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52例

    作者:刘飞龙;柳文保;阮辉;郝胜华;秦仁义;戴植本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保肛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抗癌药明胶海绵栓塞髂内动脉及自行设计的专科产品肛门直肠牵拉器行改良的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52例.结果:5 a生存率按Dukes分期A为100%,期为80%;C期为43%.总的5 a生存率为75%.局部盆腔复发率11.5%.结论:采用抗癌药明胶海绵栓塞髂内动脉及改良的结肠肛管吻事术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 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肿瘤26例

    作者:宋华羽;李激;左志贵;徐昶;倪士昌;陈绍棋

    目的 总结用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6例无外括约肌受侵的低位直肠肿瘤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加经肛内括约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肿瘤下缘距齿状线 2 cm者,行内括约肌部分切除;肿瘤下缘距齿状线 1.0 cm、<2.0 cm者,行内括约肌次全切除;肿瘤距齿状线<1.0 cm或侵及齿状线者,行内括约肌全切除,结肠肛管行端端吻合.结果 26例患者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为0~3 cm.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16例.乳头状癌1例,绒毛状腺瘤癌变1例.巨大绒毛状腺瘤2例.病理分期:pTNM Ⅰ期11例,ⅡA期8例,ⅢA期4例,ⅢB期1例;T分级:T1 8例,T2 15例,13 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早期肛门经常粪污,每日大便3~10次.术后1年控便时间可达5 min以上,患者排便次数减少,少为每日1次,或每日2~4次.但内括约肌全切除者仍偶然粪污.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术后5个月吻合口肿瘤复发1例,术后10个月肝转移1例,术后26个月心源性猝死1例.结论 对于癌灶局限于直肠壁内的超低位直肠癌,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可以达到根治效果,并保留肛门功能.

  • 全直肠系膜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84例分析

    作者:谢尚奎;吴印爱;刘献棠;王志伟

    我院自1995年4月至2000年4月按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结肠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84例,在根治直肠癌的同时,又保留了肛门,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腹腔镜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世斌;邓量;李明哲;黎文峰;韩方海;肖隆斌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并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腹腔镜改良Parks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3年4月期间28例腹腔镜改良Parks手术患者(腹腔镜组)和56例开腹手术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术后并发症以及肛门植物神经功能状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52个月,腹腔镜组术后出现吻合口瘘2例(7.1%),全部行二次横结肠造口手术,出现1例吻合口狭窄,2例排尿困难。开腹组术后出现吻合口瘘5例(8.9%),2例行二次横结肠造口手术,3例经局部引流通畅,静脉肠外营养支持后瘘口闭合,其他4例并发症主要为性功能和排尿困难。腹腔镜组术后3个月内4例(14.3%)患者出现排便功能障碍,而随着时间的增加,排粪功能优的患者比例并未下降(χ2=0.778,P=0.678)。结论腹腔镜改良Parks手术可以有效提高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的保肛率,手术并发症并未增高,术后有较满意的控粪、排尿功能。

  • 外翻脱出式内括约肌切除的直肠癌根治术

    作者:戴勇;姜金波;张晓明;马喆;毕冬松;靳祖涛;孙靖中

    研究证实,选择局限于直肠壁内(或内括约肌内)的超低位直肠癌,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内括约肌切除(ISR)、结肠肛管吻合,既可避免永久造口,又能保留较好的肛门功能和较低的局部复发率[1,2].本研究对超低位直肠癌采用外翻脱出式ISR,手术操作简便实用,获得了较好根治效果及肛门控便功能,现报告如下.

  • 大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探讨及处理

    作者:袁德安;阮俊钢

    收集1997年来我院行大肠癌根治术后肠吻合的病例155例,吻合术式为结肠空肠吻合、结肠结肠吻合、结肠直肠吻合及结肠肛管吻合。发生吻合口瘘9例,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5.8%。本文对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进行探讨。旨在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155例手术患者中男性91例,女性64例。年龄22岁~76岁,病理报告腺癌148例,恶性淋巴7例。肿瘤TNM分期:T2期10例,T3期101例,T4期44例,……

  •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治疗超低位直肠癌

    作者:周振旭;郑晓风;宋华羽;王哲近;左志贵;阮小蛟;朱恒梁;蒋飞照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ISR)保肛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13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2.0~5.0cm)患者采用腹腔镜TME联合经肛ISR治疗.结果 13例患者无中转开腹或改行腹腔镜Miles术,行部分ISR 7例,次全ISR 4例,完全ISR 2例.6例同时行回肠造口术,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7例未行回肠造口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加行回肠造口术及充分引流后痊愈.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腹腔出血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阴茎勃起硬度下降.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无复发及转移.术后早期肛门经常粪污,每日排便3~10次.术后1年控便时间可达5min以上,排便次数减为每日1~4次.绝大多数患者能控便,但内括约肌全切除患者腹泻时仍有粪污.结论 选择合适的的超低位直肠癌,特别是没有侵犯外括约肌的早期患者,采用腹腔镜TME联合经肛ISR是可行的,能体现根治、保肛、微创和经济的优点.回肠造口术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但如何理想地解决早期排便功能障碍仍需进一步研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问题仍需长期随访.

  • 结肠肛管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8例

    作者:杨传青;陈木水;张晓玲

    近十几年来,由于手术技术提高,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普遍实施,尤其是自从吻合器及双吻合技术(DST)应用以来,低位直肠癌术中保留肛门的比例得以很大地提高.

  • 超低位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5例疗效观察

    作者:胡思锋;杜柏荣

    1996年5月~2002年6月,我院应用超低位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5例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8~72岁,平均56岁.肿瘤下缘距肛缘5~7 cm,平均5 cm;Duke A期5例、B期16例、C期4例;溃疡型14例,隆起形11例;高分化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2例,黏液腺癌1例.

  • 介绍一种新型结肠贮粪袋手术-结肠成形术

    作者:刘全芳

    通常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直接行低位结直肠吻合或结肠肛管吻合,术后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异常如:便次增多、控便力差等[1~3],有些病人症状持续时间长达两年[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各种贮粪袋先后被设计,其中J型结肠贮粪袋近年较为流行,但也存在着诸如:大便淤积、排便困难、贮粪袋破裂等术后并发症[1];此外,在少数肥胖男性病人,因骨盆狭窄,且结肠系膜富含脂肪,制成的J型结肠贮粪袋相对过于肥大,使其与残存的远端直肠或肛管吻合非常困难.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采用Fazio[1]设计的新型结肠贮粪袋来替代J型结肠贮粪袋,先后应用于13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疗效满意.

  • 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作者:张斌;赵克;刘泉龙;尹淑慧;赵玉涓;卓光鑚;冯滢滢;朱军;丁健华

    目的 总结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临床处理措施.方法 2011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火箭军总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采用LapISR治疗了7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对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定义术后3个月内发生的并发症为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至随访终点(2016年6月30日)发生的并发症为术后并发症;总结分析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结果 全组73例患者中,男49例(67.1%),女24例(32.9%);中位年龄61(25~79)岁,肿瘤下极距肛缘的中位距离为4.0(1.0 ~ 5.5) cm;中位手术时间为195(120 ~ 360) min,中位出血量100(20 ~ 300) ml.所有患者均常规行预防性末端回肠袢式造口.全组患者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R0切除率98.6%(72/73),肿瘤远切缘均为阴性,中位清扫淋巴结数14(3 ~ 31)枚/例.围手术期,有21例(28.8%)出现34例次并发症,其中7例次(20.6%)为Dindo Ⅲ~Ⅳ级;以吻合口相关并发症为多(16.4%,12/73),其中吻合口周围黏膜缺血9例(12.3%,9/73);吻合口狭窄7例(9.6%,7/73),有4例为吻合口周围黏膜坏死脱落后继发狭窄,予扩肛对症处理;A级吻合口瘘3例(4.1%,3/73),予保守治疗;吻合口及近端肠管缺血坏死1例(1.4%,1/73),行永久性造口.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1(3~ 60)月,共12例(16.4%)患者出现16例次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吻合口狭窄6例(8.2%),A级与B级狭窄各3例;其中2例A级狭窄患者经肛切除吻合口瘢痕后好转,1例B级狭窄经肛切除瘢痕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余3例予扩肛、灌肠或泻剂辅助排粪.4例(5.5%)男性患者发生吻合口近端肠管狭窄,其中1例因不全性肠梗阻反复发作行永久性造口;1例辅助放疗后出现吻合口近端肠管纤维瘢痕样狭窄,予扩肛、灌肠保守治疗;1例黏膜缺血坏死后经内镜及消化道造影证实吻合口近端肠管发生节段性狭窄;另1例经内镜切除狭窄瘢痕后好转.此外,1例直肠阴道瘘与1例不全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于术后31个月经肛手术切除;1例辅助放疗后出现吻合口部分裂开及吻合口瘘.共计6例(8.2%)患者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干预.结论 LapISR治疗低位直肠癌围手术期和随访期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相关并发症为多,需积极应对、采用合适的方式来处理.

  • 结肠肛管吻合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

    作者:白东林;李沁;黄客增

    目的 对比结肠肛管吻合与超低位结直肠吻合用于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近远期肛门功能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7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行直肠癌全切+结肠肛管吻合术,n=38)及对照组(行直肠癌全切+超低位结直肠吻合术,n=41).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肛门功能.结果 术前两组ARP、M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RP、MSP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术后3月、12月对照组的ARP及MSP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月ARP及MSP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月ARP及MSP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两组患者肛门功能,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优良率分别达47.37%、100.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超低位结直肠吻合术相比,结肠肛管吻合术能更好地保留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近远期肛门功能.

  • 拖出式结肠肛管吻合术的改进和应用

    作者:李德川;陈贤贵;楼荣灿;陈万源;冯海洋;黄平;刘勇;钱俊

    目的:介绍拖出式保肛术的改进经验,探讨改进术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87年5月~2000年12月间488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18%;术后肛门功能满意.结论:拖出式保肛术的改进,显著改善了术后排便节制,确保肿瘤切除的彻底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这一手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