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逆向卷席式淋巴结清扫术在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曹永宽;罗国德;周均;干伟;龚加庆;刘立业

    目的评价逆向卷席式淋巴结清扫术在手助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接受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1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逆向卷席式淋巴结清扫模式,即从手助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开始,清扫 No.4sb→No.10/No.2/No.11d→No.11p→No.7/No.9→No.8a→No.1/No.3→No.5→No.12a组淋巴结;离断胃或者食管,将游离的胃和网膜组织移出腹腔之外,直视下清扫No.6组淋巴结。依据平均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检获淋巴结数目和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评价逆向卷席式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93例,全胃切除术63例,近端胃切除术14例。平均手术切口(6.97±0.10)cm;手术时间(176.40±30.88)min;检获淋巴结数目(25.21±14.33)枚;术中出血量(204.18±100.13)ml;术后住院时间(8.96±1.39)d。无一例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率4.12%。结论逆向卷席式淋巴结清扫术优化了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流程,具有良好的肿瘤根治性及手术安全性,是一种值得借鉴的胃癌淋巴结清扫模式。

  •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预后分析

    作者:曾云龙;李俊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阴性患者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和SLNB后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461例S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241例仅行SLNB的患者为非腋窝淋巴结清扫组(NALND组),220例加行ALND者为腋窝淋巴结清扫组(ALN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和远期疗效。结果 NALND组和ALND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5.2±1.3)d和(8.1±1.8)d(t=1.450,P=0.003),术后6个月患侧上肢感觉异常分别为3.7%(9/241)和73.2%(161/220)(χ2=283.239,P<0.0001),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0(0/241)和10.9%(24/220)(χ2=7.735,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4%和95.5%(χ2=0.231,P=0.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SLN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不行ALND较ALND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且远期疗效可与ALND相媲美,本研究结论支持S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无须进行ALND术。

  • 液体敷料预防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高明;满琳

    目的 探讨液体敷料在预防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形成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二科收治的104例接受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n=56)和对照组(n=48),对照组单纯采用经腹负压引流,术后72 h拔管后予以热敷直至出院;试验组采用经腹负压引流,术后72 h拔管后予以液体敷料外喷按摩直至出院;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及术后护理满意度.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淋巴囊肿发生情况比较及术后护理满意度比较均采用x2检验.结果 试验组56例中,发生淋巴囊肿3例;对照组48例中,发生淋巴囊肿11例.试验组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6.84,P=0.01);术后护理满意度,试验组56例中,不满意(<90分)0例、较满意(91~95分)为24例、满意(>96分)为32例;对照组48例中,分别为10、22、16例,试验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x2=7.45,P=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液体敷料能较好地预防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术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预后分析

    作者:黄昌明;林建贤;郑朝辉;李平;谢建伟;林碧娟;卢辉山

    目的 探讨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83例接受D2根治术的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发生的部位及其与原发病灶的关系;比较跳跃性与非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差异;对本组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83例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第1站淋巴结转移者64例(77%),直接发生第2站淋巴结转移(跳跃性转移)者19例(23%),胃上、中、下部癌分别以No.3(40%)、No.3(42%)、No.6组(33%)淋巴结转移为常见.本组77例(93%)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14年,其中位生存期为77.0个月,术后5年生存率为63%;跳跃性与非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2%和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是浆膜是否受侵和肿瘤病理类型,其中浆膜是否受侵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第1站淋巴结是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部位,可以作为胃癌前哨淋巴结导航外科中淋巴绘图的主要目标;肿瘤侵犯浆膜层的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

  • 腹腔镜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和肿瘤学疗效

    作者:肖毅;邱辉忠;吴斌;林国乐;熊光冰;牛备战;孙曦羽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按D3淋巴结清扫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实施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按前述原则实施的经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获取数目、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等资料;比较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体重指数、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点与3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入组111例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6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68±4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1±63) ml,淋巴结获取数目(30±12)枚,中转开腹率1.8%.没有术后30 d内死亡病例,3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6.5%和93.7%.总并发症发生率17.1%,包括腹泻(菌群紊乱)(7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肠梗阻(3例)、伤口裂开(2例)等.随着T分期进展,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呈逐步下降趋势,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TNM Ⅰ、Ⅱ期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明显优于Ⅲ期患者(x2=6.985,P=0.030);N0、N1期患者的无病生存率(x2=14.397,P=0.001)和总生存率(x2=16.699,P=0.000)均优于N2期患者.结论 在腹腔镜下按D3淋巴结清扫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实施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肿瘤学疗效.

  • 纵隔淋巴结清扫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作者:苏晓东;王欣;戎铁华;龙浩;傅剑华;林鹏;张兰军;王思愚;温哲盛;马国伟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结清扫范围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的330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根据纵隔淋巴结清扫范围将全组患者分为纵隔淋巴结清扫组(LND)和淋巴结取样组(LNS).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男性233例,女性97例;中位年龄60岁.ⅠA期98例,ⅠB期232例.LND组140例,LNS组190例;平均每例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两组分别为(13.3±4.7)个和(5.2±3.0)个(P<0.01);平均每例患者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数两组分别为(3.7±0.9)组和(1.3±1.1)组(P<0.01).LND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2.0%和66.1%,LNS组为65.9%和43.0%(P<0.05).其他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诊断时是否出现症状、肿瘤分期、是否侵犯脏层胸膜和肿瘤大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术前有无症状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 纵隔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生存率.

  • N3期胃癌D2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作者:梁月祥;梁寒;丁学伟;王晓娜;张李;吴亮亮;刘宏根;焦旭光

    目的 探讨N3期胃癌D2根治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清扫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78例N3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180例,女性98例;中位年龄61岁(26 ~ 93岁).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R0切除246例,R1切除32例.D1淋巴结清扫125例,D2淋巴结清扫109例,D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PAND)44例.术式包括全胃切除98例,次全切除180例.分析淋巴结清扫范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N3期胃癌各组淋巴结转移率均较高,其中第16组淋巴结转移率达34.1%.Borrmann分型(HR=1.350,95%CI:1.018 ~ 1.790,P=0.037)、手术根治程度(HR=1.580,95%CI:1.076 ~2.322,P=0.020)、浸润深度(HR=1.697,95% CI:1.005 ~2.864,P=0.048)、淋巴结转移率(HR=1.631,95%CI:1.261~2.111,P=0.000)、软组织浸润(HR=1.336,95%CI:1.027 ~1.738,P=0.031)、术后辅助化疗(HR=1.312,95%CI:1.015 ~1.696,P=0.038)、淋巴结清扫范围(HR=1.488、2.114,P=0.054、0.000)及淋巴结检出数目(HR=1.503、2.112,P=0.025、0.000)与N3期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Borrmann分型(HR=1.399,95% CI:1.050 ~1.863,P=0.022)、淋巴结转移率(HR=1.353,95%CI:1.016 ~1.802,P=0.039)及清扫范围(HR=1.725,95%CI:1.111 ~2.678,P=0.015)是N3期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N3期患者至少应检出30枚淋巴结,D2+ PAND可能提高N3期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率.

  • T1a期肺腺癌影像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分析

    作者:叶波;冯键;潘旭峰;杨煜;耿俊峰;曹克坚;赵珩;胡定中

    目的 分析T1a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6月217例表现为外周型小结节直径<2 cm的T1a肺腺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5例,女性112例;年龄32 ~ 85岁,平均(61±11)岁.记录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症状、肿瘤大小、影像学表现、胸膜受侵、空气支气管征、癌胚抗原、手术方式、病理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部分患者曾行PET-CT者则记录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表现为纯磨玻璃影的35例患者中,有11例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有24例为原位腺癌,无一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表现为混合型磨玻璃影的89例患者中84例(94.4%)无淋巴结转移,只有5例(6.0%)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而表现为实性结节的93例患者中共有28例(30.1%)发生淋巴结转移;三者间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41,P<0.001).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1 cm(x2 =9.021,P<0.003)、影像学表现为混合性结节或实性结节(x2 =23.41,P<0.000)、癌胚抗原>5 μg/L(x2 =15.541,P<0.000)及SUVmax>5(x2=0.644,P<0.000)是影响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像学表现为混合性结节或实性结节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临床因素(OR=166.116,95% CI:18.161~25.19,P<0.001).结论 高分辨CT表现为纯毛玻璃影的患者一般没有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1 cm、影像学表现为混合性结节或实性结节、癌胚抗原>5 μg/L、SUVmax>5的肺腺癌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影像学表现为混合性结节或实性结节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临床因素.

  • 阴性淋巴结数目在进展期胃癌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刘宏根;梁寒;邓靖宇;王力;梁月祥;焦旭光

    目的 评价阴性淋巴结数目在进展期胃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7年7月有完整临床和随访资料的胃癌根治术患者544例,采用Kaplan-Merier生存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Log-rank比较组间差异,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4.449),T分期(x2=30.482),N分期(x2=205.452),肿瘤的部位(x2=16.649),肿瘤的大小(x2 =35.117),分化类型(x2=6.130),大体分型(x2=4.750),阴性淋巴结数目分组(x2=150.369)和切除方式(x2=25.605)与胃癌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肿瘤大小和阴性淋巴结数目分组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临床病理因素按阴性淋巴结数目分组分层分析,在T2(HR =0.315)、T4期(HR =0.401)以及相同肿瘤的部位(HR=0.286 ~ 0.493)、肿瘤的大小(HR =0.336、0.465)、分化类型(HR=0.411、0.365)、大体分型(HR=0.306、0.418)和切除方式(HR =0.444、0.358、0.356)时,阴性淋巴结数目大于15枚能明显提高预后(P<0.05);较多的阴性淋巴结数目可以延长早期复发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x2=8.648,P=0.003).结论 足够的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可提高进展期胃癌生存时间和减少早期复发风险.

  • 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黄昌明;林建贤;郑朝辉;李平;谢建伟;林碧娟;卢辉山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221例施行D2根治术、术后经病理证实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本组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5年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221例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83.5%.淋巴结清扫数目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相同浸润深度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有随淋巴结清扫数目的 增加而增高的趋势(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pT1.2期≥15枚、pT3期≥20枚时,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较高(P<0.05).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淋巴结清扫数目是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应积极争取清扫足够的淋巴结,以提高疗效;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并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远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汉然;柳常青;郭明发;梅新宇;田界勇;徐美青

    目的 探讨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ELN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远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接受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405例cT1N0M0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不同分为系统性淋巴结清扫(SLND)组208例和ELND组197例.采用£检验、x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围手术期资料、淋巴结清扫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无明显差异.在术后微小并发症中,SLND组的肺部感染(8.2%比2.9%,P=0.04)和心律失常(6.2%比2.0%,P=0.03)发生率高于ELND组,在术后重大并发症中,SLND组的肺部感染(6.2%比2.0%,P=0.03)、乳糜胸(5.8%比1.5%,P=0.02)、需再次手术的吻合口或胸腔出血的发生率(2.9%比0.5%,P=0.04)高于ELND组.SLND组和ELND组的1、3、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分层分析结果显示,Ⅰ期食管癌患者两组的1、3、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Ⅱa期患者SLND组的1、3、5年生存率优于ELND组(100%、94.5% 、83.2%比100% 、91.3%、72.1%,P=0.047).结论 ELND可较安全有效地治疗Ⅰ期食管癌,远近期疗效良好.

  • 进展期胃下部癌D2根治术第13组淋巴结清扫的意义

    作者:焦旭光;梁寒;邓靖宇;王力;刘宏根;梁月祥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下部癌D2根治术第13组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问行胃下部癌D2/D2+根治术治疗、经病理确诊为腺癌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胃癌患者共379例,依据第13组淋巴结清扫与否将患者分为清扫组与未清扫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影响进展期胃下部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第13组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果 379例患者中清扫组100例(26.4%),清扫组中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9例(9.0%).清扫组与未清扫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径、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十二指肠浸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清扫组的5年生存率(46.0%)明显高于未清扫组(36.5%,x2=4.452,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7.539)、第13组淋巴结清扫与否(x2 =4.452)、肿瘤大径(x2=7.100)、十二指肠浸润(x2=9.106)、浸润深度(x2=7.428)、淋巴结转移(x2=45.046)、TNM分期(x2=57.008)与进展期胃下部癌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 =0.500,95% CI:0.343 ~0.730)、肿瘤大径(HR=0.545,95% CI:0.339~0.876)、十二指肠浸润(HR =5.821,95%CI:2.326~14.572)、肿瘤浸润深度(T4:HR=2.087,95% CI:1.283 ~3.394)是影响进展期胃下部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TNMⅡ~Ⅲ期进展期胃下部癌患者行D2+第13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且安全可行的.

  • 胃癌根治术血管鞘内、外淋巴结清扫临床结果比较分析

    作者:韩方海;詹文华;何裕隆;黄奕华;陈正煊;董文广;石汉平;蔡世荣;李洪明

    目的 比较血管鞘内、外淋巴结清扫对胃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05年4月外科治疗的75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性切除627例,并分别采取血管鞘内淋巴结清扫(VLND组,215例)和血管鞘外淋巴结清扫(NVLND组,412例).分析比较两组不同的淋巴结清扫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外科并发症等资料,并比较分析两组术后生存率差异.结果 根治性切除手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比较:VLND组分别为55.4%和51.2%,NVLND组分别为39.1%和36.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LND组中N0~N2、T2~T4、Ib~Ⅳ期胃癌患者术后5、10年累积生存率均显著高于NVLND组.而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血管鞘内淋巴结清扫可提高术后生存率,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是安全的淋巴结清扫技术.

  • 早期胃癌的淋巴结廓清研究

    作者:胡祥;曹亮;田大宇;于艺

    <5 cm的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局限于第1站,但黏膜下层癌时随着肿瘤增大,第2、3站均见转移.黏膜内癌的累积5年生存率为97.3%,黏膜下层癌为87.6%(P=0.019).淋巴结廓清范围与累积5年生存率关系为:D2为93.8%,D3为91.7%(P=0.677).结论 早期胃癌中的黏膜下层癌D2或D2+程度的淋巴结廓清是必要的,但胃上部早期癌、<2 cm的黏膜内癌是缩小手术的适应证.

  • c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切除方式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锴;王天佑;何宝亮;常栋;龚民

    目的 探讨不同淋巴结切除方式在病理诊断为T1的c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淋巴结切除方式的不同,将1998年1月至2002年5月115例病理诊断为T1的c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清扫组)和纵隔淋巴结采样组(采样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并发症、N分期及预后之间的差异,评价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清扫组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15.98±3.05)个,采样组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6.48±2.16个,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清扫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多于采样组.两组在淋巴结分期的改变、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当肿瘤直径>2 cm时,清扫组与采样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2%和54.5%,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1%和51.3%,清扫组均高于采样组(P<0.05);当肿瘤直径≤2 cm时,两组的5年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病理类型方面,大细胞癌和腺鳞癌5年总生存率低于腺癌和鳞状细胞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1).结论 对于术中确定为T1的c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当肿瘤直径≤2 cm时,选择纵隔淋巴结采样术可以相对减小创伤;当肿瘤直径>2 cm时,选择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可能更有助于长期生存.

  • 不同入路的脾门区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胡林;李昌荣;李红浪

    腹腔镜下保留脾的脾门淋巴结清扫(LSPL)是尚处于实验性开展阶段的手术,目前报道有通过右侧、左侧、内侧、胰后等不同入路完成这一过程,本文归纳了不同入路LSPL的步骤及各自的特点,并比较彼此之间的差异.同时介绍了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可行性、安全性、待解决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

  • 胃癌淋巴转移规律与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分析(附326例报告)

    作者:万远廉;潘义生;刘玉村;王振军;叶京明;黄珊君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转移规律和胃癌根治术的淋巴清扫范围。方法1990年~1999年行D2、D3、D3淋巴结廓清术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廓清术(D3加PAL)的胃癌患者32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总的淋巴结转移率69.9%,早期与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4%和77.4%。肿瘤浸润深度达T1的患者,淋巴结转移主要局限于N1;达T2的患者淋巴结转移至N3、M1的8.1%;达T3、T4的患者转移至N3、M1的28.7%。行D3加PAL廓清术的患者107例,16a2,b1组淋巴结转移率15.0%,其均为进展期胃癌患者,均有N1~N2淋巴结转移,癌灶≥5 cm,肿瘤浸润深度达T3、T4。弥漫型胃癌患者16a2,b1组淋巴结转移率高达38.5%。行D3加PAL廓清术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0.7%、50.0%;其中有16a2,b1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0.0%、50.0%。结论对早期胃癌建议选择D2廓清术,对相对较早的进展期胃癌应行D3廓清术,对高度怀疑或证实有N1~N2淋巴结转移、癌灶≥5 cm、肿瘤已浸润浆膜等情况的进展期胃癌,应尽可能行D3加PAL。

  • 血清TR6升高与胃癌淋巴转移分期的关系

    作者:吴育连;于俊秀;沈宏伟;韩冰;高顺良

    目的评估血清TR6对胃癌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术前判断胃癌TNM分期的作用.方法 ELISA法检测31例胃癌患者和29例健康人及19例外科急性感染患者血清TR6,免疫组化法检测TR6在胃癌中的原位表达,定量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TR6基因拷贝的数量. 结果 97.9%(47/48)的健康人及急性感染患者的血清TR6阴性,而71%(22/31)的胃癌患者血清TR6阳性,并且血清TR6高低与肿瘤病理分化类型及TNM分期有密切关系,>T2/N1/M0分期的胃癌患者血清TR6明显高于≤T2/N1/M0分期的胃癌患者,血清学TR6检出率明显高于肿瘤局部免疫组化法,胃癌没有TR6基因拷贝的扩增. 结论血清TR6升高与胃癌的分期和病理类型有关,为术前胃癌的TNM分期和选择合理的淋巴结切除范围提供依据.

  • 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9例

    作者:杨江根;Janetschek Günter;黄东龙;方列奎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技术行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治疗I期非精原细胞瘤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 2001年1月~2002年5月,对9例临床诊断为I期非精原细胞瘤的患者行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 结果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60 min,无患者需要输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 d,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无肿瘤复发. 结论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非常适宜于治疗I期非精原细胞瘤,手术安全、创伤小、效果良好.

  •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

    作者:范忠林;宋振川;李海平;耿翠芝;王桂兰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价值. 方法选择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5例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60例常规手术而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 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7.1%,而对照组高达63.3%,2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4.69,P<0.01);且经随访2组均未发现局部复发. 结论对于Ⅰ、Ⅱ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率.

644 条记录 7/33 页 « 12...45678910...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