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前臂头静脉置管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作者:陆亚红;张超琅

    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经常遇到输注一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如甘露醇、化疗药物、静脉营养液等,从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一般为手背静脉,留置时间为48~72 h)常可引起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从注射部位静脉开始,沿静脉走向,受累静脉发红或色素沉着、疼痛、血管变硬呈条索状以至血流受阻,长期输液患儿终导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而加重患儿躯体上的痛苦.为了减轻患儿痛苦,延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从2003年起我科开始采用穿刺前臂头静脉置管的方法,共置管286人次(年龄3~16岁),一次置管成功率达95%,留置时间为5~22 d,无局部感染和静脉炎发生,解决了一些因各种因素不能行PICC或CVC置管患儿输注刺激性药液的需求,现报道如下.

  • 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进展

    作者:郭新宇

    深静脉留置导管是血液净化治疗的一条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而颈内静脉置管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血流量充足,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立血液透析临时性血管通路.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操作方法及护理也有较大进展,本文将其护理进展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 中等长度导管在重型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曹颖

    神经内科的病人治疗周期较长,用药繁多且复杂,常需加强营养支持,临床上通常采用中心静脉置管,但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并发症。我科自1998年3月以来对5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中等长度导管(MID.CATH.)经肘前区静脉穿刺,导管尖端可达腋静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重症脑卒中患者应用中等长度导管经肘前区静脉置管的病人50例,年龄50~80岁,脑出血14例,脑梗死36例。置管时间2~41 d,2例因抢救无效于第2天死亡,1例因躁动不安于第3天出现机械性静脉炎,2例因穿刺不顺利于第7天出现穿刺口肿胀、渗液,其余均可保留至渡过急性期。2 材料 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中等长度导管INTRACATH-Ⅳ CATHETER/NEEDLE UNIT 1套,包括小夹板和17GA的穿刺针及位于针内的30.5 cm的导管。另外还需准备肝素锁1个、透明敷料6 cm×8 cm 1张、无菌方纱3块、无菌手套1对及常规静脉穿刺用物。3 肘前区静脉的解剖位置及穿刺方法3.1 解剖位置:肘前区皮肤薄而柔软,浅静脉粗大,位于皮下。头静脉行于肱二头肌腱外侧,经三角肌与胸大肌间沟穿胸锁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行于肱二头肌腱内侧,汇入肱静脉或直接续于腋静脉。肘正中静脉通常从头静脉斜向上内,连于贵要静脉,吻合呈“N”形;或由前臂正中静脉至肘前区分为头正中静脉和贵要正中静脉,呈“Y”形,分别汇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1]。3.2 穿刺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于肘前区选择静脉后常规消毒,消毒范围直径大于8 cm,扎止血带,戴手套,并将手套内包装的无菌面向上,垫于穿刺部位下,形成一个清洁区,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即降低角度约为5~15°再进针0.2 cm,固定针头;松止血带,送软管(全部送入),退出针头,用小夹板包裹固定针头,拔除针芯,上肝素锁,接输液。再次消毒后用透明敷料固定(内放小方纱1块,以便吸取渗出之血液,下次更换敷料时可去掉),并按压穿刺点15 min以上。留置导管期间,每日输液结束时用肝素盐水(10~100 U/ml)5 ml进行正压封管。4 护理要点4.1 预防导管感染4.1.1 穿刺点皮肤的消毒: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更换敷料时,穿刺点用碘酒、酒精消毒,待挥发干燥后,再用碘伏消毒,因碘伏能逐步释碘持续灭菌,防止细菌经皮下隧道逆行入血[2]。4.1.2 敷料的更换:选择IV3000或3M公司生产的透明敷料,每3 d更换1次,因频繁更换敷料,皮肤可发生破损,同时,导管移动也可刺激皮肤伤口,更有利于细菌从皮隧道侵入深层组织,造成局部或全身的血液感染[3]。4.2 预防栓塞:留置导管末端接肝素锁,每日输液完毕后用肝素盐水(10~100 U/ml)5 ml冲洗并正压封管,即将头皮针退至肝素锁末端,只留针尖,边推边拔针尖。再次输液时,注意回抽血液,以确定导管是否通畅,若未见回血,应判断是否管内回血凝固。此外,若穿刺送管失败,需拔管时,穿刺针要连同导管一起拔出,避免导管被针尖斜面割断造成管栓。5 讨论5.1 通过对50例经肘前区静脉穿刺置管操作及术后观察,认为该方法有其特有的优越性:肘前区皮肤薄而柔软,浅静脉粗大,位于皮下,血管选择性较大,可在直视下进行穿刺,成功率高,止血容易,创伤小,感染机会少,病人感到安全,易接受。导管全部送入可达腋静脉,该处静脉血流量可达300~1 000 ml/min,适用于病人的抢救、长时间脱水、静脉营养、长期输液等治疗。

  • 套管针静脉穿刺置管在大面积烧伤手术输液中的应用

    作者:吴亚雪

    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范围广,创伤重,出血多,补液量大;与此同时由于皮肤的大面积受损,可供输液的静脉数量少、条件差,因而建立有效可靠的静脉通道,是烧伤手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之一.本文采用套管针静脉穿刺置管,对其在154例大面积烧伤手术输液中的效果和作用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套管针静脉穿刺置管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对烧伤手术患者具有多方面的益处,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 颈内静脉置管致液体漏入壁层胸膜外1例教训

    作者:马正丽;王海英

    1 病历介绍患者,男,52岁,因左肺鳞癌Ⅳ期1年余,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1个月,于2000年2月28日再次入院,检查提示食道中段受压狭窄,纵隔淋巴结,第8胸椎,第7、8肋骨转移,给放射治疗加DDP增敏及支持对症治疗.3月13日,因周围静脉穿刺困难,经患者同意后,请麻醉科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及置管过程顺利,但硅胶管送至所需长度时回血不畅,退管途中又见回血通畅,术者再次将管送至所需长度后固定,输液进行15 min时,患者自感胸部隐痛不适,当班医护即将复方氯化钠液改换为10%力能液缓慢滴注观察后,不适症状缓解,全日共输液1 500 ml,次日开通输液前,护士抽吸回血时见大量乳糜状液体回出,紧急送检见大量脂肪球及红、白血球,X胸片造影未见大血管及腔静脉显影,右肺组织模糊,肋隔角无变钝,听诊右肺呼吸音较左肺减弱,经麻醉科、胸外科会诊考虑为静脉导管已穿透血管壁,但未穿破胸膜,致使输入液体渗漏至壁层胸膜外潜在腔隙内.

  • 心理支持对肿瘤病人行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78例

    作者:朱贇慧;江秋英;黄桂雅;王晓雯

    颈内静脉置管适用广泛,便于护理,插管后患者活动不受限制,尤其是肿瘤病人病程长,有强烈的生存欲望,了解自己的病情,且经过多次手术、化疗,浅表静脉穿刺很不满意,往往要求置管,否则会影响治疗和生存质量.笔者抓住病人的这一心理需求,针对穿刺处局麻后触摸颈动脉不满意,易误入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在无局部麻醉的情况下采用心理支持行颈内静脉穿刺术,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并对病人术中疼痛的心理反应及程度、术后满意度及穿刺成功率进行了动态的综合评价,证明了它的可行性,现将4年来行颈内静脉置管78例报告如下.

  •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对48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质量增长的影响

    作者:韩秀玲

    目的:观察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质量的增长影响效果。方法将96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将接受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48例作为观察组,接受静脉留置针置管的48例作为对照组,在给予输静脉营养液过程中,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体质量的增长差异、住院时间及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速度、住院时间分别为(46.27±5.10)g/d、(38.78±3.12)d,对照组分别为(26.26±6.11)g/d、(45.01±2.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可显著提高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质量的增长速度,并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同时不会增加感染发生率,缩短了患儿住院时间。

  •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对55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谭维玉;杨苏萍;李柳青;杨红叶

    目的 观察外周中心静脉(PICC)置管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质量1 000~1 499 g)体质量增长的影响.方法 正常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11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PICC置管55例,对照组为静脉留置针置管55例,根据患儿日龄、体质量,每日从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液,在共同输注静脉营养液期间(6~18 d),观察两组患儿平均每日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 PICC置管的患儿平均每日体质量增长(45.67±4.34)g,比静脉留置针的患儿(26.01±5.89)g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及不良刺激,促进体质量的增长,值得临床上推广.

  •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体会

    作者:张营;贾丽杰;张丽;王丽

    中心静脉置管使用人体大静脉,如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能直接快速输注大量液体进入循环,是危重患抢救及大手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治疗处置,同时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监测[1],是一般静脉穿刺或血压监测所不可替代的.做好置管操作及其护理,保持其通畅,延长留置时间,是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

  • 新生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管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作者:王琳

    目的:对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将近两年在我院进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40例新生儿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观察新生儿堵管原因,并给予有效地护理措施。结果:患儿住院天数、冲管不彻底、剧烈活动、留管天数、出血值等与新生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堵管的原因有着直接关系;通过本次积极护理干预,所有堵塞现象均得到有效地控制。结论:导致新生儿静脉导管堵管的原因主要有血管、住院天数、导管、药物等多种因素;医护人员在新生儿穿刺时严格遵守穿刺技术、遵守药物配伍能够有效预防堵管的发生,促进小儿康复。

  • 深静脉置管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许梅馨

    深静脉置管术通常是指自颈内静脉穿刺或经锁骨上、下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上腔静脉.是大手术、危重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输液、输血、中心静脉压监测和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血液透析、化疗等方面的静脉通道.具有留置时间长、输液速度与量随机可控、患者痛苦少,便于患者活动等特点.穿刺成功后,深静脉导管的维持主要依靠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我科在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共有35例患者进行了颈内静脉置管,在此期间我们给予了相应的护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丹凤;汪锦飘

    目的:探讨置入式静脉输液港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进行化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取的98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为49例.其中,A组患者通过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方式置管,B组患者通过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结果:A组患者相较于B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更高、置管留置时间明显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置管效果相较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明显更优,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两种干预方式缓解早产儿PICC疼痛的效果分析

    作者:莫革琴;王金秀;丁雪晶;王盘妹;曹丽萍

    目的:比较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与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操作中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在NICU住院需PICC的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加非营养性吸吮组及对照组各30例,采用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观察各组早产儿对疼痛的反应.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加非营养性吸吮组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与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均能减轻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疼痛,且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比单纯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止痛效果更好.

  • 改良Seldinger行PICC置管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永卿;程显芹;张翠茹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70例需要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法,观察组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置管,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等.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血栓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置管,可显著提高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局部组织损伤及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 NICU采用 PICC 不同位置导管留置对穿刺的影响

    作者:陈晓清;陈秀丽;施春兰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采用PICC不同位置导管留置对穿刺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46例采用PICC导管置管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上肢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其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穿刺并和下肢大腿内侧大隐静脉(其尖端位置在下腔静脉)穿刺并作比较,观察上肢与下肢穿刺时间及留置时间。结果通过46例新生儿PICC导管置管在不同位置的时间观察,下腔静脉组明显比上腔静脉组穿刺时间短,留置时间长,易于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施PICC导管置管穿刺位置适宜在大腿内侧,尖端位置位于下腔静脉,其操作时间短,留置时间长,易于护理,并发症较少。

  • 1例中央静脉置管导致的心包填塞

    作者:朱向方

    关键词: 静脉置管
  • 护理干预对锁骨下静脉置管时间的影响

    作者:陈爱珠;赵金树;游晓珍;刘丽卿;陈丽金;柯丽军

    目的 实施护理干预对锁骨下静脉置管安全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212例手术后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置管时间与并发症的关系以及置管末端细菌培养的情况.结果 干预组可使置管安全期延长至(9.7±2)d,并发症发生率为2.6%,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34%;对照组置管时间为(6.7±1.5)d,并发症发生率为18%,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3%,两组比较有显著临床意义(P<0.01).结论 干预组可延长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安全时间,减少感染,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

    关键词: 静脉置管 护理干预
  • 保鲜膜在静脉置管术后患者中的巧用

    作者:周淑冷;蔡丽萍

    随着科技的发展,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广泛应用。静脉置管能有效地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然而,随身带着静脉置管针也给患者造成很多不便,特别是在洗澡、更衣过程中,极易发生置管针脱落、术区敷料浸湿。为防止置管针脱落、术区敷料浸湿,我科采用保鲜膜进行置管术区敷料保护,有效防止置管术区敷料浸湿,得到患者及医护人员好评。现介绍如下。

  • 在PICC置管护理工作中成立静脉置管小组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林君

    目的:分析在开展PICC置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成立静脉置管小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成立PICC置管小组前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的4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成立PICC置管小组后收治的457例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由我院各科室的护士长和护士为对照组患者进行PICC置管及相关的维护。由PICC置管小组的成员负责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会诊,讨论为其进行PICC置管的合理方案,并为其进行PICC置管及相关的维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进行PICC置管穿刺的成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PICC置管穿刺的成功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开展PICC置管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成立静脉置管小组可有效提高为患者进行穿刺的成功率,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巴曲停纱布在降低外周静脉置管后止血效果观察

    作者:唐淑蓉

    目的:探讨降低外周静脉置管后穿刺点出血的手段。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试验组将立止血62.50 U/0.125 ml,湿润1×2 cm两层小纱布放于穿刺点,用消毒胶贴覆盖,于穿刺点上方再用小纱布及3层敷料覆盖。分别在5、10、15、30、60分钟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结果:止血效果为有效、显效、无效,对照组1408例效果分别为783、347、278,穿刺点出血率19.74%。试验组1408例效果分别为849、446、113,穿刺点出血率8.03%。对比两组统计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巴曲亭纱布压迫穿刺点能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但对于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患者之血效果差。

373 条记录 8/19 页 « 12...567891011...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