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短期放置皮下潜行引流管对颅骨成形术后头皮下积液的影响

    作者:徐小平;刘丛

    目的 探讨颅骨成形术后短期放置皮下潜行引流管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间15例颅骨成形术后短期放置皮下潜行引流的颅骨缺损管患者的资料,观察术后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皮下积液1例,其余随访5个月~1年,无积液复发.结论 颅骨成形术后短期放置皮下潜行引流管以及术区用绷带加压包扎可有效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与处理

    作者:张连忱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01~2010-06 15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及原因.结果 156例中12例发生皮下积液,发生率为7.69%.所有病例经穿刺抽液、局部置管持续负压引流后均愈合出院.结论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由多种原因引起,唯有术前、术中及术后合理有效地处理,才能大限度地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

  •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68例的防治分析

    作者:仇兵海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可直接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的痛苦及住院费用,推迟患者术后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实施,增加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减少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是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常见问题.现把本院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68例报告如下.

  •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切口脑脊液漏及皮下积液外渗(附30例报告)

    作者:石宝秋;肖泉;曾敬初;蓝胜勇;唐秀文;梁有明

    脑脊液漏及皮下积液外渗是神经外科较多见术后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感染,危及生命.我科采用腰大池穿刺外引流治疗切口脑脊液漏及皮下积液外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切口置硅胶片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

    作者:杨威;廖文胜;胡虞乾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直接、有效的方法,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国内文献[1]报道达6%~40%.皮下积液多发生于身体肥胖的患者,它的多发部位是脂肪组织较为丰富的锁骨下、胸骨旁、腋下肋间隙[2],皮下积液形成后,增加了死腔,干扰了吞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活动,阻碍毛细血管重建[3],影响伤口愈合,致伤口感染和皮瓣坏死.

  • 84例乳癌根治术后近期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陆晓生;黄元鲁;黄权;谢昌林

    我院自1996年1月~2001年9月行乳癌根治术84例,发生皮下积液等术后近期并发症8例,仅占9.5%.就其防治报告如下.

  • 皮瓣缝合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附42例报告)

    作者:张兆明;覃俊仕;李世新;罗汉传

    目的 探讨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腋窝下胸壁与皮瓣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治疗组行腋窝下胸壁与皮瓣缝合,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即皮瓣与胸壁不作缝合.对比观察两组术后每天的引流量、皮下积液、呼吸受限、平均愈合天数、呼吸受限及患肢功能受限等指标.结果 术后治疗组引流量为(178.26±37.77)ml,低于对照组的(286.09±93.4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10.02±1.63 )d,少于对照组的(15.93±3.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治疗组有4例(9.52%)发生皮下积液,对照组有15例(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呼吸受限8例,功能受限7例.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腋窝下胸壁与皮瓣缝合可明显减少术后皮下积液、避免呼吸受限、缩短平均愈合天数、避免患肢功能受限.

  • 康复操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戴经纬;齐向秀;冯丽;赵毅

    目的 观察康复操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14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术后在传统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康复操,观察两组术后便秘、肩关节强直与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便秘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17.1% (P <0.05).观察组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4天的肩关节强直与皮下积液发生率分别为0和1.4%,均低于对照组的8.6%和11.4% (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1.4% (P <0.05).结论 康复操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有效改善肢体功能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防治对策研究

    作者:易辛;胡慧;韩彬

    目的:比较乳腺癌术后不同干预方式的皮下积液发生情况,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286例中行非保乳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组,C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皮下积液发生情况及其可能发生的原因.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39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开展干预研究,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引流方式:观察组70例(A组)采取腋下负压引流+肋缘下常规引流;对照组69例(B组)采用腋下及肋缘下双负压引流.结果:观察组皮下积液的总发生率为12.86%;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为30.43%,P<0.05)和回顾组(发生率为34.29%,P<0.01).结论:腋下负压引流+肋缘下常规引流及综合防治有利于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

    作者:陆晓生;黄权;黄元鲁;陈国强;郑发德

    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1年3月共行乳腺癌手术76例,发生皮下积液等术后并发症7例,仅占9.21%.现就其防治体会介绍如下.

  • 乳癌根治术后防治皮下积液的护理体会

    作者:马英

    目的:乳癌根治术后防治皮下积液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09 年2 月至2010 年1 月期间,入住我院的行乳癌根治术患者100 例,通过常规手术操作,术后对患者进行持续负压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改进拔管技巧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实施防治护理措施后,100 例患者均未发生皮下积液情况.结论:对乳癌根治术患者实施综合有效的防治护理,能明显降低和减少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 改进手术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研究

    作者:李琰;潘华锋;孙桂兰

    目的:通过前瞻性临床随机研究,观察改进的手术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方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采用如下不同的手术方法,观察术后头3天的日引流量;至24 h引流量≤20 mL时拔除引流管,记录引流天数,发生皮下积液的例数以及所有手术后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实验组头3天内的每日引流量下降很快,且均相应地少于对照组,到第3天时不超过50 mL/24h.实验组的引流总天数中位数(4 d)少于对照组(7 d)(P<0.01);实验组的皮下积液发生率仅为2%,大大低于对照组的14% (P<0.01),实验组引流管无1例被堵塞.结论:改进的手术方法,相比于传统手术方法,能显著减少积液的发生率,并且手术安全可靠,未见术后并发症增加.

  • 医用生物蛋白胶与山莨菪碱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作用

    作者:黎镭;李庆源;高炳玉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与山莨菪碱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珐: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标本切除后给予止血、引流、创面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并加压包扎,术后立即给予山莨菪碱针剂2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切除标本后常规止血、引流、加压包扎,创面不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术后不给予山莨菪碱针剂滴注.结果:实验组第1天引流量及总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减少,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乳腺癌治疗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和山莨菪碱.能有效减少创面渗液量,降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和住院天数.

  • 预防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皮下积液61例早期处理体会

    作者:米林;郭欣;张翚

    尽管随着化疗、放疗、内分泌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乳腺癌的保乳手术已逐渐在国内开展,但根治术仍然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和有效的方法.皮下积血、积液和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仅给病员带来痛苦和增加医疗费用,而且影响术后综合治疗的及时开展,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总结了1999年1月~2004年1月我院行根治手术的患者61例,就其早期并发症的分析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皮瓣打桩法预防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

    作者:郑立平;崔海宁;李军华;程海兵

    乳癌是威胁我国妇女健康的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仍然是目前有手术指征的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探讨术中皮瓣的处理技巧,达到有效预防和减少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并发症,提高整体疗效,现将皮瓣打桩法介绍如下:

  • 治疗Ⅱ度烧伤的良方

    作者:蔡炜;张世萍;文锡基

    1. 临床资料1.1 方法及适用范围1.1.1 方法首先将表皮脱落的Ⅱ度创面,用碘伏清创,再用无菌棉纱吸干水分,将人造皮紧贴于创面,注意人造皮的平整,不留死腔.对于渗出多的创面,可以加压包扎24-48小时.然后撤除敷料,喷烧伤液(水雾状)每日二次,直到创面干燥结痂,中途一般无须换药,十分方便.对于脱落或皮下积液的创面,可以随时补贴、替换.如果是小儿,面上须包一层纱布,防止人造皮被擦掉,再喷烧伤液.

  •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处理体会

    作者:赵立伟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特别是在胸大肌、胸小肌的残端,锁骨下区,腹直肌前面与胸骨旁的凹陷区容易发生积液[1],也是术后不能及时进行放化疗、内分泌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

  • 早期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术在儿童后颅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纪文元;梁平;李禄生;翟瑄;周渝冬

    目的 探讨早期采用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术(continuous lumbar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CLCFD)对儿童后颅窝肿瘤切除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137例合并脑积水的后颅窝肿瘤患儿术后情况.研究分2组:CLCFD组(63例)在肿瘤切除术后即刻行CLCFD;常规治疗组(74例)在肿瘤切除术后行连续腰椎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LCFD患儿颅内感染率(P=0.031)、皮下积液发生率(P =0.006)、脑积水发生率(P =0.036)显著降低,术后发热>7 d(P <0.01)、颅内感染者抗生素使用>10 d(P=0.021)例数显著减少.结论 在后颅窝肿瘤术后早期采用CLCFD 能减少患儿颅内感染、脑积水、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缩短发热时间和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手术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

    作者:李宏江;朱精强;赵扬冰;敬静;李志宇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562例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我们预防和处理积液的一点体会。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住院经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995~1998年456例,平均年龄45岁(28~79岁)。TNM分期:Ⅰ期76例,Ⅱ期276例,Ⅲ期104例,根治术37例,改良根治术419例;而1999~2000年的106例患者,平均年龄47岁(25~81)。TNM分期:Ⅰ期22例,Ⅱ期65例,Ⅲ期19例,根治术7例,改良根治术99例;两组间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 不同方法治疗脊柱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比较

    作者:何超;余雨;张铭华

    目的: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 )和传统换药方法治疗脊柱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该科共治疗脊柱手术后皮下积液52例,分为A组26例(VSD治疗)和B组26例(传统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切口愈合时间、并发感染率及满意度。结果所有治愈病例随访3个月无1例复发。A组治愈率为92.31%(24/26),与B组(69.23%,18/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2.13±1.39)d ,与B组(17.72±1.7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并发感染率为11.54%(3/26),与B组(34.62%,9/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满意率为84.62%(22/26),与B组(61.54%,15/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治疗脊柱术后皮下积液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具有患者痛苦少、满意度高、医务人员工作量少等优点。

595 条记录 25/30 页 « 12...2223242526272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