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1例膀胱根治切除原位胃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
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泌尿系肿瘤的60%以上.以往的膀胱癌根治术的术式是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如不可控回肠膀胱术)、可控性回盲肠膀胱术等.这些术式均以腹壁造口为尿流出口,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出现了原位新膀胱成形术,应用多的代膀胱材料是肠管.
-
腹腔镜下新膀胱、尿道索结连续缝合吻合法
我们采用索结连续缝合法在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原位肠道新膀胱术中进行膀胱、尿道吻合,吻合方法简单、快捷、安全.现报告如下.
-
膀胱癌根治术后T型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膀胱癌根治术后T型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膀胱癌患者施行T型回肠新膀胱术:截取一段54 cm左右的回肠,利用远端的44 cm肠管做成储尿囊,而近端的10 cm肠管作为新膀胱的输入袢,并通过将输入袢远端的5 cm肠管包埋于构成储尿囊两肠管之间的浆膜隧道内而形成抗返流机制.结果 25例手术经过顺利,术后3周拔除尿管后均能自控排尿,尿量为50~200 ml.术后3个月复查尿常规无异常,肾功能及电解质无异常.尿动力学检查,新膀胱大容量为(327.3±62.7)ml,大尿流率为(16.2±7.9)ml/s,充盈期膀胱内压力为0~8 cmH2O,排尿期膀胱内压力为8~16 cmH2O,剩余尿为0~40 ml.静脉肾盂造影或B超检查,结果表明无肾积水、无输尿管扩张.膀胱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结论 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术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较好的尿控及排尿能力,是一种良好的尿流改道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正位回结肠新膀胱术病人的护理
正位回结肠新膀胱术是将膀胱全切后以回结肠重建膀胱的手术,具有容量大、内压低、高顺应性,尿流不改道等优点.该手术由于不需要佩带尿袋,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我院自1998年6月-2003年12月对35例膀胱癌病人行正位回结肠新膀胱术,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
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
膀胱全切是目前治疗浸润型膀胱癌有效的方法,术后尿流改道或膀胱重建一直是临床治疗面临的重要课题.近10年来,尿流改道术的研究重点体现在保护肾功能的低压膀胱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原位排尿两方面.
-
盲结肠新膀胱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
1999年1月至2003年11月,本院对27例患者行膀胱全切改良去带盲结肠新膀胱术.此术式既简化了各种去管重建可控膀胱的操作步骤,缩短手术时间,而且新膀胱容量大(400~500 ml),低压贮尿,高顺应性,可靠的抗返流机制,并发症少,尿液可控性好,原位排尿保持了方便和正常的生活习惯,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现将护理要点分析如下.
-
回肠扩大正位新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
回肠扩大正位新膀胱术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较新的手术方式,由于其实现了可控性原位排尿,大大提高了晚期膀胱癌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了病人的社会生存状态,因此日益受到重视.2002年3月~2004年10月我们共收治膀胱癌病人260例,其中22例病人行回肠扩大正位新膀胱术,因其手术复杂,并发症常见,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回肠结肠新膀胱术病人的护理
膀胱肿瘤侵犯浅基层以上(T2b),复发肿瘤,多发肿瘤以及位于膀胱三角区的肿瘤,多主张行膀胱全切除,回肠结肠新膀胱术.它具有低压、可保护肾功能,可控率高,大限度的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1994年4月至1999年6月对86例病人行回肠结肠新膀胱术,护理总结如下.
-
膀胱重建与原位排尿术的进展
膀胱全切术后膀胱重建与尿流改道术是目前泌尿外科研究重点之一,原位排尿术较异位排尿术进一步受到重视,组织工程学材料或人工膀胱等作为膀胱替代也取得了进展,有着广阔的前景。1 胃肠道新膀胱术 采用去管化的小肠或结肠肠段、胃瓣经过适当的成形术制成新膀胱,输尿管与贮尿囊作粘膜下抗反流吻合,贮尿囊与尿道残端吻合,由腹压及尿道括约肌协调控制排尿。此类新膀胱具有低压、容积大、保护肾功能、顺应性好、原位排尿等特点,临床上运用已越来越多,比较符合生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但也存在尿道吻合口狭窄、夜间遗尿、排尿感觉差等常见并发症,对术前合并有尿失禁、尿道狭窄、尿道肿瘤者不宜采用。令人关注的是尿道残端肿瘤复发问题,Tobisu等[1]报道膀胱全切术后尿道肿瘤复发率为3.5%~17%,如无前列腺侵犯,则尿道复发率为4%~10.6%,回肠新膀胱术后尿道复发率为0.7%~12%[2]。因此,术前常规作后尿道镜检再决定具体术式是明智的。2 组织工程学材料在膀胱重建中的应用 组织工程学就是人工制造具有活性及功能的组织取代人体中的病变组织,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组织和器官病损或缺损所致的功能障碍或因此丧失的治疗问题[3]。1995年Atala等[4]用PLLA作为动物体外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生长支架,并将体外培养的细胞-PLLA活性复合物移植于动物的膀胱缺损区获得成功。James将体外培养的细胞-PLLA活性复合物移植于动物的膀胱缺损区获得成功。James等[5]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性实验,证实了异体膀胱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作为膀胱替代材料的可行性。1997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应用异体兔膀胱替代材料进行实验获得成功并应用于临床[6]。 聚羟乙酸(PGA)及聚乳酸(PLA)是目前组织工程学常用的多聚体(Polymer),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及可塑性,与天然材料相比,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可以精确地控制其分子量,降解时间及其它性能[7]。Oberpenning等[5]以PLA及PGA共聚物塑形的膀胱作为支架,以狗的自体膀胱上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种植于支架上并进行膀胱重建。结果表明,重建后的膀胱容量为术前的85%~110%,膀胱顺应性无变化。组织学检查证明,组织工程化的膀胱形成如正常膀胱组织的结构,无感染、结石及梗阻等并发症。然而在目前的实验中,无论是天然还是人工合成,均存在体内吸收过快、生物相容性不够理想等缺陷,并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的问题。
-
膀胱全切回肠袋新膀胱术病人的护理
膀胱肿瘤侵犯浅基层以上(T2b),复发肿瘤,多发肿瘤以及位于膀胱三角区的肿瘤,多主张行膀胱全切除,回肠结肠袋新膀胱术.它具有低压、可保护肾功能,可控率高,大限度的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等优点.我院自2002年5月首次开展膀胱全切回肠袋新膀胱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