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瓣膜病介入治疗的新进展
心脏瓣膜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其中主要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非风湿性瓣膜病发病率相对增加,例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瓣膜退行性变(包括钙化性和粘液变性等)、继发于心肌疾患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房室瓣关闭不全以及代谢障碍性瓣膜损害等均明显增加,先天性瓣膜病亦不少见.1985年Inoue首次成功开展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取成功,近20年的随访观察,远期疗效令人鼓舞.根据我国一组336例8年随访报告,再狭窄率为16%[1],可见,瓣膜球囊成形术已经成为治疗瓣膜狭窄性病变的有效方法.随着介入技术及器材的发展,介入治疗适应证不断扩大,根据临床需要,其主要目标转向治疗瓣膜关闭不全(包括半月瓣、房室瓣)和一些特殊类型的瓣膜狭窄(如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期望介入治疗能够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经皮人工瓣膜支架置入术、经皮瓣膜修补术和经皮瓣环成形术的开发研究,有望解决这类问题,目前已成为介入性心脏病学的新热点.
-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与心律失常关系的初步分析探讨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又称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SCHV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瓣膜退行性变。随着增龄,心血管系统逐渐老化,处于血流不断冲击的瓣膜及其支架易发生退行性变、纤维化和钙化,造成主动脉瓣和(或)二尖瓣关闭不全及狭窄,若病变的心肌扩张和钙化、纤维化涉及传导系统可以并发各种心律失常。由于该病本身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起病隐匿,又系老年患者,常以各种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而就诊,临床易于误诊。因此,我们对107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其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了临床分析,由此提高对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原因及本病的认识。
-
147例中老年慢性肾脏病导致心脏损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老年慢性肾脏病(CKD)导致的心脏损害及其与肾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 602例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中老年(≥40岁)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患者血清的肌酐水平,通过简化MDRD公式计算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根据GFR数值和尿检结果,将患者分为CKD(Ⅰ~Ⅴ期)和非CKD两组,其中CKD患者为147例,将两组患者心脏损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KD组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的患病率及程度均显著高于非CKD组(P<0.001),CKD也明显导致更多患者出现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的退行性改变,并对瓣膜功能造成了显著影响,CKD导致的上述心脏损害与肾功能损伤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CKD能导致或进一步加剧中老年患者心脏的损害,心脏损害的患病率、受损伤程度与CKD患者肾功能水平呈显著相关.
-
心脏多瓣膜同期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瓣膜病变是心脏瓣膜病中严重的病变组合类型之一,病因多为风湿性心脏病和瓣膜退行性变。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三瓣膜病变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多瓣膜病变患者常病程长,术前心功能差,故手术及围术期治疗难度大。据文献报道,三瓣膜替换术的术后早期病死率为5%~25%,死亡病因复杂多样[1],因此术后早期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可降低多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病死率,改善临床结果。2007年6月至2013年4月,本院心胸外科对2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了同期主动脉瓣、二尖瓣及三尖瓣置换术,近中期效果满意,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
同种瓣移植术后免疫反应的作用及其对策
人同种心脏瓣膜移植术后瓣膜的远期功能和寿命仍不理想.既往认为机械性因素是引起同种瓣移植术后退行性变的主要原因,而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在瓣膜退行性变中所起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研究深入,证实免疫排斥反应是加速同种瓣退行性变的重要因素,通过抗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来提高瓣膜远期耐久性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
彩超诊断老年主动脉瓣钙化130例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瓣膜退行性变有增多趋势,彩超对诊断本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现就我院运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检出的130例老年瓣膜退行性变主动脉瓣钙化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
彩超检查对老年性二尖瓣环钙化的探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保健医疗的提高,人的寿命在逐渐延长。老年瓣膜退行性变其发生率也在增高。我院在2000年~2002年1月经彩色超声心动图共检出老年性二尖瓣环钙化149人,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