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心肌桥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

    作者:苗子江;闫伟;张翠霞

    患者男性,60岁,主因“发作性胸闷、胸痛1月余,加重伴大汗1小时”入院。患者于1月前工作时突然出现胸痛、胸闷症状,发作时伴大汗及肩背部放散痛,持续约30分钟,急救车送入当地医院救治。心电图Ι、aVL、V1~V3导联ST段压低0.5 mV,肌红蛋白120 ng/ml(正常值范围:0~107 ng/ml),肌钙蛋白0.8 ng/ml(正常值范围:0~0.4 ng/ml),CK-MB 3 ng/ml(正常值范围:0~4.3 ng/ml),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抗凝等药物”治疗。一月后入我院进一步诊治。患者既往吸烟30余年,10~20支/日,饮酒史30余年,约2两/日,发现甘油三酯增高1月余。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血压100/60 mmHg,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余无阳性体征。心电图:Ⅰ、aVL 导联ST段压低0.2 mV,Ⅲ、aVF、V1导联ST段太高0.2 mV,并有动态改变。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心肌酶均正常。于入院后第五天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示:左主干未见狭窄,前降支中段可见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80%,舒张期正常;回旋支发育细小;右冠状动脉弥漫狭窄40%,远端血流TIMI3级。术后给予地尔硫卓片30mg 3次/日,胸痛好转后出院。

  • 脑钠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评价

    作者:周红梅

    目的 评价脑钠肽(BNP)、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8——2018.1于我院进行治疗的AMI患者438例,患者入院24h内应用化学免疫荧光法对其血浆中BNP、cTnI以及MYO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我们发现AMI组患者的BNP、cTnI以及MYO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明显的增加,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MI组BNP、cTnI以及MYO单检与联合检测比较发现,BNP+MYO+cTnI联合检测的敏感性(96.58%)显著要高于BNP、cTnI以及MYO单检的敏感性,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cTnI以及MYO的水平在AMI中明显升高,且三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 常见心肌损伤标志物应用价值的比较和分析

    作者:赵先进

    心肌梗死患者存活率的关键是早期快速诊断,因为心肌细胞在梗死6 h后通常不可逆转.临床上心电图检查是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但据统计仍有37%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后无典型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1],故需结合生化标志物方可正确诊断.现对常用的生化标志物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应用价值作一简要的比较和分析.

  • 大强度训练后某部队员肌肉损伤标志物水平分析

    作者:简明;罗俊卿;喻红波;刘阳

    目的:评估大强度训练后武警某部队员血中肌肉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糖原磷酸化酶BB(GPBB)和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名队员20km越野前、越野后即刻、3 h、6 h和24 h时血中CK、Mb、H-FABP、GPBB、cTnI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20名受试队员均完成全程20km越野训练,训练结束后24 h观察期内休息,不进行其他活动。在越野期间平均饮水(0.50±0.27)L。在监测的各指标中,CK,Mb,H-FABP,GPBB差异均显著,分别为(F=85.70,P<0.001;F=44.91,P<0.001;F=21.99,P<0.001;F=33.34,P<0.001)。而cTnI差异不显著(F=1.599,P=0.221)。Mb升高幅度大,变化显著,训练后即超过基线水平3倍,在高点3 h时达到4倍以上,但在训练后6 h时仍处于高水平,并有7例超过其心脏事件临界值高限72μg/L;CK初6 h升高不显著,且在24 h内呈逐渐升高趋势;GPBB升高幅度显著,高点3 h时超过基线水平的2倍,但之后下降不显著,在24 h时仍保持在较高水平;H-FABP在训练后即达到高水平,3 h时显著下降,至6 h时已与基线水平基本持平,但其上升幅度不及GPBB和Mb。结论:检测H-FABP、Mb有助于大强度训练后肌肉损伤监测。

  • 急性高原肺水肿心肌损伤机制的研究

    作者:加永泽培;高明东;张宏伟;四朗扎巴;李斌;常宏

    目的 探讨急性高原肺水肿(HAPE)患者发病初期的心肌细胞损害、细胞舒缩功能损害以及心电损害,同时测定急性缺氧期患者血管活性因子水平的变化,从血管舒缩因子失衡角度探讨HAPE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集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高原健康、平原健康人3组人群样本血浆,分为HA.PE组(n=21)、高原健康对照组(n=15),平原健康对照组(n=13),分别测定3组样本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浆肌钙蛋白(cTNI)、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并将3组进行比较.结果 HAPE组的EPO、VEGF为皮素ET-1高于平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APE组与高原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HAPE组和平原、高原对照组血浆NO水平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管收缩物质增加,舒张物质减少以及由此导致的两种物质比例失衡,可能是HAPE发病的主要原因.不是某种收缩物质的增加或者舒张物质的减少作用的结果 ,HAPE存在心肌细胞损害和心功能受损.

  • 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价值分析

    作者:李云霞

    目的:分析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疑似AMI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检测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cTnI)、Mb+cTnI,比较所测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发病3h,Mb的敏感性较高,cTnI和Mb+cTnI的特异性较高;发病6h,Mb+cTn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Mb+cTnI的联合检测既可尽早确诊,有可避免误诊,对提高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确诊速度和确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浅谈"不稳定型心绞痛"

    作者:张素平

    1临床资料病例一:患者,男,59岁,主因"心前区憋闷疼痛半小时"于2006年2月27日11点30分入院.患者半小时前因途中用力推桑塔纳出现心前区憋闷疼痛,大汗淋漓,休息后不缓解,进行性加重,急求诊我院.心电图:①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可疑.②ST-T呈异常改变.肌红蛋白、肌钙蛋白:阴性."心梗"尚不确定,但从发病诱因、疼痛时间与程度来看,考虑系"不稳定型心绞痛"即"梗塞前心绞痛".因时间尚不超过6小时,果断给予溶栓治疗,3小时后心电图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住院20天,病情好转出院.

  • 探讨血清肌酸肌酶同工酶与心肌肌钙蛋白测定在早期诊断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价值

    作者:张秋菊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测定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窒息组48例(轻度窒息28例、重度窒息20例)、对照组20例,生后1、5、10d测定血清CK-MB和cTnI水平.结果 窒息组生后1d血清CK-MB和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重度窒息组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均<0.01),治疗后呈逐渐下降.生后5d血清CK-MB对心肌损伤诊断的敏感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CK-MB和cTnI均可用于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但cTnI窗口期更长,更具有特异性,更有临床应用价值.

  • cTnI、Mb和CK-MB联合检测对急性心梗的诊断价值

    作者:于国华;杨雪兰;孟全会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急性胸痛的常见原因,AMI的早期诊断对AMI患者的及时救治,减少心肌坏死、防止心脏突发事件发生、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急性胸痛发生时,各种心肌标志物出现时间存在差异,且不同原因引起了胸痛出现的心肌标志物也不相同.因此,对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联合检测,以探讨三者联合检测对急性胸痛的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托吡酯致心肌损害1例

    作者:谢小英

    1临床资料患儿,女,6岁,因"心肌酶异常2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诊断为儿童抽搐症,口服托吡酯(妥泰)治疗,治疗前曾查心肌酶、心电图及胸片均无异常.2月前查心肌酶示:CK 76U/L,余项正常.患儿无心前区不适、心悸、乏力、面色苍白等,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未给予特殊处理,继续服用托吡酯.入院查体:T36.8℃,P94次/min,R 26次/min,神清,面色略苍白,皮肤巩膜无黄染,双肺、心脏及腹部(-).辅助检查:24h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正常,心肌酶谱:CK 2302U/L,CK-MB 73U/L,LDH-P 699U/L,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均为阳性.考虑药源性心肌损害,停用托吡酯,营养心肌等治疗,23d后复查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均阴性.

  • 肌钙蛋白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

    作者:成永霞;周庆国;邵芳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ACS患者入院时血cTn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结果,观察这些指标与6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168例ACS患者cTnT阳性串83.33%高于CK-MB72.02%,P《0.05;96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中cTnT阳性率96.88%高于CK-MB92.47%,P《0.05;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72例,cTnT阳性率65.28%明显高于CK-MB48.61%,P《0.00.cTnT阳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CK-MB阳性组,P《0.05.结论:cTnT在ACS尤其是NSTEACS的诊断中明显优于CK-MB,并对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

  • 联合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

    作者:蔡欣

    目的 分析联合检测度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248例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有74例合并心肌损伤.再选取同时段100名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常规血生化指标检查,比较入选者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 (cTnI)以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Hs-CRP、cTnI以及CK-M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心肌损伤患儿Hs-CRP、cTnI以及CK-MB均明显高于未合并心肌损伤的患儿(P<0.05);Hs-CRP、cTnI对于心肌损伤的敏感度要高于CK-MB(P<0.05),而cTnI对于心肌损伤的敏感度要高于Hs-CRP(P<0.05).结论 Hs-CRP、cTnI以及CK-MB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准确率,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的检测分析

    作者:杨光;孟志国

    急性心肌梗塞(死)(AMI)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对不典型AMI患者往往漏诊或误诊,以致失去早期溶栓治疗时机.近年来,我们使用血清肌钙蛋白(TnT)检查,提高AMI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 CTN-1对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

    作者:林舒谊;邱河

    目的:比较心肌肌钙I(cTnI)和几种常用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AMI和45例AP患者分别进行血清cTnI、心肌酶学(CK、CK-MB、AST、LDH)测定,然后进行2组间比较,并分别为AMI组cTnI与心肌酶各指标间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分析.结果: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灵敏度高于CK、CK-MB、AST、LDH(敏感性分别为 91.3%、69.6%、52.2%、65.2%、60.9%),P<0.01;cTnI特异与CK、CKMB相当(特异性分别为91.1%、86.7%、86.7%),P>0.05,而高于LDM、AST(特异性分别为91.1%、60.9%和65.2%),P<0.05.结论:心肌肌钙蛋白对于AMI的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强特异性,是一种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心肌淀粉样变性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冯超;陈树涛;冯津萍;郭玉军;耿婕

    患者男性,57岁,因“间断胸闷、胸痛9年,间断喘憋2个月,症状加重3 d”于2014年7月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9年开始无诱因间断发作短暂心前区疼痛伴胸闷,曾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间断出现憋喘、夜间不能平卧及双下肢水肿,外院X线胸片检查提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引流液为“漏出液”,给予强心、利尿等治疗后病情好转。患者于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憋喘症状加重。既往史:入院前1年曾因“肾病综合征”行肾脏活检,明确诊断为“淀粉样变性肾病”。查体:神清,半卧位,舌体肥厚(图1),血压90/65 mmHg,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05次/min,心律不齐,可闻及频发早搏,颈静脉怒张,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四肢水肿(+++)。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房室早搏,肢体标准导联低电压, V1、V2、V3可见病理性Q波(图2)。胸片示双侧胸腔积液(图3)。心脏彩超示左房内径41 mm,左室内径58 mm,右房内径40 mm,右室内径18 mm,左室射血分数40%,肺动脉高压40 mmHg(图4)。腹部B超示肝大,肝脏弥漫性损害,胆囊壁增厚,肾实质回声增强,胰脾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示N末端脑钠肽3497 pg/ml,肌钙蛋白T 0.18 ng/ml, D-二聚体1.86μg/ml,白蛋白27.5 g/L,24 h尿蛋白1366mg。入院后给予呋塞米、托拉塞米及托伐普坦利尿、补充人血白蛋白改善血浆胶体渗透压、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等对症处理,仍不能平卧,间断出现喘憋等失代偿心力衰竭症状,继续在利尿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喘憋症状得到较好改善且夜间可平卧入睡。多次复查心电图显示心率维持于75次/min左右,房性及室性早搏较前明显减少,复查心脏彩超较入院前无明显改善,但也未进一步恶化,胸片显示胸腔积液较前明显减少但并未完全消除,复查氨基末端前体脑钠钛3268 pg/ml(较前下降不足10%),肌钙蛋白T降至0.06 ng/ml。患者病情平稳后安全出院,出院后仍坚持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随访中获知其憋气发作频率较前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但患者3个月后卒于心室颤动。

  • BNP、LVEF、cTnI对婴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李源欣

    目的:观察比较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钙蛋白I(cTnI)在婴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8例诊断为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和心力衰竭,52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无心力衰竭,60例为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无肺炎心力衰竭,检测其BNP、LVEF、cTnI值,分析三组婴儿的BNP、LVEF、cTnI的诊断价值.结果:先心并肺炎心衰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先心并肺炎无心衰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心并肺炎心衰组LVEF低于先心并肺炎无心衰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心并肺炎心衰组c T n I水平高于先心并肺炎无心衰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组间对照中先心并肺炎心衰组BNP、LVEF、cTnI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NP、LVEF、cTnI在婴儿左向右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中,可作为心衰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296 条记录 65/65 页 « 12...57585960616263646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