.008,95%可信区间:1.549~3.372,P=0.040)是行直接PCI的急性STEMI患者1年心血管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非梗死相关血管存在CTO并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EMI患者多预后不良,非梗死相关血管合并CTO、心原性休克、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是这类患者1年心血管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某些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蔡丽华;江洪;苏唏;王人彭;彭剑;熊辉;王艳红;方丽娅;鲁忠超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在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血管病变中的形成情况,观察心肌梗死病史、心肌肥厚及糖尿病对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以及侧支循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一年内40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完全或次全闭塞患者,先按有无心肌梗死病史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分析侧支循环形成的良好率,及心功能相关因素方面的差异.再按有无心肌肥厚、有无糖尿病病史分别分为两组,观察其对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结果冠状动脉完全与次全闭塞对比侧支循环形成的良好率有显著差异.有心肌梗死与无心肌梗死病史两组侧支循环形成的良好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异常发生率及室壁瘤形成均有显著差异.而有心肌梗死病史者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不良组比较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无差异.有无心肌肥厚对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率无差异.有糖尿病史者侧支循环血流良好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史者,且有显著差异.结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开放依赖于冠状动脉血管的完全或次全闭塞.冠状动脉缓慢闭塞下形成的侧支循环对心肌、心功能有保护作用.糖尿病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发展.

  • 冠状动脉闭塞段注入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流影响的临床分析

    作者:何小萍;苏少辉;叶健烽;林爱玲;李大强;卢炯斌

    目的:通过在急诊介入治疗时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闭塞段注入替罗非班,观察其对无复流、慢血流现象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收住的12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研究目的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来进行随机分组,分为 A 、B 两组。 A 组59例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口处注射替罗非班;B 组64例为血栓抽吸联合血栓抽吸导管直接在冠状动脉闭塞段内注入替罗非班。对比两组冠状动脉注入替罗非班前后无复流发生率及术后半年内心功能的变化,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径、6 min 步行试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 P >0.05),而术后3和6个月则差异显著(均为 P <0.05)。两组患者 TIMI 血流Ⅲ级所占比例高(83.1%和85.9%),B 组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比例低于 A 组(7.8%比11.9%,χ2=7.319,P=0.023),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 A 组(6.3%比18.6%,χ2=7.789,P=0.016)。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在冠状动脉闭塞段直接注入替罗非班,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改善心功能。

  •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的一缕曙光——药物涂层球囊问世

    作者:许锋

    自1977年瑞士Gruentzig医师首次在苏黎世使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以来,人类相继研发了众多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用以攻克冠心病.这些治疗技术的大好处是能够立刻开通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恢复已减少或中断的冠状动脉血流,使冠心病得以控制,减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并且以其创伤小、恢复快而为患者及医师广泛接受.30余年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就像古希腊神话中阿基里斯(Achillis)的脚踵,PCI也有其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无论用什么方法损伤破坏了冠状动脉内膜和中层,机体都将对其进行修复,部分患者的冠状动脉由于修复过度而造成管腔再狭窄.PTCA总的再狭窄率约30%~50%,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更是心脏介入医师下班后的"梦魇".

  • 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作者:韩雅玲;张剑;荆全民;王守力;马颖艳;栾波;王耿

    目的 回顾性分析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老年CTO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入选1989年6月至2005年12月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实验室生化检查及X线胸片、心脏超声等临床辅助检查,并行冠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分组标准:≥60岁CTO患者作为老年组,同期<60岁CTO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经冠脉造影证实有一支以上的CTO病变者共1 716例.其中老年组971例,对照组745例.本组老年CTO患者中女性患者占27.4%,而对照组为9.1%;老年CTO患者的吸烟(57.2%)和患高血压比例(61.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7%和48.5%),P<0.05.老年组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的比例(46.3%)低于对照组(54.5%),P<0.05;而老年组合并心律失常(10.4%)、心力衰竭(27.3%)、脑血管病史(6.4%)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8%、18.7%和2.7%),P<0.05.老年组的肾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人均CTO支数(1.44±0.35)高于对照组(1.39±0.98),P<0.05.老年组合并多支病变的比例(83.9%)高于对照组(71.0%),P<0.05.老年患者CTO特征中绝对性(93.9%)、刀切状(37.4%)、长度≥15mm(72.4%)、直径≤2.5mm(13.3%)及桥侧支CTO比例(23.4%)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5%、24.4%、36.9%、9.3%和14.9%),P<0.05.结论 老年CTO病变患者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程度较非老年CTO患者高,且老年CTO病变复杂程度高、多支病变比例高,增加了介入治疗的难度.

  • 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作者:洪衡;杨光;王明生

    目的 探讨梗死相关动脉(IRA)完全闭塞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连续入选症状发作24 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且IRA完全闭塞的急性NSTEMI患者42例,IRA位于前降支10例,左回旋支18例,右冠状动脉12例和中间支2例.分析IRA位于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和前降支的临床特点.结果 与IRA位于非左回旋支系统比较,IRA位于左回旋支侧支循环良好比例少,冠状动脉造影前症状持续发作始终无明显减轻比例更高(P<0.05);IRA位于左回旋支主支血管的近段或中段侧支循环不良比例多(P<0.05).与IRA位于非右冠状动脉系统比较,IRA位于右冠状动脉的非胸痛症状比例增多(P<0.05).与IRA位于非前降支系统比较,IRA位于前降支患者T波倒置>0.2 mV比例增多(P<0.01).结论 位于不同部位的IRA完全闭塞的NSTEMI患者存在不同的临床特点;易被常规导联心电图漏诊的左回旋支闭塞,值得关注.

  • 老年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侧壁下壁导联ST 段变化预测前降支阻塞的部位

    作者:黄贵奇;李德栋;罗理宁;王俊谊;颜程光

    目的:探讨老年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高侧壁、下壁导联ST段变化预测左前降支(LAD)阻塞部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5年3月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306例老年前壁A M I患者,高侧壁、下壁导联ST 段变化预测LAD阻塞部位,与 LAD冠状动脉造影阻塞部位进行对比分析。以大对角支(LD)或第一对角支(D1)为界划分为LAD近、远段。结果306例老年前壁 AMI患者中心电图ST Ⅰ、aVF导联抬高>0.1 mV 96例(31.4%),ST Ⅱ、Ⅲ、aVF导联压低≥0.1 mV 92例(30.1%)。STⅠ、aVL导联抬高>0.1 mV 判断LAD阻塞部位在 D1或 LD 开口近段的敏感性(61.2% vs 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特异性(82.7% v s 93.0%,P=0.003),阳性预测值(62.5% v s 87.5%,P=0.000);S T Ⅱ、Ⅲ、aV F导联下移≥0.1 m V判断LAD阻塞部位在D1或LD近段的敏感性(65.3% vs 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86.5% vs 96.5%,P=0.001)、阳性预测值(69.6% v s 93.5%,P=0.000)。结论老年前壁 A M I患者高侧壁、下壁导联S T段变化LAD阻塞部位在LD近段的可能性大。

  • 螺内酯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室重构及心室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宇宁;陈良龙

    目的 采用大鼠自体血栓微粒造成心肌内小冠状动脉微栓塞(CME),观察螺内酯对CME后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SD大鼠40只,自心尖部注入大鼠自体血栓微粒造成心肌内CME,建立CME模型.随机分对照组、假手术组、CME组和螺内酯干预组(干预组),每组10只.术后28 d HE染色观察心肌内微小梗死灶数量;Marsson染色检测心肌细胞间质胶原容积率(CVF);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心肌醛固酮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NF-κB水平;硝酸还原比色法检测心肌组织NO 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ME组微小梗死灶、CVF、AngⅡ、醛固酮、TNF-α、IL-1β、NF-κB明显升高(P<0.01),NO明显降低(P<0.01).与CME组比较,干预组CVF、TNF-α、IL-1β、NF-κB、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降低,NO、左心室缩短率、LVEF等明显升高(P<0.01).结论 螺内酯能抑制相关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激活,减轻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心室重构及改善心功能.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白海渊;脱军运;王志禄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病变迄今是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更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需要攻克的“堡垒”。循征医学数据显示,目前CTO病变介入治疗的平均病变成功率为75.1%(62%~85%),而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和冠心病PCI水平的不断提高,CTO病变 PCI成功率可达92%[1]。临床研究证明,就CTO病变占全部冠状动脉造影(cronary angiography ,CAG)患者的1/3,同时占全部PCI患者的10%~20%,且接受 PCI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却不足8%[2]。2011年ACC/AHA对于CTO病变介入治疗指南与2012年中国C T O病变介入治疗指南均为Ⅱa类推荐(B级证据)。目前,ESC对于CTO病变介入治疗指南为Ⅱb类推荐(C级证据)[3]。现就C T O病变的定义及分类、组织病理形态、临床特征、血运重建策略等予以综述。

71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