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外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周肌群生物力学变化特点

    作者:何伟华;李珂;独建库;左新成;黄涛;张明德;黄燹;郭建平

    踝关节损伤为常见的运动性损伤之一,调查发现16.3%的运动性损伤发生在足踝部,其中20%左右的患者将转为慢性踝关节损伤或伤残,从而严重影响其运动寿命[1]。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肌肉功能改变可能是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反复发生内翻损伤的原因。因此,本研究应用等速运动测试系统测试患者及健康人群踝周肌群功能,并测量相应肌肉横截面积,将有助于解释肌肉功能改变与踝关节不稳定的关系,从而有针对性地治疗及预防。

  • 蛋白质摄入量对肺气肿大鼠膈肌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亚玲;沈丽英

    为观察不同水平蛋白质摄入对肺气肿膈肌形态及功能的影响,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2个对照组(C1和C2)大鼠注入生理盐水,3个实验组(E、HP和LP组)大鼠经气管一次注入弹性蛋白酶750 U/kg BW制造肺气肿模型.6周后处死C1和E组,HP组(高蛋白组)和LP组(低蛋白组)分别再给予24%和8%酪蛋白饲料10周,C2组大鼠给予第四军医大学动物中心常备饲料.结果显示,E组肺总容量、平均肺泡面积显著增大(P<0.05), 符合肺气肿改变.E组膈肌收缩力增强,20Hz刺激的收缩力与大收缩力之比(F20/Fmax)增高 (P<0.01).慢颤搐纤维横截面积增大(P<0.01).LP组膈肌收缩力显著降低(P <0.05).提示肺气肿对膈肌功能、形态有显著影响.低蛋白饲料减低肺气肿大鼠膈肌收缩力,高蛋白摄入有利于维持肺气肿膈肌功能.

  • 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磁共振成像

    作者:胡君;刘宇;李志超;黄伟;刘耕心

    目的:观察腰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并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价疗效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针刺华佗夹脊穴、环跳(患侧)、秩边(患侧)、阿是穴,30 min/次,1次/d,5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腰三针,治疗频次同对照组,2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均为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简易McGill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伤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指标变化,同时利用ImageJ软件测量腰椎MRI T2加权像中L3~5椎体水平上竖脊肌和腰大肌的横截面积大小.结果:治疗后,2组简易McGill疼痛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竖脊肌和腰大肌的横截面积均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McGill疼痛评分、ODI与腰大肌、竖脊肌同水平椎体面积比值呈负相关关系,JOA下腰痛评分与腰大肌、竖脊肌同水平椎体面积比值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腰三针可明显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竖脊肌和腰大肌横截面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而改善患者功能.

  •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开门角度预测与横截面积增加值的关系

    作者:史超路;蒋国强;卢斌;罗科峰;岳兵;陆继业

    目的:推导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开门角度与椎管面积增加值关系的公式,根据椎板开门距离预测椎板开门角度.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颈后路C3-C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26例,其中颈后纵韧带骨化症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39~58岁,平均49.2岁.脊髓型颈椎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40~58岁,平均50.2岁.通过术前术后的椎管形态变化,建立规则几何模型,分别推导出椎板开门角度与椎管面积增加值关系公式、预测椎板开门角度公式.通过患者手术前后CT片,测量公式中所需参数,并代入公式得出手术前后横截面积变化和预测开门角度,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手术前后横截面积变化和预测开门角度及实际测量角度之间差异,从而验证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结果:26例病例均获得影像学资料.对每个病例C3-C7节段术前术后椎管横截面积进行逐一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随角度增加横截面积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少.通过公式所得各个节段预测开门角度值与实际所测的角度值逐一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应用公式根据开门角度能准确计算椎管横截面积增加值,并能准确预测椎板开门角度,从而指导术者准确获得理想的椎板开门角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 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总数、横截面积及其内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年龄相关的变化

    作者:王灵战;王立群;孟壮志;王晓平;张丽伟;李迪;刘明晶

    目的 探讨SD大鼠比目鱼肌的形态学特征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情况.方法 4、18、25和30月龄雄性SD大鼠比目鱼肌各5块,通过HE染色、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比目鱼肌纤维形态、数目、肌肉横截面积及其内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分布特征、横截面积与年龄相关的变化.结果 比目鱼肌内肌纤维形状随年龄增长变得不规则,并伴以肌纤维劈裂和簇聚.30月龄较4月龄大鼠的比目鱼肌纤维总数减少(P<0.05),而且其与其余年龄组大鼠的肌肉横截面积比较亦明显减小(P<0.01).仅4月龄和25月龄大鼠比目鱼肌内慢肌纤维横截面积相比无差别(P>0.05),而快肌纤维横截面积则表现为18月龄和25月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30月龄SD大鼠比目鱼肌纤维总数、肌肉横截面积及其内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其他年龄组大鼠相比差异显著,提示在衰老后期骨骼肌功能可能会发生明显变化.

  • 高频超声对正常正中神经显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文娟;王霞;刘纯红

    目的 通过高频超声探查上肢正中神经全程并熟练掌握正中神经的超声探查手法,选取超声易于辨识的解剖位点测量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CSA) 并探讨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提供正常参考值范围并为临床诊断外周神经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240例健康志愿者沿正中神经走行进行高频超声探查,依次测量5个位点[腕管(腕横纹处) 、前臂中点、正中神经穿出旋前圆肌处、肱骨髁上处及肱骨中点处]的CSA,每个位点重复测量3次取其均值,并进行CSA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频超声显示,正常人正中神经横截面呈筛网状低回声图像,在不同部位分别显示为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纵截面上成束状平行排列的低回声被断续的条带状高回声分割.探查得出,正中神经在上述5个位点的CSA均值以及双侧上肢之间同一位点处正中神经的C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中神经在高频超声下全程可探及,显示率为100%;在不同部位的正常值及超声声像图略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中神经的CSA在上臂段粗,腕管处次之,前臂段细.

  • 体位对颈内静脉横截面积的影响

    作者:翁利;夏宇;胡小芸;彭劲民;杜斌

    目的 了解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穿刺过程中入路(侧路与前路),患者体位(平卧位与垂头仰卧位)和头部转动角度(0°,20°,大角度)对于IJV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直径和深度的影响.方法 前瞻观察性研究,2008年9月至10月共纳入15名健康志愿者参与本研究.分别于平卧位和15°垂头仰卧位时,依次转动头部至0°,20°和大角度,使用超声分别经前路与侧路测量IJV CSA、直径和深度,并比较各种体位情况下IJVCSA、直径和深度的差别.结果 垂头仰卧位、头部转动大角度、侧路时IJV CSA大(2.16±0.89) cm2,深度深(1.38±0.43) cm.相同头部转动角度、入路情况下,垂头仰卧位的IJVCSA均大于平卧位.侧路对IJV CSA影响仅在头部转动大角度时显著.头部转动角度仅在部分情况下对IJV CSA有影响.结论 体位、头部转动角度、入路对于IJV CSA和直径有影响.垂头仰卧位对IJV CSA影响较显著.

  • 高频超声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正中神经的临床观察

    作者:杜红枝;陈武;杨丽清;李淳;郝艳红;刘聪雅;郝美芳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高频超声正中神经(MN)横截面积(CSA)的改变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测量46例合并神经病变者(C组)、42例不合并者(B组)及42例健康志愿者(A组)MN 6个位点CSA,包括腕横纹处、豌豆骨水平、钩骨水平、腕横纹上方6 cm、肱骨内上髁上4 cm、肱骨中点,采用ROC曲线分析6个位点CSA对DPN的诊断价值.结果 C组较A组所有位点CSA均明显水肿增粗,较B组在腕横纹处,豌豆骨及钩骨水平、腕横纹上方6 cm处增粗,B组较A组在除腕横纹处以外的位点增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个位点以钩骨水平CSA诊断价值高,曲线下面积为0.829,灵敏度为84.8%,特异度为54.8%,佳临界值为0.097 cm2.结论 高频超声能清晰观察DPN患者MN异常增粗的特征,对其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肌骨超声用于测量髌腱炎患者髌韧带的信度研究

    作者:张志杰;刘春龙;冯亚男;朱毅;刘四文;唐丹

    肌骨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无损伤、无痛苦的软组织损伤诊断方法,已成为现代医学中使用为广泛的诊断手段之一.临床研究表明肌骨超声可以有效地诊断骨关节及其软组织等疾病[1].髌腱炎是体育运动中发病率较高的慢性损伤之一,常见于篮球、排球、田径等跳跃性项目.髌腱炎在排球和篮球运动员的发病率为30%-51%[2],目前髌腱炎的发病机制仍未清楚,文献报道可能与肥胖、过度运动、肌肉力量及柔韧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3-4].本研究主要目的为应用肌骨超声测量髌韧带厚度及横截面积的重复性测试信度研究,并观察髌韧带形态学变化(厚度及横截面积).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高频超声与病理学的观察与对比研究

    作者:张甲岩;吴珊;何珊;杨柳

    目的:通过对不同病程的糖尿病家兔坐骨神经进行超声与病理学观察,寻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声像学与组织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耳缘静脉注射STZ和四氧嘧啶的方法制作家兔糖尿病模型,分对照组(Ⅰ组),患糖尿病兔1个月组(Ⅱ组),患糖尿病兔3个月组(Ⅲ组)和患糖尿病兔6个月组(Ⅳ组),应用高频超声对各组家兔的坐骨神经于固定位置进行CSA测量,同时对各组家兔的坐骨神经行病理学的观察,分别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家兔坐骨神经多表现为CSA增粗,内部回声减低,边界模糊;实验组家兔在患病早期即发生明显的神经束膜变薄、脱髓鞘、神经纤维数量减少、轴突水肿变性、神经纤维直径增粗的情况。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上述变化越明显。结论糖尿病家兔坐骨神经神经纤维增粗、神经纤维之间排列疏松、轴索水肿是超声观察到神经增粗、内部回声减低和不均的病理基础。

  • 肌皮神经的高频超声显像及其宽景超声成像研究

    作者:陈敏;鄂占森;米豫飞;徐文中;赵新宇;代宇

    高频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拓宽了超声检查应用范围,其能清楚显示神经干的走行及其形态结构,观察其周围神经干是否卡压或水肿,因此能对神经损伤外科修复术后的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及辅助神经麻醉阻滞的定位.目前国内有关超声对肌皮神经检查及超声对肌皮神经走行特点的宽景超声成像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应用高频超声对30例正常成人上臂肌皮神经走行特征进行观察,并测量其穿入和穿出喙肱肌走行于喙肱肌和肱二头肌之间处的前后径与横截面积,为临床对肌皮神经相关研究提供超声影像学依据.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年龄与冠状动脉重构的关系

    作者:康维强;宋达琳;任国瑞;滕金龙

    Glagov等在1987年首先发现,当斑块占血管的横截面积<40%时,斑块处的动脉代偿性扩张.目前,冠状动脉重构是双向的,代偿性扩张为正性重构,而负性重构是损伤处内弹力膜的缩窄,使血管局部横截面积的减小.引起重构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剪切力、斑块聚集物、血管内皮功能及其调节内皮细胞的生物物质有关.我们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斑块特征,分析年龄对冠状动脉重构的影响.

  •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两侧椎旁肌横截面积的CT测量

    作者:贾惊宇;孙英伟;张立军

    目的:观察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凸、凹侧椎旁肌横截面积是否存在差异,探讨椎旁肌改变与脊柱侧凸的关系.方法:IS患者31例,女20例,男11例,年龄12~18岁,Cobb角范围28°~76°,平均53°±12°,在CT片上测量上终椎、顶椎、下终椎双侧椎旁肌横截面积.同龄非脊柱畸形患者(对照组)20例,女8例,男12例,年龄5~15岁,在CT片上测量T8、T10双侧椎旁肌横截面积.比较两组双侧椎旁肌的横截面积.结果:IS患者上终椎、顶椎、下终椎凸侧椎旁肌横截面积均大于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凸/凹侧椎旁肌横截面积比值顶椎>上终椎>下终椎;Cobb角>50°和<50°患者顶椎水平凸,凹侧椎旁肌横截面积比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顶椎水平凸/凹侧椎旁肌横截面积比值与Cobb角无显著相关性.对照组双侧椎旁肌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椎旁肌横截面积比值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双侧椎旁肌发育不对称,凸侧椎旁肌横截面积大于凹侧,且在顶椎水平差异大,但顶椎水平椎旁肌横截面积凸,凹侧比值与Cobb角无明显相关性.

  • 下颌后牙种植固定桥不同桥体长度和连接体面积时受载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丁旭;丁毅;章加宇;汪大林

    目的:探寻种植固定桥桥体长度及连接体横截面积变化时种植体-骨界面和连接体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在建立下颌单侧后牙游离端缺失种植固定桥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选取不同桥体长度和不同连接体面积,施加相同大小轴向载荷,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计算并绘制各种情况下的应力分布图像.结果:在载荷相同的情况下,桥体长度及连接体横截面积分别对种植体-骨界面和连接体的应力分布有一定影响.结论:应尽量缩小桥体长度以减小对种植体-骨界面的影响,应增大连接体横截面积以减小对连接体的影响.

  • 外科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对鼻气道和上颌复合体影响的系统评价

    作者:王希昱;秦淑祺;谷岩

    目的 评价外科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对鼻气道和上颌复合体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我们计算机检索和手动检索以下数据库: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Ovid,EBSCO Dentistry & Oral Science Source,Cochrane Library and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纳入采用外科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治疗的研究,要求受试者人数>10.依据方法学质量评价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初步检索后获得111篇相关的文献,终对符合纳入标准且方法学质量评价得分较高的4篇文献的4个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扩弓后,鼻腔后部容积、使用鼻粘膜减充血剂后鼻腔后部小横截面积、牙弓前后部宽度均增加显著(P<0.05).结论 从本研究Meta分析中得出结论:随着上颌基骨和牙槽骨的增宽,外科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增加鼻腔后部小横截面积并显著增加鼻腔容积,从而减小鼻气道阻力.

  • 尾部悬吊与30月龄大鼠比目鱼肌的形态学特征比较

    作者:马孝武;冯汉忠;余志斌

    目的 观察尾部悬吊和30月龄大鼠比目鱼肌发生萎缩过程的异同点.方法 SD雄性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即尾部悬吊5 d、7 d、14 d组,相应的同步对照和30月鼠龄组,在各时间点制备比目鱼肌横截面冰冻切片标本,用抗MHC Ⅱ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比目鱼肌Ⅰ、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并计数各型肌纤维数目.结果 与同步对照组相比,悬吊组大鼠比目鱼肌的湿重,相对湿重,Ⅰ、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经体重归一化的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显著降低,Ⅱ型肌纤维比例显著增加,而Ⅰ型肌纤维比例减少.与14 d对照组相比,30月龄组大鼠比目鱼肌湿重和Ⅰ、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明显增大,但其相对湿重和经体重归一化的肌纤维横截面积却显著降低,与悬吊14 d组无显著差异.30月龄组大鼠比目鱼肌中Ⅰ、Ⅱ型肌纤维比例与各对照组相比亦无显著差异.结论 30月龄大鼠比目鱼肌萎缩以首先出现相对湿重与归一化肌纤维横截面积降低为特征,且发生较慢,而尾部悬吊大鼠比目鱼肌则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全面萎缩.

  • 传统按摩结合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股四头肌横截面积的影响

    作者:刘民

    目的:探讨传统按摩结合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股四头肌横截面积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脑卒中12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按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持续被动运动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股四头肌横截面积。结果两组患者的股四头肌横截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缩小,但观察组患者的缩小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传统按摩与持续被动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减少股四头肌横截面积的缩小程度,预防肌肉萎缩。

  • 影响超声心动图估测肺血流量的因素

    作者:张玉奇;陈树宝

    肺血流量(QP)是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指标,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其测定依靠右心导管术,但该方法具有创伤性,复查随访不方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自从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根据肺动脉血流频谱估测肺动脉血流平均速度(V),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得的肺血管直径(D)算出肺血管横截面积(A),按Qp=60VA可得QP[1].但该方法测算复杂,许多因素可影响估测的准确性,现就主要的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 椎体生物力学实验中横截面积计算方法的改进

    作者:刘建宇

    分析椎体生物力学实验中目前应用广泛的横截面积计算方法(传统方法),探讨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改进的方法(扫描法).此方法可简化实验步骤,提高工作效率,且可减少误差,提高实验准确程度,值得在相关研究中推广应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组织学改变及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萍;李钦传;马少林;陈国涵;陈小平;朱晓萍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组织学改变的特点和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变化.以及COPD患者膈肌功能异常可能的机制.方法 对19例患肺部或食管肿瘤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其中12例轻、中度COPD患者,7例肺功能正常对照者留取膈肌样本.观察膈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并测定膈肌肌球蛋白重链(MHC)表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一氧化氮合酶及亚硝基酪氨酸(NT)的变化.同时,检测体质量指数、白蛋白水平及肺功能.结果 ①透射电镜示COPD组膈肌肌丝排列紊乱及断裂,Z线模糊,A带和I带破坏、结构消失,线粒体呈簇状分布,并伴有髓样变;②与对照组相比,COPD 组膈肌MHC亚型表达无变化(P>0.05),中度COPD表达MHC慢收缩的膈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降低(P<0.05);COPD组膈肌MHC蛋白表达降低(P<0.05),并与FEV1%pred呈正相关;③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膈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无变化(P>0.05),NT表达明显升高(P<0.05);一氧化氮合酶和NT表达均与FEV1%pred呈负相关.结论 早期COPD患者即出现膈肌超微结构损伤及肌萎缩,此改变在中度COPD时更明显;轻、中度COPD患者膈肌纤维无明显移行性改变;膈肌内源性NO生成增多,同时膈肌蛋白亚硝基化作用增强,这些改变均可能导致COPD患者膈肌收缩功能异常.

6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