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视纵隔镜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电视纵隔镜手术是在传统纵隔镜手术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术式.介绍了对40例肺癌、肺结核、淋巴瘤等患者实施胸腔纵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主要包括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头后仰体位训练,术后鼓励患者主动排痰,指导合理进食,密切观察有无憋气、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出血客观体征及气胸、切口或纵隔感染征状.本组术后发生气胸1例、声嘶1例,经及时发现与治疗均顺利恢复,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
电视纵隔镜联合CD4/CD8对纵隔结核和结节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联合检测CD4/CD8在纵隔结核病和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05年9月我院单纯纵隔病灶诊断不明行电视纵隔镜检查患者9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对病理证实为结节病、结核病或不典型肉芽肿的患者57例检测CD4/CD8的表达情况.结果 纵隔病灶活检确诊为结节病37例,结核病14例,淋巴瘤15例,原因不明的纵隔转移癌18例,无干酪性坏死又无典型结节细胞的肉芽肿6例,疾病确诊率为93.3%(84/90);结节病病灶中CD4为(65±13)%,CD8为(9.4±2.6)%,CD4/CD8为7.3±1.8;结核病病灶中CD4为(41±11)%,CD8为(11.8±3.4)%,CD4/CD8为3.6±1.1,结节病病灶中的CD4/CD8明显高于结核病病灶.如果将CD4/CD8>5作为诊断结节病的标准,则诊断结节病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0.2%、85.7%和91.9%.本组病例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电视纵隔镜检查对诊断纵隔疑难病灶的准确率高,部分病例结合CD4/CD8比值对诊断结核病和结节病有一定价值.
-
纵隔镜对胸部疑难疾病的诊断价值档
胸部疑难疾病的诊断一直是困扰胸科医生的重要问题.纵隔镜检查可活检获得病理组织以明确诊断.我们对21例诊断不清的纵隔疾病患者施行了纵隔镜手术,现总结如下.
-
纵隔疑难疾病的纵隔镜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纵隔镜手术在纵隔疑难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自1999年11月至2002年2月为35例纵隔疑难疾病患者进行了纵隔镜手术,对胸部CT等检查发现的纵隔病变进行活检,获取气管周围、胸骨后、隆突下以及双侧肺门等部位的肿物组织送病检. 结果本组除1例外全部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确诊率97%(34/35).其中恶性病变18例(52.9%),良性病变16例(47.1%).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47.1%(16/34),术前误诊率52.9%.术前误诊的病例中以良性病变多见,本组16例良性病变中,有62.5%(10/16)的病人术前误诊为恶性肿瘤.纵隔镜手术后发生声音嘶哑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9%(1/35).无围手术期死亡. 结论纵隔镜手术,可使一般方法难以确诊的纵隔疾病获得明确病理诊断,且具有创伤小、安全、取材可靠等优点,因此应作为纵隔疑难疾病诊断的常规手段.
-
电视纵隔镜在胸部疑难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电视纵隔镜作为一种诊断性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逐渐成为胸部疑难疾病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确定诊断重要的手段之一[1].2005年10月~2008年3月,我们为39例常规方法无法明确诊断的胸部疑难疾病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电视纵隔镜检查,均获确诊,现将经验体会报道如下.
-
电视纵隔镜在纵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近年来,电视纵隔镜的应用在胸部外科逐渐得到推广,已经成为用于肺癌病理分期的重要依据和纵隔病变诊断的重要手段 [1-3] .我们对2004年5月~2007年11月单纯以纵隔占位性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42例进行回顾分析,以评价电视纵隔镜检查在纵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经颈部纵隔镜检查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经颈部纵隔镜检查术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8年9月施行281例经颈部纵隔镜检查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经气管前间隙向下方探查气管周围肿物和淋巴结,并进行活检.结果 268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确诊率95.4%(268/281).术前诊断不明23例全部获得明确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术前诊断病理符合率56.9%(41/72),良性病变术前诊断病理符合率87.4%(104/119).结论 经颈部纵隔镜检查术对单独或伴有纵隔内肿块的胸部疾病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对于诊断不明的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尤其适合,对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或纵隔肿瘤者可选择应用.
-
85例肺癌患者剖胸探查不能切除的原因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根治性手术切除,但有25%~50%的肺癌患者一经发现,多由于病变范围广泛或发生远处转移而不能行开胸手术切除治疗[1].术前对肺癌患者进行仔细的TNM分期,以及用多种辅助检查包括胸腔镜及纵隔镜检查是否能减少胸外科中肺癌患者的剖胸探查率.现分析研究如下.
-
电视纵隔镜临床应用的初步体会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9月~2002年9月54例经电视纵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部纵隔镜手术44例,胸骨旁纵隔镜手术6例,颈部加胸骨旁纵隔镜手术4例.术前未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纵隔疾病18例;高度怀疑或已明确诊断为肺癌且影像学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直径>1.0 cm)者36例. 结果术前未获病理诊断的18例患者,经电视纵隔镜检查后17例取得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4.4%(17/18);高度怀疑或病理已确诊为肺癌的36例,电视纵隔镜检查证实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22例,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阴性)14例.阳性者放弃手术,予以化疗.阴性者均中转开胸行肺叶切除或肺楔型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证实肺癌11例(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与纵隔镜检查结果相符),肺结核球、炎性假瘤和错构瘤各1例.本组纵隔镜手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为0. 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更安全、可靠,可作为纵隔疑难疾病诊断和明确肺癌术前分期的常规方法.
-
经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70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在纵隔肿物、恶性胸腔积液和手汗症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701例经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未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纵隔肿物患者48例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6例,经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行纵隔肿物或胸膜活检,39例行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手汗症患者607例,行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48例纵隔肿物、46例临床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全部获得明确病理诊断.39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成功率100%.607例手汗症患者术后手汗症状均完全消失,手掌温度上升1.5~3.0 ℃,温暖干燥,随访尚无患者复发.结论 经肋间单一切口电视纵隔镜手术对于纵隔肿物、恶性胸腔积液和手汗症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诊治手段.
-
应用纵隔镜手术诊断Ⅰ期胸部结节病
目的 探讨纵隔镜手术在Ⅰ期胸部结节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07年6月60例临床拟诊Ⅰ期胸部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胸部X线片及CT发现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部未见异常表现.以伴有或不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为Ⅰ期胸部结节病的典型表现.结果 本组6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影像学表现典型者33例,纵隔镜检查术后32例获得病理学证实,诊断准确率97%;1例为纵隔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7例根据影像学表现考虑不典型Ⅰ期胸部结节病的患者,纵隔镜检查术后病理证实17例(63%),另有纵隔淋巴结结核6例,纵隔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例,转移性鳞状细胞癌以及小细胞癌各1例.全组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结论 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典型的Ⅰ期胸部结节病,其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一般不需要行纵隔镜等有创检查以获得病理学证实.
-
纵隔镜R4淋巴结活检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纵隔镜R4淋巴结活检在肺癌诊断和病理学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11月至2004年5月,66例肺癌病人实施了纵隔镜R4淋巴结活检手术,其中常规纵隔镜17例,电视纵隔镜49例;右肺癌47例,左肺癌19例;术前明确诊断为肺癌17例,术前为疑似而术后确诊的肺癌49例.其中纵隔镜检查经颈部62例,胸骨旁1例,颈部加胸骨旁3例.结果本组66例中,49例R4淋巴结有转移癌,17例R4淋巴结未见转移癌.在47例右肺癌纵隔镜R4淋巴结活检中38例阳性,19例左肺癌中11例R4阳性.49例术前未明确诊断肺癌者,38例通过纵隔镜R4检查明确了诊断,2例经纵隔镜第5、6组淋巴结活检明确了诊断.小细胞肺癌、腺癌、鳞癌R4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82.8%和52.0%.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R4组淋巴结是肺癌重要的淋巴转移部位,纵隔镜R4淋巴结活检对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期具有其他检查方法和其他部位淋巴结活检不可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 肺肿瘤 纵隔镜检查 诊断 肿瘤分期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
电视纵隔镜在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术前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切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电视纵隔镜对可切除非小细胞癌患者行术前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对56例术前检查发现有影像学纵隔淋巴结肿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纵隔镜下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切除,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每例切除各组纵隔淋巴结数目.其中纵隔淋巴结阴性和单站转移的患者在术后2周行根治性肺癌手术,对2站及以上转移的患者行术前新辅助化疗2周期后行根治性手术.手术中对已行纵隔镜系统性淋巴结切除的区域再次探查,了解有无淋巴结残留.结果 全组56例患者经电视纵隔镜行术前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切除,耗时26 ~ 86 min,平均(42 ±13.5) min;术中平均出血少于40 ml,全组无并发症,无死亡,平均住院3天.共切除淋巴结682枚,每例5 ~ 24枚,平均(12.4±6.7)枚;发现转移淋巴结170枚.第2、4、5、7和8各组淋巴结切除率分别为54.5%、92.7%、58.2%、100%和61.8%.术后诊断分期为No者13例,N2者42例,N3者1例.纵隔淋巴结阴性13例和单站转移26例的患者在术后2周接受根治性肺癌手术,2站(包括2站)以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16例患者,先进行2周期的术前新辅助化疗,再进行根治性手术.经术中对纵隔镜淋巴结切除区域再次探查发现有5例共16枚淋巴结残留,分别分布于第2、4、7组,所有残留淋巴结切除送病理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因此,纵隔镜系统淋巴结切除的N2淋巴结诊断率可达100%,90.9%(50/55),患者达到完全切除.结论 应用电视纵隔镜对非小细胞肺癌行术前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切除安全可行,可进一步提高纵隔淋巴结诊断准确性,更加有助于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新辅助治疗和微创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可深入研究以便于进一步规范肺癌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
-
纵隔镜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纵隔镜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VCOS)病因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12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病人,男9例,女3例;年龄16~71岁,平均45.2岁.行颈部纵隔镜检(CM)7例,胸骨旁纵隔镜检(PSM)5例.结果 11例获得病理学诊断,阳性率91.7%.其中原发肺癌8例,淋巴瘤3例,未能明确诊断1例;所有病例手术经过均顺利,无并发症和死亡;1例淋巴瘤术后症状加重,化疗后缓解.结论纵隔镜检查对于SVCOS病例同样安全可靠,可作为其他方法不能确诊病例的可靠检查方法.
-
纵隔镜在仅以纵隔占位为表现的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纵隔镜在仅以纵隔占位为表现的胸部疾病的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其临床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 2000年7月至2006年3月97例诊断不明的仅以纵隔占位为表现的胸部疾病病人行纵隔镜检查,其中行颈部纵隔镜69例,胸骨旁纵隔镜28例.结果 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除1例外,96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尽管病人临床症状无特异,但若伴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下肢水肿、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症状,则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极大.前上纵隔病变以淋巴瘤(7/18例)、胸腺肿物(4/18例)、小细胞癌(4/18例)为主;中纵隔的病变以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11/37例)、结节病(9/37例)、小细胞癌(7/37例)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6/37例)为主;合并肺门淋巴结肿大的纵隔病变以结节病(32/41例),小细胞癌(5/41例)和结核(3/41例)为主.结论 经纵隔镜行纵隔病变活检为仅以纵隔占位为表现的胸部疾病病人提供了安全精确的诊断方式,从一些特征性临床表现中可以获得对肿物性质的初步判断.
-
腔镜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附40例报道)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腹腔镜及纵隔镜联合微创根治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4月至2006年5月,联合使用腔镜行食管癌根治40例,其中开胸联合腹腔镜10例,小切口辅助胸腔镜联合腹腔镜20例,纵隔镜联合腹腔镜4例,纵隔镜联合开腹6例.结果 34例腹腔镜游离胃均获成功,无出血,清除腹腔淋巴结(5.5±1.9)枚.小切口辅助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20例,无中转开胸,清扫纵隔淋巴结(10.3±2.7)枚,术后心律失常4例,胸腔出血1例,功能性胃梗阻1例;纵隔镜食管癌切除10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声音嘶哑3例.40例随访1~20个月,无肿瘤复发转移,无死亡.结论 腔镜联合切除食管癌安全可行,小切口辅助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兼顾开放手术和纯胸腔镜手术的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纵隔镜检查非小细胞肺癌斜角肌前与病灶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价
目的 探讨行纵隔镜检查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斜角肌前淋巴结或病灶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3期)的临床特征.方法 89例Ⅰ~ⅢA期NSCLC患者开胸术前行经颈纵隔镜检查,其中12例联合斜角肌活检术,10例联合前纵隔切开术检查N3组淋巴结的病理状况.结果 纵隔镜检查显示,有9例患者不宜再行开胸手术,其中3例为右斜角肌淋巴结转移;6例为病灶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统计学分析显示,肺腺癌组的N3期发生率高于非腺癌组(P<0.05),血清CEA≥15.0 ng/ml组的N3期发生率高于<5.0 ng/ml组(P<0.05),同侧纵隔淋巴结多站转移组的N3期发生率高于同侧单站转移组(P<0.05).结论 对临床上为腺癌、血清CEA升高、病灶同侧纵隔淋巴结多站转移的NSCLC患者,推荐行病灶对侧纵隔淋巴结、斜角肌前淋巴结活检,以排除N3期病变.纵隔镜检查为NSCLC的多学科治疗提供了依据.
-
纵隔镜的诊断价值及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纵隔镜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方法 41例患者接受了经颈纵隔镜检查术或(和)前纵隔切开术,其中纵隔肿瘤或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12例,临床怀疑为肺部恶性肿瘤3例,肺癌治疗前纵隔淋巴结分期不明26例.结果 12例纵隔肿瘤或纵隔不明原因的肿大淋巴结经颈纵隔镜或(和)前纵隔切开术后,经病理明确诊断为恶性胸腺瘤1例、转移性肺癌1例、转移性腺癌1例、纵隔淋巴结淋巴滤泡增生1例、成熟性畸胎瘤1例、结节病1例和肺炎性假瘤1例,结核3例,余2例未能确诊;诊断符合率为83.3%.41例中有 3例临床怀疑为肺部肿瘤,经颈纵隔镜检查1例诊断为结核;2例未能确诊,后经胸腔镜和剖胸探查诊断,1例为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为肺炎性假瘤. 26例肺癌纵隔镜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100%.全组术后切口感染1例,无其他合并症.结论纵隔镜对诊断纵隔肿瘤和对肺癌的分期安全准确.
-
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对侧纵隔和斜角肌前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适合行病灶对侧纵隔、斜角肌前淋巴结活检的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89例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胸术前行经颈纵隔镜检查,12例联合右斜角肌活检术,10例联合前纵隔切开术.结果 纵隔镜检查后发现9例为不可手术患者,其中3例为右斜角肌淋巴结转移(N3),6例为病灶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3).统计学分析显示,肺腺癌组的N3发生率高于非腺癌组(P<0.05),血清CEA水平升高组的N3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同侧纵隔淋巴结多站转移组的N3发生率高于同侧单站转移组(P<0.05).结论 对可手术的肺腺癌、血清CEA升高、病灶同侧纵隔淋巴结多站转移患者应行病灶对侧或斜角肌前淋巴结活检,以排除N3病变.
-
通过生存分析评价纵隔镜检查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生存分析评价纵隔镜检查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对152例可手术NSCLC患者术前行CT和纵隔镜检查,根据纵隔镜检查结果选择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纵隔淋巴结分期按终病理结果分为pN0、pN1、pN2和pN3,按CT检查分为cN0~1和cN2~3,按纵隔镜检查分为mN0~1、mN2和mN3.结果 pN0组、pN1组、pN2组和pN3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1.7%、75.0%、32.4%和16.1%,pN0组、pN1组的生存率与pN2组、pN3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均P<0.05).cN0~1组与cN2~3组之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mN0~1组与mN2组、mN3组的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开胸手术前行纵隔镜检查能较好地判断NSCLC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