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病因及其治疗探讨

    作者:张弘;李可;李振举;杜简秋;刘忠岩

    开颅术中并发急性脑膨出是开颅手术的1种预后差、致残率高的严重并发症,现对1998~2003年5年间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急性脑膨出 开颅术
  •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综合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雪妹;侯建红;宋娟

    目的 探讨出院后延续护理模式对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67例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中失访3例,后纳入观察组34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时综合功能评分及自理能力评分.结果 出院后3个月时,实验组综合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躯体功能、社会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言语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综合功能和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切口浸润对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开颅术的影响

    作者:王宇;崔宇;盛凤莲;刘斌

    目的 观察0.25%罗哌卡因复合0.25%利多卡因切口浸润对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开颅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物使用量及苏醒期疼痛的影响.方法 30例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双盲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0.25%罗哌卡因+0.25%利多卡因混合液(浸润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切口浸润后立即切皮.术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切口浸润前、切皮、钻颅骨、缝皮时的MAP、HR;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总用量.记录拔管后5 min的疼痛VAS评分以及苏醒期Riker镇静-躁动(SAS)评分.结果 切皮、钻颅骨、缝皮时浸润组MAP均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对照组(P<0.05或P<0.01).浸润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总用量、拔管后5 min VAS评分和苏醒期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0.25%罗哌卡因和0.25%利多卡因混合液切口浸润麻醉,能有效地稳定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开颅术中血流动力学,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缓解苏醒期疼痛和躁动,而且能快捷方便地实施,值得在开颅术中常规应用.

  • 单、双侧额下入路切除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效果比较

    作者:张寅;李永财

    目的:对比单、双侧额下入路切除大型嗅沟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72例大型嗅沟脑膜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手术以双侧额下入路,观察组以单侧额下入路。以Simpson分级评估两组患者肿瘤切除程度,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率分别为77.8%和72.2%,SimpsonⅡ级切除率分别为22.2%和27.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较对照组(38.9%)低(P<0.05)。结论以单、双侧额下入路切除大型嗅沟脑膜瘤均能获得理想的全切程度,但采用单侧额下入路术后并发症更少,有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治疗大面积脑叶出血和脑疝

    作者:毛群;勾俊龙;Shalina S.Ousman;David Huang;刘宗惠

    43岁男性,诊断为占位性左侧枕叶出血,血肿破入整个脑室系统.入院时处于深昏迷状态,有脑疝的临床体征,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4分.由于患者年龄较轻且无高血压史,因此高度怀疑存在血管畸形.鉴于患者存在生命危险,医生建议将开颅和血肿清除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但被其家属以非医疗原因拒绝.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决定行立体定向抽吸术,并得到患者家属认可.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后5 d内应用了大剂量尿激酶(50000 IU)治疗.1个月后,该患者转归良好,Glasgow转归量表评分为5分.

  • 阿司匹林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性

    作者:李晓卫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Asp)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12例,按发病前长期应用Asp与否分为未应用Asp(A)组和应用Asp(B)组.比较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再出血量、死亡率及随访6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结果 术后再出血率A组为12.1%,B组为39.7%;再出血量A组为(41.3±20.6)ml,B组为(53.2±20.1)ml;死亡率A组为13.4%,B组为38.4%;6个月后ADL评分A组为(67.05±26.2)分,B组为(55.17±29.4)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长期服用Asp增加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机会,增加致残率及死亡率.

  •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作者:陈雄辉;张鹏杰;唐梅峰;徐峰;周幽心;凌伟华

    目的 研究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外科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36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资料.将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两组,微创穿刺组66例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对照组70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生活质量,并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微创穿刺组患者术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穿刺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及手术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相对于开颅血肿清除术而言,其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钙化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玉海;章文斌;胡波;邹元杰;刘宏毅

    目的 探讨钙化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包膜钙化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16例均行开颅清除血肿,并完整切除包膜,术后症状均缓解,1例巨大血肿患者术后有一过性失语,1月后恢复.结论 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及其包膜是治疗钙化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作者:牛海涛;李军鹏;郭白伟;张少华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是指GCS≤8分,伤后昏迷>6h,或在伤后24h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h以上者.临床上STBI约占颅脑损伤的20%[1].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病死率在30% ~ 50%,是临床救治的重点.而STBI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在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其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为了更好的总结治疗经验,提高治愈率,现将我院2005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6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资料,就发生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 紧急钻孔减压联合开颅术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智勇;艾昌淼;罗兴武;揭明强

    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形成,若不及时抢救治疗,其病死率、致残率明显增高.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将收治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78例患者,随机分为开颅术前行紧急钻孔减压(治疗组)和直接开颅术组(对照组),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预后,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后颅窝颅骨表面标志与静脉窦关系影像学重建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英亮;章文斌

    在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中,尤其是铣刀铣开骨瓣过程中,颅骨关建钻孔位置的选取对横窦、乙状窦的保护至关重要。以往多采用颅骨表面解剖标记来确定关键孔的颅骨外表面的位置,常用的解剖标记包括星点、上项线、乳突后缘等[1]。应用广泛的为星点,即枕乳缝、顶乳缝、人字缝的交点,此点被广泛认为是横窦乙状窦移行处的颅骨表面标记。

  • 颞下锁孔入路的研究

    作者:董家军;兰青

    颅底及斜坡部位的病变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显露较为困难,往往需要较大的开颅术来充分显露病变部位,手术费力费时.神经影像学、颅脑显微解剖学、显微手术技术及神经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以较小医疗创伤切除颅底及斜坡部位的病变成为可能.

  • 闭合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李玉伟;雷燕妮;陈必耀;冯裕广;周冠华;王助衡

    目的:探讨闭合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88例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接受急诊开颅手术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的1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χ2检验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并采用 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评价筛选危险因素对颅内感染的影响。结果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放置脑室外引流的危险性高(OR =5.687),其余依次为发生脑脊液漏、手术时间>6 h、手术次数>1次、伴有糖尿病及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5分(OR >1)。结论多种危险因素与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关系密切,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从而达到减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目的。

  • 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邓明均;吴晓宏;孙卫和

    目的:探究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2012年4月—2014年7月脑外伤开颅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19例为颅内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19例脑外伤开颅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对可能导致脑外伤开颅术后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两组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的单因素危险和多因素危险。结果:经过对单因素进行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留置时间、后颅窝手术及脑脊液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外伤开颅术后患者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为手术时间、引流留置时间、后颅窝手术及脑脊液漏,而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术后血浆白蛋白和手术次数等因素与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进一步的Logistic分析发现,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引流留置时间和后颅窝手术是脑外伤开颅术后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对于脑外伤开颅术后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其中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引流留置时间和后颅窝手术引发脑外伤开颅术后引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因素,临床中应注意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

  • 机械通气下由气管导管外插入支气管镜对开颅术后早期并发肺不张进行诊治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

    作者:邱艳萍;宋张平;宋蓉蓉;王岗;管建军;倪浩亮;季勇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早期并发肺不张的重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在机械通气下由气管导管外插入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进行检查及予以生理盐水冲洗和吸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5例重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开颅术后早期并发肺不张的患者,在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下,从气管导管外插入纤支镜进行检查,并且予以生理盐水冲洗和吸引治疗,术中严密观察患者主要生命体征,术中术后有关指标与术前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共作纤支镜诊治50例次,均顺利完成且肺不张消失,术中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多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部分指标(血气)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机械通气下由气管导管外插入纤支镜对开颅术后早期并发肺不张的重症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安全有效.

  • 高血压脑出血42例开颅术式选择

    作者:邵柏;颜庆华;吴晓宏;丁兴进;王冰;张猛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42例中发病至手术时间≤7小时25例,>7小时17例,其中行骨瓣开颅术27例,颞部骨窗开颅术10例,后颅凹开颅术2例,单纯脑室外引流术3例.结果:痊愈16例,生活自理8例,共24例(57.1%),瘫痪卧床不能自理及自行出院6例(14.3%),死亡12例(28.6%).结论:皮层下、壳核、小脑出血;半球出血量>30ml,小脑出血量>10 ml,发病后意识障碍轻微,有缓慢加重者均应手术治疗;出血量大,发生脑疝,内科治疗无望的仍可手术以挽救生命.

  •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32例诊治分析

    作者:张卫;何文干;潘云;朱杨清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形成原因和早期诊断与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32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迟发血肿患者,6例直接于着力部位钻孔探查后清除血肿,包括2例钻孔探查阴性的26例进行术中CT检查,确定血肿部位及类型后再行血肿清除.结果:存活20例(62.5%),其中恢复良好7例(21.9%),中残6例(18.8%),重残7例(21.9%),死亡12例(37.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处理迟发性颅内血肿时灵活运用不同的救治方法至关重要.

  •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16例临床分析

    作者:阮文华;成之奇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开颅术后并发颅内严重感染的16例患者采取抗感染、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及鞘内注射给药、全身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等措施.结果 15例治愈,死亡1例.结论 术后颅内感染重在预防,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能有效提高开颅后颅内感染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低血压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

    目的 评价重型颅脑损伤(SHI)患者开颅术中低血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63例SHI患者资料.行急诊开颅手术183例,对63例术中低血压患者进行复苏,并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63例中,恢复良好的11例,中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3例,病死率68.3%,高于同期开颅术中无低血压表现者(病死率30.2%).结论 SHI术中出现低血压明显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对术中低血压进行积极防治可改善预后.

  • 颅脑外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徐勤谊;蔡学见;陈铮立;王玉海;房文峰;时中华;刘斌

    开颅行血肿清除术中一旦出现急性脑膨出,病情重,变化快,处理棘手,病死率高.我院自1994年1月~1998年1月共收治25例,现报告如下.

519 条记录 11/26 页 « 12...891011121314...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