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SCT结合CTC技术对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定位研究

    作者:胡海平;李基臣;李新春;杨斐

    目的:探讨MSCT结合CTC技术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漏口定位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6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前经多层螺旋CT结合脑池造影进行检查定位,总结检查技术要点,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6例CT均显示颅底骨质改变.其中13例经CTC可直接显示漏口位置,与手术所见完全一致.2例结合鼻棉拭测定进行扫描,可显示漏口位置,与手术所见一致.1例CTC仅发现1处漏口,手术发现为2处漏口.结论:MSCT结合CTC技术是CSF鼻漏漏口定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对CSF鼻漏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是术前应首选的检查方法.

  • 放射性核素脑池显像诊断颅内蛛网膜囊肿

    作者:郑金兰;马云川;赵瑞林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一种颅内占位病变,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临床可出现占位效应,当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后,可使大多数病人治愈.颅内蛛网膜囊肿传统诊断方法是X线CT和MRI,它们可以确定囊肿的位置、形态及大小.两者均属解剖结构显像,虽然能够较清晰地显示蛛网膜囊肿,但无法评价囊肿与正常脑池有无交通即囊肿是开放性的还是闭合性的;也不能说明交通型囊肿的交通部位及循环速度.而了解这方面信息,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如是否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观察具有重要意义.X线脑池造影或囊肿直接穿刺造影虽可提供此方面信息,但属创伤性检查,临床难以常规应用.本研究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将显像剂经腰穿引入脑池系统并随脑脊液流动,通过不同时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观察,可获得大量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资料,从功能显像角度较好地解决了蛛网膜囊肿的交通问题.

  • 也谈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冯祖荫

    [编者按]本刊2005年第1期发表了"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IAC)"的治疗报道后,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关注的焦点可概括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关于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适应证,本文作者根据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无症状型、一般症状型和显性症状型,据此来选择是否施行手术治疗,并提出治疗的终目标应以恢复或保障神经生理功能为基准,这无疑是大家所应该遵循的.国外对侧裂部位蛛网膜囊肿分为3型.(1)小型:囊肿较小,居颅中窝前部,无占位效应,脑池造影显示囊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2)中型:囊肿多呈四边形,扩延至颅中窝中前部,占位效应轻微,脑池造影可见与蛛网膜下腔部分相通.(3)大型:囊肿巨大,占据整个颅中窝,中线明显移位,造影不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结合上述,对于发育中的儿童,大、中型蛛网膜囊肿均需施以手术治疗,小型蛛网膜囊肿由于终生可能不发展可以随访观察.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各有其利弊.其中开颅囊肿壁切除可以减少或消除囊壁细胞的分泌,与脑池打通建立正常循环以及处理桥静脉防止手术后出血,但操作上有一定难度,且创伤及风险较大.分流术创伤小、易行,但需长期带管,并发症并不少见.相比之下,晚近开展的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7:211-213)既可大部分切除囊肿壁,又可打通脑池,避免了对分流管的依赖,值得提倡与推广.总之,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术者的经验和能力以及设备条件而定,不宜强求一致.重要的是不断积累治疗病例,加强随访,从长期结果中判定不同术式的疗效,以期达到共识.

  • 伊索显在CT脑池造影中临床应用

    作者:宋晓明;李兴华;张威;朱天昕;董得宏;贾连海;唐山钢铁;集团

    在CT脑池造影中,早应用碘苯酯等油质造影剂,因其可致多种并发症而逐渐被废弃.随着新型造影剂的问世,在CT脑池造影中使用非离子型水溶性碘造影剂(Amipage、Omniopaque等),以此行CT脑池造影并发症显著减少,但仍有部分患者发生头疼、四肢抽搐等副反应.我们从1992年6月~1996年12月采用德国先灵药厂生产的伊索显(ISOVit),进行CT脑池造影13例.现报告如下.

  • 前颅底联合入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临床分析

    作者:辛振学;韩培军;张铁铮;徐兆冰;张建军;夏凯

    对12 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采用额下硬膜外、硬膜下联合入路修补治疗,用CT脑池造影进行术前漏口定位,采用自体帽状腱膜、颞肌、骨膜及医用胶为修补材料.报告如下:

  • CT 脑池造影诊断脑脊液鼻漏

    作者:王世东;杨涛;刘俊业;柳善刚;王振强

    脑脊液鼻漏是颅脑外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在行修补术之前,部位常不明确,通过脑池造影,螺旋 CT 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准确显示漏道的部位,给临床手术起到指导作用.本文总结6例报告如下.

  • 迟发性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三例

    作者:刘士海;兰青;黄强

    例1,患者,男,45岁,因头外伤后4年,反复脑脊液鼻漏半年入院。4年前不慎撞伤头部,当时诊断为“右颞骨骨折”,后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经治疗后好转。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孔间隙性流液,伴头痛恶心,头低位时加重。曾予保守治疗1个月无效。体检:神志清,嗅觉正常,右鼻腔流出清水样液体。脑室脑池造影CT成像示:轴位扫描右后组筛窦内有造影剂积聚,其上方前颅底骨质内陷,骨窗观察前颅底部有多根线形骨折线,右颞可见陈旧性凹陷性骨折。冠状位扫描除右前颅底骨质下陷,骨折线外,在第12层面上直接显示鼻漏部位。右后组筛窦及两侧上颌窦粘膜增厚。手术采用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由硬膜外向前颅底探查,见筛板前部骨折,局部下陷,有肉芽组织增生,硬膜嵌入骨折线中,局部硬膜破损约1.5cm,缝合硬膜,骨缺损约0.3cm,予骨蜡封闭,再以明胶海绵加医用胶修补,以骨膜瓣覆盖颅底。术后脑脊液漏消失,嗅觉存在,随访2年无复发。 例2,患者,男,28岁,因车祸致头外伤3个月,双鼻腔流液1个月入院。3个月前因车祸致伤,当时有昏迷,额部着地,在当地医院诊治,诊为左额脑挫伤,脑内血肿,前颅底骨折。1个月前出现双鼻腔流液,清水样,量少。体检:神志清,嗅觉正常,双鼻腔可见清水样液流出。脑室脑池造影CT成像示:轴位扫描左额窦内外板及分隔骨折,内板部分缺损,左额叶脑组织部分疝入额窦内。左前颅底有线形骨折,左前组筛窦的顶壁骨折,碎骨片向下嵌入前组筛窦内,左筛窦粘膜增厚,双侧上颌窦内有造影剂积聚。冠状位扫描鸡冠左侧前颅底骨折,局部可见筛窦内软组织影。左侧额窦前壁骨折,脑组织疝入额窦内,并有造影剂在额窦内积聚。手术采用扩大的额下硬膜外入路左额开颅,见左额窦中线旁骨折片内陷,硬膜破裂,局部脑组织变性发黄,近筛板中部,硬膜嵌入筛板骨折缝中,脑脊液漏明显。去除局部疤痕组织,显露硬膜破口,修补漏口,再以带蒂骨膜瓣覆盖前颅底,打开的额窦以骨蜡封闭。术后脑脊液鼻漏消失,嗅觉保留,随访2年无复发。 例3,患者,男,49岁,因头部撞伤3个月,右鼻腔流液3周入院。3个月前撞伤头部,当时有昏迷,当地医院诊为右额脑挫伤,双前中颅底骨折。近3周来,右鼻腔流液,为清水样。体检:神志清,右鼻腔可见清水样液流出。脑室脑池造影CT成像示:轴位扫描前颅底,蝶骨和额骨,右眼眶内侧壁等多处骨折,在右侧后组筛窦内可见软组织影,颅内积气明显,侧脑室扩大。冠状位扫描右前颅底骨折,骨折片嵌入筛窦内,漏口位于右后组筛窦处,可见窦腔内有造影剂积聚,蝶骨体骨折,骨折线向后延伸至后床突,蝶窦腔内无造影剂积聚。手术采用冠状切口双侧开颅硬膜外入路,由硬膜外分离硬膜至前颅底,见额窦后壁骨折内陷,疤痕组织局部增生,右侧筛板蝶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多处骨折片下陷,硬膜撕裂,修补硬膜破口,以明胶海绵加医用胶填充骨缺损,以带蒂骨膜瓣覆盖前颅底。术后脑脊液漏停止,随访2年无复发。

  •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术前CTC定位的研究

    作者:辛涛;滕良珠;赵旭;杨晓清;王建军;王韶光

    目的探讨CT脑池造影(CTC)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CTC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 52例CTC均明确显示一处或多处颅底骨质改变,造影剂直观显示漏口50例(96%),其位置均经手术证实.结论 CTC可准确判定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漏口位置.

  • 磁共振3D FIESTA和3D FRFSE T2WI显示颅神经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建;刘振生;罗志刚;薛贞龙;李澄

    目的 比较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 FIESTA)和三维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3D FRFSE T2WI)对12对颅神经的显示,探讨颅神经的佳MR扫描序列.资料与方法 对5名志愿者和17例主诉头晕、耳鸣和听力下降或丧失的患者采用3D FIESTA和3D FRFSE T2WI两种扫描序列进行扫描,并由两名神经放射学医师根据528支颅神经显示的清晰程度分为以下3个等级:清晰、较清晰、不清晰,前两者定义为显示,后者定义为未显示.结果 颅神经在3D FRFSE T2WI和3D FIESTA的显示率分别为:嗅神经(84%、80%),视神经(100%、100%),动眼神经(82%、100%),滑车神经(5%、39%),三叉神经(100%、100%),外展神经 (45%、98%),面神经(100%、100%),前庭蜗神经(100%、100%),后组颅神经复合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70%、100%),舌下神经(7%、86%). 对两种序列显示颅神经有差异者进行卡方检验,除嗅神经和动眼神经的P值分别为0.58和0.009外,其余P<0.001.结论 在显示脑池段颅神经,尤其是细小的颅神经时3D FIESTA 序列明显优于3D FRFSE T2WI序列.

  • 钆喷酸葡胺MRI脑池造影在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价值

    作者:谭震;赵彩蕾;臧冬东;朱凤军;刘明刚;童丹;陈乾

    目的 研究以钆喷酸葡胺为造影剂的MRI脑池造影术在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腰椎穿刺术或侧脑室穿刺术,将稀释后的钆喷酸葡胺注入蛛网膜下腔.造影前、注药后1h和24 h分别进行MRI扫描,评估囊肿内外脑脊液交通情况.结果 13例病人中,造影后仅有1例出现一过性头痛,其他病人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根据造影结果,囊肿早期显影10例,延迟显影1例,不显影2例.延迟显影和不显影的病人采取手术治疗,其他病人非手术治疗.随访13例,时间平均6.5个月,接受手术者蛛网膜囊肿的体积有缩小,非手术治疗的病人未出现囊肿增大.结论 以钆喷酸葡胺为造影剂的MRI脑池造影对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CTC诊断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东海;李新钢;徐淑军;张凯

    目的 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IAC)的CTC影像学分类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22例CT诊断为IAC病人行CT蛛网膜下腔-脑池造影(CT cisternography,CTC),根据CTC囊肿内是否有造影剂充盈进行分类.选择非交通性蛛网膜囊肿(noncommnicating 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NCIAC)病例,行神经内镜下NCIAC-脑池/脑室造瘘术治疗.结果 22例IAC病例经CTC检查15例确诊为NCIAC,阳性率为68.2%,NCIAC病例有确切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9例NCIAC病人CT随访示囊腔明显缩小,脑组织复位.结论 ①CTC简便、安全,对IAC病人具有诊断特异性,运用CTC可分类交通性蛛网膜囊肿(commnicating 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CIAC)和NCIAC;②症状性NCIAC具有神经外科手术指征.

  • 正常脑池造影CT动态观察

    作者:王济源;杨春燕;张新民;李智;吴洁;杨少明;张新莲

    脑池造影CT(CTC)主要用于观察脑池、室内等脑脊液密度的病灶,也可观察和评价脑脊液循环通畅情况。但对于造影剂在正常脑蛛网膜下腔、脑室系统和脑质内动态强化规律的CT研究,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脊髓造影CT(CTM)后,就……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