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影响老年人反射波增强指数的诸因素

    作者:沈乐;陈晓虎;李燕;朱美娟;盛长生;李利华;崔艳;王杰;陈志强;王继光

    目的 反射波增强指数(AI)是反映动脉反射波的一个指标.在老年人中,AI是否是反映动脉硬化的一个较好指标,目前存在争议.为了更好地理解在老年人中运用AI的意义,我们在一老年人群中研究AI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上海青浦区赵巷镇选择70岁以上老年人,用Omron公司HEM9000 AI脉波检测仪进行左侧桡动脉脉搏波分析,心率取校正到75次/min的A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86例受检者中包括761名(59%)女性,815例(63%)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年龄为76.3岁.女性的AI显著高于男性(90.3% vs 85.8%,P<0.01).简单相关分析显示:不论男女,AI(P<0.05)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随身高和血糖水平的增加而降低.男性饮酒者的AI显著高于不饮酒者(87.3% vs 85.2%,P=0.0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身高、平均动脉压和空腹血糖是女性AI的独立影响因素.在男性,AI还受年龄和饮酒的影响.结论 在70岁以上老年人中,年龄、性别、身高、平均动脉压和血糖水平是AI的独立影响因素.

  • 不同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相关性

    作者:蔡凯愉;张维忠;邱惠丽

    目的 研究3种不同动脉弹性功能参数: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AI)之间的相关性及不一致性.方法 选取门诊高血压患者1306例,其中610例同时测定C1和C2,428例同时测定AI与PWV,208例同时测定C1、C2与PWV,60例同时测定C1、C2、PWV与AI,采用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同一个体无论进行两种还是3种动脉弹性功能测定均显示,C1和PWV显著负相关,C1和C2显著正相关,AI与PWV、C1、C2之间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PWV、C1和C2反映动脉弹性功能状况较为一致;AI与PWV、C1和C2的一致性较差.

  • 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正常人群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血压及相关因素的关系

    作者:梁晓慧;徐新娟;马依彤;黄定;杨毅宁;马岩萍;孙理华

    背景动脉僵硬度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Ix)是反映全身动脉僵硬度的重要指标,血压水平的变化与其有重要的关系.目的研究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正常人群 AIx,分析影响AIx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新疆地区413例哈萨克族及587例维吾尔族正常人群.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一般体格检查及血糖、血脂、肾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采用Sphygmocor脉搏波分析系统检测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及AIx.结果 新疆哈萨克族正常人群AIx值高于新疆维吾尔族[(28.4±11.8)%比(23.3±11.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Ix与年龄呈正相关(哈萨克族:r=0.388,P<0.05;维吾尔族:r=0.386,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性别、年龄、cSBP、收缩压、舒张压是新疆哈萨克族AIx的影响因素,而性别、年龄、cSBP、收缩压、舒张压、C反应蛋白是新疆维吾尔族AIx的影响因素.结论 新疆哈萨克族正常人群AIx值高于新疆维吾尔族,且与年龄密切相关;性别、年龄、cSBP、收缩压、舒张压是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正常人群AIx的影响因素.

  • 评价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冠心病及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李学宇;赵威;郭丽君;高炜

    目的 分析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dial augmentation index,rAI)与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无创法检测桡动脉脉搏波增强指数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09年2月至2009年4月间非连续性纳入15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年龄为(64.2±10.3)岁,其中男性10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积分评价冠脉病变程度.应用基于平面压力测定原理的无创测量仪按照标准方法检测桡动脉脉搏波形获得rAI,并记录由仪器内置软件计算出的按照心率为75次标准化的rAI值(rAIP75),分析其与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119例)的rAIP75( 80.42±11.33)%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31例)的rAIP75(74.65±13.96)%,P=0.017;Logistic回归分析示rAIP75与冠心病发病显著相关(OR=1.041,95%CI=1.005~1.079,P=0.02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AIP75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363(95% CI0.684~1.713,P<0.001).结论 rAIP75升高与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提示动脉僵硬度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冠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可能成为冠心病及病变程度的无创评价指标之一.

  • 多种无创检测方法评价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

    作者:胡艳丽;李昭屏;张会欣;肖文华;邱萌;李蕾;高炜

    目的 多种无创检测方法联合评价2型糖尿病(DM)患者早期动脉硬化情况.方法 无并发症的DM患者30例,对照组27例,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踝臂指数(ABI)、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压力波增强指数(AI)及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技术)检查,比较两组动脉硬化参数及其相关性.结果 DM组及对照组IMT、ABI均在正常范围,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左右两侧baPWV[(1449±232)cm/s比(1291±171)cm/s,(1452±222)cm/s比(1280±178)cm/s;P<0.01]及ET技术中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137±51)kPa比(101±34)kPa,P<0.01]、硬化参数(β)[(10.6±4.2)比(8.2±2.7),P<0.05]、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7.0±1.2)m/s比(6.1±1.0)m/s,P<0.01]在DM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M组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67%(20/30)比26%(7/27),P<0.01];Ep、PWVβ分别与左右两侧baPWV呈正相关.结论 DM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ET技术中Ep、β、PWVβ与baPWV均可敏感地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

  • 反射波增强指数与动脉硬化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刘严;齐丽彤;马为;杨颖;孟磊;张宝娓;霍勇

    目的 探讨反射波增强指数(AI)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4-6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地区参与调查研究的社区居民1 752例,年龄23~90岁,平均(59.82±11.88)岁.应用科林HEM-9000AI检测仪测量AI,科林无刨动脉硬化测定仪VP-1000测量baPWV及踝臂指数(ABI),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采集双侧颈动脉图像,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ABI≤0.9组与ABI>0.9组、IMT≥0.9 mm组与IMT< 0.9 mm组比较,baPW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I75(心率为75次/min时的标准校正值)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与baPWV低度相关(r=-0.068,P=0.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心率、ABI和收缩压是AI的相关因素.结论 AI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且与baPWV的相关性较差,不能单独作为评价动脉僵硬度的敏感、可靠指标.

  • 大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王延风;常志文;梁杰;孙中华

    目的 探讨大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连续入选的11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行升主动脉和股动脉压力波形同步描记,测量计算并评价升主动脉弹性功能的参数: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压(AUG)和反射波增强指数(AI).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异常59例,logPWV、AI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PWV(0.938±0.161比0.851±0.106,P=0.007)、AI(13.41±14.37比7.46±15.10,P=0.034)].单因素分析提示,PWV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OR=1.306,P=0.005).校正年龄、吸烟、体质指数、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等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WV是冠心病发病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OR=1.361,P=0.008).多因素分析显示,PWV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 动脉弹性功能与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PWV是反映大动脉弹性的较好参数,对冠心病防治有广泛应用前景.

  •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动脉早期损害的评价

    作者:张英;胡艳艳;程云鹏;姜一农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人群的动脉早期损害情况.方法 连续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958人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压组(n=859)和正常高值血压组(n=99).记录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心率、空腹血糖、血脂、血清肌酐、尿酸,计算体质量指数、肌酐清除率,测定桡动脉增强指数.并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高值血压组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及桡动脉增强指数高于正常血压组[(71.56±10.27)kg vs.(66.72±12.34)kg、(25.38±2.96)kg/m2 vs.(23.74±3.33)kg/m2、(132.65±4.27)mmHg vs.(114.53±8.73)mmHg、(81.61±6.54)mmHg vs.(70.61±7.32)mmHg、(5.38±0.65)mmol/L vs.(5.21±0.60)mmol/L、(198.73±38.80)mg/dL vs.(186.20±34.51)mg/dL、(118.64±22.71)vs.(110.43±21.17)mg/dL、(296.32±89.41)μmol/L vs.(270.63±92.39)μmol/L、(79.39±12.91)% vs.(74.22±11.93)%;均P<0.05].桡动脉增强指数与舒张压、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8、0.244;均P<0.05),与尿酸呈负相关(r=-0.293;P<0.05). 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已存在早期动脉损害,且该组人群代谢异常较正常血压组更常见.

  • 反射波增强指数与血压、血脂及血糖的相关性

    作者:姜允吉;韩春姬;全贞玉

    [目的]探讨反射波增强指数(AI)与血压、血脂和血糖的关系.[方法] 2007年在延吉市自然人群中进行横断面调查,测定517名健康体格检查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血压和AI.分析AI与血脂、血压和血糖的相关性.[结果]AI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男女AI水平均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AI水平与年龄、舒张压和血糖有一定的相关性,女性AI水平与年龄、收缩压和血糖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年龄、血压和血糖是AI的影响因素.

  • 动脉僵硬度与血脂水平及膳食的关系

    作者:郑玉荣;韩春姬;全贞玉;俞星;李莲姬;平良一彦

    [目的]探讨动脉僵硬度与血脂水平及膳食的关系,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07年3月在延吉市随机整群抽取2所单位516名职工,其中男性为240名,女性为276名.进行左侧桡动脉脉搏波分析,测量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I);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问卷收集试验对象一般情况,用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调查.[结果]男性AI与血脂各项指标无相关性(P>0.05),女性AI与血清TC,TG呈正相关(P<0.05,P<0.01);校正年龄因素后,男性血脂水平正常范围者与异常者A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TG正常范围者AI明显低于升高者(P<0.01).男性AI与瘦肉类、膳食补充剂摄取频率呈负相关,女性AI与蔬菜水果摄取频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动脉僵硬度与血脂水平及膳食有一定的关系.

  • 健康人群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参考值研究

    作者:郑玉荣;韩春姬;全贞玉;俞星;平良一彦

    [目的]观察健康人群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I)参考值范围,探讨AI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延边地区选择18~79岁健康人988名(男性为500名,女性为488名),采用HEM-9000AI型动脉反射波检测装置检测AI.[结果]各年龄组男性AI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45岁组男性及女性AI均明显高于18~29岁组,46~79岁组男性及女性AI均显著高于30~45岁组,男性及女性AI均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健康人动脉AI受性别及年龄影响,应按照不同性别和年龄分别建立正常参考值.

  • 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在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及血管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李明珠;刘玥;李敏;江华

    目的 探索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对血压管理及评估血管功能的意义.方法 入选对象348例.采用BPro?动脉脉搏波采集设备结合A-PULSE CASP?中心动脉压应用软件检测,按年龄、疾病等分组统计,探讨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在血压管理及评估血管功能方面的临床意义.结果①高血压组中心动脉收缩压(Central Aortic Systolic Pressure,CASP)显著高于正常组;反射波增强指数(Radial Augmentation Index,RAI)、收缩期巅峰与动脉反射波时差(Peak Relative Time, PRT)小于正常组.②血压控制达标组CASP、RAI均小于未达标组.③血压控制达标组CASP较正常组偏高.结论 CASP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血压,控制中心动脉压有助于改善血管顺应性.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作者:严子君;张瑞岩

    动脉僵硬度增加为心脑血管系统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降低动脉僵硬度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无创性评价动脉僵硬度的一些指标如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反射波增强指数(AI)等均能良好反映个体动脉僵硬程度.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参与全身细胞外基质(ECM)降解的锌蛋白酶家族.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无论在健康人群中还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中,MMPs的表达及活性与动脉僵硬度增加均显著相关.MMPs可能成为降低动脉僵硬度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靶点之一.

  • 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动脉僵硬度及波反射的关系

    作者:刘常远;黄绮芳;李燕;王继光

    目的:探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受体基因(RAGE) Gly82Ser (rs2070600)、-374T/A (rs1800624)多态性与动脉僵硬度及波反射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上海郊区的社区居民.采用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ABI)SnapShot方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血浆AGEs浓度,并经对数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hygmoCor系统测量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中心及外周反射波增强指数(cAI、pAI),分别评估动脉僵硬度和波反射.结果:968名研究对象年龄(55.2±13.0)岁,其中女性607名(62.7%),高血压患者361例(37.3%),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85例(8.8%).Gly82Ser (GlyGly 56.3%、GlySer 38.6%、SerSer 5.1%)与-374T/A (TT 65.4%、TA31.4%、AA 3.2%)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均P>0.05).Gly82Ser与-374T/A各基因型之间血浆AGEs浓度无显著差异(均P>0.05);但在调整相关危险因素后,-374A等位基因携带者AGEs浓度显著高于TT纯合子(5.5 mg/L比4.9 mg/L,P=0.02).随着Gly82Ser变异Ser等位基因个数的增加,pAI呈上升趋势(β=0.14,P=0.049),但基因型之间cfPWV无明显差异(均P>0.05);-374T/A各基因型之间cfPWV与中心及pAI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RAGE基因可能与血浆AGEs浓度及动脉波反射仅存在较弱相关.

  • 两种仪器检测反射波增强指数和中心动脉收缩压的比较研究

    作者:樊旺祥;李燕;李发红;魏方菲;单晓莉;王继光

    目的 比较澳大利亚SphygmoCor系统及日本Omron HEM-9000AI脉波检测仪检测反射波增强指数(AI)及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对224名未进行降压治疗的受检者在同一天先后接受SphygmoCor和Omron HEM-9000AI检测仪检测,采用简单相关和Bland-Altman分析两种仪器检测的AI和CSBP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两种仪器检测AI和CSBP的影响因素.结果 Omron检测的AI及CSBP均高于SphygmoCor[(81.5±14.4)%和(77.6±16.2)%,( 132.3±16.7)mmHg和(121.4±14.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的绝对差异分别为(3.9±11.0)%和(10.9±11.0)mmHg.两种仪器检测的CSBP和AI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5,P<0.001;r=0.76,P<0.001).两种仪器检测的AI值均受年龄、性别、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影响(P<0.001),SphygmoCor的AI还受体质量指数的影响(P<0.05).Omron检测的CSBP受性别和体质量指数的影响(P<0.05),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而SphygmoCor检测的CSBP只受年龄因素影响(P<0.01).结论 Omron HEM-9000AI和SphygmoCor系统在测量外周桡动脉AI上一致性较好,都较适合大规模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但两种仪器估算的CSBP绝对差别较大,不能相互替代使用.

  • 他汀类降脂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影响

    作者:都志明;洪侃;曹云翔;李晓燕;王华伟;卞坤娟

    目的:探讨他汀类降脂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 medial thickness,IMT)和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x)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3月经冠脉造影或冠脉CT血管重建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同时伴高胆固醇血症,且入选前未服用降脂药物或曾服用但已停用血胆固醇再次升高的患者57例,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选后1周内、治疗后3、6个月测定IMT、AIx以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他汀类药物治疗后3、6个月时都能有,效地改善血脂水平,但是IMT的变化不明显(均P>0.05),而AIx治疗前后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均P<0.01),治疗前后以AIx为因变量,以IM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TC(治疗前r=0.55,t=4.32,P<0.01;治疗后r=0.69,t=4.96,P<0.01)和LDL-C(治疗前r=0.42,t=3.03,P<0.01;治疗后r=0.51,t=2.63,P<0.01)进入方程,统计分析表明TC、LDL-C和AIx呈正相关关系。结论:AIX较IMT能够更好地反映降脂治疗改善动脉硬化的效果。

  • 平板运动对6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无创中心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作者:王晋丽;陈韵岱;石亚君;薛浩;郜玲

    目的:研究6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前后无创中心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为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提供新的研究指标。方法连续入组2013年7月~2014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行平板运动试验且年龄小于等于60岁的受试者。采用Bruce症状限制性方案,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68)和非冠心病组(n=97)。应用无创方法检测运动前后受试者的中心血流动力学参数:中心动脉压(cSBP),反射波增强指数(AI)和反射波增强压(AP)。结果平板运动结束即刻,在冠心病组,AI运动后无明显变化(P=0.516),而非冠心病组有显著降低(P<0.001);两组cSBP均出现升高(P<0.001)。两组组间比较,冠心病组运动前AI和运动后cSBP高于非冠心病组(P=0.009, P=0.009)。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冠心病人群中,运动后大心率是影响△cSBP(运动后cSBP-运动前cSBP,cSBP增幅)的主要因素(B=-0.073,P=0.012)。冠心病组按照平板运动试验结果(阴性和阳性)分层分析,发现阳性组运动后cSBP的增幅较小(P=0.048),进一步回归分析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运动后AI出现差异性变化,冠心病患者AI未见明显降低,提示AI可能与运动后冠脉血流灌注密切相关;可能是康复治疗提高运动后心肌缺血阈值治疗的又一靶点。

  • ACE抑制剂对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影响

    作者:王礼春;马虹;廖新学;何建桂;曾武涛;陶军

    [目的]研究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在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中的变化及ACE抑制剂对其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心力衰竭治疗组(12只,培哚普利每天3 mg/kg)、心力衰竭对照组(12只)和假手术组(6只).其中心力衰竭的模型通过缩窄腹主动脉制成.分别处理3个月后,通过直接测定的主动脉压力波型,观察不同组别中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差异.[结果]假手术组的反射波增强指数为-34.63±3.16,心力衰竭时反射波增强指数明显增高(心力衰竭对照组,8.41±14.11),应用培哚普利治疗后能使其恢复(心力衰竭治疗组,-37.45±9.83).[结论]培哚普利能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反射波特征,其抗心力衰竭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改善血管的动脉弹性,从而优化心脏和血管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 反射波增强指数与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

    作者:林葆菁;蒋智渊;黄荣杰;刘唐威

    目的:探讨反射波增强指数(AI)与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病区治疗的18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体重指数(Ibm)分为Ibm正常组(Ibm<24 kg/mm2,n=80)、超重组(Ibm 24~28 kg/mm2,n=70)及肥胖组(Ibm>28 kg/mm2,n=39).测定各组Ibm、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I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结果:3组Ib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SBP、DBP、Ccr、FBG、PBG、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bm正常组的HDL-C明显高于超重组和肥胖组(P<0.05),且超重组的HDL-C稍高于肥胖组(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的AI、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高于Ibm正常组,且肥胖组高于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血糖、血压、血脂因素后,AI仍是24 h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I可作为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指标.

  • 健康人血糖、血脂、年龄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相关分析

    作者:李晶;窦京涛;金楠;姬秋和

    目的 探讨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血脂、血糖及年龄的关系.方法 2007年于北京大兴区选择630名年龄≥18岁健康常住居民[三酰甘油(TG)≤1.7 mmol/L,且胆固醇(TC)≤5.7 mmol/L;空腹血糖(FPG)<61mmol/L,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 h血糖<7.8 mmol/L;收缩压≤140 mmHg,且舒张压≤90 mmHg]进行血脂、血糖、年龄及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等检查.结果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FPG(标准系数=0.006)、TC(标准系数=1.849)、年龄(标准系数=0.252)有一定的相关性(均P<0.01).结论 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FPG、TC、年龄相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