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腺上皮肿瘤中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晨;陆璨;陆前进

    目的 观察胸腺上皮肿瘤(TETs)组织中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探索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TETs肿瘤发生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胸腺上皮肿瘤组织,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技术检测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结果 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总检出率为37.8%;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无关(P>0.05);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学分型,分化越差的TETs组织中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越高,大多数甲基化阳性结果均来自于B2/B3/C组,A/AB/B1组仅有少量甲基化阳性结果(P=0.002);按照Masaoka病理分期,Ⅰ+Ⅱ期肿瘤中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低于Ⅲ+Ⅳ期(P=0.001).结论 CDH13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与TETs肿瘤的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型密切相关.

  • 胸腺上皮肿瘤MSCT影像与WHO组织学分型的对照分析

    作者:李英;于铁链;李东;曹阳

    目的 分析胸腺上皮肿瘤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并与WHO组织学分型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腺上皮肿瘤患者术前MSCT表现,并将其与WHO组织学分型及其简化分型[低危胸腺瘤(A、AB、B1型)、高危胸腺瘤(B2、B3型)和胸腺癌(C型)]进行对比.结果 胸腺癌的长、短径均大于低、高危胸腺瘤(P均<0.05);边缘不规则或分叶状、非局限、对邻近结构的侵犯在高危胸腺瘤和胸腺癌中均较在低危胸腺瘤中更常见(P均<0.05).结论 MSCT能够反映胸腺上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预测其组织学类型和判断预后的潜力.

  • 胸腺上皮肿瘤手术治疗进展研究

    作者:邓鹏;张志宇

    胸腺上皮肿瘤在成人纵膈肿瘤中的发病率约为20%,四十到五十岁之间的群体属于此肿瘤的高发人群.当前,在临床上,往往通过外科手术来治疗此肿瘤.由于胸腺上皮肿瘤的病症比较特殊,再加上病理同预后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临床上加强研究此肿瘤.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胸腺上皮肿瘤手术的治疗进展.

  • 胸腺上皮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标志研究进展

    作者:张华;王洲

    目的:研究相关分子标志在胸腺上皮肿瘤(TETs)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胸腺上皮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胸腺上皮肿瘤、分子标志、生物学行为”等为关键字,检索2004-10-31-2010-10-31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59篇,中文文献88篇.通过查找全文,排除重复研究和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后精选纳入分析的文献23篇.结果:多种分子标志与胸腺上皮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是影响恶性肿瘤预后的指标.检测这些分子标志提高了TETs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有效对TETS进行早期筛查、诊断、连续检测和治疗效果的评估、转移复发的预测,有非常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通过检测TETs相关标志将有助于TETs的早期诊断和疗效、预后评估.

  • 胸腺上皮肿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瑞;叶兆祥

    胸腺上皮肿瘤是前纵隔常见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复杂.临床-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型是制定治疗方案及提示其预后的重要因素.CT、MRI和PET/CT可以准确判断肿瘤分期,MRI还可显示肿瘤内部低信号分隔,但对钙化和肺内受侵显示不如CT.PET/CT根据FDG吸收水平可对肿瘤的良恶性以及侵袭性高低做出判断,且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前两者.CT、MRI和PEF/CT对于判断胸腺上皮肿瘤亚型的意义尚未达成一致性结论.

  • 胸腺上皮肿瘤WHO组织学亚型的CT表现

    作者:国小钰;于红

    胸腺上皮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TET)包括胸腺瘤及胸腺癌,是一组生物学及形态学表现多样化的肿瘤性疾病,其临床过程和预后差别较大,生物学特性从惰性的非侵袭性到高侵袭性,甚至发生转移.CT是目前检查胸腺上皮肿瘤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其CT表现是术前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型预测的主要依据,术前CT表现有助于胸腺上皮肿瘤WHO各亚型的诊断及预后评价.

  • 胸腺上皮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其病理学分型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磊君;张华;杨文洁;董海鹏;刘寉是;陈克敏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与其WHO组织病理学分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术前MSCT表现,并将其按WHO组织病理学分型的简化型分组进行对比.结果:胸腺上皮肿瘤的MSCT侵袭性征象包括轮廓不规则、肿瘤-心脏-大血管接触面(MCI)呈灌注型、纵隔脂肪线消失及瘤-肺界面毛刺影,这些特征在高危胸腺瘤及胸腺癌中均较低危胸腺瘤中更常见(P均<0.05),而肿瘤周围淋巴结肿大在胸腺癌中出现频率较低危胸腺瘤及高危胸腺瘤高(P均<0.05).结论:MSCT能够反映胸腺上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预测其组织学类型的潜力.

  • 胸腺上皮性肿瘤简化病理分型与CT表现的相关性

    作者:孙明霞;虞崚崴;蔡静;徐蕾;李惠民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TET)简化病理分型的CT表现特征及术前CT预测TET简化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8例TET的CT表现,按照WHO组织学分型后简化分为三组:低危组(A、AB、B1),高危组(B2、B3)和胸腺癌组;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低危组11例,高危组42例,胸腺癌组15例.胸腺癌肿块更大,呈灌注式生长,更加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并更多侵犯周围组织、纵隔淋巴结肿大或转移及胸膜转移(P<0.05).重症肌无力更多见于胸腺瘤(P<0.05).跨中线生长、边缘不规则或分叶状提示胸腺癌或高危胸腺瘤(P<0.05),胸痛症状更常见于胸腺癌组(P<0.05).钙化、平扫CT值、胸腔积液在各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TET简化病理分型间的CT表现具有一定差异性,良好的术前CT增强检查可较好预测其分型,帮助临床制订治疗方案.

  • 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简化病理分型的MSCT表现

    作者:陈凯;路莉;徐凯;王佳丽;鹿彩銮;韩曙光;荣玉涛

    目的:分析胸腺上皮性肿瘤(TET)的多层螺旋CT (MSCT)表现及多平面重组(MPR)特征,并探讨其与WHO简化病理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ET患者术前MSCT及MPR图像,并与WHO简化病理分型[低危型胸腺瘤(A、AB、B1)、高危型胸腺瘤(B2、B3)与胸腺癌]进行比较.结果:高危型胸腺瘤与胸腺癌MSCT及MPR征象表现为肿瘤边缘不光整或分叶、形态不规则且强化后瘤内密度不均,以及对邻近结构侵犯,与低危型胸腺瘤有统计学差异(P<0.05),胸腺癌纵隔淋巴结增大及远处转移较两组胸腺瘤更为常见,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体积以及瘤内钙化在三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MSCT扫描及MPR技术对TET的WHO简化病理分型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判断预后提供信息.

  • Bmi-1、Podoplanin和p53在胸腺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吴洁;陈岗

    目的 根据WHO胸腺上皮肿瘤(TET)新分类标准,研究Bmi-1、Podoplanin和p53在TE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110例TET组织芯片,免疫组化NovoLinkTM Polymer法检测TET中Bmi-1、Podoplanin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110例TET中,Bmi-1的阳性表达率为68.2%,Podoplanin的阳性表达率为41.8%,p53的阳性表达率为42.7%.Bmi-1、Podoplanin和p53的阳性表达率与TET的病理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及临床病理分级等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且Bmi-1和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941,P=0.005).结论 Bmi-1、Podoplanin和p53在TET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 胸腺上皮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进展

    作者:吴洁;陈岗

    全文分析胸腺上皮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临床分期分级及其免疫表型的表达,为其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与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李多;李亚威;张卫红;王萌;吕平欣

    目的 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与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8月~2016年9月期间病理确诊的17例胸腺上皮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的18F-FDG符合线路及CT图像.记录病理分型、CT征象、符合线路图像病灶目测分级和病灶放射性摄取值与纵隔及肺本底的比值(T/M和T/L).结果 低危组胸腺上皮肿瘤7例(A型胸腺瘤1例,AB型胸腺瘤3例,B1型胸腺瘤3例),高危组胸腺上皮肿瘤10例(B2型2例,B3型1例,胸腺鳞癌7例).WHO组织学分型与目测分级、T/L和T/M高度相关( r分别为0.697,0.811和0.815,P值为0.002,0.000和0.000),与肿瘤的长径和短径无明显相关.以目测肿块放射性高于纵隔诊断高危胸腺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1.4%,准确率为88.2%,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100%.低危与高危胸腺上皮肿瘤组之间的CT表现包括肿块长径、短径、肿块有无坏死、钙化、分叶、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是否清晰,有无淋巴结转移、胸膜转移、肺内转移、是否均匀强化和肿块内肿瘤血管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而低危和高危组在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上肿块的目测分级(2.0 vs 3.7,P =0.001)、T/L(5.4 vs 16.3,P =0.002)和T/M(1.2 vs 10.4,P =0.00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与肿块糖代谢摄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以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肿块目测分级高于纵隔诊断高危胸腺瘤准确性高,为术前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胸腺上皮肿瘤MSCT分期及Masaoka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晓娣;孔杰俊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 TET)的CT表现特点及其与Masaoka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确诊为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根据 Masaoka分期分组,将肿瘤大小、形态、轮廓、密度、强化特点以及周边组织受累、远处转移情况等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胸腺上皮肿瘤CT分期与Masaoka临床分期有明显关系,Masaoka I 期20例(41.7%),Masaoka II 期7例(14.6%),Masaoka III 期18例(37.5%),Masaoka IV期3例(6.2%),Masaoka I期和II期肿瘤体积相对较小,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整、密度均匀、中等强化均匀;Masaoka III 期和IV期肿瘤体积相对较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明显不均匀强化、纵隔脂肪层消失、周围组织受侵犯及远处转移。结论 MSCT能明确显示TET肿块的内部结构、邻近组织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并能将TET III、IV期和I、II期区分出来,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D2-40在胸腺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袁东风;江华;刘凡英

    目的 探讨D2-40在胸腺上皮肿瘤(TET)中的表达,分析D2-40表达与肿瘤侵袭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D2-40在160例胸腺上皮肿瘤和40例正常胸腺标本中的表达情况,术后连续随访5年以上.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D2-40表达与肿瘤侵袭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D2-40在TET及正常胸腺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 (94/160)和20% (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2-40在TET中的表达与TET侵袭性有关(P<0.01).D2-40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2%、90%(P<0.01).结论 D2-40在TET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胸腺组织,且随着侵袭性的增强,表达也增强.D2-40表达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

  • MSCT对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陆杨;赵亚娥;杨春燕;尤小芳

    目的:探讨MSCT对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6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按WHO简化病理分型分为低危型胸腺瘤、高危型胸腺瘤和胸腺癌三组,对三组的MS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例TETs中,低危型胸腺瘤31例(A型4例、AB型19例、B1型8例)、高危型胸腺瘤15例(B2型9例、B3型6例)、胸腺癌22例.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均较低危型胸腺瘤更易表现为肿瘤边缘不规则或分叶(P均<0.05);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均较低危型胸腺瘤更易出现对胸膜/心包、邻近大血管侵犯(P均<0.05);增强后密度不均及囊变坏死率在胸腺癌和低危型胸腺瘤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胸腺癌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较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更为常见(P<0.05);而瘤内钙化在三者间两两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MSCT对WHO简化病理分型的TETs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 胸腺上皮肿瘤的 MSCT-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国小钰;施珏倩;于红;刘士远;肖湘生

    _目的:对胸腺上皮肿瘤的 MSCT-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为术前诊断、分期、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84例经病理确诊为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胸腺上皮肿瘤大多(64.3%,54/84)位于中线一侧,多呈椭圆形(66.7%,56/84),部分边缘可见肿块-肺界面(MPI)增厚呈尖角或锯齿征(46.4%,39/84)及肿瘤的肿块-大血管心脏面(MCI)呈灌铸式生长(44.0%,37/84),内部可见钙化灶、坏死及囊变区,少数可见大血管侵犯(15.5%,13/84)、胸膜或心包结节(14.3%,12/84)、胸腔或心包积液(13.1%,11/84)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3.1%,11/84),极少发生肺转移(2.4%,2/84)。MCI 呈灌铸式生长诊断胸腺上皮肿瘤侵犯邻近心脏大血管的敏感度为54.5%,特异度为87.0%。MPI 增厚呈尖角或锯齿状诊断胸腺上皮肿瘤侵犯邻近纵隔-肺的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91.7%。结论:MSCT 能准确显示胸腺上皮肿瘤的内部结构、邻近组织侵犯及胸膜、肺转移。

  • 胸腺上皮肿瘤:临床、CT特征与WHO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国小钰;肖湘生;于红

    目的 评价胸腺上皮肿瘤WHO各组织学亚型的CT特征,为术前诊断及组织学亚型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对84例经穿刺病理或手术病理确诊为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病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型5例、AB型22例、B1型10例、B2型11例、B3型12例、C型24例.结果 胸腺癌未出现重症肌无力.胸痛更常见于胸腺癌(50.0%).C型胸腺瘤较A型长径更大;A、AB型较B2、B3、C型更可能表现为类圆形的形状(P=0.013,0.010,0.013;0.040,0.030,0.034);C型胸腺瘤较A、AB、B1型胸腺瘤的MCI更可能呈灌铸式生长(P=0.0001,0.011,0.001),B2、B3、C型较A型的MCI更可能呈灌铸式生长(P =0.009,0.012,0.0001);C型比A、AB、B1型的MCI更易增厚呈尖角或锯齿征(P =0.036,0.0001,0.005);瘤内坏死灶显著的少见于B1型较A、AB、B2、B3、C型(P=0.017,0.011,0.001,0.010,0.0001);C型较AB、B1型更易侵犯大血管(P =0.016,0.041);B2型较AB、B1型更易出现胸膜或心包结节(P =0.002,0.023),B3型较AB型更易出现胸膜或心包结节(P =0.037);C型较AB型更易出现胸膜或心包积液(P =0.038);C型较AB、B1、B2型更可能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P =0.005,0.034,0.019).结论 胸腺癌多以胸痛为主要症状,极少出现重症肌无力.CT征象出现率在WHO组织学各亚型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为认识各亚型和初筛提供线索.但各亚型CT表现仍有很大程度重叠,缺乏特征性征象,难以精确定性诊断,仅实质成分无坏死可提示诊断B1型的可能性大.

  • 胸腺上皮肿瘤CT表现与WHO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屈艳娟;陈鑫;廖美焱;胡慧娟;周素军;杨桂芳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CT表现与WHO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5例胸腺上皮肿瘤采用2004年WHO分类法进行病理分型.利用CT资料统计肿瘤大小、形状、钙化、坏死或囊变、包膜完整性、邻近组织侵犯、淋巴结肿大及有无胸水,对不同病理类型胸腺瘤的CT表现进行x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检验,分析其CT表现间的差异性,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105例中男性52例,女性53例;年龄18-75岁,平均(47.98±12.54)岁.不同病理类型胸腺肿瘤中大小、形状、坏死或囊变、包膜完整性、邻近组织侵犯、淋巴结肿大及有无胸水差异有显著性(P<0.05).B2型、B3型及胸腺癌较其它型瘤体大,B3型胸腺瘤及胸腺癌超过50%瘤体大于10cm.A、AB及B1型多为圆形或类圆形,B3型胸腺瘤75%及胸腺癌85%瘤体不规则.B3型胸腺瘤及胸腺癌出现坏死或囊变分别为67%、57%.B3型胸腺瘤83%、胸腺癌100%包膜破坏.随着恶性程度增高瘤周组织侵犯率升高,B2型为33%、B3型为75%、胸腺癌为81%.B3型50%、胸腺癌48%出现胸水.钙化多见于B型胸腺瘤.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胸腺上皮肿瘤有不同的CT表现,CT表现能反映胸腺肿瘤病理特点.

  • 分析MSCT表现评估胸腺上皮肿瘤术后预后的应用价值

    作者:牛钊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表现评估胸腺上皮肿瘤(TET)术后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4例TET患者MSCT表现和随访资料.记录瘤体大小、形状、边缘、密度、强化程度、有无纵隔淋巴结肿大、有无附近组织侵犯以及远处转移.根据患者存活时间,将患者分为存活时间>5年组和存活时间<5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差异.结果:与存活时间<5年组相比,存活时间>5年组患者年龄和瘤体大小较小,肿瘤边缘光滑和密度均匀比率较高,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侵犯和转移比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肿瘤形状及肿瘤强化程度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表现对TET患者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是术前评估患者预后较理想的选择.

  • 胸腺上皮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莫帅佳

    胸腺上皮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与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生长缓慢,预后尚可,对化疗敏感,但目前复发性或难治性胸腺上皮肿瘤几乎无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有关胸腺上皮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较快,随研究内容的广泛和深入,靶向治疗备受关注,或将成为胸腺上皮肿瘤治疗的新选择,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胸腺上皮肿瘤常见的靶向治疗的作用靶点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认识胸腺上皮肿瘤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