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扩张器"注射壶"改装及外置15例报告
1 一般资料我科2002年4月~2005年4月组装改进"注射壶"及外置15例,获得满意效果.男性11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7岁.头部4例,前胸2例,面部4例,四肢5例.手术方法:选好扩张器,按3~5毫升扩张1平方厘米计算.头部、前胸皮肤紧,按3ml计算,其余按5ml计算.
-
皮肤扩张术临床应用的经验
皮肤扩张术是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正常皮肤下方,通过注射壶向扩张囊内注射液体增加扩张器容量,对表面皮肤产生压力,通过生长和弹性扩张增加"额外"皮肤的面积,转移新增的皮肤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的一种方法.我国从1985年引进此技术以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现已逐渐普及,适应证范围不断拓宽.但其发展相当不平衡,故很有必要进行总结和交流[1-3].
-
扩张器置入术后注射壶倒置五例原因分析
扩张器置入术后可发生血肿、感染、扩张器外露等并发症,但发生注射壶倒置这一并发症文献尚未见记载[1].我科自1998年8月运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来,共发生内置的注射壶倒置5例,现报道如下.
-
扩张皮瓣移转术中血运障碍的处理
1病例资料本组37例,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11~49岁.病因及部位:胸腹部瘢痕3例,面部瘢痕或大面积黑痣6例,瘢痕性秃发9例,颏、颈、口周瘢痕13例,四肢瘢痕挛缩6例.注射壶均采用埋置法.扩张时间:4~9周,注水量为80~750ml.37例在行二期扩张皮瓣修复时发生血运障碍2例,部分坏死1例,现就其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讨论如下.
-
皮肤扩张术注射壶相关并发症分析
收集我院1994至2005年475例在扩张术中注射壶方面出现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改进方法及处理措施,以唤起同道们注意,提高扩张术的成功率.
-
扩张器注射壶渗漏处理简法
扩张器注射壶渗漏是扩张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为注射针头较粗、注射次数频繁或注射壶质量不佳所致.以往的处理方法为更换新扩张器或注射壶,操作繁琐不便.我们自行设计一种简易方法并应用于8例患者,效果满意.
-
间隔式壶外置的扩张器置入术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的注射壶埋置方法有两种,即内置和外置,各有其优缺点。我们对壶外置的方法作了一些改良,现报道如下。 1.改良方法 平行扩张器置入切口,跨越瘢痕或病变组织或其它邻位作长约2cm的附加切口,使附加切口与置入扩张器的切口和腔隙相通。扩张器置人后,将注射壶从附加切口拉出、外置,我们称这种壶外置的方法为间隔式壶外置法(图1)。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简称皮肤扩张术,是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简称扩张器)植入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注射壶向扩张囊内注射液体,用以增加扩张器的容量,使其对表面皮肤软组织产生压力.
-
皮肤扩张术并发症的原因与处理
目前,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仍是提高皮肤扩张术治疗效果的关键之一[1~2 ].我们从1991年至今,共进行常规皮肤扩张术326例,现就其中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 本组中并发症,扩张期感染2例、血肿3例、外置注射壶渗漏7例、内置渗漏2例、皮炎8例; 扩张皮瓣移位术后皮瓣远端部分坏死3例;面部皮瓣回缩致器官畸形5例;面部小扩张器(容量15~30ml)26例取出后均扩张部位凹陷;147例面部术后3~6个月内均有局部表情减退、僵硬.
-
美皮康敷料在注射壶外置式皮肤扩张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有边型美皮康吸收性敷料在注射壶外置式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2例有适应证患者,扩张器植入后,导管及注射壶外置,采用有边型美皮康吸收性敷料固定保护导管.结果 本组共使用81个扩张器,发生并发症3个,其中扩张器破裂渗水1个部位,换药时剪破导管1个,切口小部分裂开1个部位,无导管阻塞、扩张区及切口感染发生,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美皮康敷料应用于注射壶外置式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可快速吸收渗液、减少感染发生以及良好妥贴的固定作用,效果良好.
-
耳部再造扩张器埋置注水期感染的处理
寻求耳部再造扩张器埋置注水期感染的处理方法.该法是处理Ⅰ期埋置扩张器期间局部感染的有效方法,避免了取出扩张器而达到耳再造的目的.全耳再造扩张注水期间,大部分患者是在出院后进行的,特别是注射壶外置的患者,由于患者护理欠妥,有发生扩张器注水期间感染的可能.
-
全耳再造扩张器埋置注水期感染的处理
我科共行全耳再造35例,扩张器埋置注水期发生埋置区感染5例.男3例,女2例.年龄8~20岁,平均14.5岁.一期埋置60~100ml的扩张器1~2个,均采用注射壶外置.术后5~7d开始注水,在15~25d扩张器埋置区域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但均无发热、头晕等全身表现.
-
注射壶及导管外置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随着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广泛应用,和扩张器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皮肤扩张术的并发症较以往明显降低[1,2],修复效果越来越好,已成为整形外科和修复重建外科重要的常规采用的手术方法之一.目前,临床上通常仍将扩张器、连接导管及注射壶整体埋置于皮下,这样,不仅手术剥离范围大,组织内异物增多,并发症率高,还需经皮肤穿刺注射壶向扩张囊内注水,增加了患者注射痛.还有学者报道因注射壶及导管内置所致的并发症发生率,占扩张器总并发症的32.7%[2].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注射壶及连接导管内置弊端较多,故于1992年以来,开始采用注射壶及导管外置的手术方法,修复烧伤瘢痕畸形和先天性畸形患者105例,埋植扩张器232只.现总结如下.
-
壶外置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注射壶外置法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例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整形患者行注射壶外置进行扩张,其中四肢10例,头部5例,面颈部3例,躯干2例.注射壶远离扩张区另作小切口引出体外,拆线后开始扩张,1月余后行修复术.结果仅1例注射壶引出处出现红肿、渗液现象,余均无炎症发生.结论另作小切口注射壶外置法减轻了患者痛苦,同时方便操作,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良好方法.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小儿外科的应用
目的: 为了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小儿整形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国产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共27只,采用注射壶及连接导管外置的方法, 对14例1.5~15岁患色素痣、 血管瘤及烧伤瘢痕的患儿实行扩张术. 结果:效果满意13例, 占病例数的92.8%; 发生囊外露2只, 占囊总数的7.4%; 无感染、血肿、渗漏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注意避免并发症,该手术方法对小儿大面积皮肤缺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注射壶及连接导管外置的手术方法适于小儿.
-
皮肤扩张术发明及应用过程的几点哲学思考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1](skin and soft tissue expansion,SSTE)简称皮肤扩张术,是指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skin and soft tissue expander)植入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注射壶向扩张囊内注射液体,用以增加扩张器容量,使其对表面皮肤软组织产生压力,通过扩张机制对局部的作用,使组织和表皮细胞分裂增殖及细胞间隙拉大,从而增加皮肤面积;或通过皮肤外部的机械牵引使皮肤软组织扩展延伸,利用新增加的皮肤软组织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的一种方法.整形外科医师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原理应用于临床已有几十年历史.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及护理
皮肤软扩张术是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注射壶向扩张囊内注射液体增加扩张器容量,对表面皮肤产生压力,通过生长和弹性扩张增加"额外"皮肤的面积,转移新增的皮肤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的一种方法.皮肤扩张术1957年由Neuman开始应用[1],而开创现代皮肤扩张术的是Radovan,1982年他首先在<美国整形再造外科杂志>发表了使用扩张器进行乳房再造的论文.在我国,张涤生等于1985年首次报道了皮肤扩张术在10例烧伤后遗畸形中的应用[2].20多年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整形美容外科领域应用广泛,但并发症仍较多,值得重视,现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作简要综述.
-
1例耳后填置扩张器的观察与护理
1临床资料某女,16岁,于10年前因车祸致右耳萎缩,要求入院整形.入院检查发现:右耳较健侧短小,听力正常.局麻下右耳后行皮下锐形剥离,50ml肾形扩张器置入,注射壶置于耳后枕部.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后定期作门诊扩张器注水.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与观察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埋植于正常皮肤下,通过注射壶向扩张囊内注射液体,以增加扩张器的容量,使之对表面皮肤软组织产生张力,使组织和表皮细胞的分裂、增殖及细胞间隙拉大,增加皮肤软组织的面积,利用新的皮肤软组织可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完成烧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扩张后得到更多“多余”的皮肤或皮下组织,正好是手术缺损所需的,从而改变了整形外科“拆东墙补西墙”的一贯做法,许多患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意治疗因此,可以说,组织扩张技术是整形外科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性成就.在治疗组织缺损或畸形上,是一项较成熟的技术.我科从2002年以来进行了367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介绍一种扩张器注射壶拖曳袋
我科研制了一种拖曳袋,可以预防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射壶手术过程中注射壶或导管破裂.它可导引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射壶和导管安全顺利通过皮下隧道,加快手术速度,缩短手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