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住院森田疗法在治疗强迫症中的改进及疗效分析

    作者:张向阳;吴桂英;张培琰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强迫症患者的有效心理疗法,方法:在应用日本森田疗法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治疗强迫症过程中的治疗原则、实施过程等进行了改进.对80例强迫症患者进行了治疗,同时采用SCL-90,SDS,SAS和EPQ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平均疗程64.3±19.7天,痊愈32例,显著好转28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显著好转率75%;量表测查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后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一些人格特征得到改善.患者有无强迫行为对疗效无明显影响.结论:改进后的住院森田疗法是治疗强迫症的有效心理疗法.

  •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强迫症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黄芳芳;李占江;韩海英;熊红芳;马云

    目的:通过对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比较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与单纯药物或CBT治疗对强迫症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选择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entral数据库,收集比较药物联合CBT与单纯药物或CBT治疗强迫症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选取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测量数据并采用均差作为效应量,应用Rev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合计样本量468人.排除可能引起异质性的1组数据后,3组数据比较了药物联合CBT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且无异质性(Q=0.48,P>0.1),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对强迫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纯药物组(MD =6.46,Z=5.03,P≤0.05);7组数据比较了药物治疗联合CBT与单纯CBT的疗效且无异质性(Q=9.08,P>0.1),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与单纯CBT组对强迫症状的改善没有差别(MD =0.87,Z=1.22,P>0.05).结论:鉴于目前结果,推测对于强迫症状的改善,药物治疗联合CBT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而与单纯CBT相当,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图式治疗合用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张丽霞;冀成君;范宏振;郑军然;杨清艳;王泽荣

    强迫症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精神疾病之一,药物和心理治疗可以缓解这类患者的症状,心理治疗的发展趋势是整合性治疗[1-2]。图式治疗(Schema therapy,ST)整合了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客体关系和完形治疗等理论观点,形成一种系统的结构化的心理治疗方法[3]。国外有研究报道,图式治疗对强迫症患者有效[4]。本研究通过比较图式治疗合用氟伏沙明和单用氟伏沙明对强迫症患者的疗效,探索开展图式治疗改善强迫症患者症状的适用性及其临床疗效。

  • 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效果

    作者:刘兴华;韩开雷;徐慰

    目的:探讨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基线个案实验设计,先后对6例患者进行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治疗,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 YBOCS)、症状自评量表( SCL-90)、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来进行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的追踪评估,其中YBOCS采用周测施测.结果:多基线个案设计的图形观察分析表明,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强迫症状有明显减轻的趋势,其治疗效果在追踪期得到了维持.Wilcoxon相关样本检验发现,患者SCL-90的躯体化、强迫症、抑郁和焦虑因子分及YBOCS总分、强迫思维分量表分、强迫行为分量表分均是后测低于前测,而FFMQ的观察、描述、正念行动和不判断得分均是后测高于前测.结论: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有效,未来需要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该疗法的效果.

  • 强迫症患者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作者:李英辉;兰光华;吴彩云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的起病与患者病前人格特征有一定关系;防御方式是个体面对某种心理压力或心理应激时,所采取的适应性应对措施,它可缓和内心冲突的痛苦.本研究从防御方式和人格特征两方面对强迫症进行研究,探讨强迫症的病理心理机制.

  • 躯体变形障碍

    作者:汪春运

    Morselli 1886年描述了一种病人,这种病人即使外貌正常,但仍强迫性认为自己丑,并确信别人已发现自己丑,Morselli将该病称为变形恐怖症.1903年,Janet将之称为伴躯体羞耻感的强迫症,分类为类强迫症[1].后欧洲文献间或报道,但美国文献则很少提起.直到1987年,DSM-Ⅲ-R将该病称为躯体变形障碍,该领域研究才明显增加[2].

  • 森田疗法卧床期观察

    作者:王西莉;胡亚荣

    本研究选择1995~1996年在我院住院自愿接受森田疗法的神经症患者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小16岁,大60岁,平均=29.04±13.1岁.均符合CCMD-2-R诊断标准,其中恐怖性神经症8例,强迫症10例,焦虑症3例,神经衰弱4例〈1,2〉.

  • 森田疗法治疗强迫性神经症疗效及出院后随访研究

    作者:梅其一;朱雄伟;陈一鸣

    目的:探讨森田疗法在强迫症治疗中的作用及长期疗效.方法:药物合并森田治疗组31例,单一用药组33例,于入组时、治疗6周后、半年后及一年后,分别用YALE-BROWN强迫评定量表、HAMA量表评定病人,并于出院一年后用SDSS量表评定病人.结果:合并森田治疗组治疗6周后至出院一年后强迫思维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单一用药组,治疗半年后合并森田治疗组焦虑症状评分较低.出院一年后合并森田治疗组SDSS总分及职业工作因子评分低于单一用药组,提示出院后职业功能较好.结论:森田疗法不仅能够减轻强迫症状,而且能够改善焦虑症状,是全面改善强迫症的治疗方法,而且长期应用疗效显著,有助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经过

    作者:安芹

    患者,女,21岁,大学生,因强迫检查影响学习自2001年3月起在咨询中心接受心理治疗,每周一次,每次五十分钟,历时三个月.

  • 一例强迫检查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

    作者:刘兴华;宋斐

    强迫症在临床上是一种难以治疗的心理障碍.不过,近三十年来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取得的许多新进展,极大地促进了强迫症的有效治疗[1].

  • 强迫症认知行为治疗的神经影像学研究(综述)

    作者:张宗凤;范青;肖泽萍

    本文回顾了强迫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前后脑变化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分别从强迫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前后脑功能、脑代谢及脑结构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知行为治疗可能是通过减弱眶额回、前扣带回的功能,增加N-乙酰天门冬氨酸的浓度及减少眶额回灰质体积的生物学机制来改善强迫症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强迫症患者GO/NOGO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者:王晓燕;陈斌;朱熊兆;姚树桥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执行GO/NOGO任务时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特点,初步探讨GO/NOGO任务所诱发的ERP成分与脑反应抑制过程的关系.方法:记录22名强迫症患者和21名正常对照在执行线索引导的视觉GO/NOGO任务时诱发的ERPs.该任务序列包括400个刺激,需要被试作出反应的GO刺激及需要被试抑制反应的NOGO刺激各占10%.结果:强迫症患者在GO任务中的平均反应时长于正常对照组(351.0±56.8/307.1±53.5 ms,t=2.605,P=0.013),但反应错误数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2.5±2.3/1.5±1.7,t=1.626,P=0.112).强迫症患者的GO-P3波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OGO-P3波幅在FZ、FCZ、FC3、FC4点较对照组降低(16.0±7.6/20.1±5.7,19.2±8.6/24.7±6.3,14.6±6.3/18.4±5.6,15.7±6.8/20.8±5.7,t=-2.01~-2.65,均P<0.05),强迫症患者的GO/NOGO-P3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患者颅脑电位分布范围小于正常对照,其中以NOGO任务额区脑电活动减弱为明显.结论:强迫症患者GO/NOGO任务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表现异常.NOGO-P3可能是反应额叶反应抑制过程的重要成分.

  • 强迫行为检查量表的临床初步应用

    作者:倪俊芝;赵鸿涛

    Compulsive Activity Checklist- Revised(CAC-R)(强迫行为检查量表-修订版)是由美国Steketee和Freund根据DSM-Ⅲ-R诊断标准制定的测定强迫行为严重程度的量表[1],目前广为西方国家临床和科研采用.我国尚未引进该量表,本研究目的为引进该量表,为我国强迫症治疗和科研方面向国际接轨提供依据.

  • 强迫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临床纵向研究

    作者:庄丽频;冯永铭;陈毓麒;史尧胜;陈海霞;丁士炬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听觉P300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vder,O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36例OCD患者,以33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听觉P300及地形分布图检查,并与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OCD患者潜伏期N2、P3b,波幅P2、P3b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300地形图全部患者失正态分布,84.21%单纯以强迫行为或强迫思维的患者在P300地形图表现为顶叶能量缺乏,而混合性OCD和伴有中度焦虑或忧郁者76.47%表现为顶叶伴左半球能量降低.经治疗疗效显著的P3b改变,波幅增高,潜伏期缩短,P300地形图能量分布趋向正态;治疗无效的P3b及P300地形图改变不明显.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作为一项辅助的生物学指标,有助于OCD患者的病理心理研究及临床分型和疗效的判断.

  • 强迫症的氯丙米嗪与合并暴露疗法比较研究

    作者:刘绍梅;侯凤莲

    目的:探讨暴露疗法对强迫症的疗效,并比较暴露疗法对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疗效的差异.方法:将符合CCMD-2-R强迫症诊断标准的28例病人,随机将其中的14例在氯丙咪嗪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暴露疗法做为研究组,另14例单用氯丙咪嗪治疗做为对照组,均系统治疗8周,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减分率评定两组治疗强迫症的疗效.结果:氯丙咪嗪合并暴露疗法组的疗效优于单用氯丙米嗪组,尤其是在控制强迫性行为方面更为突出.结论:氯丙咪嗪合并暴露疗法尤其适用于以强迫行为为主的强迫症病人.

  • 森田疗法与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石捷;陶建青;曾强;黄有严;赵玮琳;梁佳;朱澜

    目的:探讨森田疗法与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强迫症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森田疗法和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单纯以西酞普兰治疗,疗程2个月.采用Y-BOCS、CGI-SI、HAMD、TESS等量表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在治疗后第4、8周及半年随访时,观察组Y-BOCS、CGI-SI、HAMD等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森田疗法与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强迫症的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

  •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合用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杨放如;朱双罗;罗文凤

    目的:评价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FBT)合用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SFBT合用帕罗西汀)和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疗程为10周.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分别于治疗后第2、4、6、8、10周末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2、4、6、8、10周后Y-BOC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5或P<.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SFBT合用帕罗西汀和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均有显著疗效,且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 综合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叶青;唐登华;顾小扬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在强迫症治疗中的作用及有效性.方法:将47例强迫症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用认知疗法合并帕罗西汀(25例为研究组)和单用帕罗西汀(22例为对照组)治疗,于入组时、治疗8周后、6月后分别用HAMA量表、Y-BOCS量表评定病人,并于治疗6月后用SDSS量表评定病人.结果:研究组治疗8周至6月后,病人HAMA量表(6周时,t=2.13,P<0.05)、Y-BOCS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单一用药组(8周时t=3.7,P<0.01,6个月时t=4.3,P<0.01),6月后的SDS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总分t=2.7,P<0.05,职业和工作因子t=3.3,P<0.01).结论:认知疗法可以有效减轻强迫症状,改善患者焦虑症状,而且对增强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均有较好的效果.

  • 强迫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研究

    作者:肖泽萍;张明岛;王振;徐勇;邹政;陈珏;严和(马侵)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分别运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MMPI对31例强迫症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进行防御机制评定和人格测定.结果:强迫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更多地使用被动攻击、潜意识显现、分裂、幻想、退缩等不成熟防御机制,而较少使用升华等成熟防御机制;强迫症患者MMPI的抑郁、癔症、心理变态、精神衰弱、外显性焦虑等9个分量表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强迫症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同心理变态、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社会内向等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成熟防御机制同社会内向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存在病态的人格特征,且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有关结果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抑郁症、强迫症患者大脑额叶执行功能比较研究

    作者:谭云龙;邹义壮;屈英;周东丰;王小明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强迫症及大脑额叶肿瘤患者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操作上的比较,探讨抑郁症、强迫症患者在大脑额叶执行功能方面损伤的异同,并推测两者在发病机制上的联系.方法:运用WCST对正常对照74人,抑郁症40例、强迫症22例、额叶肿瘤48例患者进行测试,并对不同组别的各测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强迫症及额叶肿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WCST的操作损伤,但三个疾病组间,在WCST八个常用指标上,除完成第一个归类所需应答数外,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抑郁症、强迫症患者大脑额叶功能受损明显,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起病基础.

1410 条记录 7/71 页 « 12...45678910...707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