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疗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2005-09至2010-08我院共行心包穿刺术90例,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17~81岁,平均45岁,其中结核性心包炎39例,肿瘤性心包积液26例,结缔组织疾病8例,心脏介入手术至心包填塞5例,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包渗液共12例,全部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中大量心包积液.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直接置管引流组(55例),单纯穿刺抽液组(35例).直接置管引流组术前半坐位心脏B超定位了解心包积液量,进针径路及其与毗邻组织的关系,如心脏舒张期右心室前壁或心尖部液性暗区>10 mm可容穿刺针进入时,术中患者取相同体位,取B超定位点为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麻生效后,穿刺针带负压逐层进入心包腔,抽出积液时停止进针,压低针柄使其与胸壁成30°送入J形导引钢丝入心包长度大于30 cm,用扩皮器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顺导引钢丝送入中心静脉导管,深度约15~20 cm,固定导管,消毒敷料覆盖.
-
胸腔镜trocar致术后出血1例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ant thoracic surgery,VATS)目前已相当成熟,包括手术对象选择、切口选择及术中操作等基本统一,因其有传统开放手术不能比拟的优势,已成为外科发展的方向[1-3].临床工作中因腔镜外科数量增加所致并发症也随之显现[4,5],包括术中电钩或超声刀对毗邻组织的热灼伤、镜下吻合不过关致术后支气管胸膜瘘、食管气管瘘及肺裂根部断面长期漏气等.本文报道胸腔镜trocar致术后出血1例,以总结教训.
-
锁骨下动脉创伤的术式选择
锁骨下动脉创伤的发生率比较低.由于前方有锁骨的遮挡,椎动脉和乳内动脉返流血液压力较高以及与毗邻组织解剖关系复杂,锁骨下动脉的分离、显露和重建均十分困难,因此,锁骨下动脉创伤的治疗难度大,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
白喉毒素-(Gly4Ser)2-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蛋白的纯化及其特异性细胞毒性研究
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DT)是由感染β噬菌体基因组的白喉棒状杆菌所产生的分子量为58342da的外毒素,它通过灭活真核细胞的肽链延伸因子Ⅱ(EF-2),阻断细胞蛋白合成,导致细胞死亡.毒素经胰蛋白酶水解分成193个氨基酸残基的A片段和342个氨基酸残基的B片段,A片段分子量为22kD,位于毒素氨基末端,它进入细胞内可以催化ADP-核糖基化,灭活真核细胞的延长因子Ⅱ(EF-2);B片段分子量为38kD,位于羧基末端,由跨膜、转位、受体结合区组成.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在一些肿瘤细胞表面(骨髓瘤、原发性肝癌、前列腺癌、鳞状上皮癌)EGF受体呈过度表达,显著高于毗邻组织的正常细胞.
-
纵膈良性肿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附35例报告)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12年2月本院手术治疗良性纵膈肿瘤患者3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2.5岁.术前均完善相关检查,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毗邻组织等情况,术前结合CT结果进行穿刺活检,均为良性肿瘤.本组术前诊断结果:中纵膈囊肿8例,心包囊肿3例,后纵膈神经源性良性肿瘤10例,胸腺瘤9例,其他纵膈良性肿瘤5例.本组35例患者中29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在体检时被发现.其中5例患者出现瘤体压迫性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等,3例患者出现喉返神经压迫引起声嘶等症状,9例胸腺瘤患者中有2例并发肌无力.所有患者胸透及胸部CT均可见占位性病变.
-
微针切断肛门括约肌治疗肛肠疾病疗效观察
微创外科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具有简、便、廉、验四大优点,微创手术有精巧的器械,穿过毗邻组织直达手术部位,创伤轻微、痛苦小、合并症少、恢复快、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肛肠小针刀(微针)疗法原于中医外科,又在牢固掌握西医解剖学的基础上,采用针眼入路,高选择地对病灶施行手术,是微创技术在肛肠科的具体应用.2000-02~2002-03我科采用微针疗法治疗肛肠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
岩斜区脑膜瘤位于颅底深部,紧邻脑干、Ⅲ~Ⅻ对颅神经、椎基底动脉系统,常常侵犯桥小脑角区、海绵窦及脑干腹侧,手术完全切除十分困难。岩斜区脑膜瘤生长缓慢,且常与血管、神经形成紧密粘连或包裹,剥离肿瘤时往往容易损伤毗邻组织,手术常常带来较为严重的损伤。近几十年来,手术入路不断改进,显微手术技术逐渐发展普及大大提高了岩斜区脑膜瘤的切除率。而随着人们观念的逐渐改变,不再一味的强调肿瘤的完全切除,提高患者术后生存治疗已成为包括岩斜区脑膜瘤在内的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目标。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岩斜区脑膜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