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倩;郭野;崔巍

    人造血干细胞(HSC)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探寻一直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监测、治疗及临床研究关注的焦点,而近报道的新标志物--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LAM)家族和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极大地推进了干细胞临床和基础研究.

  • 人THAP11基因RNAi慢病毒表达系统的建立

    作者:孔祥祯;尹荣华;郑巍薇;詹轶群;杨晓明;李长燕

    目的 构建人THAP11基因RNA干扰(RNAi)慢病毒载体,制备高滴度病毒颗粒,敲低K562细胞和脐带血CD34+细胞中THAP11表达.方法 采用第三代慢病毒包装系统,将含有特异性干涉THAP11 的DNA序列克隆入穿梭质粒pSicoR中,构建siTHAP11-pSicoR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siTHAP11-pSicoR与包装质粒pLP1,pLP2,pLP/VSVG 共转染HEK293T细胞,获得高滴度慢病毒颗粒.感染K562细胞,检测内源THAP11敲低效果.感染人CD34+细胞,流式分选GFP阳性细胞,检测原代细胞中THAP11的敲低效果.结果 成功构建针对THAP11两个位点的RNAi慢病毒载体siTHAP11-1和siTHAP11-2并获得慢病毒颗粒,病毒滴度检测可达1.8×108 TU/ml.感染K562细胞后建立稳定株,THAP11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均有下调.感染CD34+细胞效率达30%以上,siTHAP11-1可下调THAP11mRNA约80%,siTHAP11-2约下调85%.结论 成功构建THAP11的RNAi慢病毒载体,包装后的病毒颗粒可有效敲低细胞株及原代细胞中内源性THAP11的表达,为后续研究THAP11对CD34+细胞的影响奠定基础.

  •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移植山羊体内的人源细胞

    作者:肖艳萍;陈美珏;盛敏;巩芷娟;王舒;黄淑帧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eene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人造血干细胞(human hematopoieticstem cell,hHSC)经宫内移植至山羊体内后人源细胞的存在、比例及其动态变化.方法用人特异17号染色体卫星DNA探针对13头移植山羊进行间期FISH(interphase FISH,IFISH)分析,并用人男性特异Y染色体卫星DNA探针对其中2头移植人男性HSC的山羊进行IFISH分析.标本采用外周血细胞滴片、骨髓涂片和肝脏组织印片.结果在13头移植山羊中,11头山羊体内有人源细胞存在,其中2头为人男性细胞,证实这些山羊为人/山羊异种移植嵌合体;人源细胞比例随山羊月龄递减,长已存活21个月;所检测月龄段的移植山羊外周血、骨髓和肝脏组织中人源细胞比例小于1‰,但其中2头山羊肝脏组织中人源细胞集中一处,局部比例高达20792‰和392.41‰.结论FISH检测出人源细胞能在山羊体内存在并长期存活,表明山羊是经宫内移植hHSC的合适受体;人源细胞在外周血和骨髓中比例低,而在肝脏组织局部比例高,提示山羊肝脏组织局部内环境适于人源细胞存活、增殖和分化.

  • 移植人造血干细胞的山羊肝组织中人特异蛋白的表达

    作者:黄淑帧;任显辉;彭智培;陈美珏;巩芷娟;曾凡一;林顺潮;曾溢滔

    目的观察在移植人造血干细胞的山羊肝脏组织中是否有人特异蛋白的表达.方法从脐带血中获取人造血干/祖细胞,移植入胎山羊体内,产生嵌合体山羊;取4头出生后10个月的嵌合体山羊的肝脏,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是否有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SA)的表达,并用FACS检测山羊肝细胞标本中是否存在有人HSA阳性细胞;应用RT-PCR技术分析嵌合体山羊的肝组织是否有人特异的肝细胞核因子(hHNF-3β)和人血清白蛋白(hALB)mRNA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鉴定嵌合体山羊肝组织的间期细胞核是否存在特异于人17号染色体基因的杂交信号.结果在受体山羊血循环中发现有人血细胞嵌合,证明移植成功.受体山羊肝脏切片中发现有人PCNA和HSA表达,但对照组未见;FACS分析结果显示在嵌合体山羊的肝脏组织中有表达人HSA的阳性细胞;RT-PCR结果表明嵌合体山羊肝细胞表达hHNF-3β和hALB mRNA;FISH结果显示嵌合体山羊肝组织的个别间期细胞核具有两个人特异的杂交信号.结论人造血干细胞移植于胎山羊后可以产生嵌合型肝脏,其在受体羊肝组织中生长和扩增,分化成人的肝细胞,并具备了人肝细胞特异性的转录活性.

  • 白血病病人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中静脉注射马利兰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高磊;汪菊萍;熊啸

    马利兰(busulfan,Bu)是一种烷化剂,以口服大剂量Bu联合环磷酰胺组成的预处理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口服大剂量Bu存在严重的胃肠道副反应,常导致病人无法吞服药物.同时,口服Bu存在肝脏的首过消除效应,是肝静脉阻塞综合征(HVOD)的重要高危因素之一[1,2].Bu静脉剂型的研制成功,为克服口服制剂的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我院在2006年开始将静脉注射用Bu应用于白血病病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应用方法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人造血干细胞在不同温度下生长、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鑫;周晓红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温度对人造血干细胞(HSCs)生长及凋亡情况的影响,探讨不同温度对HSCs生长的抑制情况.方法 将H S C s在不同温度下培养分为5组:33℃组、35℃组、37℃组、39℃组、41℃组,其中37℃组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4、7、10 d,观察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 F U-E)集落数;分别培养6、12、24 h,观察HSCs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培养4 d,37℃组CFU-E集落数高,33℃组和35℃组与3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7 d,37℃组C F U-E集落数高,33℃组、41℃组与3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0 d后,37℃组C F U-E集落数高,33℃组与3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6 h,33℃组H S C s凋亡率低,33℃组、35℃组与3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2 h,33℃组H S C s凋亡率低,35℃组、39℃组与3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 h,33℃组H S C s凋亡率低,35℃组、41℃组与3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6、12、24 h,温度变化与流式细胞仪检测HSCs凋亡率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不同温度对HSCs的生长和凋亡有影响.37℃能促进HSCs的生长,温度降低可以抑制HSCs的凋亡.

  • 107.一种评估人造血干细胞植入的临床前外来移植物的动物模型

    作者: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