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管与升结肠同时性二重癌一例
患者男,52岁,因"胸骨后不适1月余"入院,其父母、兄弟及女儿均体健,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查体:神志清楚,精神状态良好,轻度贫血貌,消瘦体型,锁骨上、双侧腋窝及腹股沟等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
便血、便频,反复腹痛及排便困难
病历摘要患者女,29 岁,因间断腹痛、便血、便频6 个月余,腹痛加重及排便困难1 周入院.6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腹痛, 于排便、排气后可缓解,并伴有便血、便频及里急后重感.近1 周腹痛加重,腹痛频率及持续时间均增加,排便排气困难,并有腹胀.外院肠镜:入肛12 cm 肠腔环周肿物,溃疡型,质脆易出血,腔窄镜不能入.外院病理:直肠黏液腺癌.既往史:3 个月前产下一女婴.家族史:患者为独生女,父母健在,无恶性肿瘤家族史.入院时间为2009 年7 月30 日.
-
原发性结直肠癌594例的临床病理与遗传易感性
目的:了解原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调查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594例,统计性别、年龄、家族恶性肿瘤史、个人恶性肿瘤史、肿瘤发生部位和数目、组织学类型等情况.肿瘤发生部位分为脾曲近侧结肠、脾曲远侧结肠和全结直肠.家族内有两个或更多个一级和/或二级亲属患有结直肠癌者,定义为具有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家族内有两个或更多个一级和/或二级亲属患有恶性肿瘤者,定义为具有恶性肿瘤遗传易感性.家族符合Amsterdam标准、Amsterdam标准Ⅱ和日本标准等中任何一个者均可诊断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根据诊断肿瘤时的年龄大小将患者分为7组.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年龄呈偏态分布,中位诊断年龄为65.1岁.-70岁组患者多,在70岁以前(含70岁),各年龄组患者的构成比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发病呈高龄化趋势;但70岁以后即-80岁组和大于80岁组患者的构成比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肿瘤发生部位以脾曲远侧结肠为主(73.6%),脾曲近侧结肠占25.9%,直肠占45.3%;肿瘤发生部位与患者的诊断年龄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组织学类型以腺癌为主(87.5%),黏液腺癌占8.2%,印戒细胞癌占2.5%;印戒细胞癌的构成比随年龄增大而增加(P<0.05).多原发癌患者占13.1%,其中多原发结直肠癌占10.1%.17.2%的患者具有恶性肿瘤遗传易感性,5.2%的患者具有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符合Amsterdam标准、Amsterdam标准Ⅱ和日本标准的HNPCC的发生率分别为0.5%,2.9%和2.4%.多原发癌、多原发结直肠癌均与患者的恶性肿瘤家族史相关(P<0.01),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结直肠癌患者,更易发生多原发癌和多原发结直肠癌.但多原发癌及多原发结直肠癌均与患者的结直肠癌家族史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诊断年龄呈非正态分布曲线,发病呈老龄化趋势,部位以脾曲远侧结肠为主,组织学类型以腺癌为主;17.2%的患者具有恶性肿瘤遗传易感性;多原发癌及多原发结直肠癌的发生均与患者的恶性肿瘤家族史相关.
-
宫颈腺鳞癌合并盆腔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一例(附文献复习)
一、病例摘要患者女性,40岁,无诱因出现左下腹间断性钝痛1个月及阴道少量出血2周.既往体健,无甾体类激素服药史,月经规律.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查体:心、肺、腹部无阳性发现.
-
恶性肿瘤家族史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至2015年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的106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一级亲属无恶性肿瘤家族史者954例,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者111例,包括有胃癌家族史者53例,有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且无胃癌家族史者58例.采用双侧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胃癌患者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胃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和肿瘤长径显著低于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的患者(P<0.05).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均呈现高于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者的趋势.其中,有胃癌家族史患者的OS和PFS与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者无明显差异.但有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且无胃癌家族史的患者,OS和PFS均显著高于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者(P<0.05).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径,分化程度,T分期和N分期后,胃癌家族史和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与患者的肿瘤复发和死亡风险均无显著相关.结论 有、无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的胃癌患者之间存在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并且恶性肿瘤家族史与胃癌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但其并不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恶性肿瘤家族史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家族史(MN-FH)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5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有无MN-FH分组,采用χ2检验统计分析组间数据的关系.结果65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具有MN-FH的患者130例(19.9 %).MN-FH组与无MN-FH组相比,结直肠肿瘤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浸润程度深、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多伴癌结节、脉管癌栓、神经侵犯、合并其他原发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多为高度不稳定,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825、12.270、12.122、8.502、53.969、4.502、12.861、11.680、6.272、17.460,均P<0.05).结论 有MN-FH的结直肠癌患者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改善患者生存的关键.
-
恶性肿瘤家族史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家族史与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89例具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及388例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的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资料。结果:恶性肿瘤家族史组与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组鼻咽癌病例相比较,性别、年龄、TNM分期、病理类型、放疗前Hb、放疗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家族史组患者3年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较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组长,分别为91.6%、85.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1)。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及TNM分期是鼻咽癌患者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然而恶性肿瘤家族史及鼻咽癌家族史对鼻咽癌3年OS、PFS、无局部复发生存期(locoregional relapse-free survival,LRFS)、DM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家族史鼻咽癌患者3年OS较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组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分期、N分期越晚的鼻咽癌患者预后不佳。恶性肿瘤家族史对鼻咽癌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
-
恶性肿瘤家族史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研究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0年6月诊断的30~69岁,具有上海市区常住户口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及其对照一级亲属的恶性肿瘤家族史,分析恶性肿瘤史在病例与对照组一级亲属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对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中有较多的一级亲属患有恶性肿瘤(调整OR=1.3,95%CI 1.0~1.7),尤其是结肠直肠癌(CRC)(调整OR 6.1,95%CI 1.8~21.1)和子宫内膜癌(调整OR 4.8,95%CI 1.0~22.1).调整年龄、一级亲属人数、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月经生育史和避孕药的使用、饮食等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一级亲属中恶性肿瘤史、子宫内膜癌家庭史和CRC家族史的OR值仍有意义,且分别上升为1.4(95% CI 1.1~1.9),5.2(95% CI 1.1~25.3)和8.9(95%CI 2.5~31.3),但家庭史和这些危险因素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无交互作用.一级亲属中恶性肿瘤史、子宫内膜癌家庭史和CRC家族史的人群归因危险度分别为9.5%、1.6%和3.2%.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癌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子宫内膜癌和结肠直肠癌家族史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
恶性肿瘤家族史与甲状腺癌发病关系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335例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患者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甲状腺癌发病与恶性肿瘤家族史之间的关系.
-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评估方法与流程
在临床工作中,甲状腺结节常是在影像学检查过程中被发现的,这包括颈部超声、计算机X射线断层造影(CT)或是正电子发射断层(PET)扫描等检查方式.也有部分结节是在体格检查中或是患者自己偶然发现的.引起甲状腺结节的病因有诸多方面,良性结节可能为多结节甲状腺肿、淋巴细胞性甲状腺、囊肿、滤泡性腺瘤或嗜酸细胞腺瘤等,恶性结节可能是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或转移癌(乳腺、肾脏或其他来源).在以下人群中甲状腺恶性肿瘤患病率较高:(1)儿童;(2)年龄小于30岁或大于60岁的成人;(3)有头颈部放射性物质照射史;(4)有甲状腺恶性肿瘤家族史.在多发结节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患病率可能会略低,而基本上所有的自主高功能结节(热结节)都为良性.本文主要讨论甲状腺结节的各种诊断评估方法与流程.
-
恶性肿瘤家族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与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影响恶性肿瘤家族史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家族史阳性组(FHP组)与恶性肿瘤家族史阴性组(FHN组)临床病理资料及分析FHP组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HP组总体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2%和39.83%)高于FHN组(分别为30.44%和16.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肝癌转移、肿瘤大体形态、手术切除皆为FHP肝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与FHN患者相比较,FHP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较好;FHP肝癌患者的预后与肝癌转移、肿瘤大体形态、手术切除相关.
-
胃窦类癌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不适10余年"2006年8月15日住院治疗,无恶心、呕吐,无便血、黑便病史,病程内无体重减轻;无恶性肿瘤家族史.入院前多次纤维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药物治疗慢性胃炎效果不明显.
-
肿瘤家族史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家族史(familial history of malignant neoplasm,MN -FH)对胃癌贡献比例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资料齐全的31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有无肿瘤家族史分组,利用 SPSS 软件统计分析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96例(31.0%)胃癌患者具有肿瘤家族史,其一级和二级亲属中共有64例(66.7%)具有消化道相关肿瘤,包括食管癌(19.8%)、胃癌(24.0%)、肝癌(6.3%)和结直肠癌(16.7%)。泌尿系肿瘤占12.5%,其他(包括甲状腺癌、乳腺癌、喉癌等)占20.8%。相关性分析显示有无肿瘤家族史在性别及肿瘤发生部位均没有差异(P >0.05)。病理分型显示有 MN -FH 的胃癌患者以低分化、未分化多见,占60.4%(58/96),无 MN -FH 占12.6%(27/214),两组相比,P <0.05。而在高、中分化腺癌类型上则相反,有 MN -FH 胃癌组占39.6%,无MN -FH 胃癌组占87.3%,P <0.05。胃癌临床分期显示有 MN -FH 多以Ⅲ、Ⅳ期为主(73.0%),无 MN -FH组以Ⅱ期为主(57.9%),两组相比,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院超过1/3的胃癌患者具有阳性 MN-FH。其中常见的 MN -FH 是消化道肿瘤。MN -FH 胃癌具有分化程度低,病理特征恶性程度高特点。对于有家族史人群定期体检非常重要,早诊和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