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p-e/QT比值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预后价值

    作者:贺文奇;赵香梅;楚英杰;杨蕾

    目的:探讨Tp-e/QT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初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评估的关系.方法:分别测算118例首次发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pre-PCI)和介入治疗后(post-PCI)的心电图Tp-e和Tp-e/QT的比值.结果:介入治疗前后,患者的Tp-e/QT比值分别为0.29(95%CI 0.24-0.32)和0.23(95%CI 0.22-0.27),两者具有明显差异,P=0.0001;高pre-PCI Tp-e/QT比值与患者心梗后死亡率增高相关,其界值为0.29;介入治疗后QT和校正的QT(QTc)较介入前增大(QT:407 vs 421 ms,P<0.0001).结论:pre-PCI Tp-e/QT比值可预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PCI的全因死亡可能性,且QT在PCI后增大.

  • 不同年龄段2型糖尿病伴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减速力和Tp-e/QT比值的变化特点研究

    作者:姜炜炜;刘平;刘慧玲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糖尿病伴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患者心率减速力(DC)和Tp-e/QT比值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糖尿病伴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DM+CAN组)287例、糖耐量正常的CAN患者(CAN组)130例及健康体检者(NC组)150名,再根据年龄范围将DM+CAN组行三分位法分组:低分位(35.0~47.2岁)亚组91例、中分位(47.3~59.6岁)亚组116例及高分位(59.7~72.0岁)亚组80例.各组均接受标准12导联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计算DC和Tp-e/QT比值并分析两者的影响因素. 结果 DM+CAN组WC、SBP、BMI、FPG、HbA1c、FIns及HOMA-IR高于CAN组和NC组(P<0.05或P<0.01).DM+CAN组、CAN组、NC组,DC依次升高,Tp-e/QT依次降低(P<0.05或P<0.01);高分位亚组和中分位亚组糖尿病病程、WC、FPG、FIns、HbA1c、HOMA-IR、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例均高于低分位亚组,高分位亚组糖尿病病程和FIns高于中分位亚组(P<0.05或P<0.01);高分位亚组平均心率(RHR)和静息心率(AHR)均低于低分位亚组(P<0.05),而中分位和低分位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高分位亚组到低分位亚组,DC逐渐升高[(2.90±0.47) vs (4.22±0.41) vs (4.97±0.35) ms],Tp-e/QT逐渐降低[(0.23±0.05) vs (0.18±0.03) vs (0.12±0.02)](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WC、FPG、HbA1c、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是DC和Tp-e/QT比值共同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随年龄升高,糖尿病伴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DC水平降低,Tp-e/QT比值增高.对于年龄高、糖尿病病程长,WC、FPG、HbA1c水平升高及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者可考虑常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Tp-e/QT比值、低钾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陈小贞;闫继锋;于运福;闫瑞;杨鹏伟

    目的 探讨Tp-e/QT比值、低钾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62例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VA组)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NVA组),室性心律失常组又分为低钾组及血钾正常组.分析各组临床特点并观察超声指标及心电图V3、V4导联的Tp-e间期和Tp-e/QT比值的差异.结果 VA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NVA组大[(72.88±6.81)mm比(62.67±4.91)mm,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VA组较NVA组低(0.24±0.04比0.32±0.05,P<0.05);NA组V3和V4导联Tp-e/QT比值均值均比NVA组大(0.268±0.050比0.216±0.016,P<0.05);低钾组V3和V4导联Tp-e/QT比值的均值均比血钾正常组大(0.291±0.047比0.260±0.048,P<0.05).随着Tp-e/QT比值的增加,多形性室速更易发生.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血钾浓度及Tp-e/QT比值有关,Tp-e/QT比值越大多形性室速越易发生.低钾时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 术前Tp-e/QT比值与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贺江波;徐树东;郭世燕

    目的 探讨术前Tp-e/QT比值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行PCI的STEMI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第1次心电图结果测量计算出Tp-e/QT比值,观察PCI术后院内病死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后死亡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 Tp-e/QT比值≥0.25患者院内病死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出院随访6个月病死率均高于Tp-e/QT比值<0.25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Tp-e/QT比值对STEMI患者行PCI后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可作为STEMI行PCI术后预后的预测因子.

  • 检测心率减速力和Tp-e/QT比值对诊断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价值分析

    作者:何建华;黄昌成;王小洁

    目的:探讨检测心率减速力和Tp-e/QT比值对诊断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0例患者根据他们的病情将其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DCAN组)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DCAN+CAD组),每组各40例患者。分别为这三组患者进行心率减速力和Tp-e/QT比值检测,观察这三组患者在这两种测试值上的差异。结果: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患者的心率减速力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患者,高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患者的Tp-e/QT比值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患者,低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结论:进行心率减速力值和Tp-e/QT比值检测,可以准确地反应出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情况,帮助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J波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复极离散程度的研究

    作者:李将萍;王红宇

    目的研究J波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电图复极离散指标QTd、Tp-e间期和Tp-e/QT的变化,探讨其原因.方法心电图记录有J波的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分为2组.比较患者心电图复极指标.J波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3±12.3)岁;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8±10.1)岁,测量全部入选者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Tp-e间期并计算Tp-e/QT值.结果 J波伴室性心动过速组比对照组Tp-e间期[(89.6 ± 15.1 )ms比(65.3 ± 14.2) ms,P< 0.001]和Tp-e/QT[(0.22± 0.05)比(0.16± 0.04),P< 0.001]比值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Td间期在两组之间比较[(41.1±3.6)ms比(38.7±3.9)ms,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J波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Tp-e间期和Tp-e/QT比值增高反映了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易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p-e/QT比值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卢海燕;施振华;陈礼平;吴雅琴;叶科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TP-e/QT比值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量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20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入院24h内心电图QTd、TP-e、QIc,并计算Tp-e/QT比值,分析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患者QTd、TP-e及QTc均明显延长[(35.58±15.86)ms vs(56.31±33.18)ms,(88.48±13.17)ms s(139.36±41.12)ms 和(427.58±32.21)ms vs(485.23±49.63)ms,P<0.01),且Tp-e/QT比值显著增加[(0.21±0.05)vs(0.294±0.09),P<0.01)].

  • 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室复极储备功能评价

    作者:路宁;姚亚丽;康宏;张翔;苏婷;党林林

    目的 探讨QTc间期、QTd、Tp-ec间期、Tp-ed、Tp-e/QT比值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复极储备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 入选窦性心律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229例,根据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动周期中QT间期的恢复,将恢复异常者纳入观察组,将恢复正常者纳入对照组,比较组间QTc间期、QTd、Tp-ec间期、Tp-ed、室速发作的差异性;比较组内不同心率下QTc间期的变化;评价QTc间期、QTd、Tp-ec间期、Tp-ed、Tp-e/QT比值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室复极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性别、年龄、QTd无统计学差异,QTc间期(p=0.010<0.05)、Tp-ec间期(p=0.000<0.05)、Tp-ed(p=0.03<0.05)有统计学差异,室速发作(17例、5例),发生率(p=0.003< 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对照组不同心率下QTc间期变化有统计学差异;QTc、Tp-ec、Tp-e/QT比值对复极异常有诊断价值(p<0.05),QTd、TP-ed、对复极异常无诊断价值(p>0.05),各指标诊断复极储备异常的佳界值如下:男性QTc≥458ms,女性QTc≥469ms,Tp-ec≥95ms,TP-e/QT比值≥0.22.结论 QTc、QTd、TP-e、TP-ed、TP-e/QT比值是适用于评价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室复极储备功能异常的无创性指标,结合室性期前收缩后QT间期的动态性变化可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对SCD高危人群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性治疗有指导作用.

  • Tp-e/QT比值在猝死高危患者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邱赟;洪浪

    目的 探讨Tp-e/QT比值在猝死高危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30例猝死高危患者、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分别测量其入院24 h内的第1份心电图QTc、QTd、、Tp-e,并计算Tp-e/QT比值,分析其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猝死高危患者心电图L QTd、Tp-e 、QTc、Tp-e/QT比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延长.30例猝死高危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10例(33.3%),心电图上QTd、Tp-e及QTc、Tp-e/QT值均较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有所延长,但只有Tp-e/QT比值显著增加.结论 猝死高危患者中Tp-e/QT比值较健康成人明显延长,Tp-e/QT比值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能是心脏性猝死的一个重要预警指标.

  • 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Tp-e间期、Tp-e/QT变化及预测价值

    作者:王宪沛;李炜;高传玉;李牧蔚;顾爱丽;肖文涛;晏娟娟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QT间期、Tp-e和Tp-e/QT指标变化及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54例,12 h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测算梗死相关导联和非相关导联校正的QT间期、校正的Tp-e、Tp-e/QT比值,随访1 a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同期健康体检心电图正常者60例为对照组,并与观察组进行相关指标比较。结果:(1)观察组心肌梗死12 h内校正的QT间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恢复正常(P<0.05);梗死相关导联12 h内校正的Tp-e间期和Tp-e/QT比值较非梗死导联和对照组均明显延长(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逐渐恢复正常(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以校正的QT间期440 ms为节点,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12 h内校正的Tp-e 100ms和Tp-e/QT比值0.25为节点,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校正的Tp-e,Tp-e/QT比值可能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新指标。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Tp-e/QT比值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天立;梅牧;徐建仙;裴文军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Tp-e/QT比值变化,并探讨其在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1例OSAHS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单纯鼾症者68例为对照组.记录受试者年龄、性别、血压、体质指数(BMI)、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指标,以12导联常规心电图记录并计算Tp-e/QT比值,比较两组间数据差异.结果 病例组与单纯鼾症组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低血氧饱和度(LSaO2)、Tp-e/Q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年龄、性别、血压、BMI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病例组Tp-e/QT与AHI呈正相关(P<0.01),与MSaO2、LSaO2呈负相关(P<0.01).Tp-e/QT与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HI是Tp-e/QT的显著影响因素(B=0.003,S.E.=0.001,β=0.768,t=5.711,Sig=0.000).结论 OSAHS患者Tp-e/QT比值增加,提示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风险增大,应早期进行临床干预.

  • 心肌梗死患者QTd、Tp-e和Tp-e/QT的观察

    作者:冯小勤;张秀芝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后3~6个月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e)和T波峰-末间期/QT1离散度比值(Tp-e/QT)三者的变化特点及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自2011年1月至9月行心电图检查的心肌梗死后3~6个月患者30例,收集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30例,测量各组心电图QTd、Tp-e间期并计算Tp-e/QT值.结果 心肌梗死组Tp-e和Tp-e/QT比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QT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Tp-e,Tp-e/QT比值增高,可反映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

  •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和Tp-e间期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作者:王宪沛;吴莎;高传玉;陈冲;晏娟娟;冯宇;林振浩;齐大屯

    目的:探讨抬高的ST段(STE)和增大的Tp-e间期在变异型心绞痛(VA)患者中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E)的预测价值.方法:60例单纯VA患者(无MVAE组)和18例VA合并MVAE的患者(MVAE组)入选本研究.使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ST段抬高时期心电图参数和MVAE(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晕厥和成功复苏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关系.结果:MVAE组较无MVAE组有更加抬高的STE[(0.72±0.23)mV∶(0.41±0.10)mV,P<0.001],更长的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cQTd,(49.55士15.40)ms∶(39.98±7.40)ms,P=0.017]、校正的Tp-e间期[cTp-e,(162.07土24.80)ms∶(127.69士12.90)ms,P<0.001],和更大的Tp-e/QT比值[(0.355±0.050)∶(0.297士0.030),P<0.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QTd(OR=1.117,95%CI:1.013~1.230,P=0.026)、cTp-e间期(OR=1.149,95%CI:1.057~1.248,P=0.001)、Tp-e/QT比值(OR=1.361,95%CI:1.136~1.630,P=0.002)和STE(OR=5.665,95% CI:1.830~17.539,P<0.001)均与MVAE的发作有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TE和cTp-ed均可以作为MVAE发生的预测因子.ROC曲线下面积(AUC) cQTd为0.724,cTp-e间期为0.841,Tp-e/QT比值为0.924,STE为0.918.Z检验显示,Tp-e/QT比值的AUC和STE的AUC无显著差异,两者均与cQTd、cTp-e间期的AUC有显著差异(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STE分别和cTp-e间期(r=0.658,95%CI:0.527~0.754,P<0.001)、Tp-e/QT比值(r=0.763,95%CI:0.576~0.862,P<0.001)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抬高的ST段和增加的Tp-e间期有关联的电生理机制,并对VA患者的MVAE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 Tp-e离散度对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作用

    作者:王宪沛;吴莎;高传玉;陈冲;晏娟娟;冯宇;林振浩;沈玉祥

    目的:评价T波峰点到末端的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e间期)和其他心电图参数对变异型心绞痛(VA)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E)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60例单纯VA患者(无MVAE组)和18例VA合并MVAE的患者(MVAE组)入选本研究.使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ST段抬高时期心电图参数和MVAE(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晕厥和成功复苏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关系.结果:MVAE组比无MVAE组有更长的校正QT间期离散度[cQTd:(49.55±15.4)ms∶(39.98±7.4)ms;P=0.017]、校正的Tp-e间期[cTp-e:(162.07±24.8)ms∶(127.69±12.9)ms;P<0.001]和校正的Tp-e间期离散度[cTp-ed:(55.55±15.4)ms∶(39.98土7.4)ms;P<0.001],并且有更大的Tp-e/QT比值(0.355±0.05∶0.297±0.03;P<0.001).血管痉挛缓解并且抬高的ST段和倒置的T波恢复至正常水平后,两组间QTc间期、cQTd、cTp-e间期、cTp-ed和Tp-e/QT比值均没有明显差异.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QTd(OR=1.117,95%CI:1.013~1.230,P=0.026)、cTp-e间期(OR=1.149,95%CI:1.057~1.248,P=0.001)、Tp-e/QT比值(OR=1.361,95%CI:1.136~1.630,P=0.002)和cTp-ed(OR=1.452,95%CI:1.150~1.832,P=0.001)均与MVAE的发生有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只有cTp-ed可以进入回归方程作为预测因子.ROC曲线下面积(AUC) cQTd为0.724,cTp-e间期为0.841,Tp-e/QT比值为0.924,cTp-ed为0.933(均P<0.05).Z检验显示,cTp-ed(0.933)的AUC与cQTd(0.724)、cTp-e间期(0.841)、Tp-e/QT比值(0.924)的AUC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Tp-e/QT比值的AUC与cQTd相比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cQTd、cTp-e间期、Tp-e/QT比值和cTp-ed在合并MVAE的VA患者中明显增高,均可预测MVAE的发生,其中cTp-ed是敏感的独立预测因子.

  • Tp-ec、Tp-e/QT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恶性心电生理事件的预测价值

    作者:肖国胜;王宪沛;高传玉;王焱;刘静静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QT间期、Tp-ec(校正的T波的顶点到T波的终点的时间)和Tp-e/QT指标的变化及这些指标与恶性心电生理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急性STEMI患者60例,测量并计算梗死相关和非梗死导联QT、QTc、Tp-ec、Tp-e/QT比值,记录1年内恶性心电生理事件.正常心电图60例作为对照.结果:①急性STEMI 12 h内梗死和非梗死导联QTc明显延长(P<0.01),1周和1个月回复正常水平.梗死相关导联12 h内Tp-ec间期比非梗死导联及对照组均明显延长(均P<0.01),1周和1个月逐渐回复正常.Tp-e/QT比值在梗死相关导联比其他导联明显增大(P<0.01),随之逐渐回复,但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QTc 440 ms作为截点电生理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以Tp-ec100 ms和Tp-e/QT比值0.25作为截点恶性电生理事件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急性期Tp-ec,尤其是Tp-e/QT比值增加,与恶性电生理事件相关,是预测急性STEMI后恶性电生理事件的指标.

  • 跨壁复极离散在多形性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陈小贞;杨琳

    目的 探讨跨壁复极离散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 以冠状动脉灌注兔左室楔形组织块为研究对象,对标本施加刺激基础周长分别为500,1 000,2 000 ms的S,刺激,记录内、外膜侧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跨壁心电图,测量QT间期、时间易损窗及Tp-e/QT值.每10个S1刺激后施加期前S2 刺激,S1S2耦联间期以1ms递增,以测量引起单向传导阻滞的时间易损窗.结果 时间易损窗与QT间期呈正相关;Tp-e/QT比值在0.10-0.14之间无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PVT)发生,当Tp-e/QT比值大于0.15,可引起PVT发生,而该比值在0.18-0.21时,无论S2刺激施加于内膜侧还是外膜侧,均可引起PVT.结论 随着QT间期的延长时间易损窗增大;Tp-e/QT比值越大,室性心律失常越易发生.

  • Tp-e/QT比值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作者:廖通;欧阳学逸;李焕轮;古振拓

    目的:探讨Tp-e/QT比值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0例 NSTEMI 患者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 Tp-e/QT 比值。结果:观察组入院时 Tp-e /QT 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 Tp-e /QT 比值较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明显延长,Tp-e /QT 比值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显著相关(P<0.05),且 Tp-e /QT 比值降幅与急性ST段下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Tp-e /QT比值与NSTEMI 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显著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能预示NSTEMI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前后Tp-e/QT变化及ST段回落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晓丹;赵红丽;李潞;于淼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前后Tp-e/QT变化及ST段回落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次因STEMI行直接PCI患者137例,监测PCI术前及术后12h常规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进行Tp-e/QT测量及ST段回落分析,随访12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以发生MACE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3<25%组相比,△3≥25%组前壁心肌梗死比例较高,症状开始至再灌注时间长(P<0.05).随访结束累计发生7例MACE(5.11%),在无ST段回落组发生率明显高于ST段回落组(16.1% vs 1.9%,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前后Tp-e/QT变化显著与前壁心肌梗死、症状开始至再灌注时间延长有关;无ST回落为发生远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 AMI患者QTd、Tp-e和Tp-e/QT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艳芳;陈素

    目的:探讨AMI患者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e)和Tp-e/QT的临床意义。方法AMI 患者(AMI 组)和健康成人(对照组)100名,AMI 患者又分室性心律失常组(38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62例),对比分析AMI组和对照组及有、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Tp-e和Tp-e/QT。结果AMI 组的 Tp-e、Tp-e/QT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I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组Tp-e、Tp-e/QT均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Td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Tp-e、Tp-e/QT比健康对照组延长,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猝死预警指标Tp-e/QT比值的应用价值

    作者:舒娟;李红兵;严干新;崔长琮

    目的 检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Tp-e/QT比值,并探讨其发生猝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20例急性STEMI患者(心肌梗死组)、119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分别测量其入院24h内的第1份心电图QTc、QTd、、Tp-e,并计算Tp-e/QT比值,分析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STEMI组患者心电图上QTd、Tp-e及QTc均明显延长[(33.66±16.76)ms vs. (55.29±31.12)ms,(89.55±12.61)ms vs. (142.65±39.33)ms和(426.57±65.03)ms vs. (482.26±48.03)ms,P<0.001],且Tp-e/QT比值显著增加(0.21±0.03 vs. 0.29±0.07,P<0.001).120例STEMI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34例(28.3%),心电图上QTd、Tp-e及QTc均较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延长,但只有Tp-e/QT比值显著增加(0.32±0.07 vs. 0.26±0.05,P<0.000).结论 急性STEMI患者Tp-e/QT比值较健康成人明显延长,Tp-e/QT比值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能是心脏性猝死重要的预警指标之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