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介入途径下中药白芨提取物作为基因递送载体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经介入途径中药白芨提取物作为基因递送载体的可行性.方法:从中药白芨中提取其有效成分-白芨多糖, 采用胺化还原法制备阳离子型白芨多糖,体外实验检测该阳离子型多糖对质粒DNA的结合与保护作用, 以及阳离子白芨多糖载基因复合物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转染, 进一步通过介入途径经肝动脉给予该复合物, 以GFP作为报告基因检测复合物在体内对活体兔肝细胞的转染.结果:所制备的阳离子型白芨多糖载基因复合物可以结合并保护质粒DNA免受DNA酶的降解; 体外实验证实该复合物可以转染入体外培养肝癌细胞, 以阳离子白芨多糖作为转染载体时转染效率要低于脂质体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87%±3.27% vs 36.64%±6.87%,P <0.05). 采用介入方法经肝动脉给药时复合物能靶向转染入活体兔肝细胞内并实现表达.结论:采用介入途径经肝动脉给药时阳离子白芨多糖载基因复合物可以实现活体肝细胞靶向转染, 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多聚阳离子型的基因载体在基因治疗中发挥作用.
-
MALDI-TOF-MS测定天然白芨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研究
目的 考察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用于检测天然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可行性及条件.方法 以2,5-二羟基苯甲酸(DHB)为基质对精制后的天然白芨多糖(未分级)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测定.条件采用DHB-白芨多糖为1.5:1,室温液滴自然干燥法;线性正离子谱模式,激光强度:1500~2500单位.结果 白芨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6×104~3×105,其分散性较大.结论 采DHB与白芨多糖样品比例为1.5:1,直接液滴干燥法效果好,能获得较好的图谱效果.
关键词: 白芨多糖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基质 相对分子质量 -
正交试验优选白芨多糖硫酸酯化工艺的研究
目的优选白芨多糖硫酸酯化的佳工艺.方法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合成白芨多糖硫酸酯.以取代度和产物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试剂比例、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优选.结果吡啶和氯磺酸比例6:1,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2 h为比较适宜的工艺条件.结论白芨多糖硫酸酯化优化的工艺条件方法可行,为进一步扩大试验提供了有价值的参数.
-
白芨多糖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
目的 观察白芨多糖对实验性小鼠和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制备白芨多糖.采用冷水应激、乙醇诱导法制作小鼠胃溃疡模型,幽门结扎等方法制作大鼠胃溃疡模型.试验动物各分为5组:白芨多糖低剂量组、白芨多糖中剂量组、白芨多糖高剂量组、对照组和模型组,连续给药3 d,造模后处死动物并观察胃溃疡指数.结果 白芨多糖对冷水应激小鼠胃黏膜损伤、乙醇诱导的小鼠胃黏膜损伤及结扎型大鼠胃黏膜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白芨多糖对实验性动物胃溃疡具有保护作用.
-
白芨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白芨多糖(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BSPS)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提取白芨多糖并测定其含量.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d),连续3 d.建立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观察灌服不同剂量白芨多糖溶液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碳廓清试验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白芨多糖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提取的3批白芨多糖中的多糖含量分别为93.490%、92.280%和92.629%.在碳廓清试验中,与模型组相比,500 mg/(kg·d)白芨多糖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吞噬指数,其作用与100 mg/(kg·d)的左旋咪唑大致相当.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1、3、10 μg/ml的白芨多糖均可显著提升Con A诱导的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白芨多糖终浓度为3μg/ml时,提升作用为显著;3 μg/ml白芨多糖可显著提升LPS诱导的小鼠B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白芨多糖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均有促进作用.
-
白芨多糖对正常小鼠出、凝血时间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白芨多糖对正常小鼠出、凝血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白芨多糖止血作用的机理奠定基础,并为临床合理使用白芨多糖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小鼠灌服不同剂量的白芨多糖水溶液,采用断尾法测定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毛细玻管法测定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白芨多糖高、中剂量组BT与正常组比较明显缩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白芨多糖高、中剂量组CT与正常组比较明显缩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芨多糖能明显缩短正常小鼠的BT和CT,具有促进止血、凝血作用.
-
白芨多糖对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治疗作用及机制的探讨
目的:观察白芨多糖对大鼠乙酸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清洁级wistar成年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白芨多糖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盐酸雷尼替丁)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按文献方法制备慢性乙酸胃溃疡模型[1].造模后第三天给药,共治疗14天.治疗结束后,观察白芨多糖对胃溃疡治疗作用,并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NO)活性、内皮素(ET-1)含量,以及溃疡周围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白芨多糖高、中、低剂量对乙酸性胃溃疡的抑制率分别为86.64%、76.65%和70.42%.白芨多糖能增加乙酸性胃溃疡大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NO活性,降低ET-1含量,同时使溃疡周围胃粘膜中EGF和EGFR的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白芨多糖对大鼠乙酸性胃溃疡具有显著治疗作用,其机制与增强胃粘膜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生成,促进溃疡局部胃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加强损伤组织修复有关.
-
白芨多糖对大鼠应激性溃疡作用机制的探讨
目的:观察白芨多糖对胃溃疡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治疗机制。方法:清洁级Wistar成年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白芨多糖高剂量组、白芨多糖中剂量组、白芨多糖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各组分别检测SOD、MDA含量及HSP70表达变化。结果:白芨多糖高、中、低剂量组血清和胃粘膜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HSP70表达显著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白芨多糖能逆转应激所致的SOD活性、MDA含量变化,促进胃粘膜HSP70的表达,从而增强机体和胃粘膜局部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生成,并启动内源性保护机制,降低应激时大鼠的胃粘膜损伤。
-
白芨多糖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影响的实验观察
目的:通过水浸束缚法复制急性胃溃疡大鼠模型,观察白芨多糖低剂量(15mg·kg(-1))、中剂量(30mg·kg(-1))、高剂量(60mg·kg(-1))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白芨多糖治疗溃疡病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健康wistar成年雄性大鼠,采用水浸束缚方法复制大鼠实验性急性胃溃疡动物模型,测定溃疡指数(U1)并计算溃疡抑制百分率,观察白芨多糖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同时测定胃酸、胃蛋白酶含量及胃粘膜粘液含量、血清SOD,MDA含量,探讨其促进胃溃疡愈合的可能机制.结果:白芨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溃疡抑制百分率分别为28.34%,63.16%和65.23%;白芨多糖能增加胃粘膜粘液含量,减少胃液分泌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水平.结论:白芨多糖具有明显的抗应激性胃溃疡作用.该作用与白芨多糖增强胃粘膜屏障和防御功能、减少攻击因子对胃粘膜损伤以及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等因素有关.
-
白芨多糖抗实验性胃溃疡的研究
目的:考察白芨多糖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无水乙醇致胃溃疡模型和大鼠醋酸致胃溃疡模型,采用试剂盒对大鼠血清中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白芨多糖(BT01,50,100,200mg·kg-1)能明显降低无水乙醇致小鼠胃溃疡;白芨多糖(25,50,100mg·kg-1)降低乙酸致大鼠胃溃疡;降低溃疡大鼠血清中MDA含量,提高SOD含量.结论:白芨多糖具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其抗胃溃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胃黏膜修复.
-
疏水改性白芨多糖自组装载紫杉醇纳米粒抗小鼠肝癌作用
目的 考察3种取代度的疏水改性白芨多糖自组装载紫杉醇纳米粒子对大鼠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肝癌实体瘤动物模型,观察纳米粒子对其影响,分别以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和肝指数为指标考察其治疗作用.结果 高取代度纳米粒子组对小鼠肝癌细胞H22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疏水改性白芨多糖自组装载紫杉醇纳米粒子有抑制小鼠肝癌作用,并有调节免疫功能.
-
白芨多糖提取方法的优选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目的 从白芨中等粉中用不同方法提取白芨多糖,优选佳的提取工艺,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水提法、碱水提法、纤维素酶解法、超声波法进行提取;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得出多糖得率高的一种方法为基础,以多糖含量为指标进行工艺优化;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的方法研究其理化性质.结果 超声提取法好,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温度80℃,时间10 min,提取率为49.90%;求出5个理化性质数据.结论 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白芨多糖的得率高于其他方法,适宜大规模生产;为白芨多糖现代化应用提供了依据.
-
胆甾醇琥珀酰基白芨多糖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目的 对白芨多糖疏水改性,并测其分子量和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 以白芨多糖为原料,合成胆甾醇琥珀酰基-白芨多糖;用红外光谱对结构进行表征;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分子量.结果 合成了胆甾醇琥珀酰基白芨多糖;分子量为650 kDa;其理化性质:pH 6.89;黏度130 mPa·s;等电点5.07;溶解度0.9g.结论 合成方法可行,得率稳定,为进一步扩大试验提供了研究基础.
-
新型血管内液体栓塞剂中有效组分的体外促凝血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用于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型血管内液体栓塞剂中有效栓塞成分(白芨多糖与二醋酸纤维素聚合物)的体外促凝血作用.方法 将有效栓塞成分按质量比不同分为4组,观察各组样品对凝血酶原时间(P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结果 新型血管内液体栓塞剂能显著缩短PT, 且缩短程度与主要栓塞成分白芨多糖所占比例成正相关;同时此栓塞剂也可缩短aPTT.结论 新型血管内液体栓塞剂在体外实验中明显促进凝血,并偏重于影响外源性凝血途径;此外,主要栓塞成分白芨多糖在促进凝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剂 白芨多糖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白芨多糖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从天然药物白芨块茎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白芨多糖,探究其对(噁)唑酮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在(噁)唑酮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白芨多糖可通过促进结肠黏膜损伤修复和抑制相关免疫反应抑制小鼠结肠炎的发展,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的疗效.细胞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白芨多糖对巨噬细胞有一定的免疫调节能力,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活性从而影响淋巴细胞的活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能缓解噁唑酮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疾病症状.
-
左氧氟沙星白芨多糖滴眼液的眼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目的 评价5 g·L-1左氧氟沙星白芨多糖滴眼液(左氧白芨滴眼液)滴兔眼后,药物在眼部的药代谢动力学,以及与5g·L-1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乐必妥)比较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64只(128眼),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左氧白芨滴眼液5.0μL滴眼,对照组给予可乐必妥50 μL滴眼.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取房水和角膜,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左氧氟沙星浓度.采用DAS ver2.0药物代谢动力学程序计算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将左氧氟沙星与其他杂质很好地分离,其低定量浓度为53.95μg·L-1,组织中回收率稳定.左氧白芨滴眼液与可乐心妥在房水中的半衰期(t1/2)分别为90.512 min和106.480 min,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5.000 min和60.000 min,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2 318.973μg·L-1和1111.45μg·L-1(P<0.05);角膜中t1/2分别为109.400 min和64.956min,tmax分别为10.000min和15.000min,Cmax分别为23.012μg·g-1和16.389μg·g-1.左氧白芨滴眼液组房水和角膜中药物质量浓度曲线下面积(AUC0-240)分别是可乐必妥组的1.79倍和1.37倍.结论 左氧白芨滴眼液较可乐必妥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
白芨多糖的实验及应用研究
白芨多糖为中药白芨中提取的一种水溶性杂多糖,又称白芨胶、白芨甘露聚糖,由4分子甘露糖和1分子葡萄糖组成的葡萄糖配甘露聚糖[1],分子中还结合有少量金属离子,同时存在β-1,4-甘露糖、β-1,4-葡萄糖和α-1,6-葡萄糖三种残基[2-3].其分子量分布较宽,平均分子量为10-20kD[4].白芨多糖是安全高效的医药原料、性能卓越的药用辅料和相当有发展前景的生物医学材料,具有功能缓释性、局部滞留性、自身降解性、无刺激性以及无毒副作用等特点[5].笔者通过查阅近年关于白芨多糖的文献资料,对白芨多糖的提取工艺、实验及应用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
颅内动脉瘤新型液态栓塞剂体外模型栓塞研究
目的自行制备了一种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的天然来源的液体材料,研究其结构与体外模型栓塞的效果.方法从天然植物白芨块茎分离纯化出一种多糖,以其为主要成分(体积分数70%)制备液体栓塞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结构,并进行了静态、动态(300ml/min流速)、DSA监视等情况下的20例体外模型栓塞实验.结果纯化白芨多糖含甘露糖与葡萄糖(糖残基比值:2.1~2.5:1)制备所得液体栓塞材料,SEM显示其内部呈有序的多孔蜂窝状,其直径为50~250μm的孔径和厚度>20μm的孔壁.体外模型栓塞表明该材料可顺利通过>1.5 F导管,遇水后在17~24 s内迅速固化,有效填充80%~90%体积瘤腔无外溢.结论以白芨多糖为主要成分制备的液体栓塞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可经导管注射与固化速度快.
-
白芨多糖预防免疫及化学性肝损伤?
目的:探讨白芨多糖(BSPS)对免疫性及化学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昆明(KM)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BSPS小、中、大剂量组( n=6)。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ConA)诱导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测定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另取健康雄性KM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水飞蓟素组,BSPS小、中、大剂量组(n=10),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建立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ALT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考察BSPS对小鼠肝重和脾重的影响。结果免疫性肝损伤实验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BSPS小、中、大剂量组血清ALT、AST降低,中、大剂量组ALT、AS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化学性急性肝损伤实验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BSPS小、中、大剂量组肝指数、脾指数和ALT含量均下降,GSH逐渐增高,中、大剂量组G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中、大剂量BSPS对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及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有一定改善作用,中、大剂量BSPS均有一定肝脏保护作用。
-
正交试验优选蒽酮-硫酸法测定白芨多糖含量条件
目的:探讨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的影响因素,优选白芨多糖含量测定的优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加热时间、加热温度、蒽酮-硫酸试液的用量作为考察因素,以吸光度值为评价指标,优选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的佳条件.结果:佳测定条件是蒽酮-硫酸试液用量为4.5 ml,加热温度为100℃,加热时间为3 min,显色剂质量分数为0.2%,测定波长625 nm.葡萄糖质量在0.008 75~0.175 m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平均回收率为99.48%,RSD为1.84%,精制白芨多糖换算因子f为1.69.结论:优选的测定条件,吸光度值大,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白芨多糖成分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