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与冠心病损伤机制的研究现状

    作者:刘军锋;贾克刚;刘运德

    冠心病是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这种疾病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其特征是脂质和脂肪蓄积在动脉管壁上。一个关键的原因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颗粒在血管细胞积累,这种机制可由清道夫受体介导,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就是这样的清道夫受体之一。 LOX-1由一个很短的N-末端胞质结构域、一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长的C-末端胞外结构域组成。 LOX-1是一个有多元配体的受体,其配体包括ox-LDL、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细胞凋亡/老化细胞和细菌。 LOX-1通过独立网格蛋白内化途径介导了ox-LDL内吞作用,并能够低限度和大限度地与ox-LDL结合,从而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1]。本文对近年LOX-1的研究现状中与冠心病损伤机制相关的部分进行综述。

  • 酵母双杂交筛选Clathrin相互作用蛋白

    作者:吕学军;陆卫忠;张永娟;郭亮;李少莹;李玉英;钱桂生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小鼠肺cDNA文库中筛选与Clathrin相互作用蛋白,进一步阐明Clathrin在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症(ALI/ARDS)发生时肺泡上皮极性损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构建酵母双杂交pSos-Clathrin诱饵载体,酶切鉴定,然后确定Clathrin诱饵蛋白无自激活特性并检测了Clathrin诱饵蛋白的表达;后筛选小鼠肺cDNA文库并对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进行回转验证,对回转验证结果为阳性的文库克隆质粒送检测序,分析克隆序列.结果 酵母双杂交筛选小鼠肺cDNA文库得到4个与Clathrin相互作用蛋白,分别是:腺苷酸环化酶关联蛋白1,细丝蛋白α,DAP凋亡诱导蛋白激酶2和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6.结论 Clathrin参与细胞极性调节、炎症损伤和细胞凋亡等过程.

  • 难治性癫癎患者脑组织突触囊泡回收相关蛋白的表达

    作者:龚云;王学峰;汪建华;朱曦;晏勇;奕国明;王玉平;张国君;李云林;张建国;杨辉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癎患者脑组织内突触囊泡循环再生相关蛋白的表达,以探讨难治性癫癎的成因及其他可能的发病机制. 方法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与突触囊泡循环再生密切相关的网格蛋白(clathrin)、突触囊泡膜蛋白Ⅰ(synaptotagmin Ⅰ)在难治性癫癎患者脑部的表达,并与健康人群比较. 结果免疫组化显示与突触囊泡循环再生密切相关的网格蛋白[在海马为(0.173±0.019),颞叶为(0.186±0.024)]、突触囊泡膜蛋白Ⅰ[在海马为(0.188±0.019),颞叶为(0.190±0.017)]在难治性癫癎患者脑部表达较健康人增强(P<0.05),Western印迹显示网格蛋白、突触囊泡膜蛋白Ⅰ在难治性癫癎组增加,电泳条带明显增宽,且免疫组化显示难治性癫癎患者脑组织中网格蛋白、突触囊泡膜蛋白Ⅰ表达随病程的延长而有增强的趋势. 结论难治性癫癎患者脑组织内存在突触囊泡循环再生过程强化.

  • AP-2蛋白调控网格蛋白介导突触囊泡胞吞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翔;袁伟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依赖于神经递质的释放,这一过程离不开正常有效的囊泡循环机制,突触囊泡循环是调控突触囊泡水平和维持神经递质释放的基础。囊泡回收则是循环过程中保证囊泡从突触前膜回收至胞内,参与新一轮囊泡形成和再生的重要保障。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是突触囊泡回收的主要途径,衔接蛋白AP-2(adaptin-2)是参与这一内吞过程不同时期的关键蛋白,其通过绑定不同蛋白分子分别从结构和动力的层面参与了囊泡回收过程, AP-2对网格蛋白介导的突触囊泡胞吞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新研究报道,简要综述了AP-2的结构特点、分子基础、AP-2蛋白调控网格蛋白介导突触囊泡的胞吞及其与听力的关系。

  • 脂多糖作用下血管内皮钙黏蛋白经网格蛋白和微囊介导胞吞后的亚细胞分布差异

    作者:张晔;张连阳;孙士锦;谭浩;李阳

    目的 研究脂多糖(LPS)作用下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经不同的胞吞途径进入细胞后对VE-Cad亚细胞分布和细胞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株CRL-2922,观察LPS(10μg/ml)作用后不同时间点VE-Cad与Rab11(循环内颗粒标记物)及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晚期内颗粒/溶酶体标记物)的免疫共沉淀情况,网格蛋白胞吞抑制剂和微囊抑制剂对VE-Cad与Rab 11和LAMP2免疫共沉淀的影响,以及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LPS作用后1h,VE-Cad与Rab 11的免疫共沉淀明显增高(P<0.05),随后逐渐降低;VE-Cad与LAMP2的免疫共沉淀在LPS作用后呈时间依赖性地增高(P<0.05).网格蛋白胞吞抑制剂氯丙嗪(CPZ)可显著抑制LPS作用后VE-Cad与Rab 11免疫共沉淀的增高(P<0.05),而微囊抑制剂非律平无此作用;微囊抑制剂非律平可显著抑制LPS作用后VE-Cad与LAMP2免疫共沉淀的增高(P<0.05),而网格蛋白胞吞抑制剂无此作用.网格蛋白胞吞抑制剂可减轻LPS作用后1h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增高,而微囊抑制剂可减轻LPS作用后4h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增高(P<0.05).结论 在LPS作用下VE-Cad分别经网格蛋白或微囊介导的胞吞进入细胞,分布于循环内颗粒或溶酶体中,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血管通透性增高.

  • 抗体偶联药物内吞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煜;王相阳;马晓慧;周芳;王广基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由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细胞毒药物通过化学连接子连接,兼顾了单克隆抗体的选择性和小分子药物的细胞毒效力.ADC进入体内后,可通过单克隆抗体的靶向作用结合于肿瘤表面的靶抗原,经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在溶酶体的化学或酶促作用下释放小分子细胞毒药物导致靶细胞死亡.ADC的内吞作用是ADC发挥药效的关键,并且已经成为ADC开发阶段的重要部分.由于缺乏对于ADC内吞作用的整体认识,目前对于内吞效率和内吞机制的研究方法开发存在着诸多挑战.本文对ADC的内吞机制、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合归纳和阐述.

  • Megalin和Cubilin在肾脏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翥;冯梅;杨亦彬;黄颂敏

    Megalin和Cubilin系多配体属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家族成员,这两种多配体强烈表达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顶端,在亚细胞水平它们共同定位于网格蛋白小窝和刷状缘小囊泡.起胞吞作用的这两种受体不仅在胞吞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阻滞蛋白尿的发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们在维生素B12、铁等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单独表达异常或共同表达异常出现在多种肾脏病中.本文就其在肾病中的作用作鼢一综述.

  • 应用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体外三维培养模型观察重组核心蛋白多糖固相态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应答

    作者:张志;李孝建;梁达荣;李叶扬;许伟石

    目的:模拟体内核心蛋白多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接触方式,研究核心蛋白多糖在固相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09在广州市创伤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成纤维细胞的组织来源:取材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患者自愿,正常皮肤为包皮.取新鲜包皮,修除表皮和皮下组织,加入含体积分数0.02的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实验用第4~8代细胞.②采用醋酸法从鼠尾腱中提取Ⅰ型胶原,使用浓度为2g/L,网格胶原终浓度为1g/L,成纤维细胞密度为1×109L-1.将胶原细胞混悬液按2 mL/皿均匀加入直径35 mm的培养皿内,37℃培养10 min,混悬液便形成凝胶即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再加入相应的培养液.分为4组:对照组、核心蛋白多糖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转化生长因子β1+核心蛋白多糖组.③观察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的收缩,Westem blo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中成纤维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mRNA表达.结果:①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收缩的变化:对照组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培养12 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81.2±4.9)%,12~24 h收缩加剧,在24 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47.4±4.7)%,以后收缩减慢,在48 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37.3±3.6)%,72 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29.6±3.6)%,96 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28.7±2.8)%,以后不再收缩;核心蛋白多糖组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收缩到起始面积的百分比在12,24,48,72,96 h均高于对照组(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组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收缩到起始面积的百分比在各时相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核心蛋白多糖组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收缩到起始面积的百分比在各时相点均高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中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变化:核心蛋白多糖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表达(1 391.61±126.27,525.97±60.10),与对照组(1474.52±133.84,569.41±62.5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表达(2909.77±264.04,2 725.46±150.5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核心蛋白多糖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表达(1 775.25±161.09,926.34±51.16)显著低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③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中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的变化:核心蛋白多糖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0.19±0.05,0.07±0.02),与对照组(0.21±0.06,0.08±0.0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0.86±0.15,0.36±0.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核心蛋白多糖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0.34±0.09,0.13±0.04)显著低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重组核心蛋白多糖融入胶原凝胶,能显著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表明在体内核心蛋白多糖具有拮抗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作用.

  •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大鼠海马组织网格蛋白和dnmⅠ的表达影响

    作者:罗小华;王影;潘晓华;毕艳旭;王淑静;王禹;韩小唯

    目的:通过氯化锂-匹罗卡品(Li-pilo)致痫大鼠模型,探讨左乙拉西坦对大鼠海马组织网格蛋白和dnmⅠ的表达影响.方法:随机将健康Wistar雄性4周龄大鼠96只,分为生理盐水组,左乙拉西坦组,癫痫模型组,治疗组,共4组,每组24只.用Li-pilo给大鼠造模,然后第1、2、4周断头取四组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组织网格蛋白和dnmⅠ的表达.结果:用Li-pilo组均出现癫痫发作.网格蛋白和dnmⅠ的表达量,左乙拉西坦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无差异,治疗组、癫痫模型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表达量明显增强,治疗组与癫痫模型组相比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用Li-pilo组网格蛋白和dnmⅠ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强,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效果明显,可能与它能减少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网格蛋白和dnmⅠ的表达有关.

  • EWI-2wint分子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作者:戚中田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感染具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其建立感染的第1步是病毒颗粒通过宿主细胞表面的分子黏多糖分子(glycosaminoglycans,GAG)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等黏附在细胞表面,然后依次与细胞表面的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B type Ⅰ,SR-B Ⅰ)、CD81、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等受体分子结合,再经网格蛋白、脂筏等介导的细胞内吞、融合,完成病毒的细胞入侵过程.

  • 网格蛋白介导的突触囊泡内吞机制

    作者:李穆丰;施玉樑

    突触囊泡在神经末梢进行着精确而快速地胞吐、内吞循环.近年来进行的研究发现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是囊泡蛋白回收的主要途径.本文介绍了这些在内吞早期阶段发生的事件和参与分子的研究进展.

  • Intersectin蛋白在胞吞和胞吐中的作用

    作者:田春迎;张春玲;谷峰;马勇杰

    Intersectin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多功能衔接蛋白/支架蛋白,具有多个功能结构域.这些结构域能够与胞吞和胞吐相关蛋白,如介导突触囊泡循环的网格蛋白、与细胞质膜微囊内吞相关的蛋白、与调控肾离子运输相关的无赖氨酸激酶以及介导胞吐过程的Cdc42等发生作用.近年来,人们对intersectin在唐氏综合症(Down syndrome,DS)、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等众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内分泌组织肿瘤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intersectin结构特征、在胞吞和胞吐中的功能及其与相关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 G蛋白偶联受体脱敏內吞和复敏调控机制进展

    作者:李胜(综述);白波;陈京(审校)

    G蛋白偶联受体是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大的膜受体家族,目前人类研发的药物中,近一半的药物都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脱敏、内吞以及复敏是G蛋白偶联受体在时间和空间方面调控信号传导的关键,网格蛋白、衔接蛋白等在受体內吞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路和激动剂的过刺激所导致的受体脱敏、內吞的负反馈调控机制,以及受体复敏的再循环途径,并探讨了网格蛋白抑制剂在临床中的药理作用,从而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网格蛋白介导胞吞在血管通透性增高中的作用

    作者:张晔;张连阳;李阳;谭浩;孙士锦

    目的 观察网格蛋白介导的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胞吞在脂多糖(LPS)诱导血管通透性增高中的作用.方法 以人血管内皮细胞株CRL-2922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LPS处理不同时间点的VE-Cad蛋白表达和单层细胞通透性、网格蛋白与VE-Cad的共沉淀和共定位,以及网格蛋白胞吞抑制剂对LPS处理后网格蛋白与VE-Cad的共沉淀、VE-Cad蛋白表达和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1)LPS(10 mg/L)处理后VE-Cad的质膜表达逐渐降低(0.621 ±0.092降至0.162±0.035,P<0.05),单层细胞通透性逐渐增高(0.263±0.042增至0.751 ±0.102,P<0.05);(2) LPS处理后网格蛋白表达逐渐降低(0.525±0.047降至0.270±0.032,P<0.05),与VE-Cad的免疫共沉淀在1h时增高(0.289±0.055,P<0.05),之后逐渐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共定位显示同样的变化;(3)网格蛋白胞吞抑制剂氯丙嗪(CPZ,100μmol/L)可以显著降低LPS处理1h网格蛋白与VE-Cad的免疫共沉淀(0.127±0.034,P<0.05),增高VE-Cad的质膜表达(0.603±0.071,P<0.05),改善单层细胞通透性(0.319±0.045,p<0.05);但对LPS处理4h网格蛋白与VE-Cad的免疫共沉淀、VE-Cad质膜表达以及单层细胞通透性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网格蛋白介导VE-Cad胞吞参与LPS作用早期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形成,但不影响LPS作用后期的血管通透性增高.

  • 衔接蛋白AP-2蛋白在小鼠耳蜗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顾翔;宋锐;陈知己;袁伟

    目的:研究衔接蛋白AP-2在小鼠耳蜗中的定位与表达,探讨AP-2蛋白与内毛细胞胞吞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成年C57BL/6J小鼠,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P-2蛋白在其耳蜗毛细胞的定位与表达.结果:AP-2蛋白主要定位于小鼠耳蜗内毛细胞细胞质,集中表达于内毛细胞基底部与带状突触靠近传入神经元区域.结论:AP-2蛋白在成年小鼠耳蜗中主要表达于内毛细胞突触活化部位,可能与内毛细胞突触囊泡的内吞作用相关,为深入研究AP-2蛋白在内耳听觉生理和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突触囊泡内吞的分子机制

    作者:张妮;王世伟;苟兴春

    突触传递是神经系统实现其功能的基本的方式。神经细胞进行着快速的突触囊泡信息传递而没有耗尽突触囊泡,这主要依赖于突触囊泡在神经末梢进行着精确而快速的内吞作用。本文将主要介绍四种突触囊泡的回收分子机制,网格蛋白介导的经典途径、Kiss-and-run、Bulk endocytosis以及2013年12月在Nature上报道的超速内吞机制。

  • EV71入侵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郭晓丽;刘泉波;张祯祯;毛华伟

    目的:初步研究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入侵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的机制.方法:将临床EV71分离株接种于人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D)细胞,扩增和纯化病毒;MTT法检测不同病毒胞吞途径阻断剂对SK-N-SH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用特异性的化学阻断剂预处理靶细胞后,TaqMan real-time PCR验证其对EV7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RD细胞能够成功扩增出EV71病毒,病毒滴度为1×105 TCID50.随着药物浓度梯度的增加,SK-N-SH细胞的生长增殖受到抑制.TaqMan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氯丙嗪(chlorpromazine,CPz)能够抑制EV71 mRNA的表达(P<0.05),制霉菌素(nystatin,NT)对其影响不大(P>0.05).结论:初步推测EV71入侵SK-N-SH细胞是通过网格蛋白依赖性的内吞作用入胞.

  • 细胞骨架改构在LPS作用后VE-Cad胞吞途径转化中的作用

    作者:张晔;张连阳;谭浩;孙士锦;李阳

    目的 探索细胞骨架解聚剂细胞松弛素D (Cyt D)和稳定剂Jasplakinolide (Jasp)通过改构细胞骨架结构对LPS作用后网格蛋白/微囊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胞吞、膜VE-Cad表达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CRL-2922细胞进行实验,各组均于组别对应的时点检测(空白对照组任意时点皆可).①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PS-1 h组及LPS-4h组,观察细胞骨架.②将细胞分为LPS-1 h组、Cyt D+LPS-1 h组、LPS-4h组及Jasp+LPS-4 h组,检测网格蛋白/Cav1与VE-Cad共沉淀和膜VE-Cad的表达水平.③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PS-1 h组、Cyt D+LPS-1 h组、LPS-4 h组及Jasp+LPS-4 h组,检测单层细胞的累积荧光透过率.结果 ①空白对照组中肌动蛋白呈均匀散在分布,细胞骨架无明显的聚合;LPS-1 h组中细胞骨架发生明显的聚合,张力丝形成;LPS-4 h组中细胞骨架解聚,张力丝消失.②与LPS-1 h组比较,Cyt D+LPS-1 h组中网格蛋白与VE-Cad的共沉淀水平较低(p<0.05),Cav1与VE-Cad的共沉淀水平较高(P<0.05),且膜VE-Cad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LPS-4h组比较,Jasp+LPS-4 h组中网格蛋白与VE-Cad的共沉淀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v1与VE-Cad的共沉淀水平较低(P<0.05),且膜VE-Cad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1 h组和LPS-4 h组的累积荧光透过率均较高(P<0.05);与LPS-1 h组比较,Cyt D+LPS-1 h组的累积荧光透过率较高(P<0.05);与LPS-4 h组比较,Jasp+LPS-4 h组的累积荧光透过率较低(P<0.05).结论 LPS作用后细胞骨架先发生聚合然后解聚,这种改构促使VE-Cad胞吞途径从由网格蛋白介导转化到由微囊介导.

  • 细胞内吞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珦;李紫燕

    内吞作用是细胞膜通过变形运动将细胞外物质转入细胞内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连串蛋白依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按部就班进行的简单过程,而是一个有许多成员参加的、受到精密调控的复杂过程。细胞内吞作用被广义地分为两类,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和胞饮作用(pinocytosis)。许多蛋白参与内吞中的不同阶段发生的事件,并在各个环节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内吞作用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某些疾病的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