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MSCTP成像结合CTA评价兔慢性骨骼肌缺血侧支动脉生成和灌注恢复
快,14~42 d相对峰值、PS与MTT及BV逐步接近正常水平,但BF在42 d仍有差异(P<0.05).7 d内侧支动脉生成较少,7~21 d生成增多(P均<0.01),21~42 d侧支动脉生成缓慢(P=0.257);CTA侧支动脉与相对峰值、BF和BV明显相关(R2=0.56、0.51和0.56,P均<0.001).结论 缺血肌组织血流的恢复与侧支动脉的生成相关;CTP结合CTA成像能够无创、定量、较准确地评估动物后肢缺血模型随时间推移发生的肌肉组织灌注和侧支动脉形成情况.
-
肺动脉闭锁的遗传学基础与临床
肺动脉闭锁( pulmonary atresia,PA)为一种较少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肺动脉闭锁可仅限于肺动脉瓣,亦可为肺动脉干、1支或2支中央肺动脉.由于肺动脉瓣完全闭锁,右心室的血液不能通过肺动脉到肺内进行氧合,肺血流供应主要经由动脉导管或由胸主动脉降段发出的主肺侧支动脉( major aortopulmonary collateral arteries,MAPCA).
-
冠状动脉侧支动脉形成的研究进展
在同样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出来的程度不一致,除了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程度外,心脏对缺血敏感性或心肌易损性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而冠状动脉侧支动脉在决定心肌易损性、保护心脏方面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冠状动脉侧支动脉形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联合侧支动脉栓塞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的效果
目的:探索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及联合侧支动脉栓塞控制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143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单纯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B组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后经髂外动脉造影发现有侧支动脉,再行侧支动脉栓塞,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血压、心率.结果:A组89例患者中有2例手术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7.75%,B组54例患者,无手术失败,手术成功率为100.00%.A组手术时间(46.91±7.86) min,B组(58.55±8.19) min,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t=-0.448,P<0.001),A组术后血压(116.30±12.75)/(72.57±6.19) mmHg,术后心率(90.23±11.65)次/min,与B组(118.31±11.37)/(76.25±5.97) mmHg,(88.38±10.71)次/min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9,P=0.897;t=1.606,P=0.111).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联合侧支动脉栓塞可以有效控制产后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 髂外动脉造影 侧支动脉 产后出血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侧支动脉建立的价值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观察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侧支动脉建立情况,探讨病变动脉周围侧支动脉建立的特点,为其诊断、治疗及远期疗效评价提供有效指标.方法:采用CDU检测116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116条病变动脉侧支动脉数量及分布,比较不同病种、不同病程及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侧支动脉形成数量及分布特点.结果:不同病种间比较,硬化性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组患者大腿段平均侧支动脉数量(3.11±1.47)多于糖尿病性ASO组(0.94±0.65)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组(1.05±0.47)(P<0.05);硬化性ASO组及TAO组小腿段平均侧支动脉数量(1.32±1.28,1.75±1.31)均多于糖尿病性ASO组(0.55±0.41)(P<0.05),但前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间比较,10~15年组患者平均侧支动脉数量(4.22±2.31)多于10 d~3年、3~10年、15~20年及20年以上组(1.81±1.51,2.74±2.29,2.53±1.47,1.70±0.64)(P<0.05);3~10年及15~20年组患者多于10 d~3年及20年以上组(P<0.05),但前两者及后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间比较,临床一期组患者平均侧支动脉数量(3.65±2.58)多于临床二期及三期组(2.03±1.83,1.61±1.44)(P<0.05),临床二期组多于临床三期组(P<0.05).结论:硬化性ASO患者大腿段及小腿段侧支动脉均建立丰富;TAO患者大腿段侧支动脉建立较少,小腿段建立较多;糖尿病性ASO患者侧支动脉建立均较少.病程小于15年的患者侧支动脉建立数量逐渐增多,病程大于15年以后侧支动脉建立逐渐减少.临床分期越早,侧支动脉数量建立越多,反之减少.CDU评价下肢缺血性疾病侧支动脉建立可作为诊断、治疗及远期疗效评价的指标.
-
GM-CSF对兔血液动力性脑缺血后颅内侧支动脉生成的影响
目的 研究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对兔后循环血液动力性脑缺血后侧支循环生成的影响.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非治疗模型组、GM-CSF治疗模型组、生理盐水治疗模型组,每组8只.模型组均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开口近端.采用超选择脑血管造影及染色乳胶灌注法检测盗血及血管管径、血管密度及后分水岭区面积.结果 GM-CSF治疗模型组颅内前循环动脉管径较非治疗模型组明显增粗(P<0.01),侧支血管密度明显增加.非治疗模型组颅内前循环动脉管径及侧支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M-CSF对兔后循环血液动力性脑缺血后侧支动脉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侧支动脉 动脉生成 脑缺血 -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及大型主-肺侧支动脉术后的管理
伴室间隔缺损及大型主-肺动脉侧支血管的肺动脉闭锁(PA/VSD/MAPCAS)是一种较罕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治疗本症仍然是心脏外科医师面临的巨大难题.这也对术后的监护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
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侧支动脉的形成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时发现侧支动脉形成的概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资料,并根据有无侧支动脉的形成将患者分成有侧支动脉组(34例)及无侧支动脉组(对照组,110例).记录可能引起侧支动脉形成的各项参数,分别用t检验、X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P<0.20的参数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计算其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有侧支动脉形成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发病率为23.4%.单因素及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胎盘前置(RR=78.556,95% CI: 2.869~2 150.651,P=0.010)、盆腔炎症(RR=6.633,95% CI:1.595~27.592,P=0.009)、人流手术史(RR=18.381, 95% CI: 1.683~200.752,P=0.017)及子宫肌瘤或腺肌症(RR=12.580,95% CI: 1.004~157.550,P=0.050)与剖宫产瘢痕妊娠侧支动脉的形成密切相关.结论:前置胎盘、盆腔炎症、人流手术史以及子宫肌瘤或腺肌症是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侧支动脉形成的危险因素.
-
剪切力促侧支动脉重塑研究进展
冠心病治疗措施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药物治疗等。对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 PCI 可减轻缺血症状但未能延长生存;CABG 可改善多支血管病变伴左室功能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延长患者生存,但有较大手术风险;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药物治疗仅适度减轻斑块负荷、防止冠脉内形成血栓,尚不能逆转居高不下的冠心病病死率和病残率。鉴于 PCI 、CABG 的潜在风险和现有药物的局限性,探索心肌内侧支动脉新生的方法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
大的主肺侧支动脉单源化手术进展
大的主肺侧支动脉(Major Aortpulmonary Col-lateral Artery,MAPCA)常常发生在法乐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假性动脉干、肺动脉瓣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或Ⅳ型永存动脉干等先天性心脏病中。由于此类先天性心脏病的右心室与肺动脉及其分支之间无任何直接连接,肺血流完全来源于经由动脉导管(PDA)和/或MAPCA的体循环血流[1]。由于MAP-CA和纵隔内中央肺动脉(CPA)形态上变异很大,常影响手术方法和结果。本文就近年国外对MAPPCA进行单源化(unifocalization)的手术进展进行综述。
-
肝癌患者病理性血流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癌复发和转移的原因。方法对62例肝细胞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中的50例做了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Selection cavity artery,SCA)检查,对48例行氰基丙烯酸正酯(TH胶)肝动脉支铸型栓塞治疗。结果发现肝内、外侧支交通15例(24.2%),肝动脉与门静脉和肝静脉瘘21例(33.8%)。肿瘤血管栓塞完全30例中,9例生存超过2年,4例超过7年;栓塞不完全病例中,仅1例生存2年。栓塞完全者,生存率高于栓塞不完全者。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TH胶栓塞治疗后发现肝动脉-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瘘5例,其中4例7个月内死亡。结论肝内、外侧支动脉供血是影响栓塞治疗疗效的关键;动-静脉瘘是肝癌向门静脉、肝静脉方向转移的通道。也是小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