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鉴别诊断结直肠癌移性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中碘含量及能谱成像在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资料的35例结肠直肠癌患者.将双源CT双能量扫描后动脉期100 kVp及Sn140 kVp两组薄层图像调入双能量工具软件中,选择"Liver VNC"模式测量结直肠癌原发病灶及腹部区域淋巴结碘含量;选取"Mono Energetic"模式对其能谱曲线进行分析.比较原发病灶、转移性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碘含量及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结果 35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原发灶35个,共发现腹部区域淋巴结70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39枚,反应性增生淋巴结31枚.原发病灶与转移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碘含量分别为(1.67±0.82)mg/ml、(1.55±0.99)mg/ml、(2.59±1.04)mg/ml,曲线斜率分别为0.72±0.41、0.71±0.16、0.48士0.10,三者碘含量及曲线斜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仅原发病灶与转移性淋巴结间碘含量及曲线斜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动脉期碘含量及能谱曲线斜率对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89Sr治疗骨转移癌后韧致辐射显像的初步应用
89Sr发射纯β射线,能量为1.46MeV,射程为0.8cm,半衰期为50.5天.由于89Sr不发射г射线,要监测其在病灶内的生物学变化比较困难.我们用89Sr韧致辐射显像,观察了14例骨转移癌患者注射111MBq(3mCi)89Sr 的治疗结果.
-
双能量扫描对正常成人甲状腺能谱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目的 应用双源CT研究正常成人甲状腺能谱曲线及碘图特点,为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70例受试者均经超声检查排除甲状腺疾病,男32例,女38例,进行双源CT颈部扫描.分别利用Liver VNC和Monoenergetic软件得到碘图及能谱曲线,分析甲状腺能谱曲线及碘含量.结果 甲状腺平扫碘含量为(1.35 ±0.19)mg/ml,其中左叶为(1.35±0.23)mg/ml,右叶为(1.35±0.21) mg/m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两组甲状腺碘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左、右叶的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9.98 ±2.43和9.74±1.63,男、女组分别为9.88±1.74和9.74±0.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LP)为(208.29±21.80)mGy·cm,平均有效剂量为(1.23 ±0.13)mSv.结论 正常成人甲状腺双能量扫描获得能谱曲线有一定特征性,且可以测量甲状腺碘浓度,对于诊断甲状腺占位有指导价值.
-
能谱CT鉴别颅内高密度病灶的研究进展
能谱CT完美结合了CT领域低剂量与高清晰的优势.能谱CT球管可进行高、低两种不同能量X线瞬时切换的优势,弥补了传统CT成像结果易受伪影干扰、小病灶易被遗漏及密度相近病灶不易鉴别等缺陷.其物质分离、能谱曲线及有效原子序数等技术为颅内密度相近的高密度病变的定性、鉴别方面提供了有力依据,且可对已知物质进行定量分析,亦可对未知物质所含成分进行推测,而对未知物质直接定性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
能谱CT成像在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肾乳头状癌的应用
目的:研究能谱CT在肾癌病理分型方面的作用。方法:将45例肾癌患者进行能谱CT扫描,然后利用GSI后处理软件,测量病灶内感兴趣区的碘-水浓度、水-碘浓度、能谱曲线及40~140 keV下的CT值,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癌能谱CT的表现。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细胞的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40~140 keV下的CT值的平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之间水浓度的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具有不同的能谱曲线和碘含量,能谱CT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肾乳头状细胞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能谱CT的临床应用进展
从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物质分离、有效原子序数及分析工具等方面对能谱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能谱CT在头颈、胸、腹、骨肌系统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总结.提出能谱CT能综合应用分析平台及工具进行多参数成像及数据分析.指出该CT能够为疾病的精准定性、定位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及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可被用于肿瘤的综合诊断、鉴别诊断、定位诊断,医源性金属植入物术后成像、血管成像及结石成分分析等各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能谱CT成像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能谱成像是近年来CT成像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多参数、定量分析等成像特点,其主要技术包括物质分离、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和有效原子序数测定.通过多种参数和分析工具的综合应用,能谱CT能够客观反映病变的组织特征,对确定病变的组织来源和范围、鉴别诊断等方面具有潜在价值.其在肺癌的筛查、肺结节的良恶性判定等方面的研究中也取得了初步成果,笔者就能谱CT的主要技术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宝石能谱CT在鉴别肝脏血管瘤与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宝石能谱CT在肝脏血管瘤与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肝脏血管瘤及15例肝脏转移瘤患者能谱成像在不同单能量下CT值的特点、各组基物质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结果 宝石能谱CT平扫肝脏血管瘤组与肝脏转移瘤组在40~140 keV的11个不同keV单能量下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曲线走行均呈上升型.动脉期肝脏血管瘤组与肝脏转移瘤组在40~110 keV的8个不同keV单能量下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或P<0.01);肝脏血管瘤组呈上升型,肝脏转移瘤组呈下降型.门静脉期肝脏血管瘤组与肝脏转移瘤组在40~140 keV的11个不同keV单能量下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能谱曲线均呈下降型.延迟期肝脏血管瘤组与肝脏转移瘤组在40~120 keV的9个不同keV单能量下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能谱曲线均呈下降型.肝脏血管瘤组中的各组基物质(水—碘、碘—水、水—钙、钙—水、碘—钙、钙—碘)含量均高于肝脏转移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宝石能谱CT单能量图像、各组基物质、能谱曲线及斜率的测定,对肝脏血管瘤与肝脏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
宝石能谱CT能谱曲线对恶性肿瘤同源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能谱曲线对恶性肿瘤同源性的临床应用,评价能谱曲线在恶性肿瘤同源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病灶能谱曲线与体内淋巴结、实质脏器低密度灶能谱曲线对比。结果22例恶性肿瘤病灶能谱曲线与转移淋巴结、实质脏器转移灶能谱曲线平行、接近,恶性肿瘤能谱曲线与正常淋巴结、实质脏器囊性低密度灶能谱曲线分离或交叉。结论宝石能谱CT能谱曲线对恶性肿瘤同源性有较高临床的应用价值。
-
能谱CT在不同病理分型的老年肺癌与其转移淋巴结同源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肺癌与其转移淋巴结的CT值、碘浓度、能量衰减曲线及斜率的同源性.方法 对60例不同病理分型的肺癌进行双能CT平扫及增强扫描得到100 kV及140 kV双能量图像,然后把图像行薄层重建后,再用Liver VNC重建出碘图,利用Dual-Energy的"Monoenergetic"软件重建能量衰减曲线.比较肺鳞癌、腺癌与其淋巴结的CT值、标准化碘浓度、能量衰减曲线及斜率.结果 所有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两组的能谱曲线均呈递减型.每组肺癌及其淋巴结的CT值、标准化碘浓度、能量衰减曲线及斜率均呈正相关(P<0.05).鳞癌、腺癌的CT值均随kV的增加而渐渐减小,并且走行相似.肺鳞癌组病灶在70 kV下CT值的平均值、标准化碘浓度、能量衰减曲线及斜率均低于肺腺癌组(P<0.05).肺鳞癌组淋巴结70 kV下CT值的平均值、标准化碘浓度、能量衰减曲线及斜率均低于肺腺癌组(P<0.05).结论 肺癌与其转移淋巴结具有同源性,可以早期鉴别诊断已经转移但尚未肿大的淋巴结,对临床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
宝石能谱CT肺部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肺部占位初诊患者,应用GE宝石能谱CT在能谱成像模式扫描,结合病理对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数据差异.结果:恶性病变组在动静脉双期的CT值、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及标准化CT值、标准化碘浓度、标准化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成像技术分析能谱曲线和碘浓度等参数,可以有效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
-
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双源CT能谱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双源CT能谱曲线及碘图特点,为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进行双源CT检查,并经临床手术病理确诊甲状腺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5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甲状腺癌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5例.所有患者均行西门子双源炫速CT双能量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应用liver VNC和Monoenergetic软件得到病变区域碘浓度、碘图及能谱曲线,比较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结果 平扫甲状腺癌患者的能谱曲线斜率及碘浓度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动脉期甲状腺癌患者的能谱曲线斜率、甲状腺与颈总动脉碘浓度比值均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静脉期甲状腺癌患者的能谱曲线斜率、甲状腺与颈总动脉碘浓度比值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源CT双能量定量参数测定可以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提高诊断准确率.
-
宝石CT能谱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方面的研究
目的 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检查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上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甲状腺结节患者39例(结节45个),采用能谱CT行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病变组织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的碘基值及碘基值比率,计算能谱曲线斜率,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对比.结果 45个结节中,20个为乳头状腺癌,25个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两组碘基值比率平扫期及静脉期有统计学差异,动脉期乳头状腺癌组碘基值比率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两组能谱曲线斜率各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合CT形态学及GSI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帮助.
-
宝石能谱CT在肺栓塞及微小栓子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肺栓塞及微小栓子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7月-2018年4月间50例临床高度怀疑PTE的患者行CT肺部平扫及能谱增强扫描,重建出单能量(60-65keV)肺动脉CTA及碘基图.观察肺动脉内有无血栓,筛查出阳性患者,并记录血栓的位置、数量及闭塞程度;使用GSI浏览器(GSI Viewer)得到栓塞区及正常对照区的碘基物质图和能谱曲线.分析碘基图及能谱曲线表现,记录肺内灌注异常的位置及数目,记录碘含量及能谱曲线斜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观察各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50例疑似患者内,有19例肺栓塞阴性患者,其碘基图未见明显异常.单纯CTPA组和联合能谱组分别检出栓塞肺动脉52、67支,其中37个栓子为完全性栓子,17个栓子偏心性栓子,7个中心型栓子,4个附壁型栓子.在碘基物质图上,其中57个闭塞性栓子均显示远端灌注减低区;而55个偏心型栓子中有16个栓子显示远端的灌注减低区,而中心型及附壁型栓子远端未见明显灌注减低,CTA栓子的栓塞程度与肺内有灌注减低区有统汁学意义(χ2=39.94,P<0.01).栓塞区的碘水值为2.05±3.12,对照组的碘水值为15.62±4.3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区的能谱曲线斜率为0.16±0.26,对照组的能谱曲线斜率为1.09±0.3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区CT值为-820. 43±85.12,对照区-808.75±70.12,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301).结论 联合能谱CT方法对于肺动脉栓塞及微小栓子检出率优于普通CT肺动脉造影,肺栓塞区域的碘基值和能谱曲线斜率低于正常对照区,间接反映了病变区域肺部血流灌注情况,这对肺栓塞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了更多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双源CT碘图与能谱曲线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源CT碘图与能谱曲线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并行双能量模式( DECT)增强扫描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Liver VNC”“Monoenergytic”软件处理得到碘图与能谱曲线,对甲状腺结节碘图和能谱曲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良性结节的碘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高于恶性结节,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内实性成分之间的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良性组所有结节单能谱成像病变实性成分呈下降型曲线,与正常甲状腺组织能谱走行一致,恶性组呈上升型曲线,少部分表现下降型曲线。良性组曲线斜率在三个期相均大于恶性组,在平扫和动脉期,两组间的曲线斜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双能CT检查的灵敏度为88.5%,特异性为92.9%,准确率为96.2%。结论碘图定量分析和能谱曲线技术可提高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甲状腺疾病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能谱CT成像对肺癌分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能谱CT成像在肺癌分型方面的初步应用.方法 选取60例首次诊断为肺癌的患者,进行宝石能谱成像(GSI)模式扫描,然后利用GSI后处理功能,分别测量肿块内同一感兴趣区的碘浓度、水浓度、能谱曲线及40 keV下的CT值,分析不同类型肺癌的能谱CT表现.结果 鳞癌与腺癌的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及各组病例40 keV下CT值的平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之间水浓度的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成像可对肺癌提供定性、定量的相关信息,对肺癌分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能谱CT成像技术指标与脂肪密度模型相关性
目的 探讨能谱CT成像技术指标与脂肪密度模型的相关性.方法 11组已知脂肪密度的离体组织行CT能谱成像技术扫描,测量其40、70、140 keV下的CT值、能谱曲线和3种基物质对的密度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测量值与实际脂肪密度值的相关性.结果 keV相同时,CT值与脂肪密度值呈负相关(r=-0.938,P=0.021);脂肪密度相同时,CT值与keV值呈正相关(r=0.936,P=0.035);脂肪密度与能谱曲线斜率呈正相关(r=0.994,P=0.027);脂肪密度与水(碘)、水(脂肪)和脂肪(碘)基物质对的密度值均呈正相关(r=0.939,P=0.016;r=0.995,P=0.008;r=0.939,P=0.016).结论 脂肪密度与单能量图像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及基物质对的密度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初步认为能谱CT成像可对人体组织进行精确测量和定量分析,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数据.
-
能量CT与PET/CT成像在胃癌淋巴结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能量CT与PET/CT成像在胃癌淋巴结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我科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及18F-FDG PET/CT显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6例的影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淋巴结分为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分别测量比较二者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NIC)及能谱曲线,并计算能量CT与PET/CT成像对胃癌淋巴结诊断效能.[结果]转移性淋巴结、非转移性淋巴结动脉期的NIC值分别为0.546±0.067、0.153±0.06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非转移性淋巴结静脉期的NIC值分别为0.478±0.013、0.303±0.0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NIC诊断的效能:灵敏度69.8%、特异度91.2%.静脉期NIC诊断的效能:灵敏度78.3%、特异度85.6%.转移性淋巴结、非转移性淋巴结双期能谱曲线均为下降型,动脉期曲线斜率k为6.85时,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为83.5%、特异度为85.7%,静脉期斜率k为6.56时,灵敏度为65.6%、特异度为96.7%.18F-FDG PET/CT对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64.5%、96.3%.[结论]能量CT与PET/CT在胃癌转移淋巴结的评估中,能量CT具有一定的优势.
-
CT能谱成像在肝细胞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CT能谱成像相关参数在肝细胞肝癌(HCC)与肝血管瘤(HH)中的差异,探讨CT能谱成像在HCC与H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1例HCC患者和13例HH患者(17个病灶)均行能谱CT扫描,获得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能谱系列图像.分别测量病灶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从40~140 keV每隔10 keV的单能量平均CT值、标准差(SD,即病灶的不均质性)、碘浓度(ICpp)及水浓度值(WCap,WCpp),并计算病灶能谱曲线的斜率(Sap,Spp)、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病灶碘摄取比值(IURpp)及碘浓度比(ICR).结果:动脉期40~140 keV能量段、门脉期40~90 keV能量段HH组的各单能量平均CT值均显著低于HC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门脉期40~100 keV能量段HH与HCC间的SD值差异有统计学差异,且两者间IURap、IURpp、Sap、Spp、NICap、ICap、ICpp及IC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鉴别HCC与HH的佳能谱定量参数为动脉期50 keV的平均CT值,阈值为106.87HU,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鉴别诊断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和82.4%;其次为ICR,阈值为0.6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鉴别诊断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和82.4%.结论:CT能谱成像多参数分析有助于HCC与HH的鉴别诊断,尤其是动脉期50keV的平均CT值和ICR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能谱CT碘浓度鉴别肾透明细胞癌病理Fuhrman分级
目的 评价应用能谱CT的能谱曲线及碘浓度值鉴别肾透明细胞癌(ccRCC)病理Fuhrman级别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经病理证实的ccRCC 64个病灶的常规CT表现及增强皮髓质期(CMP)能谱CT表现,能谱CT主要参数包括能谱曲线斜率、标准化能谱曲线、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NIC),其中Fuhrman分级低级别(Ⅰ~Ⅱ级)35例,病灶37个,高级别(Ⅲ~Ⅳ级)27例,病灶27个,依据不同病理Fuhrman级别对肿物常规CT表现及能谱CT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单独使用能谱CT或联合常规CT特征鉴别高级别和低级别ccRCC的能力. 结果 CMP高级别ccRCC的碘浓度值和NIC值显著低于低级别ccRCC(碘浓度36.57±9.62 mg/ml和49.65±11.42 mg/ml,P<0.001;NIC 0.61 ±0.13和0.92±0.16,P<0.001).碘浓度和NIC诊断高级别ccRCC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0.935.佳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碘浓度0.811 mg/ml、81.1%、77.8%;NIC 0.745、86.5%、92.6%.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大小(P=0.011)和肾周脂肪浸润(P =0.002)等常规CT影像学特征能作为鉴别高级别ccRCC的独立危险因素,将NIC列入Logistic回归模型可显著提高诊断高级别ccRCC的准确率(P =0.001).结论 高级别ccRCC的碘浓度值和NIC值显著低于低级别ccRCC,结合常规CT表现,可以提高鉴别高级别和低级别ccRCC的准确率,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