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IL-33蛋白表达的变化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大鼠脊髓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0只,于CCI前1天、CCI后第1、4、7、14、21天各时间点测定机械痛阈及热痛阈后立即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5只,取L4-6脊髓,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IL-3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手术组大鼠术侧机械痛阈及热痛阈明显降低,脊髓IL-33水平表达增加,明显高于对侧和假手术组术侧;IL-33蛋白水平于CCI后第1天开始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P<0.01),于CCI后第21天仍维持于较高水平(P<0.05).结论:CCI致大鼠脊髓IL-33活化,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控过程.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 白介素-33 大鼠 -
ST2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关系
白介素1(interleukin-l,IL-1)受体家族包括IL-1 R、IL-18R及其辅助蛋白IL-1RA cP、IL-18RAcP等[1]. 1989年,ST2作为IL-1受体家族的新成员被发现,之后证实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炎症和变态反血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当时未发现其功能性配体,故长期以来ST2-直被认为是一个孤儿受体.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白介素-3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喘息组、非喘息组和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白介素-33(IL-33)的水平,以探讨IL-33在MPP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间丽水市人民医院确诊为MPP的45例住院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儿病程中有无合并喘息和(或)气急症状及肺部闻及哮鸣音分为喘息组和非喘息组,其中喘息组15例、非喘息组30例.同期收集门诊健康体检儿童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PP各组治疗前、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33的水平.结果 喘息组和非喘息组治疗前血清IL-33水平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喘息组血清IL-33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喘息组血清IL-3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组与非喘息组比较,治疗前2组血清IL-33水平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喘息组血清IL-33水平仍高于非喘息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33可能参与MPP的免疫炎症反应,MPP伴喘息者血清IL-33表达时间较MPP非喘息者长.对MP感染伴喘息患儿要高度重视,早期进行干预,以减少日后喘息的发生次数.
-
白介素-33在克罗恩病中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胃肠道疾病,近年来我国克罗恩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白介素-33(IL-33)是近期发现的白介素-1(IL-1)家族中的新成员,其受体是ST2,IL-33/ST2途径在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与克罗恩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简述了IL-33在克罗恩病中的研究发现.
-
ST2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ST2,即生长刺激基因表达蛋白2,是一种新型心肌蛋白,它以可溶性的ST2(sST2)和与细胞膜结合的ST2(ST2L)两种形式存在.在机械应力诱导下由心肌细胞产生,心肌细胞产生的大量sST2与IL-33结合,从而竞争性抑制ST2L与IL-33的结合,阻断了ST2L的信号传导通路,降低来自于IL-33/ST2L信号通路的心肌保护作用,从而导致心肌肥大及心肌纤维化.有研究表明,血清ST2水平可高表达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且能评估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情况.本文主要就ST2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白介素-33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全球性呼吸道常见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随着分子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性细胞浸润呼吸道,并与其产生的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的慢性气道炎症,在其发病过程中机体自身免疫紊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从哮喘免疫学发病机制寻找新的干顶措施,是当代医学界研究的新热点.
-
血清和肽素及白细胞介素33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关联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肽素及白细胞介素33(IL-33)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80例作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健康体检组.据Toast分型将80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动脉粥样硬化型组41例,心源性栓塞型组20例,小动脉闭塞型组18例,其他明确病因型组1例,其他明确病因型组因病例数过少不进入亚组分析.观察比较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组、健康体检组及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心源性栓塞型组、小动脉闭塞型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肽素及IL-33水平,并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和肽素与IL-33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肽素及IL-33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健康体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肽素及IL-33水平,动脉粥样硬化型组高于心源性栓塞型组和小动脉闭塞型组,心源性栓塞型组高于小动脉闭塞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IL-33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和肽素与IL-33显著相关(r=0.544,P<0.001).结论 血清和肽素及IL-33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Toast分型均显著相关.
-
血清IL-17、IL-4、IFN-γ和IL-33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血清 IL-17、IL-4、干扰素-γ(IFN-γ)和IL-33的水平,探讨其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93例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分期分为急性发作期组52例和缓解期组41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 IL-17、IL-4、IFN-γ、IL-33、免疫球蛋白 E (IgE)水平变化及患者的肺功能,分析细胞因子与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 IL-17、IL-4、IFN-γ、IL-33及 IgE 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发作期组患者的 PEF、FEV1及 FEV1/FVC 均明显低于缓解期组(P <0.05)。哮喘患者血清 IL-17、IL-4、IFN-γ和 IL-33水平与 PEF 和 FEV1均呈负相关(P <0.05);而与患者 IgE值呈正相关(P <0.05)。结论哮喘是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免疫炎症反应,不同细胞因子的水平升高会加重患者的肺功能障碍,相关细胞因子的监测对判断哮喘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中 IL-33及可溶性ST2的水平和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血浆中白介素33(IL-33)和可溶性 ST-2(sST-2)的表达水平,探讨哮喘患者血浆中 IL-33和 sST-2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①用 ELISA 法检测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 IL-33和 sST-2的血浆浓度。②对所有哮喘患者行肺功能检测(PTF)。③依据 FEV1将哮喘患者分为3组:FEV1≥80%或 PEF≥80%为轻度哮喘组,60%≤FEV1<80%或60%≤PEF<80%中度哮喘组,FEV1<60%或 PEF<60%为重度哮喘组。结果①轻、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中 IL-33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F =454.81,P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轻、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中 sST-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F =96.71,P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中 IL-33水平与 FEV1%pred 和 PEF 均呈明显负相关(P <0.05)。结论 IL-33和 sST-2均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其血浆水平的变化可做为病情监测的一项血清学指标,且 IL-33可作为重症哮喘和肺功能严重受损的一个标识。
-
白介素-33特异性受体在心脏疾病中的调节作用
ST2是白介素-33的特异性配体,主要表达于2型T辅助细胞、肥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白介素-33是一种新发现的白介素家族成员,具有强大的调节免疫功能,不同于白介素-1α.白介素-1β、白介素-33能诱导及促进辅助性Th2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产生Th2 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5和白介素-13);增加血浆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1];白介素-33由辅助性Th2淋巴细胞和它们的细胞因子传递信号激活B淋巴因子产生,被认为是ST2的特异性配体或孤儿配体.ST2因子编码2种异构体蛋白质;(1)ST2lL,代表跨膜功能形式活跃;(1)sST2,可以在人体血浆内测得的可溶性蛋白形式.
-
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18、IL-33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IL-18和IL-33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观察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IL-18、IL-33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对比.结果 观察组IL-18、IL-3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观察组IL-18、IL-33水平降低(P<0.05);治疗6、12个月后,IL-18、IL-33水平低于治疗3个月后(P<0.05),治疗6、12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主要方法,其治疗作用可能与下调血清IL-18、IL-33水平有关,可以将检测血清IL-18、IL-33水平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白介素-18 白介素-33 -
IL-33、IL-15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白介素-15(IL-15)和白介素-33(IL-33)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收集38例哮喘急性发作期、25例临床缓解期患儿和25例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清,采用ELISA测定IL-15和IL-33的含量.结果:急性发作组血清IL-15水平显著高于临床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两组比较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血清IL-3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72,P>0.05),哮喘儿童血清IL-33与IL-15水平两者之间无相关性.结论:IL-15在儿童哮喘的发病中起促炎作用,并可能在气道慢性炎症持续存在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IL-33/ST2L系统在儿童哮喘的发病中可能ST2L起关键的促炎作用,而不是IL-33,其确切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33、TNF-α、CRP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54例RA患者为研究组,其中活动期30例,非活动期2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5ml,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L-33、TNF-oα、CRP水平,对比两组间及研究组RA不同分期IL-33、TNF-α、CRP水平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IL-33、TNF-α、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期患者IL-33、TNF-α、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患者血清中IL-33、TNF-α、CRP水平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 <0.05).结论 IL-33、TNF-α、CRP在RA病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三者水平变化对RA病理机制探讨、病情监测与评估以及治疗方案制定方面具有较高临床意义.
-
四君子汤对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肠道功能、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白介素-3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肠道功能、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白介素-33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清洁级SD大鼠以X线直线加速器全腹照射(DT9.0Gy),建立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试验组.试验组给予四君子汤灌胃,另选择10只清洁级SD大鼠为对照,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第15天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及结肠大体形态学损伤指数评分;HE染色观察小肠病理形态,肠道动力;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白介素-33表达.结果:试验组大鼠的精神状态、饮食进水、排便情况、体质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试验组大鼠小肠绒毛均较完整,未见明显溃疡和炎性渗出物,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大鼠的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白介素-33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可改善小肠病变组织,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白介素-33表达水平.
关键词: 四君子汤 急性放射性肠炎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白介素-33 -
真菌性角膜炎中西医治疗前后白介素-33水平检测的意义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导致失明的严重眼病,若感染早期未及时有效治疗,常伴有角膜穿孔、眼内炎等并发症,为进一步研究真菌性角膜炎的适应性免疫发病机制,本研究以白介素-33(IL-33)为研究对象,以此来说明中医药在适应性免疫治疗方面的作用.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
IL-33与儿童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IL-33是在2005年作为孤儿受体ST2的配体被发现的IL-1类细胞因子家族新成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心血管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等疾病中具有潜在的致病作用,并且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及其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作用。文章对IL-33及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急性日本血吸虫病与血清白介素-33的关系研究
目的 检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血清白介素-33(IL-33)水平,探讨IL-33在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来自湖区的4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和来自非疫区的15例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并采集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血清IL-33水平.应用Stata 1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IL-33水平为517.33(334.65,1 056.88) pg/ml,显著高于对照者血清IL-33水平1.66(1.66,6.35) pg/ml (Z=-3.207,P=0.001).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患者感染时长的相关系数均为0.8,相关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2).结论 IL-33在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在日本血吸虫病急性期发挥了促进炎症作用,并可能在患者感染日本血吸虫后7~9周参与启动Th2型免疫应答.
关键词: 急性日本血吸虫病 白介素-33 Th1/Th2型免疫应答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白介素-3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白介素(IL)-3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梗死体积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大梗死组(22例)、中梗死组(20例)及小梗死组(20例),检测其外周血IL-33水平,并与15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梗死组与中梗死组的血IL-33水平显著增高(P <0.05 ~0.01).IL-33水平随着梗死体积增大而增高;大、中、小脑梗死组中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IL-33水平升高,并且与脑梗死体积有关.
-
血清白介素-18、-33和IgE水平与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18、IL-33及IgE表达水平与CU发病机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CU患者使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及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IL-18、IL-33和IgE的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CU组治疗前血清IL-18和IgE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CU组治疗4周后血清IL-18和IgE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U组IL-33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CU发病机制可能与IL-18和IgE水平升高有关,而与IL-33无明显相关;②CU组治疗前后IL-18和IgE水平变化与其临床疗效呈正相关性,为评价CU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参考指标;③枸地氯雷他定能调控CU患者体内的细胞因子IL-18和IgE水平.
-
IL-33/ST2信号通路在肺炎中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33(IL-33)是新发现的IL-1家族成员,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IL-33/ST2信号通路主要与启动特异性Th2反应进程的IL-4、IL-5和IL-13的分泌有关,并影响着巨噬细胞的去极化、树突状细胞的调节,直接作用于T细胞,在肺部促炎和抗炎过程中发挥作用.虽然IL-33/ST2信号通路已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得到广泛的研究,但IL-33作为细胞因子在肺炎中的作用缺乏一个全面的概述.文中主要对IL-33及IL-33/ST2信号通路在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的肺炎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白介素-33 IL-33/ST2信号通路 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