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对照观察

    作者:刘呈宇;张明雪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抗心衰常规治疗加曲美他嗪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判定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6min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浆NT-proBNP均减少,6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超声心动图检测LVEF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

  • 加减木防己汤对缺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肌浆网Ca2+-ATP酶及心肌重构的影响

    作者:许琳;龚一萍;唐海林;沈炜毅;许晓丽;南敏敏

    目的:探讨加减木防己汤对缺血性心力衰竭(ischemic heart failure IHF)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冠脉结扎法制备IHF模型,选取6只为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6只)、西药组(6只)、中药高剂量组(6只)、中药中剂量组(6只)及中药低剂量组(6只)5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1.0 mL/(100 g·d)纯净水灌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8、4、2g/mL)分别予等体积加减木防己汤灌胃;西药组予5 mg/(100 g·d)卡托普利灌胃,持续4周.心脏超声、血浆TNF-α、Ang Ⅱ、IL-6、ET-1浓度测定及免疫组化测SERCA2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射血分数(EF)、实际面积和IOD阳性指数明显降低(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左室后壁厚度(LVPWD)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中药低、中、药高剂量组EF明显升高(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LVS明显下降(P<0.05);中药3组室间隔厚度(IVSD)、LVPWD无明显改变(P>0.05),中药高剂量组实际面积明显升高(P<0.05),中药中剂量组IOD阳性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西药对照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EF明显升高(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LVS明显下降(P<0.05),中药3个剂量组实际面积和IOD阳性指数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西药和中药均能改善大鼠心功能,主要表现为对收缩功能改善;中高剂量中药在改善收缩功能方面优于西药;中高剂量中药能显著增加心肌SERCA2a含量,但中药未能改善心肌重构.

  • 超选左前降支微血栓微球混悬液分次灌注构建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力衰竭组织工程学模型

    作者:张晶;傅向华;贾辛未;马宁;谷新顺;刘晓坤;樊欣娜;姜云发;范卫泽

    背景:既往心力衰竭模型制作方法主要通过开胸结扎不同部位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该方法创伤大、开胸手术复杂,动物死亡率高、术后恢复较慢.目的: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前降支微血栓微球混悬液灌注方法造成心肌缺血坏死,探索建立稳定存活的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动物模型.方法:对小型猪行冠状动脉造影监测心电图及应用漂浮导管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行pigtail导管测量左室舒张末压的变化,以4F导管超选左前降支行微血栓微球混悬液分次注入,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心肌灌注分级<2级和左室舒张末压力>15 mm Hg(1 mm Hg=0.133 kPa)时停止注射,间隔10 min重复注射,待左室舒张末压稳定在15~18 mm Hg后结扎血管,并加压包扎.监测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造模后1,7,14,30 d行心脏超声检查,造模30 d复查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并行心脏病理检查,认定和评价模型的成功率、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结果与结论:造模30 d后共有14头小型猪成活,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病理检查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病生理过程.其中13头小型猪达到动物模型标准,肺毛细血管楔压明显升高(P<0.01),心输出量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1),模型成功率为76.47%;病理检查显示心肌梗死面积占左心室面积的(33.85±4.43)%.微血栓微球混悬液灌注构建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更接近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临床病理生理学特点.

  •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作者:吴妮娜;何建云;朱磊;李晓妹

    背景: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已用于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争议.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10期)、Embase、CNKI、CBM、VIP、万方数据库中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数据并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纳入8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合计350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干细胞治疗组191例,常规治疗组159例;②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疗法相比,骨髓干细胞移植能增加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MD=4.68,95%CI(1.79,7.56),P<0.01],但在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D=-3.86,95%CI(-9.90,2.17), P=0.21]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MD=-3.20,95%CI(-9.21,2.80),P=0.30]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治疗过程中,两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85,95%CI(0.25,2.89),P=0.79];④当前证据显示,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良好,并能增加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但不能改善患者左心室重构.基于现有研究的缺陷,该结论仍需开展长期随访的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护理

    作者:郝松枝;王静姝;夏经菊;赖云平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冠状动脉狭窄造成的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症状.急慢性心肌梗死患者,部分心肌已坏死,不能再生,目前的内外科治疗均不能修复及逆转坏死的心肌,终发展为缺血性心力衰竭,而其5年生存率不到50%.特别是心力衰竭晚期药物治疗疗效差,心脏移植的方法又存在局限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则为一种为适合的治疗方法,国外已应用于临床,国内刚刚起步.我科于2003年11月~2004年6月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共14例,均获成功,现将其术前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 缺血性心力衰竭血运重建策略

    作者:李为民;李俭强

    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随着时间推移可进展为缺血性心力衰竭(IHF),发生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患者预后较差.血运重建治疗可挽救慢性缺血导致的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是IHF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文章重点介绍IHF血运重建策略方面的新进展.

  • 干细胞产业迎发展良机

    作者:刘文生

    全球产值将达4000亿美元、引发新一轮医学革命、生物技术中前沿和具发展前景的产业,诱人的数字和诸多溢美之词让干细胞技术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8月23日,在"缺血性心力衰竭干细胞治疗国际高峰论坛"上,利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C-Cure技术国际多中心(中国区)Ⅲ期临床试验启动,北京安贞医院、上海东方医院将率先开展这一临床研究.目前,C-Cure干细胞治疗心衰研究已在美国和欧盟获批进行Ⅲ期临床试验,预计该技术将于2016年在全球上市.为让中国心衰患者能同时应用该技术,香港麦迪舜医疗集团将在亚洲引入这一前沿技术,今年将在中国内地(北京、上海、广州)设立8~10个国际多中心临床基地,开展Ⅲ期临床研究.

  • 干细胞产业迎发展良机

    作者:刘文生

    全球产值将达4000亿美元、引发新一轮医学革命、生物技术中前沿和具发展前景的产业,诱人的数字和诸多溢美之词让干细胞技术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8月23日,在"缺血性心力衰竭干细胞治疗国际高峰论坛"上,利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C-Cure技术国际多中心(中国区)Ⅲ期临床试验启动,北京安贞医院、上海东方医院将率先开展这一临床研究.目前,C-Cure干细胞治疗心衰研究已在美国和欧盟获批进行Ⅲ期临床试验,预计该技术将于2016年在全球上市.为让中国心衰患者能同时应用该技术,香港麦迪舜医疗集团将在亚洲引入这一前沿技术,今年将在中国内地(北京、上海、广州)设立8~10个国际多中心临床基地,开展Ⅲ期临床研究.

  • H2S在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中的意义及其对干预效果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哲;王晶

    研究证实,近些年来国内外的冠心病和缺血性心力衰竭(IHF)发病率均有所上升,尤其是老年人[1,2]。H2 S(硫化氢)作为一种内源性的信号分子,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已渐渐的为人所认识并重视。H2 S 不仅能够舒张血管,保护各种血管内皮,抗氧化,还具有降血压、保护心肌功能等作用[4]。本研究即旨在探讨 H2 S 在老年 IHF 患者与正常老年人的水平差异,H2 S 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以及H2 S 对治疗效果的预测意义。

  •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28例

    作者:翟继民;程林

    传统缺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与其他心力衰竭治疗相近,通过药物或介入手术改变血流动力学参数,减轻心肌耗氧和心肌缺血引起的损伤,从而改善心肌功能.传统治疗方式和相关药物均存在一定问题.近年来,一种叫新活素的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开始运用于各种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不错的效果[1~3].本研究通过观察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注射新活素相关心衰指标的变化,以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传统药物曲美他嗪为对照,评价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 左卡尼汀对缺血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心肌酶学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周慧敏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缺血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心肌酶学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患者确诊心衰后,实施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联合应用左卡尼汀注射液,在连续使用左卡尼汀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心肌酶学、血脂及超声心动图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室舒张末内径较对照组缩小(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同Ⅰ酶(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应用左卡尼汀,能有效减低血脂水平,改善患者心肌酶学表现,延缓甚至逆转心室重构。

  • 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作者:翟东利

    目的:探讨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使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进行治疗前后的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金会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7.0%,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70.4%),LVEDV1、LVEF、24 h内心肌缺血次数指标的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年缺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心肌能量代谢与老年缺血性心力衰竭

    作者:秦少强;纪莉

    冠心病是老年常见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高,由心肌坏死或长期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缺血性心力衰竭(HF)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据Framingham地区32年的随访研究表明冠心病仅次于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第二常见原因[1].缺血可引起心肌能量代谢异常,进一步导致心衰,心衰后也可导致心肌代谢异常,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调节缺血时的心肌能量代谢有可能成为心衰治疗的新方法.

  • 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作者:齐永乐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4 例,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 例.用6min 步行试验(6MWT)、超声心动图(UGG)和Holter 评价左卡尼汀辅助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结果:治疗前后自身比较6min 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24h 内心肌缺血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或P<0.05);治疗后的组间比较示左卡尼汀进一步提高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6MWD(P<0.01)和LVEF(P<0.05),降低LVESVI(P<0.05)及LVEDVI(P<0.05),且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左卡尼汀,可改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心功能分级,并且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易志刚;郭文安;吴娟;黄上萌

    目的:分析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与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设为心衰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70例设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检测CysC水平,心衰组依据CysC水平分为正常CysC组(31例)与高CysC组(39例),探讨CysC水平与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关联.结果:心衰组CysC、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衰组心功能越差,CysC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cr与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CysC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正常CysC组,NYHA分级明显高于正常Cys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CysC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9.0%,住院死亡率为15.4%,3个月内再入院率为48.7%,3个月内全因死亡率为25.6%,均明显高于正常Cy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sC水平与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密切关联,可考虑作为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测因子.

  • 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新探索

    作者:高传玉;牛振民;高恩民;黄克钧;李炜;朱中玉;李牧蔚;翟亚平;张茵;段红艳;许文凯;徐予;张静;周晗;张嘉莹;沈玉祥

    目的:为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成人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27例,抽取骨髓后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直接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注入冠脉.结果:术后随访显示病人的活动能力明显改善,NYHA提高>2级12例,>1级4例,EF明显提高(36.4±12.5%,vs 46.3±10.6%,P<0.001),99Tc心脏ECT检查心肌缺血区可见岛状放射性同位素充盈,提示有部分新生心肌存在.因心肌再梗死住院1例,其他1 5例均无明显症状并院外存活.结论: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心肌细胞成形术,对缺血心肌的恢复和改善病人临床心功能有肯定疗效,该方法在临床上安全、简单、可行,对病人没有明显的负影响.

  • 左心室成形术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

    作者:孔烨;隋亮;瞿晓红;杭钧彪;沈振亚

    目的:探讨并行循环下采用左心室成形术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技术和经验,并报告中期疗效随访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7年6月,我院心胸外科17例行左心室成形术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4±12.1)岁.既往有心肌梗死史12例,合并缺血性二尖瓣返流10例,合并左心室室壁瘤13例,合并左心室血栓4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IVEF)为(29.1±6.4)%.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5例,Ⅲ~Ⅳ级12例.17例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9例行左心室成形术+冠状动脉旁路术;6例行左心室成形术+冠状动脉旁路术+二尖瓣成形术;2例行单纯左心室成形术.4例合并左心室血栓者同时行左室血栓清除.全组患者均采用常温并行循环、左心引流,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跳动下完成左心室成形术.13例患者采用Dor手术进行左心室成形,4例患者采用改良线性缝合法进行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术后患者均接受门诊或电话随访. 结果:全组发生手术死亡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存活患者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7±6.1)个月,无失访例.随访期间中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其余患者均存活,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术后患者IVEF平均为(42.8±7.2)%,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T~Ⅱ级9例,Ⅲ级6例(P<0.05). 结论:并行循环下采用左心室成形术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安全可靠,中期随访疗效满意,但其对于患者心功能以及生存率的远期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况

    作者:沈卫峰

    心力衰竭是21世纪全球性心血管疾病.流行病研究指出,在美国目前有500万心力衰竭患者,同时每年55万新诊断的患者[1].三年的死亡率约60%[2].心力衰竭也是住院的常见的原因,当患者因心力衰竭而住院后,则在以后的12周内约25%机会再入院或死亡[3].因此心力衰竭已是西方国家的一个严重和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在中国,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年龄4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的主要死亡原因[4].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形成,使冠心病成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10多年来由于对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药物和血运重建治疗的明显进展,使许多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死亡率显著降低.但这些患者通常存在严重的左心室功能不全,在疾病后期发生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例数增多.2000年中国心力衰竭病因统计报告指出,冠心病占50%以上[5].

  • 经皮穿刺经心外膜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犬严重缺血性心力衰竭

    作者:高连如;王志国;贺声;张宁坤;朱智明;张云山;费宇行;徐洪涛;丁青艾;杨晔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在犬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经皮穿刺心外膜下心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修复心肌、再生血管、改善心功能的可能性、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成年雄性家犬,体质量20~30 kg,经皮穿刺球囊封堵前降支建立犬心肌梗死模型手术后10 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立EF<40%为严重缺血性心力衰竭(共14条).随机实验分组:细胞移植组(n=6)及生理盐水注入组(对照组,n=8).细胞移植术前1 d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以DAPI标记.23G超声引导穿刺针尾部连接电极,穿刺入心外膜下心肌,监测电极显示ST段抬高,即注入细胞悬液1.3×106/ml,改变方向,每一点分别注射0.2 ml,共10点.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学检查.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大量新生细胞,并可见发出绿色荧光的丝状肌丝肌管.光镜下见大量移植的单个核细胞生长,移植细胞间及与宿主细胞间均有闰盘连结.细胞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域肉眼可见大量血管,小血管数量明显增加,心功能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每博输出量增加16.7 ml,EF增加14.7%,左室内径缩小6%.而对照组3个月后,梗死区室壁变薄,仅见纤维瘢痕组织,心腔扩大,心功能明显恶化.移植细胞组术中及术后均安全.结论:犬严重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经心外膜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修复心肌、再生血管、改善心功能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87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