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用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疗效比较

    作者:孙留群

    目的:对比用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外伤所致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数字对照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采用微创引流手术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常规的开颅手术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失血量、置管的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的失血量、手术持续的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患者,其置管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常规的开颅手术与微创引流术对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进行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过,用微创引流术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的创伤较小、术中的失血量及住院的费用较少,故该术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效果对比

    作者:龙达领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开颅组(27例)与微创组(28例).对开颅组患者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微创组患者施行微创穿刺引流术,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残余血肿量、术后引流的时间、住院的天数、生活质量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开颅组患者相比,微创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其躯体功能评分、情感功能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颅组患者相比,微创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躯体功能评分、情感功能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高,P<0.05.与开颅组患者相比,微创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后残余的血肿量均较少,其术后引流的时间、住院的天数均较短,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开颅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膜外血肿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可彻底清除血肿,较快控制患者的病情且手术的创伤性较小,较少引起术后并发症.

  • 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郭业强;梁东艺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选择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均应用山东大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在 CT 定位下进行微创介入软通道血肿清除术治疗;选取同期收治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术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3~6个月,观察组患者 ADL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开颅术与微创穿刺术对小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对比

    作者:刘力克

    目的:开颅术与微穿刺术对小脑出血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收治小脑出血患者564例,取进行开颅术治疗患者60例,同期微创穿刺术治疗患者60例,对于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测的分数进行比较.结果:出院日常生活能力评测成绩优良率为32.0%,重残率为36.2%;微创穿刺组优良率为55.6%,重残率为1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微创穿刺术进行小脑出血治疗的效果比开颅术的效果更好,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翔;周志明;耿炯;羊正祥;浦毅;邵云;缪伟峰;程超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出现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的疗效.结果: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外伤后急性弥慢性脑肿胀、长时间脑组织缺血缺氧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并发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本组病例死亡19例,占54.3%,存活16例,占45.7%.结论: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充分减压,控制血压,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是预防及治疗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

  • 小骨窗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作者:危晴天

    目的:对比小骨窗开颅手术同常规颞顶瓣开颅手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骨窗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颞顶瓣开颅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长时间昏迷及致残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概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时,应用小骨窗开颅术进行治疗具有卓越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开颅术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指数的影响

    作者:崔健;周青峰;满龙

    目的 探讨开颅术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开颅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昏迷指数(Glasgow comascale,GCS)评分,并与高压氧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3个月随访时治疗结果分级(GO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67%( 26/30)和76.67%(23/30),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压氧治疗后1周GCS评分无明显差异,第2、3、4周高压氧治疗后GC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第4周、3个月随访阶段的GOS预后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颅术联合高压氧治疗不仅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意识改善和预后有显著效果,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在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体会及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陈少伟;林诗荣;黄金楷;张义王;蔡金炼

    目的:分析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在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体会及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诊断为硬脑膜外血肿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给予微创引流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颅脑缺损(0%)、再出血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颅术相比,微创引流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作者:林爱国;刘小波;梅伟;唐素军;王加乾

    高血压脑出血是我国常见病之一.在治疗上可归纳为两种方法:①血肿穿刺溶血法(脑室引流血肿溶解术);②直接血肿清除术.收集我院从2000-01~2003-01采用YL-I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共89例,其中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51例,小骨窗开颅术38例,对两种方法不同出血量分别进行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术后再发血肿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王卫广;肖接承;陆士奇;徐峰;孙海伟;陈中珍;陈都;李军根

    目的 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术后再发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7-01 ~2011 -04我院收治的271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术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8例患者术后再发血肿;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昏迷史、脑疝、脑挫伤、中线偏移>1 cm、基底池受压、Babinski征阳性、血肿量、GCS评分、前白蛋白、空腹血糖、APTT、TT及手术时机(13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昏迷史、Babinsiki征阳性、血肿量及空腹血糖为术后再发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外伤后,昏迷、Babinsiki征阳性、血肿量大及高血糖是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术后再发血肿的危险因素,需引起重视并加强临床监测与干预.

  • 颅内血肿开颅手术中手术区对侧迟发性血肿的诊治

    作者:杨立庄;石铁峰;陈赞;杨海泉

    目的本文对颅内血肿开颅术中手术区对侧迟发性血肿的发生部位、原因和治疗进行了探讨.方法对我院1995年以来治疗5例术中合并的对侧血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病人均在开颅同时进行对侧血肿清除,血肿全部为硬膜外血肿,同时合并颅骨线状骨折,术后生活自理1例,轻工作2例,恢复正常工作2例.结论开颅血肿清除中颅压一度下降后出现急性脑膨出,务必要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其它部位是否形成迟发性血肿是必须要排除的原因.

  • 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对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黄守标

    目的 探讨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GDFT)治疗对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进行开颅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输液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GDFT输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情况,于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48 h分别静脉采血,检测两组血清NSE、S100-β 浓度水平,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输液量、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 浓度水平、颅内压、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及术后48 h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 浓度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均不同程度降低,GCS评分不同程度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变化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1.25%(10/32),明显高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38%(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0,P=0.030).结论 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减少并发症发生及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开颅术后患者预后.

  • 开颅术中脑压板压力变化对颅内压影响的初步探讨

    作者:张岩;关照平;闫宏利

    在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中,经常要对额叶进行适当的牵拉,充分暴露病变,以利于手术操作.如果牵拉不适会造成脑牵拉伤(BRI),术后产生不良后果.我科在术中通过仪器对手持脑压板与脑压板白持器压力变化对颅内压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 异丙酚--异氟醚复合应用于开颅术中麻醉的降压效果观察

    作者:李群;赵立卓;邓冬冬;史宝林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异氟醚复合应用于开颅术中的控制降压效果.方法:随机抽取40例开颅手术病人,在气管内吸入异氟醚0.6~1.0MAc基础上,行控制呼吸,施行手术.需降压时静脉给予异丙酚2.5mg/kg,再用输液泵维持输入异丙酚至手术不需降压为止,同时调整异氟醚为0.5~0.8MAc,监测降压效果及血压恢复情况.结果:静脉输入异丙酚2.5mg/kg后3.5±0.7min,血压达到理想的控制血压水平,MAP为12.7±1.5KPa,用输液泵调整输入速度为5~5mg/kg/h,可维持这一水平,停用异丙酚后4.8±0.3min,血压可恢复原水平,且无反跳现象.结论:这种控制降压方法效果确切,可靠.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体会

    作者:陈宇;刘传杰;卢武;韩书清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伤后1年随访,生存77例,其中,52例预后良好,中残16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9例.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使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有效保护脑功能,明显改善重型颅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 后颅窝病变开颅术治疗后患者发热的原因及其护理

    作者:李丽丽;程立新

    目的 探讨后颅窝病变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热的原因,并提出对应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91例后颅窝开颅手术术后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91例中有78例患者1周内痊愈,13例2周内痊愈;感染者5例,发热持续时间为(10.20±1.22)d,主要表现为稽留热型,占术后发热的5.49%;无菌性炎症者17例,占18.68%,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为(4.88±1.91)d;异物反应者35例,占38.46%,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为(4.89±1.59)d;中枢性高热者19例,占20.83%,主要表现为驰张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为(6.57±1.85)d;肺部感染者8例,占8.79%,主要表现为稽留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为(10.87±1.35)d;交感神经兴奋7例,占7.69%,主要表现为稽留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为(2.14±1.36)d.结论对后颅窝开颅手术术后发热患者要积极寻找发热原因,采用对应护理,及时预防和控制发热.

  • 颅脑外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诊治体会

    作者:王晓明;金国良;裘天仑

    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并发急性脑膨出(AcuteEncephalocele,AE)是严重的并发症,预后极差.我们对本院2001年~2002年6月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 弥漫性脑肿胀开颅术中脑膨出的防治

    作者:赵希敏;刘霞;朱志安;邱建华;张红

    目的探讨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开颅减压术中发生脑膨出的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近5年38例因弥漫性脑肿胀行开颅减压出现脑膨出的患者资料,对其防治措施进行总结. 结果11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仅7例死亡,死亡率19%. 结论应用双侧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减压术、异丙酚麻醉镇静、亚低温、过度换气等综合措施,可使弥漫性脑肿胀术中脑膨出患者获得较好预后.

  • TCD在控制性降血压开颅术中的应用

    作者:袁坚;王秉玉;仲骏

    目的 控制性降血压开颅手术处理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病变,以减少术中出血及动脉瘤破裂。方法 对11例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手术中控制性降血压,用经颅多普勒(TCD)连续监测脑血液动力学变化。其中3例后来增加了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结果 平均动脉压(MAP)降至7.44±1.92kPa,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脑血管顺应指数(CI)与其呈线行相关,rSO2较降压前稍升高,P=0.1567,当MAP降至4kPa,各指数改变非常显著。MAP在7.44±1.92kPa rSO2改变不明显。结论 MAP在7.44±1.92kPa是本组安全的降压水平。

  • 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中的应用

    作者:聂芳;王安奎;周颖;李胜峰;燕飞;杭博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患者38例,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组,每组19例.全麻诱导插管后A组用0.5%罗哌卡因行头皮神经阻滞,B组未行头皮神经阻滞,2组术中维持均为瑞芬太尼0.05 μg·kg-1·h-1,吸入氧流量1 L/min,七氟烷随血压心率波动调整.记录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5 min(T2)、切皮即刻(T3)、破脑膜(T4)、缝皮时(T5)和拔管后3 min(T6)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化及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观察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比较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七氟烷用量少,术后躁动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 浅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中应用,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全麻用药量小,术后躁动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519 条记录 10/26 页 « 12...78910111213...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