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验兔皮内、皮下注射钆双胺行间质MR淋巴管成像对脊柱旁淋巴干显像的对比分析

    作者:潘海鹏;劳群;费正华;杨丽;周海春;李群英;赖灿

    目的 探讨经兔足背皮内、皮下注射钆双胺行脊柱旁淋巴干MR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8只,首先经足背皮内注射钆双铵(皮内组),间隔3天后再经皮下注射(皮下组),采集冠状位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l3d-cor)图像,分别评价腰淋巴于及胸导管的显示情况.结果 皮内组显示所有兔两侧腘窝淋巴结、髂淋巴结及主动脉下淋巴结明显强化,强化持续时间大于30 min,长达90 min;6例腰淋巴干全程及乳糜池明显强化;5例可见部分胸导管强化.皮下组显示所有兔两侧胭窝淋巴结均明显强化,但腰淋巴结、腰淋巴干及胸导管未见强化.腰淋巴干及胸导管强化程度总评分皮内组与皮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00,P=0.0002).结论 足背皮内注射钆双胺淋巴管成像能较皮下注射更好地显示腰干淋巴管.

  • 直接淋巴管造影及造影后CT成像在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淋巴管肌瘤病诊治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张春燕;陈孝柏;霍萌;孙莹;沈文彬;王仁贵

    目的 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及造影后CT成像在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淋巴管肌瘤病(LAM)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或影像学典型表现证实的12例LAM患者的直接淋巴管造影及造影后CT资料,并与手术相对照.结果 CT示12例LAM均伴有乳糜性胸腔积液,5例伴有腹腔积液,2例伴有盆腔积液.12例LAM直接淋巴管造影及造影后CT均不同程度出现腹膜后和(或)髂淋巴管扩张,5例于直接淋巴管造影时出现胸导管扩张,1例胸导管回流不畅,5例胸导管未显影,1例部分显影.12例LAM中11例接受手术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直接淋巴管造影和造影后CT成像可为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LAM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影像学检查在胸导管末端探查术治疗淋巴管肌瘤病合并乳糜胸术式选择中的价值

    作者:张奇瑾;沈文彬;童冠圣;张春燕;陈孝柏;温廷国;董健;霍萌;王仁贵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在胸导管末端探查术治疗淋巴管肌瘤病(LAM)合并乳糜胸术式选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34例LAM合并乳糜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射性核素99Tcm-右旋糖酐(DX)淋巴显像和CT淋巴管造影(CTL)检查.根据99Tcm-DX淋巴显像对胸导管分型:Ⅰ型为异常浓聚型;Ⅱ型为异位引流型;Ⅲ型为未显影或一过性显影型,Ⅰ型和Ⅱ型为胸导管异常.根据CTL对胸导管分型:Ⅰ型为扩张型;Ⅱ型为末端梗阻型;Ⅲ型为主干缩窄型;Ⅳ型为异位引流型;Ⅴ型为未显示型.以Ⅰ~Ⅳ型为胸导管异常.评价2种方法显示胸导管病变的一致性.结果 99Tcm-DX淋巴显像显示Ⅰ型17例,Ⅱ型3例,Ⅲ型14例.58.82%(20/34)的LAM合并乳糜胸病例存在胸导管病变.CTL显示Ⅰ型15例,Ⅱ型3例,Ⅲ型5例,Ⅳ型2例,Ⅴ型9例,73.53%(25/34)的LAM合并乳糜胸病例存在胸导管病变.2种方法显示胸导管是否存在病变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79).CTL胸导管分型中,Ⅰ型和Ⅱ型多采用胸导管静脉吻合术或胸导管末端松解术解除梗阻,Ⅲ型多采用胸导管末端压迫带/粘连松解术解除梗阻,Ⅳ型根据胸导管异常回流路径来选择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Ⅴ型多采取保守治疗.结论 CTL优于99Tcm-DX淋巴显像,能准确显示胸导管的病变情况,为胸导管末端探查术治疗LAM合并乳糜胸的术式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 足背淋巴管造影在乳糜漏定位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定益;夏维木;唐崎;王健;王名伟;张翀宇;周文龙;施建新;周谦君

    目的 分析足背淋巴管造影在乳糜漏定位诊断和指导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市6家医院收治的177例接受足背淋巴管造影的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4例,女性83例;年龄9 ~ 84岁,平均49岁.包括乳糜尿128例,原发性乳糜胸34例,其他乳糜漏15例,均经保守治疗>2周无效.患者行足背淋巴管造影,根据淋巴管病变范围和乳糜漏的位置选择手术治疗或继续保守治疗.结果 淋巴管造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造影结果显示,148例(83.6%)乳糜漏为局限性淋巴管病变,其中134例接受手术治疗,治愈129例、好转3例、无效2例,余14例淋巴管造影后引流乳糜量减少,继续保守治疗痊愈;15例为广泛淋巴管病变或瘘,14例无明显淋巴管异常,其中11例接受手术治疗,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8例(死亡3例),18例继续保守治疗,治愈11例、好转5例、无效2例(死亡1例).淋巴管病变局限组手术治疗的治愈及好转率为98.5%,淋巴管病变广泛或正常组治愈及好转率为3/11;淋巴管病变广泛或正常组保守治疗的治愈及好转率为16/18,高于手术治疗的3/11.结论 保守治疗无效的乳糜漏患者可采用淋巴管造影进行定性、定位诊断.对造影显示淋巴管广泛病变或未见明显淋巴管异常的乳糜漏患者可继续保守治疗,而淋巴管局限病变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 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多层螺旋CT淋巴管成像表现

    作者:孙小丽;沈文彬;王仁贵;陈孝柏;温廷国;赵君;段永利;傅岩

    目的 探讨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MSCT淋巴管成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临床诊断为弥漫性淋巴管瘤病患者的影像资料,患者均于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行胸腹部MSCT联合平扫,其中13例行MSCT增强检查.分析病变累及的部位,并采用分类变量资料中的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32例患者的MSCT淋巴管成像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淋巴管异常:胸导管梗阻15例(46.9%),右淋巴导管梗阻3例(9.4%),单(双)侧颈干反流5例(15.6%),单(双)侧支气管纵隔干反流4例(12.5%),造影侧腰干、髂淋巴管扩张32例(100.0%),反流至对侧腰干、髂淋巴管28例(87.5%),反流至双侧肾盂、肾窦2例(6.2%),对比剂漏入单(双)侧胸腔9例(28.1%)、腹腔6例(18.8%)、肠腔2例(6.2%),对比剂沉积在骨内8例(25.0%)、纵隔5例(15.6%)、心包3例(9.4%)、肌间隙3例(9.4%),病理性骨折5例(15.6%).常规MSCT表现为多个部位、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病变.结论 MSCT淋巴管成像能够显示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一些特征性表现,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病提供重要依据.

  • 经淋巴结行MR淋巴管成像的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潘海鹏;劳群;费正华;杨丽;周海春;赖灿

    目的 初步探讨经淋巴结MR淋巴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8只,每只兔充分麻醉后直视下找到两侧腘窝大的淋巴结分别注射0.2~0.3ml钆双胺,扫描冠状位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ast low angle shot,fl3d-cor),此后每隔5min重复一次扫描;分别评价腰淋巴干及胸导管的显示情况.结果 8例腰淋巴干全程均明显强化,均表现为下端与结节状的淋巴结相连,其中5例显示与其上端膨大的乳糜池相连;管径不均匀,约1~ 2mm,而且信号强度改变较明显.7例可见部分胸导管强化,其中4例显示范围>3个椎体高度,另3例不足3个椎体高度.强化的淋巴结及腰淋巴干、乳糜池等结构强化非常明显,通过后重建图像可明确显示它们互相连通.结论 两侧腘窝淋巴结注射钆双胺MRL能较好地显示腰干淋巴管,而胸导管只能节段显示,还需进一步探索以提高胸导管显示情况.

  • 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在原发性乳糜尿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信建峰;孙宇光;夏松;常鲲;朱研;刘昕;安然;沈文彬

    目的 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对原发性乳糜尿的诊断作用.方法 经单侧足背淋巴管注入碘化油,使用Innova 2100-IQ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分时段动态连续采集图像观察淋巴系统显影情况.结果 25例患者行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均显示一侧(18例)或双侧(7例)肾脏造影剂反流;21例伴随腹膜后淋巴管扩张、迂曲,13例造影剂向盆腔及(或)对侧骶髂部反流;22例胸导管颈段末段(18例)或颈段全程(4例)狭窄,胸段、腹段增粗扩张,5例胸导管末端未见造影剂入血,17例可见少量造影剂入血;1例胸导管颈段、胸段未见显影,2例胸导管颈段及部分胸段纤细.结论 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可动态观察乳糜(淋巴液)的回流改变,能够清晰显示原发性乳糜尿肾区乳糜反流的位置、病变范围、程度.在原发性乳糜尿的成因中胸导管颈段梗阻起重要作用.

  • 淋巴管造影术对乳糜尿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夏维木;苏红专(综述);刘定益(审校)

    临床上常依靠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对乳糜尿进行诊断,治疗方法则主要是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淋巴管造影术不但可作为淋巴漏疾病的诊断方法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综合有关论述作简要介绍如下。

  • 甲状腺淋巴管造影在鉴别甲状旁腺中的意义

    作者:张筱骅;郝儒田;尤捷;赵李昊;黄督平;李权

    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中如何保留甲状旁腺从而避免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至关重要.如何找到一种保留甲状旁腺的有效方法是甲状腺外科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我们在行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过程中发现甲状腺淋巴网与甲状旁腺的淋巴网互不相通,采用甲状腺淋巴管造影可很好地鉴别出甲状旁腺,现报告如下.

  • 淋巴肿瘤的淋巴管造影X线片与CT表现

    作者:俞炳根;于晓华;胡新伟;王文森

    目的 研究淋巴转移性肿瘤及恶性淋巴瘤的直接造影方法,分析其X线及CT表现,为淋巴肿瘤早期诊断及淋巴介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9例患者,7例转移性肿瘤及2例淋巴瘤,经足背和手背径路穿刺淋巴管,用微泵推注对比剂,淋巴管显影后,跟踪摄片及CT扫描.结果 共行11条淋巴管造影,使用进口超液化碘油者显示满意.X线表现淋巴管阻塞、扩张、破裂,侧支通路;或只显示出虫蚀状充盈缺损之癌肿淋巴结.CT检查可较好分辨出肿大淋巴结内小至0.1cm、大至2cm的碘油沉积.结论 淋巴管油剂直接造影,需选择相应的肢体径路,为诊断淋巴肿瘤提供了一种方法.

  • 淋巴管肌瘤病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影像学表现与手术对照

    作者:张春燕;张奇瑾;陈孝柏;霍萌;孙莹;沈文彬;王仁贵

    目的 探讨淋巴管肌瘤病(LAM)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LAM患者的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及CT资料,其中15例行胸导管探查,1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20例LAM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乳糜性胸腔积液,其中8例合并乳糜性腹腔积液.DLG显示20例LAM腹膜后及髂淋巴管均不同程度扩张,并5例向对侧返流.DLG直观显示14例胸导管出口受阻,其中13例行胸导管探查证实梗阻存在,并行胸导管梗阻解除术,1例胸、腹腔积液完全消失,12例减少或趋于稳定.6例胸导管部分于DLG未见明确显示,其中2例为胸导管结扎术后,1例行髂外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后腹腔积液好转;其余4例中2例行胸导管探查证实出口受阻,行胸导管出口梗阻解除术后胸、腹腔积液减少;另2例未行胸导管探查,行髂外或下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后腹腔积液减少.结论 DLG及CT成像可为LAM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 淋巴系统显像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作者:张伟;张蜀茂;陈跃

    淋巴系统主要反映的是淋巴液在淋巴管、淋巴结以及淋巴器官组成的复杂网络中的运输过程.当前对淋巴系统的基本机制及框架结构相对于血管显像认识仍相当有限,对探究淋巴系统的功能、诊断淋巴系统疾病以及控制肿瘤转移仍然不是很理想,其原因是缺乏有效并直接活体观察的方法.评估淋巴系统疾病的影像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以前的方法主要包括淋巴管造影术、活性染料的淋巴管显影、核素淋巴管显影、CT、超声,但是没有一个能够很好地满足临床需求.近年来,一些新的显像方法,比如MRI、FDG-PET/CT、SPECT/CT、超声造影、吲哚青绿染色等近红外显像等据报道能够更为准确和详细地显示淋巴系统信息.本文将对这一领域出现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分析其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点及局限性,并讨论这一领域新的发展模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