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治疗11例临床体会

    作者:冯景民;孙丹桂;曹建国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腔内治疗的方法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TUVP),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切除术(HoLRP)等.我院采用TURP治疗BPH 1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经皮胆道再通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兆栋;李明军;李俊;戚春厚;宗焕波;高洪飞;李善凯

    目的 探讨经皮胆道再通术中穿刺点、引流管、支架等因素对患者身心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3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胆管囊肿、胆管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胆系感染各1例,胰头癌3例、肝门区转移瘤3例,胆管癌术后胆肠吻合口复发2例,胆管癌22例.所有病例均经B超、CT、MRCP证实,均采用高位穿刺点,行引流或支架置入治疗.结果 31例患者,采用高位胆管穿刺全部成功.置入外引流管6例,置入内外引流管15例,胆道内支架置入9例.随访1月-24月,大部分患者黄疸减轻,食欲改善,精神状态稳定.结论 采用高位穿刺配合精确的再通术后管理可明显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存质量.

  •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疗体会

    作者:温世奇;陈泉;杜军军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AD)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经手术和腔内治疗的6例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经过影像检查明确诊断,1例采用传统的AAD切开、人工血管置换术,5例行覆膜支架腔内治疗。结果患者AAD均得到有效修复,无脏器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至5年,效果满意。结论 AAD临床发病率低,相比传统的手术治疗,腔内治疗有着更大的优势,必须结合患者的特点综合相关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 生物可降解镁合金支架的发展与展望

    作者:李宇罡;杨栋;辛世杰

    自腔内治疗问世以来,支架植入始终是治疗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随着材料学的不断发展,血管支架也不断升级换代,从传统金属裸支架到药物洗脱支架,虽然治疗效果逐渐提升,但是永久性金属残留所导致的二次干预困难与异物反应严重等问题始终严重影响着临床预后.可降解镁合金作为替代耐腐蚀金属的新型材料应运而生,已显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可降解镁合金支架可在植入早期提供有效的径向支撑力,而随着降解的开始镁合金逐渐被机体吸收,血管恢复原有收缩功能,在减少长期异物反应的基础上实现了同一部位多次干预的可能,解决了现阶段支架治疗中存在的沉疴,呈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基于此,本文就可降解镁合金支架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前景予以综述.

  • 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腔内介入治疗的探讨与展望

    作者:唐巍;董红霖

    椎基底动脉(VBA)系统由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共同组成,供应脑干、间脑、大脑半球后部等重要区域,缺血性卒中近1/4发生于此.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5年内再次卒中的风险为25%~35%.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管狭窄是导致后循环卒中主要的原因,可通过药物、血管重建、腔内支架植入等方法治疗.本文就近年来VBA相关狭窄性疾病的腔内介入治疗进行综述.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进展

    作者:朱杰昌;戴向晨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发病突然、病程凶险,死亡率高.开放手术虽然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经典方法,但不适用高龄及伴有合并症的患者.腔内技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尤其是"开窗"及分支技术的问世,扩展了腔内治疗夹层的适应证,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本文就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研究现状及前景做一综述.

  • 左颈位主动脉弓动脉瘤腔内治疗二例

    作者:吴惠芳;刘好钟;李永欣;刘绪奎;鲍霞;李长风;王豪夫

    颈位主动脉弓(CAA)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先天性主动脉弓发育异常,约20%的合并动脉瘤.CAA动脉瘤传统外科手术方法主要包括人工血管替换术、转流手术和直接吻合术.本文报道2例左颈位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取得良好效果.

  • 炎性腹主动脉瘤的治疗要点

    作者:倪冷;刘昌伟

    炎性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有一定特殊性,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的保守治疗尽管有一定作用,但不能阻止动脉瘤的进展;尤其对于合并严重的输尿管梗阻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开放手术可能是唯一合理的选择.腔内治疗尽管不能减轻甚至可能加重动脉瘤周围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进展,但可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可作为开放手术的一种替代,尤其适用于破裂性炎性动脉瘤的紧急救治.术后远期对于动脉瘤及炎症因子的定期监测至关重要.

  • 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腔内治疗体会

    作者:唐骁;郭大乔;陈斌;史振宇;蒋俊豪;徐欣;杨珏;王利新;唐涵斐;林长泼;严栋;符伟国

    目的 探讨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血管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6年在本中心行腔内治疗的30例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管开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靶血管再狭窄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采用肱动脉入路16例,股动脉入路14例;肱动脉入路与股动脉入路开通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成功开通肠系膜上动脉慢性狭窄或闭塞病变,共植入支架28枚,包括球扩式支架21枚及自膨式支架7枚.并发症包括股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靶血管开通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100%.25例(83.3%)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12~42)个月,术后1年肠系膜上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13.0%(3/23).结论 腔内治疗具有满意的短期疗效,已成为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患者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案,但是在开通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术前病例选择、术中多技巧尝试、术后密切随访,可有助于改善腔内治疗的效果.

  • 复合技术处理髂股动脉复合病变的中期结果分析

    作者:张东宾;翟水亭;王国权;张克伟;张志东;梁凯;崔明哲;李坤;李卫校;符晓阳;史帅涛;刘剑扬;徐如涛;陈江波

    目的 分析复合技术处理髂股动脉复合病变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复合技术处理16例髂股动脉复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国际通用标准评价髂股复合病变的患肢中期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和血流动力学成功率均达到100%,围术期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静息下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2±0.15上升到术后的0.8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率100%,随访时间平均19(13~28)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右足第一足趾干性坏疽并行截趾术,其余病例术后皮温明显改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症状术后消失或明显改善,足部破溃愈合.18个月的初始通畅率和辅助初始通畅率分别为83.2%、91.4%.结论 复合技术处理髂股动脉复合病变能避免跨关节支架植入、有效保留股深动脉、提高闭塞病变的开通几率及效率,更好地解决流入道、流出道血流动力学问题,提高远期通畅率.

  •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腔内治疗18例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张玉超;许刚;陈茂振;王平

    目的 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8例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12例;年龄45~77岁,年龄中位数60.5岁.合并症情况: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10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者2例,下肢静脉曲张3例(合并溃疡2例),不明原因下肢肿胀者3例.16例采用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治疗,2例仅行球囊扩张术;3例合并大隐静脉曲张者分别在术后1个月和7个月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2~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率100%.有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2、3个月出现支架堵塞,余患者无支架闭塞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且下肢肿胀均有明显消退;2例合并溃疡者于支架植入1个月后溃疡愈合;无严重出血性并发症或死亡.结论 腔内治疗IVCS安全、有效,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

  • 原发性急性肾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创威;李震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静脉血栓(R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腔内血管外科收治的9例原发性RVT患者的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初诊误诊1例,初诊漏诊5例;均成功行肾静脉水平以上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均溶栓并长期标准抗凝,症状缓解7例;滤器植入1个月内取出,复查血栓完全清除3例、清除率≥50%4例、清除率<50%2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RVT患者初诊误诊和漏诊率高,急性期RVT行腔内治疗及规范抗凝治疗,症状缓解明显.

  • 腔内治疗和单纯压力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中期疗效对比

    作者:黄晨;郑晓兵

    目的 分析腔内治疗和单纯压力治疗对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107例髂股静脉PTS患者的临床资料,腔内治疗患者(58例)给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单纯压力治疗患者(49例)给予压力袜或弹力绷带压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支架植入后的中期通畅率.结果 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27.2±11.3)个月,腔内治疗一期通畅率为75.9%,二期通畅率为87.9%.腔内治疗组和单纯压力治疗组患者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illalta评分和水肿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的下降,但腔内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疼痛评分腔内治疗组好转明显,单纯压力治疗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腔内治疗髂股静脉PTS安全、有效.和单纯压力治疗相比,腔内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整体治疗方案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峥;刘洪;李凤贺;黄文;赵渝

    目的 评价整体治疗方案——滤器植入、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PMT)、髂静脉一期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必要时导管接触溶栓(CDT)并终滤器取出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本中心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接受整体治疗方案的35例急性左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术后1年支架通畅率,记录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评分(VCSS)及Villalta评分.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35/35).PMT后髂股静脉血栓清除Ⅲ级21例,Ⅱ级14例.左髂静脉一期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35例.14例髂股静脉血栓清除Ⅱ级者继以CDT治疗后血栓清除均达Ⅲ级.35例患者均植入滤器并成功取出,无症状性肺栓塞及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6.74±0.74)d.随访1年,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支架一期通畅率94.29%(33/35).术后1年VCS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6±1.75)分比(8.66±0.59)分;P<0.05];Villalta评分为(1.11±1.98)分,其中评分0~4分(无PTS)占91.43%(32/35),5~9分(轻度PTS)占8.57%(3/35).结论 整体治疗方案优化了腔内治疗流程,应用该方案治疗急性DVT合并IVCS安全、高效.

  • 国产支架型人工血管微创治疗主动脉瘤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陈学明

    目的:研究和开发国产支架型人造血管经腔内治疗动脉疾病.方法:1993年6月至于1999年8月,用北京地区杂种狗24条,分别制作了腹主动脉瘤(8条)、降胸主动脉瘤(6)条、升主动脉瘤(4条)、主动脉弓瘤(4条)和动静脉瘘(2条)模型,用自制的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置于腹主动脉的支架是编织式镍钛记忆金属,长3cm,直径8cm;胸主动脉支架是联体不锈钢"Z"型支架,长3cm,直径2cm.覆膜均为国产超薄绦纶人工血管.临床应用29例,男25例,女4例,主动脉夹层19例,肾下腹主动脉瘤8例和创伤性动静脉瘘2例.结果:17条狗术后存活,分别于2、4、8周获取标本,支架型人工血管通畅良好,无血栓形成.临床病例中,有1例腹主动脉瘤并发肾功能不全,于手术后20天,血透中死于心肌梗塞,其余均被成功治疗.随访2个月至5年,除1例夹层动脉瘤术后3个月支架移位外,所有病人恢复良好.结论:自制的支架型人工血管费用低,操作简便,应用前景可观.

  • 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的临床分析及腔内治疗

    作者:林哲放;王寅;黄长海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及腔内治疗效果.方法对159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例为经尿道电切术后,46例为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所有患者均在直视下行后尿道狭窄切开加电切术,术中发现膀胱颈口狭窄60例,前列腺部及膜部尿道狭窄99例.术后随访12-80个月(平均35个月),排尿满意率85%.结论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部位多在膀胱颈口、前列腺部及膜部尿道,腔内治疗疗效满意.

  • TVP术后膀胱颈部梗阻的腔内治疗与预防

    作者:安杰;王鹏飞;孙艳;项允成;陈学刚

    目的评价前列腺电汽化术(TVP)后膀胱颈部梗阻(BNO)腔内治疗的疗效及预防措施.方法观察随访采用TUIN、TURN治疗TVP术后BNO病人17例.结果平均随诊2.5年.治愈14例,复发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2.5%,复发率23.5%.结论腔内治疗TVP术后BNO疗效满意.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止血准确有效,膀胱颈部充分切开,可降低术后BNO发生.

  • 大隐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陈俞宏;邝权兴

    下肢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s)是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相似,从20%~64%不等,新调查显示根据CEAP分级,C0和C1比例为60~70%,C2和C3约25%,而C4和C6占5%以上.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多见,其发病机制为静脉回流功能障碍,导致静脉扩张及血液淤滞,继而引发临床症状.表现为下肢乏力、肿胀、疼痛、慢性皮肤营养改变、自发性出血和皮肤溃疡等.目前大隐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主要分为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 HLS)和近十多年来迅速兴起的腔内激光消融(endove-nous laser ablation EVLA)、腔内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和泡沫硬化剂治疗(Foam Sclerotherapy)等,新的治疗方式仍在不断推出,各种手术方式均有其优缺点,并不断在实践中改进,该文就目前临床上常用几种治疗方法的一些进展进行阐述.

  • 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吴兴建;尚中忍;李应菊;张思源;焦健宇

    目的 探讨采用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AAA)的临床疗效与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2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EVAR治疗组)与对照组(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组)各13例,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同时进行随访复查CTA观察远期手术效果,比较手术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58.02±63.50)min vs(276.10±80.67)min,t=15.392]、术中失血量[(59.80±21.43)mL vs(401.34±221.33)mL,t=10.778]、术后禁食时间[(1.20±0.40)d vs(4.59±2.13)d,t=11.156]、住院时间[(9.76±2.12)d vs(15.63±3.29)d,t=12.392]及并发症发生率(0.00%vs 15.38%,Χ2=9.27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87±3.46)个月,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2.31%vs 69.23%,Χ2=5.322)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内治疗AAA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点,尤其适合不耐受传统外科手术的老年人,值得临床推广.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肾上与肾下固定的选择

    作者:陈忠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逐渐成为危害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腔内技术的经验积累,器械耗材的不断改进,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对AAA的临床治疗效果逐渐提高。腔内治疗容易入门,但是真正做好却不容易,其关键在于技术细节,需要引起大家重视和掌握,本文重点就EVAR中肾上与肾下固定的选择进行探讨。

731 条记录 1/37 页 « 12345678...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