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吉林市城区胃病人群中胃癌发病状况调查

    作者:张杰;邰怡;迟秀琴;张伟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恶性肿瘤中,约占第2位或第3位.胃癌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环境因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已得到同行的共识[1].我们于2002-06~2005-06对来我院就诊的患者3 500例进行了内窥镜检查,疑似癌症患者进行了病理诊断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胃肿瘤/流行病学
  •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病的流行病学关系

    作者:王普选;张晓茹;尹艳芬;万东君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本组资料分别来自1989-01/1999-01我院门诊及住院首次内镜检查患者,藏族来自青海黄南地区、四川阿坝地区和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草原牧区,回族和汉族主要来自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城镇及农村.患者筛选:凡经内镜检查者,都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查,经病理学筛选,符合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完整病例共计3285例,男1819例,女1466例,回族990例,藏族958例,汉族1337例,年龄5岁~82岁,平均42岁,病程3 d~30 a.

  • 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及烟酒茶嗜好与贲门癌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曹海霞;高长明;丁建华;吴建中;李苏平;刘燕婷;苏平;胡旭;开海涛;Takezaki Toshiro;Tajima Kazuo

    目的:研究胸苷酸合成酶TS3'-UTR多态性及其和烟酒茶嗜好相互作用与贲门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淮安市进行了一个病例对照研究(贲门癌89例,人群对照223例),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TS 3'-UTR基因型.结果:贲门癌组TS+6/+6 bp、+6/-6 bp和-6/-6 b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9%、43.8%和48.3%,与对照组(8.1%、54.3%和37.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携带TS+6 bp等位基因且不吸烟、每周饮酒<2次和饮茶者相比,在吸烟、每周饮酒≥2次和不饮茶者中,携带TS-6/-6 bp基因型者发生贲门癌的危险性显著上升,调整后的OR分别为3.99(95% CI:1.51~10.50)、3.22(95% CI:1.21~8.55)和6.14(95% CI:2.39~15.77).结论:TS 3'-UTR基因多态性影响吸烟、饮酒和饮茶与贲门癌之间的关系.

  • 武威市胃癌家族聚集性研究

    作者:罗好曾;米登海;聂蓬;李进学

    目的:探讨胃癌家族聚集现象.方法:用二项分布(p +q)n数学模型拟合,用χ2进行配合适度检验.结果:武威市44个家族中的胃癌分布超过了二项分布的概率范围(χ2=15.81,P<0.005).结论 :高发家族的胃癌发病存在家族聚集性.

  • 武威市胃癌遗传因素研究

    作者:米登海;罗好曾;聂蓬;李进学;李玉国;周巧珍

    目的:探讨武威市胃癌的遗传因素.方法:应用移民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移居新疆奇台县的武威籍居民的胃癌患病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胃癌死亡登记资料采用Poisson(泊松)分布模型拟合,并用频数分布拟合优度的Y2检验进行验证.胃癌家族史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有家族史的胃癌分布用二项分布(p+q)n模型拟合.胃癌的分离比、遗传度分别采用Li-Mantel-Cart法与Falconer回归法估算.结果:移民胃癌一代及后裔均较祖籍武威同期的死亡率(57.61/10万)为低,但高于定居地奇台县同期死亡率(23.67/10万)的水平.胃癌在以村为单位和家族中呈现地区和家族聚集性,P<0.01.胃癌的分离比为0.077 4,显著<0.25.胃癌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22.91%,二级亲属遗传度为20.07%.结论:武威市胃癌发病存在遗传易感性,遗传所起的作用占1/4~1/5,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

  • 食管癌高发区的内镜普查研究

    作者:卢绪菁;侯浚;陈志峰;郭翠兰;李绍森;白文龙;靳国梁;王玉霞;孟凡书;高峰

    目的通过内镜普查了解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食管及贲门癌和其他各级病变的分布情况.方法:河北省肿瘤研究所于2001年12月-2002年5月在河北省磁县进行了碘染色内镜普查,普查结果采用SPSS10.0处理.结果: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轻、中、重度食管炎的组织学检出率分别是34.9%、1.6%、0.2%,基底细胞增生、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组织学检出率分别是0.9%、8.6%、7.8%、2.6%,原位癌、黏膜内癌、浸润性鳞癌的组织学检出率分别是2.5%、0.2%、0.7%;贲门黏膜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组织学检出率分别是36.3%、11.5%,轻、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组织学检出率分别是2.5%、0.8%,黏膜内腺癌、浸润性腺癌的组织学检出率分别是0.1%、0.8%;内镜普查食管癌的早期发现率为79.4%,普查率达73.8%.结论:本次普查为食管及贲门早期癌的治疗及癌前病变的阻断治疗提供了组织学诊断,为今后提高食管癌、贲门癌的治愈率,降低食管癌、贲门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打下了基础.

  • 甘肃省武威市胃癌发病率对比分析

    作者:米登海;罗好曾;景天忠

    目的:探讨甘肃省武威市胃癌发病特征及其流行趋势.方法:通过建立恶性肿瘤登记报告获取胃癌发病资料.结果:武威市胃癌发病率1991~1995年为61.62/10万,1996~2000年为55.96/10万,后期低于前期.年龄组发病率前后两期均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65岁以前各组前期高于后期,65岁及以后各组后期明显高于前期.结论:武威市胃癌发病呈下降趋势.

  • 生活习惯和饮食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肖景榕;陈增春;周衍;江惠娟

    目的:探讨生活习惯和饮食等危险因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胃癌患者97例,非胃癌肿瘤患者77例为对照组,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及家族史、饮食摄入情况、生活居住环境以及饮酒和吸烟史等,饮食部分的调查采用频数法.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饮酒、吸烟年限长、有胃癌家族史和喜吃腌制食物是胃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456、2.333、3.060和1.959;清淡、酸性食物、喝绿茶和喝茶年限超过20年是胃癌的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0.402、0.297、0.402和0.331;多因素分析结果,腌制食物、吸烟年限长、胃癌家族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而清淡饮食和喝茶年限长是胃癌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腌制食物、吸烟年限长和胃癌家族史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而清淡饮食和喝茶年限长可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 Survivin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PTEN表达的关系

    作者:许俊龙;周庚寅;王永生;张杰;李玉红;尹艳华;任玉波

    目的:探讨Survivin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PTEN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PTEN基因蛋白在30例正常胃黏膜、20例不完全型大肠化生,93例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54例早期胃癌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正常胃黏膜不表达(0/30),在不完全型大肠化生的阳性表达率为5.00%(1/20);在轻、中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阳性率分别为6.25%(2/32)、8.57%(3/35)和65.73%(17/26),其中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8.51%(37/54).Survivin基因在早期胃癌中的阳性与阴性表达中PTEN的阳性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564,P=0.000 0.结论:Survivin在早期胃癌中表达上调,说明该基因在早期胃癌的发生过程中作用重要,Survivin表达越高,早期胃癌的分化程度越低.早期胃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PTEN阳性表达密切相关.

  • 1992~2005年辽宁庄河胃癌高发区1 003例胃癌病理形态学特征年代变化趋势

    作者:刘言厚;宫月华;吕芳;黄河;孙国鹏;王全刚;尹远君;袁媛

    目的:从胃癌形态学方面,探讨辽宁省庄河地区胃癌高发区胃癌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其年代变化趋势,探讨这种变化与胃癌发病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胃癌防治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选取1992~2005年在辽宁庄河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共计1 003例.标本均经4%甲醛固定,病理常规系统检查.结果:1 003例胃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8.9岁(17~84岁);不同年代胃癌高发年龄均为60~69岁,其次为50~59岁,男性胃癌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P<0.001),男女患者之比为3.0∶1.1 003例胃癌患者中,共检出早期胃癌159例(15.9%),年均构成比为15.3%,中期胃癌195例(19.4%),晚期胃癌649例(64.7%).各年间早期胃癌大体分型以Ⅲ型为主;进展期胃癌以BorrmannⅢ型为主.在淋巴结转移方面,早期胃癌各年间无淋巴结转移者多于有淋巴结转移者;进展期胃癌各年间有淋巴结转移者多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在组织学分型方面,乳头状管状腺癌、中分化管状腺癌、低分化管状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呈逐年下降趋势;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呈逐年升高趋势;若以Lauren分类为标准,在各年代间均以弥漫型胃癌占优势,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肠型胃癌呈下降趋势,二者比值呈下降趋势.结论:随着年代的变迁,庄河地区胃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有明显变化.

  • XRCC1基因多态性与山东省籍人群胃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爱武;李凯;杨明宇;夏立建;徐加成

    目的:研究XRCC1基因多态性与山东省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山东籍原发性胃癌病例107例,同时随机选取同性别、同民族、年龄相差±5岁、同期住院的非肿瘤、非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作为对照,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XRCC1基因Arg194Trp、Arg280-His和Arg399Gln 3个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194Trp的频率为53.27%和43.93%,280His的频率为12.15%和15.89%,399Gln的频率为54.21%和46.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60岁年龄组携带194Trp等位基因的个体其胃癌风险增高(OR=2.303,95%CI=1.061~4.996,P=0.033),携带194Trp等位基因者可增加罹患胃底贲门癌的危险性(OR=2.766,95%CI=1.106~7.825,P=0.049)和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OR=2.188,95%CI=1.022~4.688,P=0.042).结论:XRCC1 Arg194Trp基因多态性可增加老年人患胃癌的风险,与胃底贲门癌的发生有关,并促进胃癌的远处转移.Arg280His和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无关联.

  • 胃癌高低发区幽门螺杆菌菌株感染的地域特征

    作者:宫月华;袁媛

    目的:为了比较胃癌高、低发区幽门螺杆菌(helibobactor pylori,Hp)毒力基因菌株感染的差异,进而揭示Hp菌株分布的地域性特征,探讨Hp感染的流行病学规律及其疾病相关性.方法:选取胃黏膜活检标本491例,其中庄河地区355例,沈阳地区136例.在微需氧的条件下,进行Hp培养,并用标准的酚-氯仿方法提取菌种DNA后,经聚合酶链反应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对cagA、vacA和iceA基因亚型进行检测.同时取胃窦、体和角黏膜各一块,经石蜡包埋,HE染色,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vacA s1基因亚型在胃癌高发区的检出率为95.33%,与低发区的64.2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008,P=0.000.在高发区感染vacA slmlb型菌株有22例(20.56%),沈阳地区仅1例(2.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37,P=0.006.结论:辽宁省庄河、沈阳两地Hp菌株基因型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感染高毒力型vacAsl或vacA slml菌株在庄河地区明显高于沈阳地区,此点可能是高发区胃癌发病率高的危险因素之一,对这种菌株的研究,可以为揭示Hp的致病机制提供线索.

  • CDH 1基因-1 60(C→A)多态性与胃癌侵袭性的关系

    作者:宋传贵;黄昌明;刘星;卢辉山;张祥福;袁文涛

    目的:探讨CDH1基因-160(C→A)多态性在福建地区胃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胃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方法对102例胃癌患者进行CDH1基因-160(C→A)多态性的基因型分析,比较基因型分布和胃癌组织浸润转移等侵袭性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CDH1基因-160(C--→A)多态的CC、CA和AA基因型在胃癌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8(56.9%)、38(37.3%)和6(5.9%);-160(C→A)基因型分布与胃癌组织病理分级显著性相关(P=0.038),与肿瘤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05);与淋巴结转移(N1与N2+N3)显著相关(P=0.027);与CC纯合基因型相比,含A等位基因型的胃癌趋向于高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深,淋巴结转移更多.-160(C→A)基因型分布与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及病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CDH1基因-160(C→A)多态性与福建地区胃癌的侵袭性有关,携带A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侵袭的危险因素.

  • IL-1基因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和汉族人胃黏膜萎缩关系的研究

    作者:江绍伟;胡胜

    目的:探讨IL-1B-511基因多态性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后胃黏膜萎缩的影响.方法:1)采用PCR-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法检测胃癌低发区湖北省普通人群192例和胃癌高发区陕西省普通人群169例的基因型.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上述人群的H.pylori感染率、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和胃泌素(Gastrin)的浓度.结果:1)在胃癌高、低发区,H.pylori阳性者PGⅠ/PGⅡ显著低于H.pylori阴性者,胃癌高发区H.pylori阳性者PGⅠ/PGⅡ显著低于胃癌低发区的H.pylori阳性者(P=0.003和P=0.002).2)在胃癌低发区,H.pylori阳性的IL-1B-511T/T基因型者PGⅠ/PGⅡ显著低于C/C和T/T基因型者(P=0.032和P=0.034),而胃癌高发区,IL-1B-511T/T基因型人群PGⅠ/PGⅡ又显著低于低发区相应人群(P=0.036),但与高发区IL-1B-511C/T和C/C基因型者一致.IL-1B-511各基因型者的血清胃泌素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癌高、低发区,IL-1B-511T/T基因型可能增加感染H.pylori后中国汉族人群胃黏膜萎缩发生发展的危险性;胃癌高发区,中国汉族人群胃黏膜萎缩的发生发展除与H.pylori感染和遗传有关外,环境因素可能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 中国1990~1992年胃癌死亡调查分析

    作者:孙秀娣;牧人;周有尚;戴旭东;乔友林;张思维;皇甫小梅;孙杰;李连弟;鲁凤珠

    目的为探讨胃癌对中国人群的危害,对中国胃癌死亡流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1990~1992年中国的1/10人口死因抽样调查资料中胃癌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粗死亡率25.2/10万(男性为32.8/10万,女性为17.0/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3.2%,为恶性肿瘤死亡中的第一位.男性胃癌粗死亡率为女性的1.9倍.中国胃癌死亡率属世界高死亡率水平,其世界人口调整死亡率男性为40.8/10万,女性为18.6/10万,中国男性为欧美发达国家的4.2~7.9倍,女性为3.8~8.0倍.中国胃癌死亡率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全国抽样调查的263个点,胃癌调整死亡率水平在2.5~153.0/10万之间,城市胃癌调整死亡率为15.3/10万,而农村为24.4/10万,农村胃癌调整死亡率为城市的1.6倍.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中国的胃癌防治、尤其是农村以及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应予以高度重视,胃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治的重点,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与早诊措施.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及胃部病变的多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蒋咏文;王润田;王涛;张洁苹;雷道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及胃部病变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方法:将1994~1996年经病理确诊的胃癌及胃部病变病例分为多个病例组及对照组,利用1987年山东胃癌高发区组织库,作为Hp暴露史测量的资料。结果:调整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3个外部变量后,胃窦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炎症活动程度与Hp感染间OR分别为2.072、2.980、2.086,有统计学关联,且差异有显著性。相关分析表明胃病严重程度与Hp感染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217)。结论:Hp感染与胃窦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炎症活动程度存在部分因果关系。

  • 江汉油田矿区上消化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张艳;张永刚;肖小炜

    目的调查总结江汉油田矿区消化道疾病的发病住院情况及其原因.方法我院医生所诊治的全部行内镜检查患者,共3 142例,所有受检患者均行幽门螺杆菌(Hp)检验,所发现的阳性病例均经本院病理检验得到证实,部分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得到证实.结果1996年4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我院内镜检查3 142例,发现胃溃疡GU)287例,男女比例为2.6:;十二指肠溃疡(DU)245例,男女比例为3.55:;胃癌173例,男女比例为2.22:;食管癌241例,男女比例为1.51:.GU、DU胃癌Hp感染检出率达98%以上,GU与DU之比为1.17:.消化性溃疡(PU)总数达672例,占总受检人数的21.39%;恶性肿瘤总数为414例,占总受检人数的13.17%.综合分析,间接推测,U、食管癌、胃癌发病率增高;GU在我区的患病远远超过国内报道,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该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本地区具体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所致.结论生活条件差是造成Hp感染的根源,而Hp感染是PU、恶性肿瘤的主要致病因素.

  •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作者:姜云水;方平楚

    自1983年Warren和Ma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已经明确,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也日益受到重视.许多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证实Hp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得出"Hp感染对人类具有致癌性"的结论,并将Hp列为第1类致癌原[1].大多数学者认为:胃癌可能是Hp长期感染和其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病变模式中,Hp可能起着先导作用.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 武威市胃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罗好曾;米登海;景天忠;杨旺胜;许青;杨国泉;刘功汉;苏诚玉

    目的探讨武威市胃癌危险因素.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武威市居民的胃癌家族史进行调查,并用(p+q)n模型探讨家族聚集性.按Li-Mantel-Cart法及Falconer回归法计算胃癌分离比与遗传度.用家访及胃镜+胃黏膜病理检查对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用配养鉴定及实验检测等手段检测居民膳食中的致促癌真菌、挥发性N-亚硝基化合物,胃黏膜中的Hp及健康成人血清总维生素C含量.结果武威市胃癌发病分布呈现家族聚集性,胃癌的分离比为0.0774,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22.9%.萎缩性胃炎人群的人年癌变率为1.1%.居民膳食中检出8种亚硝胺,14种致促癌真菌.健康成人夏季血清总维生素C含量为(5.74±2.79)mg/L.居民的胃黏膜中Hp的检出率高达67.0%.结论武威市居民的膳食中存在致促癌真菌和挥发性N-亚硝基化合物等多种强致癌物质,又缺乏维生素C等防护因素是武威市胃癌发病的主要外因;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特别是异型增生以及遗传易感性为导致癌变的内环境.

  • 胃癌高发区浙江岱山县幽门螺杆菌cag PAI的分布

    作者:刘海燕;方平楚;陶然;俞建国;朱永良

    目的了解浙江省胃癌高发区岱山县Hp临床分离株cag PAI的分布.方法从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培养Hp菌株,其中岱山县124株,杭州市47株作为对照组.抽提基因组DNA后,用PCR检测存在于Hp cag PAI cagI上的cagA、cagM以及存在于cagⅡ上的cagT、ORF13和ORF10等基因.结果岱山县Hp中,cagA阳性率为100.0%(124/124),其中可能有完整cag PAI者占82.3%(102/124);从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分离的Hp中,分别有84.7%(50/59)和80.0%(48/60)的菌株可能有完整的cag PAI.岱山县Hp cag PAI内各基因阳性率及可能有完整cag PAI的Hp比例与杭州地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浙江省胃癌高发区岱山县临床分离Hp菌株,其cagA不能作为完整cag PAI存在的标志;cag PAI的完整性及对其中的单个基因的检测都不能用来预测Hp相关的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类型;来自胃癌高发区岱山县及非胃癌高发区杭州市的Hp,cag PAI差异无显著性.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