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颈内静脉、腋-锁骨下不同体位静脉超声的研究

    作者:潘登

    目的:探究不同体位下右颈内静脉、腋—锁骨下不同体位静脉超声的检查结果。方法选择150例志愿者进行研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平卧位及持续Trendelenburg6°静脉横截面积变化观察记录,并记录不同角度Trendelenburg体位的右颈内静脉、腋—锁骨下宽径的变化。结果不同性别的右侧颈内静脉横截面积男性略高于女性,但无差异性( P>0.05)。在T1至T5时间段的横截面积呈上升趋势,其中T3与T5时刻所有受试者横截面积均显著高于T0时间段。而不同角度Trendelenburg体位静脉横截面积不同,其中反Trendelenburg6°-Trendelenburg6°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并且Trendelenburg3°、Trendelenburg6°显著高于平卧位时的静脉横截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不同角度Trendelenburg体位间的右侧腋—锁骨下静脉宽径没有体现出差异性( P>0.05)。结论在Trendelenburg6°下的右侧静脉横截面积有明显增加趋势,并且随着持续时间的增大而增加。在不同角度Trendelenburg体位中Trendelenburg6°比反Trendelenburg6°、Trendelenburg3°高。所以可以适当根据变化趋势将Trendelenburg6°选取为佳角度,以便临床穿刺应用。

  • 磁共振成像下退变性腰椎滑脱不同节段多裂肌改变的研究

    作者:程大为;葛鹏;申才良;章仁杰;董福龙

    [目的]以MRI为评估方法比较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不同节段多裂肌改变,并分析其与腰椎滑脱之间关系.[方法]选取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8例,其中L3滑脱6例(Ⅰ度滑脱6例),L4滑脱62例(Ⅰ度滑脱53例,Ⅱ度滑脱9例),L5滑脱20例(Ⅰ度滑脱16例,Ⅱ度滑脱4例);年龄45~ 65岁,男性24例,女性64例;同时选取20例无症状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年龄45~65岁,男性5例,女性15例.测得所有纳入对象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无差异,并对纳入患者进行ODI下腰痛量表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通过腰椎MRI,测量并计算所有纳入对象L3、4,L4、5,L5S1椎间隙水平层面多裂肌净横截面面积占多裂肌区域横截面面积的比值,LCSA/GCSA(the ratio of the lean mutifidus muscle cross sectional area to gross mutifidus muscle cross sectional area).对所有滑脱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测得定量数据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对L4滑脱不同滑脱程度之间数据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应用方差分析比较同一滑脱节段三个层面比值间是否存在差异,不同滑脱节段相同层面间是否存在差异;应用Pearson线性分析,就滑脱节段与非滑脱节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滑脱患者三个不同层面数据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4滑脱患者不同程度滑脱组三个不同层面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4滑脱与L5滑脱三个不同层面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层面与非滑脱层面存在差异,三组滑脱患者在L3.4层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层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4及L5滑脱患者非滑脱节段与滑脱节段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滑脱患者,其多裂肌整体会发生退变,多裂肌存在脂肪浸润,肌肉出现萎缩.同时随着滑脱的进展,多裂肌退变将加重.在年龄、BMI、症状及病因相似的情况下,滑脱节段多裂肌退变为严重,可能是引起相应节段发生滑脱的原因之一.同时菲滑脱节段多裂肌也会因此发生退变.

  • 腰部多裂肌与腰椎稳定性的关系

    作者:高莹;侯振海;杨锆;王健

    腰椎稳定性特指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腰椎椎间盘等结构要素维持其与椎体之间正常位置关系的一种功能状态,主要由三个在结构上相对独立、功能上相互关联的被动、主动及神经控制要素共同决定,与腰椎的运动、支撑及保护等功能密切相关;而腰部多裂肌( lumbar multifidus,LM)则因其在维系腰椎稳定性中的特殊作用而倍受关注.Wilke等[1]研究指出,当椎体中心区间发生相对运动时,约超过2/3以上的脊柱刚度是由多裂肌活动提供的.与其它腰部稳定肌比较,腰部多裂肌具有纤维长度短、横截面积大等特点;此外腰部多裂肌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较大,即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能积聚大量多裂肌纤维[2-3].以上结构特点可使其在狭小空间内产生较大收缩力,从而有效维系腰椎稳定性.本文现就腰部多裂肌与腰椎稳定性的关系综述如下.

  • 超声诊断单侧尺神经病变:利用无症状侧尺神经横截面积作为参考值评估患侧病变的可靠性研究

    作者:胡培;朱昱亭;李治峰;郑光美;胡天鑫;曾小军;王云甫

    目的:探讨利用无症状侧的尺神经横截面积作为参考值来评价患侧尺神经厚度变化的方法是否有效.方法:收集单侧尺神经病变患者47例为病变组,选取同期招募正常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利用高频超声测量尺神经横截面积,比较病变组无症状侧与对照组的差异性,病变组治愈后再次用超声复查无症状侧尺神经横截面积,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结果:病变组无症状侧4个位置的尺神经横截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后,病变组无症状侧尺神经横截面积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尺神经病变患者的无症状侧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病变,使用无症状侧的尺神经横截面积作为参考值来评估患侧的方法有限制.

  • 高频超声联合神经电生理检查在尺神经卡压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林利;杨梅;王华松

    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超声检查技术联合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尺神经损伤段定位诊断的应用及微创手术切口的临床评价.方法 选择27例肘管尺神经卡压患者手术前进行超声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健侧手臂尺神经作为对照组.检测分析高频超声测得尺神经大横断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肘上—肘下段,肘—腕段运动及感觉神经波幅及传导速度.结果 高频超声显示患侧尺神经卡压处明显局限性变细,神经纤维束状结构欠清晰,其卡压近端肿胀,神经增粗,回声减低,纤维束状结构模糊,此处横截面积明显增大.明确标识尺神经卡压点17例,占63.0%;3例未见明显卡压点或卡压段,仅见肘管内尺神经全程肿胀;5例术后神经卡压瘢痕粘连,纵断面神经束状回声不清晰或消失,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而无法标识定位.2例超声未检测出明显卡压病变.患者肘管内尺神经CSA与对照组肘管内尺神经CSA明显增大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肘管内尺神经神经传导波幅减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与对照组肘管内尺神经神经传导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能动态观察尺神经卡压征象及其周围结构损伤情况并联合神经电生理检查能有效提高定位诊断的准确率.

  • 高血压血管重塑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翠;张妍

    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的患病率高达18.8%[1].血管重塑(vascular remodeling)是高血压所致的血管结构的改变,是一种显著性病理特征,也是导致高血压许多机体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及心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2].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血管重塑的定义1989年Baumbach和Heistard首次提出血管重塑的概念,我们称之为狭义的血管重塑,即:在高血压病程中,脑动脉等血管结构出现重塑性改变,血管的内外径均缩小,血管壁层厚度(M)和腔径大小(L)的比值(M/L)增加,但是血管壁横截面积不变的现象[3].在1999年Arribas SM等对血管重塑的概念进行了扩展,被称为广义的血管重塑,即:血管在生理(生长发育、衰老)、病理(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管结构状态的任何改变,可以有管壁物质的增减[4].研究表明,血管重塑主要包括血管壁增厚、壁腔比改变和微小动脉立体构建稀疏并伴随着血管功能异常[5].

  • 高频超声检查腕管结构对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意义

    作者:刘彦芝;徐相蓉;卢琼洁;叶志宏;李智民;何丽华

    目的:探讨采用高频超声检查腕管结构对诊断职业性手臂振动病( HAVD)的意义。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18例(36只手腕)男性职业性轻度HAVD患者为病例组,20名(40只手腕)男性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2组人群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 CSA)以及钩骨钩水平腕横韧带厚度、正中神经的内径和CSA。采用Fisher判别分析和受试者工作( ROC)曲线评价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CSA诊断HAVD的效果。结果病例组人群双手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CSA小于对照组( P<0.01)。病例组人群双手钩骨钩水平的腕横韧带厚度、正中神经内径及CSA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以双手豌豆骨平面正中神经CSA为HAVD诊断指标进行Fisher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方程,对HAVD的预测准确率为78.9%。以判别得分进行ROC曲线分析以判别HAVD,曲线下面积为0.842,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88.90%。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观察并量化HAVD患者腕管内容物的影像学变化,为诊断HAVD提供客观、科学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 基于肌骨超声成像技术量化评估优秀运动员跟腱形态学研究

    作者:林志达;潘慧

    目的:用肌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健康青年跟腱的厚度和横截面积,并进行信度研究.方法:两名经过培训的测评人员A、B分别用肌骨超声成像技术对20名健康志愿者双侧跟腱厚度(ATT)和横截面积(CSA)进行测量,5天后测评人员A再重复测量一次.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和小检测变化值(MDC),并做Bland-Altman分析.同时比较两侧ATT与跟腱CSA的差异性.并对体重与ATT和跟腱CSA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测评人员A与B的评估者间信度ICC两侧均为好和优秀(ICC(ATT)=0.76~0.85; I CC(CSA)=0.94~0.95),测评人员A的重测信度同样也为好和优秀(I CC(ATT)=0.80~0.90;I CC(CSA)=0.94~0.96),ATT和跟腱CSA的小检测变化值分别为0.025 cm、0.047 cm2;Bl and-Altman分析显示,利腿侧ATT与跟腱CSA在同一测评者与不同测评者之间均有较好的一致性.两侧ATT与跟腱CS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与ATT和跟腱CSA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肌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健康青年跟腱厚度和横截面积的信度较高,且两侧无显著性差异.体重对ATT和跟腱CSA均有影响.

  • 椎旁肌横截面测量在评价手术创伤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红平;陈其昕;张春;王鹤年;胡灏;林格生;方基石;董春富

    目的 探讨椎旁肌横截面的测量方法,为评价手术对椎旁肌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将9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进行CT扫描,在横截面上标记相关解剖标志,测量椎旁肌大冠状径、矢状径及椎旁肌面积,分析各参数与椎旁肌损伤的关系及其与术后疼痛、功能障碍相关性. 结果 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椎旁肌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明显大于术前(P<0.01),而末次随访时小于术前(P<0.05).术后-术前、末次随访时-术前椎旁肌大冠状径、大矢状径之差与术后4d、末次随访时VAS疼痛评分及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以大矢状径的变化为相关(b'=-0.521).结论 在CT横截面上可精确识别相关的解剖标志,并能准确地测量椎旁肌大冠状径、大矢状径及椎旁肌面积,为评价手术对椎旁肌肉损伤提供客观的依据.

  • 颈髓与有效椎管横截面积的比值及与脊髓型颈椎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夏景君;张伟;关国发;张志鹏;沈洪涛;裴刘宝;杜洪伟;祖佳宁

    目的:通过对颈椎MRI中椎管面积的测量,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颈髓、椎管横截面积比值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在我院诊治的脊髓型颈椎病130例病人进行详细问病史、查体,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将其MRI图像输入计算机后,用Photoshop软件对颈脊髓及椎管进行划界,对C5\6节段选定区域内的像素进行计算,求得颈髓像素与有效椎管像素的比值.同时计算患者的JOA评分,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同年龄组65例正常C5\6图像计算比值,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手术组C5\6节段的比值为0.603±0.0572.非手术组比值为0.332±0.056.正常对照组比值为0.305±0.072.脊髓型颈椎患者临床表现与面积比值有密切关系.结论:MRI仍然是反映椎管狭窄情况佳的影像学诊断,C5\6节段脊髓与有效椎管横截面积比值与颈椎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 桥小脑角池横截面积参数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季泽炯;向兴刚;赵永;于晓晨;李大志;张永辉;依马木·依达依吐拉;买买江·阿不力孜;蔡宁;林琳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池横截面积预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发病与评估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均经MVD治疗的PTN病例资料(PTN组),测量桥小脑角池横截面积并计算面积偏离度;并以2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分析可能影响PTN治疗的相关因素.结果 桥小脑角池横截面积,在对照组两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N组病人患侧比健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与对照组比较,桥小脑角池面积偏离度在PTN组患侧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MVD疗效,分为复发组(n=15)与非复发组(n=39).桥小脑角池面积偏离度,复发组比非复发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左侧疼痛比右侧更易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 桥小脑角池面积较小和桥小脑角池面积偏离度较小可作为预测PTN发病的指标.桥小脑角池面积偏离度较小的PTN病人,MVD疗效较差.左侧PTN比右侧更易复发.

  • 不同类型前置术治疗尺神经肘管卡压综合征

    作者:张文川;李世亭;钟文祥;郑学胜;杨敏;施君

    目的 对比不同类型前置术治疗尺神经肘管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78例尺神经肘管卡压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按McGowan法分级后,随机行尺神经皮下前置术(皮下前置术)139例,"Z"字形改良肌下前置术(肌下前置术)139例.检测尺神经横截面积(CSA)、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 )、神经干动作电位(NAP)变化,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 McGowan Ⅰ级病人,术后 CSA,MCV,SCV,NAP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但两种术式间各参数和术后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cGowan Ⅱ,Ⅲ级病人术后CSA,MCV,SCV,NAP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两种术式间各参数和术后优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皮下前置术适于尺神经肘管卡压综合征McGowan Ⅰ级病人,而肌下前置术更适用于McGowan Ⅱ,Ⅲ级病人.

  • 高频超声对上肢尺神经正常值的研究

    作者:陈军;吴珊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获取尺神经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正常值并探讨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进一步诊断不同的外周神经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检查正常的200例健康志愿者沿尺神经预定的测量点上依次获取超声声像图及测量各点神经的CSA,每个测量点重复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并做神经CSA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超声下正常人上肢神经呈筛网状低回声图像,横截面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测量尺神经各测量点处的神经CSA,尺神经在肘管、肘管出口(肱骨内髁下2 cm)、肘管入口(肱骨内髁上2 cm)、肱骨内髁上6 cm、肱骨中点、肱骨内髁下8 cm、腕横纹上6 cm、Guyon管等8点处面积依次是(6.35 ± 1.48) mm2、(6.20 ± 1.33) mm2、(6.30 ± 1.40) mm2、(5.78 ± 1.34) mm2、(5.68 ± 1.31) mm2、(5.71 ± 1.26) mm2、(5.06 ± 1.30) mm2、(4.71 ± 1.16) mm2;左右上肢之间同一测量点比较神经CSA没有统计学意义,尺神经在肘管出入口、腕横纹上6 cm、Guyon管处等四点处的神经CSAs同年龄组男女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尺神经在肱骨内髁上6 cm、肱骨中点、腕横纹上6 cm、Guyon管等4点处中老年组神经比青年组神经增粗.尺神经CSA与身高、体重呈正相关性.尺神经CSA与体重的大相关系数分别是0.47(P < 0.01),与身高的大相关性系数依次是0.45(P < 0.01).结论:尺神经在上肢全程是可视,在不同测量点各有特点正常值不同,在性别、年龄阶段之间存在差异,身高、体重与神经的大小呈正相关性.

  • 运用MRI探究腰椎多裂肌与关节突关节退行性变的关系

    作者:唐彬彬;黄胱曦;陈锐鸿;陈文治

    目的 运用MRI探究腰椎多裂肌退变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FJOA)的关系.方法 在248例55~70岁腰腿痛患者的MRI横断面T2加权像上测量L4~5、L5~S1水平两侧的多裂肌总横截面积(TCSA)、单纯肌肉横截面积(FCSA)、脂肪浸润横截面积(fCSA)、脂肪浸润程度(FI%);评定两侧的FJOA等级,共分为0~1级、2级、3级.回顾性分析同一关节水平FJOA等级与两侧多裂肌TCSA、FCSA、FI%之间的关系.结果 两个节段两侧多裂肌F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多裂肌TCSA、FC-SA、fCSA均呈现从L4~5到L5~S1逐渐递增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5~S1节段左右两侧多裂肌FI%与L5~S1节段右侧FJOA等级呈负相关(均P<0.05).女性患者与L5~S1节段右侧FJOA具有相关性(P<0.05),其余参数与FJOA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多裂肌横截面积与FJOA等级无关.L5~S1节段多裂肌更严重的脂肪化程度伴随更低的FJOA等级.多裂肌的退变比关节突关节退变更早发生,建议更早期进行腰背肌锻炼.

  • 高频超声联合定量温度觉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特征的分析

    作者:胡培;肖彬;薛锐;孙德姣;董正森;胡天鑫;王家境;郑光美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联合定量温度觉检查(quantitative thermal perception testing,QT T)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神经损害的特点,为临床预防 、诊断 、治疗DPN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DPN患者110例,应用超声及QT T分析DPN神经损害特点.结果 :QT T检查结果中,DPN患者下肢冷觉阈值(CDT)、温觉阈值(WDT)、冷痛觉阈值(CPT)和热痛觉阈值(HPT)异常构成比均高于上肢(P<0.05);上肢患者的WDT及HPT在年龄及病程分组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及以上或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WDT和HPT异常比例均达到45% 以上,高于其他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 AGE)较大的患者无论上肢 、下肢或上下肢合计观察到的WDT和HPT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较小的患者(P<0.05);超声测量神经横截面积结果显示:高年龄组(≥45岁)和长病程组(>10年)的患者发生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异常增粗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年龄组(<45岁)和短病程组(<10年)(P<0.05),MAGE较大的患者发生正中神经异常增粗的比例明显高于MAGE小的患者(P<0.05).MAGE>4 mmol/L的患者,其尺神经 、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增粗较明显(P<0.05).结论 :(1)DPN患者神经损害以热感觉受损为主,下肢神经比上肢神经更易受到损害.(2)45岁及以上或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发生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损害的比例较高.(3)MAGE较大(>4 mmo/L)的患者发生正中神经损害比例较高.上述神经损伤的特点可为临床预防 、诊断 、治疗DPN提供依据.

  • 超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培;肖彬;朱圆圆;车珊;周玉琼;董正森;孙德姣;郑光美

    目的 应用超声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损害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230例,其中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110例(DPN组),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120例(NDPN组);另选同期健康志愿者135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神经声像图特点,以及各神经纵径、横径及横截面积(CSA);分析DPN患者CSA与神经电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PN组中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内部回声减低、神经外膜增厚及边界不清晰者构成比明显高于NDPN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PN组腓总神经内部回声减低者构成比较高(60.91%);三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横径及纵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PN组患者上述三条神经CSA均明显增大,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PN患者上述三条神经CSA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呈负相关,与潜伏期呈正相关.结论 应用超声观察神经异常声像表现及CSA值的变化,可对DPN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做出准确评估,可常规应用于DPN的筛查与随访中.

  • 原发性细支气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任振义;白春学

    细支气管是内径≤2 mm、管壁不含有软骨的气道.这些气道由膜性细支气管、终未细支气管和呼吸细支气管组成.细支气管数量多,总横截面积大,气流速度慢,与体内外有害因素接触时间长,很容易受到一些致病因子损害而发病[1].长期以来人们用多种术语来描述细支气管病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细支气管疾病的分类.

  • UF-100电导率为零的故障修复

    作者:马芝金

    我科于2008年1月引进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该仪器采用流式细胞和电阻抗原理,通过荧光染色、电阻抗及散色光强度得出细胞形态、细胞横截面积、染色片断长度和细胞容积等信息,从而获得客观、可靠的定量数据,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结果具有可比性,实现了尿常规检测的标准化.该仪器具有很高的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重复性.但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操作不规范或保养不够,会造成各种故障,而能够及时准确地查明原因、捧除故障是我们工作效率的关键,科室自引进仪器以来共排除1例主要故障,现总结如下,以共同行参考.

  • L值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愉;于擘;焦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睡眠呼吸障碍中常见且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它的发病机理,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运用上气道及食管测压、CT扫描、纤维喉镜检查等,都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随着医疗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通过研究分析,一致认为运用螺旋CT测量正常人及OSAS患者的咽腔容积,以及第六颈椎横截面积,不失为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诊断方法.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萍;马少林;陈小平;付雪莲;朱晓萍

    目的 探讨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的特点,旨在明确COPD患者膈肌功能异常的机制.方法 对19例患有肺肿瘤或食管肿瘤须行开胸手术的患者留取膈肌样本,其中12例为轻-中度COPD 患者,7例为肺功能正常对照者.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膈肌超微结构的损伤、光镜观察组织学变化,观察并分析膈肌内胶原沉积、毛细血管分布及肌纤维横截面积的变化.结果 ①透射电镜下可见 COPD 组患者膈肌肌丝排列紊乱及断裂,Z线模糊,A带和I带破坏、结构消失,线粒体呈簇状分布,部分伴有髓样变;②COPD组患者膈肌内胶原沉积增加(P<0.05);③COPD组患者膈肌内毛细血管分布未见显著改变(P>0.05);④中度COPD患者膈肌横截面积(CSA)降低(P<0.05).结论 早期COPD即可出现膈肌超微结构损伤及肌萎缩,肌小节超微结构的损伤及膈肌内胶原沉着增加等组织学改变可能对早期COPD患者膈肌的收缩力和耐力产生不利影响.

63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