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预防外部性脑积水患儿高热惊厥再发的早期护理干预

    作者:刘洁如

    高热惊厥是儿科急诊的常见病,为预防高热惊厥再发生,我们对因高热惊厥首诊,经CT检查为外部性脑积水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高热惊厥的再发生,复发率仅为21.6%.

  • 婴儿外部性脑积水的多排螺旋CT表现及临床分析

    作者:魏秀芳;王汝良;董益国

    目的探讨婴儿外部性脑积水(external hydrocephalus,EH)的多排螺旋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的病因、临床特征、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双侧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局限性增宽,是EH出现早也是具有特征的CT征象.结论 CT检查对婴儿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诊断、病因分析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 试析我院140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

    作者:刘少春

    目的分析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为今后更好的做好诊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资料库中的140例经CT检查证实为外部性脑积水患儿,首先对其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然后对140例患者作CT轴位扫描,层厚层距10mm,部分病例加扫5mm 层厚或实5mm 回顾性图像重组.全部采用平扫.结果140例患儿主要CT表现为:双侧额叶蛛网膜下腔对称或不对称增宽,范围4.8mm-12.5mm,平均8.65mm;同时伴有大脑纵裂前部增宽,范围5.1mm-7.5mm,平均6.3mm;额叶脑沟增宽增深,部分外侧裂池增宽、基底池扩大,部分环池、鞍上池扩大,伴或不伴脑室轻度扩大,以双侧侧脑室前角多见.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外部性脑积水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头颅CT检查对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需注意与脑萎缩和硬膜下积液鉴别.必要时可行磁共振成像检查.

  • 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CT诊疗价值

    作者:罗礼杰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CT诊疗价值.方法:对我院30例外部性脑积水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中两侧额顶部对称性蛛网膜下腔间隙增宽,边缘呈花瓣样,2例症状严重的患者双侧侧裂池增宽,1例患者脑室有轻微增大.结论:CT诊疗能够清楚显示患者外部性脑积水位置及范围,且无创、准确率高,为外部性脑积水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 80例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分析及临床表现

    作者:王新斌;史繁华

    目的:经过临床实践,探析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患者,观察他们的临床表现,对他们进行CT扫描,同时对患儿的脑萎缩及硬膜下的积液实施有效地鉴别诊断.结果:以上患儿全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蛛网膜的下腔增宽现象,其中,以双额顶与大脑前纵裂表现得为普遍,为100%;有64例表现双侧裂池增宽,占总数的80%;有20例表现额顶叶脑沟增宽加深,占总数的25%;有16例表现脑基底池增宽,占总数的20%;有8例表现脑室轻度扩大,占总数的10%.对以上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在1年的CT随访过程中,有72例患儿的外部性脑积水已经完全消失,8例患儿的外部性脑积水有显著地减少,治愈率为90%.结论:可以得知,进行CT检查与随访观测,可以提高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与鉴别率,为以后的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具有重大价值,非常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间歇冲击疗法治疗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75例

    作者:孙千里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案,并分析导致外部性脑积水的高危因素.方法:对75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采用高压氧+脑活素+醋氮酰胺综合治疗,冲击治疗10天为1个疗程,间歇20天,共2~3个疗程,分析其致病因素,临床随访6个月~1年.结果:75例患儿经2~3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40例后复查头颅CT正常,随访1年36例无发育障碍及神经系统异常.结论:外部脑积水产生的高危因素是围产期缺氧、窒息等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的因素.加强新生儿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防治是预防本病产生的重要环节,外部性脑积水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临床预后良好.

  • 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与临床表现

    作者:张雪峰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原因不明的小儿外部性脑积水CT表现及跟踪变化,并对脑萎缩及硬膜下积液进行鉴别诊断.结果:50例外部性脑积水的患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增宽,以双额顶及大脑前纵裂为明显100%.双侧裂池增宽者43例(86%).额顶叶脑沟增宽加深13例(26%).脑基底池增宽8例(16%).脑室轻度扩大4例(8%).1岁CT随访,50例患儿有45例外部性脑积水消失,5例外部性脑积水明显减少.外部性脑积水属于交通性脑积水的范畴,有明显的年龄依赖性.结论:小儿发育期脑外间隙在1岁内变化较大,此时颅骨与脑发育不平衡,脑外间隙较宽,它包括蛛网膜下腔和硬膜下腔,1岁时逐渐达到平衡状态.1岁以内蛛网膜下腔>8mm,1岁时>4mm为扩大,外部性脑积水是一种暂时性病理变化,暂时性的交通性脑积水,囟门闭合后自然愈合,且无后遗症改变,CT检查与随访观察对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CT诊断小儿外部性脑积水55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华宇;朱昭环;刘惠敏;耿敬标

    目的:探讨小儿外部性脑积水C 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采取C T诊断的55例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分析C T诊断的临床效果。结果:55例患儿采取C T扫描发现,55例患儿存在额顶蛛网膜下腔对称性的变宽,35例患儿外侧裂间隙变宽,30例患儿额顶边缘呈现出花瓣状且叶脑沟变宽,10例患儿鞍上池变大,随后对患儿在定期检查和随访发现,45例患儿外部性脑积水完全消失,剩余10例患者其外部性脑积水显著减少。结论:根据患儿C T扫描临床症状的不同对外部性脑积水患者实施诊断能为患儿制定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经穴体外反搏法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90例

    作者:

    外部性脑积水是交通性脑积水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以不明原因的抽搐或(和)头围异常增大,影像学检查以蛛网膜下腔增宽,前半部球间裂隙增宽,伴有或不伴有轻度脑室扩大为其特征.临床可分为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和继发性外部性脑积水,属于中医"解颅"的范畴.笔者采用经穴体外反搏法与体外反搏法分别治疗外部性脑积水患者共180例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 经穴体外反搏法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虎杰;苏同生;韩祖成

    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的体外辅助循环装置,其原理是通过对人体一定部位与心脏周期同步的无创性序贯加压,将血流驱回至上半身,增加心脏、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舒张期血液灌流.近年来体外反搏常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其对脑积水亦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结合临床研究证实的针刺对脑积水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我们开始针刺与体外反搏联合应用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研究,结果发现其疗效进一步提高.为了确定其疗效,我们进行了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如下.

  • 外部性脑积水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作者:徐贵川

    目的 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的影像学诊断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临床治疗、CT复查证实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结果 EH的CT特征为两侧额顶部对称性蛛网膜下腔间隙增宽,边缘呈"花瓣样",纵裂前部增宽,严重者可伴双侧侧裂池增宽及鞍上池增大,脑室不大或轻度增大.结论 CT影像检查胎儿脑积水具有无创、可重复、分辨率高,定位准确等优点,对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病程观察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高频超声诊断婴儿硬膜下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作者:边秋平;卢金玲;张玉柱

    患者男性,6个月。主因头颅进行性增大2个月就诊。患儿两个月前哭闹时喂饼干发生呛咳,并出现口周紫绀,肢体乱动,呈频死样挣扎,剧烈咳嗽之后紫绀逐渐消退,其后患儿开始呕吐,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较剧烈,非喷射性,不伴发热、昏迷、抽搐、肢瘫,当地按“消化不良”治疗10天,呕吐缓解,以后发现患儿头颅逐渐增大,就诊我院。发病以来精神尚好、睡眠可、二便正常,分娩时顺产无窒息。体格检查:体温36.7℃,体重10kg,身长70cm,头围52cm,一般情况良好,反应可,头部颅骨顶部有波动感,前囟4.5cm×4.5cm,头皮静脉明显,毛发稀黄,颈软,心肺正常,病理体征未引出。头颅CT示:双侧额颞顶区颅板下方见弧形液体密度影,近颅板侧较内侧密度高,内侧密度近似脑脊液密度影,相邻部位脑回变平,脑沟变浅,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室、池无著变,中线结构无移位。提示:硬膜下腔积液(血性),外部性脑积水。

  • 外部性脑积水超声诊断及诱发电位检查分析

    作者:符柳江;魏青;罗慧;吴惠玲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超声诊断的价值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必要性.方法:应用实时超声显像仪,先用低频率探头,观察颅内各结构及脑室形态大小,再用高频线阵探头测量额顶部蛛网膜下腔深度,大脑纵裂宽度.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观察脑电波形、波幅、阈值及潜伏期Ⅰ、Ⅳ、Ⅴ波并进行记录.结果:347例经前囱扫查,冠状切面上,大脑纵裂宽度>3mm;矢状切面上,额顶部蛛网膜下腔深度>3mm;部分伴有轻度脑室扩大.347例EH患儿ABR异常177例,占51%;双侧异常109例.单侧异常68例,其中左侧异常38例;右侧异常30例.异常表现为波形延长、缺失、波间期延长,重者为反应阈升高.结论:超声诊断EH是一种价值廉、快速简洁、重复性好、无创的影像技术.同时对EH患儿进行ABR检查,能及时反映脑干功能状态,其优点是无损伤,特异性强,不受年龄和意识水平影响,及时为临床提供治疗信息.

  • 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及CT表现

    作者:徐国城;吴素贞;郑秋平;李志忠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来经CT检查证实为EH的病例76例.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增宽,部分病例经CT随访复查EH消退.结论:CT结合临床可作出EH的可靠诊断,但需与硬膜下积液及脑萎缩鉴别,避免误诊.

  • 外部性脑积水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李世杰;张西平;刘莉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婴儿外部性脑积水(EH)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对48例对象研究,正常组30例,经CT诊断为EH的18例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正常组蛛网膜下腔2.5mm大脑半球间裂3mm,EH组蛛网膜下腔3~8mm,大脑半球间裂4~10mm.两项指标,患儿组均高于正常组.结论由于超声能清晰显示婴儿颅内组织结构,应用方便,易于观察蛛网膜下腔及大脑半球间裂的变化,使超声检查成为诊断EH的一种准确、快速的方法.

  •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及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常跃玲;楚春岭

    目的: 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xternal hydrocephalus,EH)的CT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172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测量计算其脑室颅腔横径(VT/ST)比率.结果: 特发性98例(56.9%),继发性74例(43.1%).CT表现: 大脑半球纵裂前段增宽(≥6mm)158例,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5mm)156例,其中伴额顶区脑沟增宽加深(≥3mm),伴双侧侧裂池增宽 (≥5mm)138例,鞍上池增大(≥25mm)58例,脑室不扩大68例,轻度扩大104例.全部患儿的VT/ST率均<15%.结论: CT结合临床能诊断外部性脑积水.

    关键词: 外部性脑积水 CT
  • 颅骨陷窝症合并脑发育不全、多发畸形一例

    作者:杨惠泉;黄玉柱;苏锋;周征兵;陈红;李丽丽

    患儿男,4月龄。因发热、咳嗽2 d伴前囟隆起半天入院。母孕期体健,母孕晚期有小腿腓肠肌痉挛发作史;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000 g;出生时后枕部有一软组织包块,3 cm×5 cm大小,后渐消,家族成员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8.4℃,头围42 cm,体重5.5 kg,身长61 cm。前囟饱满、张力高,神志清,表情淡漠,营养一般;耳鼻无异常、左眼睑下垂,肋骨串珠(+);心前区级Ⅱ~Ⅲ收缩期杂音;双肺呼吸音粗。腹平软,肝脾不大。能抬头、不会翻身、视力、听力无明显异常,运动、感觉检查未见异常,无姿势异常。实验室检查:Hb 88 g/L,RBC 275×1012/L,WBC 10.2×109/L;IgA 0.53 g/L,IgG 4.46 g/L。碱性磷酸酶260.60 U/L(26.00~117.00 U/L),血钙2.46 mmol/L,血清骨碱性磷酸酶:200 U/L,总蛋白54.00 g/L、白蛋白:37.34 g/L、球蛋白:16.57 g/L、补体C30.72 g/L(0.9~1.8 g/L),TORCH(-)。X线平片提示:肺炎、腹部无异常。心电图:正常。心脏彩色超声:卵圆孔未闭;头颅64排螺旋CT:双侧大脑半球,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脑池稍增大、前额部蛛网膜下腔增宽、大于0.5 cm,顶、枕骨见广泛多发穿凿样改变,左顶部见局限性双层颅骨(图1)。CT诊断:外部性脑积水、颅骨陷窝症。遗传代谢串联质谱检查(圣元惠仁检测)提示:血清C3丙酰基肉毒碱稍高5.84μmol/L(0~4.0μmol/L)。入院诊断:支气管肺炎,颅骨陷窝征并局部双层颅骨,脑发育不全并外部性脑积水,贫血,卵圆孔未闭,左睑下垂。予指导喂养、抗感染,补充维生素D、钙剂、维生素B12和叶酸、神经节甘酯等治疗1周后出院。7月龄时随访,患儿会翻身、手能持物,复查头颅64排螺旋CT(图2):两侧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额颞叶蛛网膜下腔扩大,脑沟增深,中线居中,两侧顶枕骨内板仍见多个凹陷性改变;与3个月前比较部分陷窝部位有穿透迹象。13月龄时,扶手能走,智力、运动发育相当9月龄。头颅64排螺旋CT(图3)示颅骨陷窝有好转,部分陷窝已愈合,但仍见多个陷窝。摄腕骨骨龄正常。无脊柱裂征象。当时因家长否认存在运动、智力落后,拒绝采用营养脑细胞治疗及康复治疗。

  • 小儿外部性脑积水CT表现

    作者:刘长海;郝志斌

    目的 探讨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56例患者均经CT扫描确诊.结果 全部外部性脑积水病例均有额区和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等CT表现.结论 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功能发生障碍是导致蛛网膜下腔积液的主要因素.

  • CT诊断小儿外部性脑积水20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天宇;郝志斌

    目的 探讨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20例患者均经CT扫描确诊.结果 全部外部性脑积水病例均有额区和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等CT表现.结论 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功能发生障碍是导致蛛网膜下腔积液的主要因素.

  • 小儿外部性脑积水不同时间、体位变化的CT表现和临床分析

    作者:张学川;赵洪静;杨启明;王学清

    目的 探讨与分析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临床诊断,提高CT对诊断外部性脑积水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本院经CT检查确诊为外部性脑积水的23例患儿,年龄4个月~2岁4个月.8例因伴有脊膜膨出行侧卧位扫描,15例在半坐位2 h后先行仰卧位扫描,完成之后立即俯卧,分别于半小时及1 h后行侧俯卧位及俯卧位扫描.结果 23例均有双侧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14例伴双侧颞叶蛛网膜下腔增宽;21例半球间隙增宽;15例鞍上池增大;2例侧脑室前角轻度扩大;19例双侧额顶部脑沟增宽增深,15例显示随着体位和时间的改变,外部性脑积水的位置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螺旋CT任意多方向容积重建可清晰显示小儿脑组织大体解剖结构,对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104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