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护患间的语言沟通

    作者:张爱君;陆双玲

    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要求,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护理工作进行的关键.住院患者心理变化大多是焦虑、缺乏安全感,有孤独感,紧张不安,他们需要予以同情、关心和谅解,使患者感到安全、放心、亲切,有所寄托,精神上得到安慰,病情也会迅速地好转,作为患者的贴心人--护士,在与患者朝夕相处,为患者做心理护理时,只有通过经常的语言沟通,才能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因人施护.

  • 我国老年社区的规划设计原则

    作者:罗璇

    在规划和设计老年社区时,我们不仅仅要按照国家相关的规范进行考虑,还必须根据老年人实际的不同需求,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为老人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康复养老环境.以下是目前比较实用的几点规划设计原则:注重老年人居住满意度规模不宜过大,选择离老年人熟悉环境不远的、发展较成熟的、适宜老人居住的区域.不能选择在各项配套设施不完备的城郊,远离亲朋、生活不便的区域,易让老人产生孤独感.同时选择的区域要避开外围吵闹的环境,能接纳各类特殊老年人群,并可以提供体贴的社区服务,满足老年人教育、工作、娱乐的需要.

  • 人老『性』不老

    作者:许兰德

    适当和谐的性生活对老年人来说,有利于增强神经系统的免疫功能,消除孤独感,使其对生活充满乐观情绪,从而延缓心理和生理上的衰老.当然性功能与其他器官系统的生理一样,也有一正常的衰退过程.虽然衰退本身不是一种疾病,但由此引起的生理上的改变可导致种种和疾病引起的相似的后果,如阳痿等.

  • 男性性欲减退是更年期表现吗

    作者:李宏军

    更年期,一般女性更为常见,是指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其实,男性也有更年期,从本质上看,与女性更年期的症状相似,只是变化比较缓慢.常见症状不外乎以下三类:(1)精神与神经症状.神经过敏(约占就诊者的90%),急躁、爱发脾气(80%),疲倦(80%),常有压抑感(77%),记忆力、思考力和集中力减退(76%),睡眠减少、失眠(60%),兴趣减低(60%),常有麻木、刺痛感(44%),常不安(34%),有恐怖感(40%),常有孤独感、缺乏自信心、易纠缠琐事等等.

  • 孤独的危害等同于每天吸15支香烟

    作者:

    新的研究表明,与家人、朋友和邻居关系密切能将一个人长寿的几率增加50%。但是有项涉及30万人的研究也显示,社会孤独感的危害等同于酗酒或每天吸烟15支。它是肥胖的两倍,甚至比不运动所带来的危险还要严重。社会孤独感伤害的不仅仅是老年人,任何年龄的人都有份儿。

  • 大学生孤独感与五态人格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婕;杨振宁

    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五态人格的相关关系.通过对某高校218名大学生随机抽样,比较UCLA孤独量表和五态人格量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孤独感与阴阳平和、太阴之人的性格特点有显著相关.

  • 小组社会工作对改善精神疾病患者孤独感的效果

    作者:刘俊;武艳红;苏献红;李晋华;孙俊梅

    目的 探讨小组社会工作对改善精神疾病患者孤独感的效果.方法 根据ICD-10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选取入住我院的精神疾病患者并通过状态与特质孤独量表(STL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尊量表(SES)及面谈筛选,选取有一定程度孤独感的患者共84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接受10次小组社会工作团体辅导,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小组社会工作前后采用STLS、PSSS、SES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量,实验组在小组社会工作结束后用自编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小组社会工作后,实验组和对照组SES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0.8.840,P<0.001),PSSS亦如此(t=3.727,P<0.01).在STLS降低幅度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t=-3.753,P<0.01).实验组对小组社会工作有较多正向评价.结论 通过小组社会工作的方式可以增加患者的社会支持感和自尊感,短期内对改善精神疾病患者孤独感有积极作用.

  • 儿童孤独感与同伴接纳的关系

    作者:任亮宝;吕进基

    目的:主要探讨儿童孤独感与同伴接纳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友谊质量问卷对某市一所小学3~6年级187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孤独感水平在性别(t=2.523,P<0.05)、年级(F=2.924,P<0.05)、是否独生子女(t=-2.554,P<0.05)和生源地上(t=-2.534,P<0.05)存在显著差异;儿童积极友谊在性别上(t=-4.002,P<0.01)存在显著差异,而儿童积极友谊与消极友谊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儿童孤独感与友谊之间有显著负相关(r=-0.352,P<0.01),即儿童孤独感程度越高,友谊关系质量越低;儿童孤独感程度越低,友谊关系质量越高。结论儿童孤独感与同伴接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同伴接纳是影响儿童孤独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 大学生幽默风格与孤独感关系研究

    作者:孙艳玲;郭斯萍;李海红

    目的 探讨幽默风格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幽默风格量表(HSQ,Humor Styles Questionnaire)和UCLA孤独量表对江西某高校34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①自强型、亲和型、嘲讽型、自贬型幽默和孤独感呈显著年级差异;②孤独感与自强型、亲和型幽默显著负相关,与嘲讽型、自贬型幽默显著正相关;③4种幽默类型对孤独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可解释总变异量的36%,F(4,381)=47.362,P<0.001.结论 幽默风格与孤独感关系密切,其中自强型幽默对孤独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 大学生应付方式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作者:唐民

    目的 探讨应付方式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188名大学生作被试,对其进行应付方式问卷与孤独量表的测量.结果 (1)在孤独量表得分上男大学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在应付方式上,男大学生在幻想分量表上得分显著性低于女大学生.(2)高孤独感的大学生(孤独量表得分>42分)在应付方式问卷中的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分量表上得分显著低于该两项的平均值.(3)低孤独感的大学生(孤独量表得分<36分)在解决问题和求助两项得分显著高于该两项的平均值,在逃避分量表上得分显著低于该项的平均值.结论 孤独感的高低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和逃避项目有明显相关.

  • 高师贫困生社会支持的特点及与孤独感的关系

    作者:谭雪晴

    目的 探讨高师贫困生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高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UCLA孤独量表对204名贫困生和196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 1高师贫困生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非贫困生(t=2.058,P<0.05),主现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的差异不显著;②高师贫困生的社会支持不存在性别差异,支持利用度年级差异显著(F=3.328,P<0.05),大一学生的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③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高师贫困生孤独感差异显著(F=26.737,P<0.001),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孤独感越低;④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客观支持均能负向预测孤独感(β=-0.276,P<0.001;β=-0.230,P<0.01,β=-0.174,P<0.05).结论 高师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客观支持存在差异,高师贫困生支持利用度的年级差异显著,社会支持对孤独感有显著影响.

  • 4~6年级小学生自尊、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

    作者:徐云;刘堂荣

    目的:研究4~6年级小学生自尊、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某城镇小学4~6年级385名在校学生实施问卷调查,采用自尊量表(SE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儿童孤独量表(CLS)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儿童的孤独感与社交焦虑及两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481,0.400,0.378;P均<0.01),与自尊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00,P<0.01);②自尊在害怕否定评价和孤独感间起到了中介调节作用.结论:自尊可以部分调节4~6年级小学生在体验到社交焦虑时产生孤独感后的负性影响.

  • 大学生网络成瘾、自我效能感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作者:李越超;刘柏汐;庞楠;王莹

    目的:本研究探讨网络成癌、自我效能和孤独感三者的联系,及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为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降低孤独、网络成瘾行为提供指导.方法:方便抽样法抽取华北理工大学21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调查,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大学生孤独感水平较高;网络成瘾总体状况处在一个正常使用网络范围的水平;自我效能感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②性别在自我效能感(t=2.160,P<0.05)上存在显著的差异;③不同年级在自我效能感(F=4.717,P<0.01)、孤独感(F=3.367,P<0.05)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网络成瘾(F=1.973)上没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两两比较后发现大一与大二、大三在自我效能感、孤独感上有统计学意义,大一与大四在自我效能感上有统计学意义;④不同专业在孤独感(F=4.489,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网络成瘾(F=1.589),自我效能感(F=2.134)上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⑤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与孤独感(r=-0.228,P<0.01)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在网络成瘾与孤独感(r=0.360,P<0.01)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⑥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网络成瘾对孤独感进行回归分析中,在P=0.001水平上显著,表明自我效能感、网络成瘾能够很好的预测大学生孤独感.结论:大学生孤独感水平较高,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孤独感越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普遍较高,男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大学生在网络成瘾上处于正常使用网络范围水平,网络成瘾越严重孤独感水平越高.回归分析显示网瘾和自我效能感能对孤独感有显著影响.

  • 流动儿童的家庭功能与孤独感: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

    作者:刘秋芬;袁晓娇;胡红彦;张茜;何颖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的家庭功能、亲子关系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问卷、亲子关系问卷和孤独感问卷对成都市的506名流动儿童进行施测.结果:流动儿童的家庭适应性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t=-2.29,P<0.05);流动儿童的家庭亲密度可显著负向预测孤独感(β=-0.30,P<0.001),但家庭适应性对孤独感无显著预测作用(β=-0.12,P>0.05);家庭亲密度可通过部分亲子关系间接地影响儿童的孤独感.结论:亲子关系在流动儿童的家庭亲密度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

    作者:周晓丽

    目的 研究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孤独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不同年龄段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孤独感存在显著性差异(t =-2.336,P<0.05).不同性别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孤独感及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性差异(=-2.079,2.044;P<0.05).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r =-0.231,P<0.01).结论 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途径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可减少孤独感的产生.

  • 在校硕士生的社会支持度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

    作者:马素红

    目的 了解在校硕士生的社会支持度及与其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使用社会支持量表和情感与社会孤独量表对在校硕士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硕士生的社会支持较好;②男生的社会支持得分低于女生,但只在主观支持上达到显著差异(t=-3.036,P<0.01);独生子女的社会支持得分低于非独生的,且在社会支持总分(t=-4.954,P<0.001)、主观支持(t=-7.075,P<0.001)上差异显著;城市生源者的得分均低于乡村生源的,且在社会支持总分(t=-2.706,P<0.01)和主观支持(t=-3.528,P<0.001)上差异显著;没有恋爱关系的得分低于有恋爱关系者,且在社会支持总分(=5.583,P<0.001)、主观支持(t =3.090,P<0.01)和客观支持(=5.993,P<0.001)上差异显著;③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结论 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支持对社会孤独、情感孤独和总体孤独有较好的预测性.在校硕士生的社会支持较好,且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以及有无恋爱都会影响社会支持;提高社会支持度可以有效地减少孤独体验.

  • 大学生孤独感对抑郁的影响

    作者:戴革;郭薇;王志刚;曾飞;湛学军;谭展田

    目的:探讨孤独感对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80名大学生进行评定.结果:大学生的状态孤独在性别上差异显著(t=2.366,P<0.05).大学生的状态孤独和特质孤独与抑郁分数相关显著(r=0.253,0.362;P<0.001).状态孤独和特质孤独可以作为抑郁的有效预测指标(r=0.253,t=11.524,P<0.001;r=0.362,t-12.745,P<0.001).结论:大学生的孤独和抑郁相关显著,孤独感得分高的大学生其抑郁得分也高.

  • 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及孤独感的相关性

    作者:田原;王瑞姗

    目的:考察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山东几所高职院校随机整群抽取284名学生,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男生(t=-12.722,P<0.01)、来自农村(t=2.869,P<0.05)、独生子女(t=2.081,P<0.05)有较高孤独感;生活事件(r =0.140~0.367,P<0.05)、消极应对方式(r=0.157,P<0.01)和社会支持(r=-0.251,0.296,-0.275;P<0.01)都与孤独感有显著相关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能有效预测孤独感,其中社会支持是生活事件和孤独感之间关系的中介因素.结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知能力,能有效降低其孤独感.

  • 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的关系

    作者:罗小芳;王强;齐娜娜

    目的:探讨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初中生孤独感的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对765名初中生施测。结果初中生心理韧性的人际协助和情绪控制在性别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P<0.001);家庭氛围对初中生的孤独感和心理韧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01);初中生孤独感与心理韧性各个维度及总分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心理韧性个人力方面(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能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孤独程度,其中情绪控制对孤独感的预测力高(β=-9.43,P<0.01);心理韧性支持力方面(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也能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孤独程度,其中人际协助对孤独感的预测力高(β=-10.57,P<0.01)。结论心理韧性可能是影响初中生孤独感的重要因素。

  • 老年人自我效能感-保护因素和非保护因素的影响

    作者:郭君君

    目的 :探讨生活满意度 、孤独感 、神经质 、积极应对方式 、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我效能感的预测.方法 :在社区向老人发放 、并回收167份问卷,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 、孤独感量表 、神经质量表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老年人的相关特征进行测量.结果 :生活满意度(β=0.300,P<0.01)、孤独感(β=-0.236,P<0.01)、神经质(β=-0.156,P<0.05)、积极应对方式(β=0.218,P<0.01)、消极应对方式(β=0.218,P<0.01)可以显著预测自我效能感.逐步回归显示,生活满意度对自我效能感的预测力大(R2=0.20).结论 :自我效能感可以被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所预测.

465 条记录 2/24 页 « 12345678...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