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椎椎弓根钉徒手置入技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向志军;钟生才;翦密华;尚大才

    目的 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徒手置钉要点和手术体会.方法 对21例颈椎疾病徒手施行了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96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中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1年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及变形.结论 熟悉颈椎的椎弓根解剖,术中规范操作,徒手置入椎弓根钉仍是安全可行的.

  • 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荣明;校佰平;马维虎;阮永平

    目的评价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无须术中影像技术引导)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应用Axis内固定系统(美国枢法模公司)对36例颈椎疾病患者进行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共植入螺钉144枚,方法如下:①术中清晰地显露颈椎侧块和突间关节,用直径3.0 mm高速球形磨钻去除侧块外上象限处骨皮质,然后用2.0 mm的自制手锥沿椎弓根事先确定的方向轻轻钻入,若遇阻力则需略改变方向,使其自然置入,深约2~2.5 cm.确定无误后,则安置Axis钛板和置入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②安装完毕后,即用C型臂X线机作双斜位透视,无误后关闭切口.结果从C3~C7,共植入根弓根螺钉144枚,其中10枚(6.8%)钉初次置入后感觉松动,经校正后二次置入成功,11枚(3.5%)钉道钻孔后出血较多,但及时处理后出血停止并无不良结果.术后X线斜位片及CT片显示,16枚(11.1%)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10枚螺钉(6.9%)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4枚(2.8%)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2枚(1.3%)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随访未发现与螺钉置入穿破椎弓根皮质有关的神经血管损伤问题.结论本研究提示,在事先充分的对每个患者颈椎椎弓根X线及CT解剖结构了解的情况下,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行颈椎后路内固定安全可行.

  • 机器人辅助与常规徒手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精确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杨硕;刘爱峰;王秋凤;蔚盼盼;魏振宇;危慕彬

    目的 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比较机器人辅助和常规徒手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2016年12月1日前的文献.根据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合格文献并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二分类数据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效应差异.对连续型数据采用均数差(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表示效应差异.当P<0.05,95%CI不含数值1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纳入266例患者,包括机器人辅助138例、常规徒手开放128例;共置人螺钉1 200枚,包括机器人辅助608枚、常规徒手开放592枚.结果显示,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级标准(A、B、C),机器人辅助和常规徒手开放方法之间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A(RR=1.07,95%CI:0.82,1.39,I2=46%,P=0.62)、B(RR=1.56,95%CI:0.86,2.82,I2=0%,P=0.14)、C(RR=0.91,95%CI:0.32,2.55,I2=0%,P=0.8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33,95%CI:0.05,2.17,I2=0%,P=0.25).两组螺钉修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3,95%CI:0.10,2.90,I2=0%,P=0.47).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0.90,95%CI:5.54,36.26,I2=15%,P=0.008).两组辐射曝光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9,95%CI:-1.63,-0.75,I2=0%,P<0.000 01).两组螺钉与关节面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5,95%CI:0.79,1.51,I2=16%,P<0.000 01).结论 与常规徒手开放方法相比,目前的证据尚不能证实机器人辅助系统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精确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作为新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具有深入开发的潜能.

  • 颈椎肿瘤术中行徒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疗效观察

    作者:吕志刚

    目的:探讨颈椎肿瘤术中行徒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择期行颈椎肿瘤切除术的肿瘤患者18例,采取颈椎肿瘤行后路肿瘤切除,植骨融合并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总结手术操作技巧、术中并发症和相应治疗策略.结果:18例患者共置钉118枚,平均手术时间(82.5±10.3)min,所有患者术后随访(7.8±1.2)个月准确率达89.8%,12枚(10.2%)螺钉穿破椎弓根,所有患者固定良好,并均已达骨性融合,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颈椎肿瘤行中后路切除、植骨融合、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是安全、可行的,熟练掌握颈椎解剖,但应熟悉颈椎解剖和手术操作技巧,并做好充分术前准备.

  • 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结徒手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

    作者:邝永培;谢玉环;陈沛芬;赖瑾瑜;何文旭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病变徒手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与关键技术。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对42例不明原因颈部淋巴结增大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18 G或16 G组织切割针经皮徒手技术活检。穿刺靶淋巴结大小为1.0 cm×0.6 cm~8.6 cm×5.0 cm,每例穿刺2~5针。所取组织条能满足病理学定性诊断要求视为取材成功。结果:39例(92.9%)所取组织量能满足病理定性诊断要求。穿刺组织病理学结果:淋巴结恶性病变12例(28.6%,其中转移性癌7例、恶性淋巴瘤5例);良性病变26例(61.9%,其中淋巴结结核14例、反应性增生5例、慢性肉芽肿性炎4例、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性质不确定1例(2.4%)。结论: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徒手活检技术具有实时监视、精准、灵活、微创等优点,在颈部淋巴结增大的定性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李明;许明;刘洋;朱晓东;宋元进;张琪;顾苏熙

    目的评价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方法从2002年7月~2004年6月对3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徒手应用胸椎椎弓根螺钉进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所有患者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及X线透视确认,术后进行X线成像、CA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并对其中35例进行随访,从而评价本技术的安全性.结果共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326个,每一水平置入的螺钉数如下:T1,n=2;T2,n=10;T3,n=19;T4,n=27;T5,n=28;T6,n=24;T7,n=23;Ts,n=25;T9,n=29;T10,n=34;T11,n=48;T12,n=57.通过胸椎CT扫描评价326枚置入畸形胸椎的螺钉位置.共有19枚螺钉(5.8%)有中等程度的皮质穿破,即螺钉的中线在椎弓根壁皮质之外,其中6枚螺钉(1.8%)穿破椎弓根内侧壁.对35例患者进行术后跟踪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未发现任何与置入的胸椎椎弓根螺钉(全部326枚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或内脏并发症.结论遵循严格步骤,逐步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徒手技术在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 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在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钢;陈宗和;喻惜华;李建飞;龚飞鹏;李宇旭

    目的 探讨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从2006年11月至2009年1月对31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行矫形手术,术前均对畸形脊柱进行CT加密扫描,测量进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进针角度、椎弓根直径和椎体的旋转角度,根据测得数据确定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深度和方向,徒手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进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进行X线成像、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并对其进行随访,从而评价本技术的准确性安全性.结果 共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149个,通过胸椎CT扫描评价149枚置入畸形胸椎的螺钉位置.共有8枚螺钉(5%)有中等程度皮质穿破,即螺钉部分在椎弓根壁皮质之外,没有相应神经症状.术后跟踪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个月,未发现任何与置入的胸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或内脏并发症.结论 严格遵循步骤,逐步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徒手技术在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中具有可靠的安全性.熟悉解剖并结合CT扫描,术前准确测量对手术成功非常重要.

  • 全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

    作者:郝定均;贺宝荣;吴起宁;王晓东;贺增良;刘团江

    [目的]探讨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方法,总结钉棒系统矫正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咬除进钉点骨皮质,以据术前测量的深度和旋转的程度,分别先后用1.5 mm、2.5 mm克氏针沿椎弓根方向钻孔,如阻力加大、克氏针弯曲,说明遇到骨皮质,调整进针方向.达到测定的深度停止进针,球形探子探查无误后改用锤子将导锥顺着制造的钉道小心缓慢击入,深度一致后,再次用球形探子探查,植入螺钉.[结果]胸椎椎弓根螺钉一次性植入成功率胸段97%(600/619),腰段99%(733/740).术后未出现脊髓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无切口感染.术后冠状面平均矫正率73%.矢状面后凸Cobb's角(T1~T12)6°~30°,平均23°.旋转畸形矫正Ⅰ~Ⅱ度.103例平均随访4.9年,躯干平衡良好,无平背畸形,植骨融合良好,末次随访冠状面角度丢失率平均为3.7%,迟发性感染1例,螺钉断裂2例,均行内固定取出.[结论]克氏针制备螺钉钉道,是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较好方法.钉棒结构具有良好的三维矫正控制力.全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良好.

  • 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郝定均;贺宝荣;雷伟;吴起宁;贺增良;周劲松

    [目的]探讨徒手植入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方法,总结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新鲜成人寰枢椎标本各50具,男女各25具,用尖嘴咬骨钳咬除进钉点骨皮质,先后分别用1.5、2.5 mm克氏针制备钉道,再用锤子将导锥顺着制造的钉道小心击入,待有落空感时停止;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 mm的交点,钉道方向在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15°,横断面夹角约30°.临床寰枢椎不稳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平均39.5岁;应用钉棒系统17例,钉板系统9例.术前JOA评分5.1~10.6分,平均7.5分.[结果]术后无l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随访9~32个月,平均15个月,JOA评分12.9~16.5分,平均14.5分,改善率87.6%.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简单、可靠,值得推广.

  • 下胸椎微创徒手椎弓根置钉技术的初步研究

    作者:古安武;徐建立;钱俊;赖利英;刘玲珍;杨威;曹丽军

    目的 探讨微创徒手椎弓根置钉技术在下胸椎中应用的准确性研究.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4月选定A组17例不需椎管减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术前CT三维重建及定位钢丝网辅助拍片确定椎弓根体表投影,做2cm切口,单纯依靠手感行徒手椎弓根钉置入,常规行骨折复位固定术.术后CT评价40枚下胸椎螺钉置入位置,统计相关的螺钉置入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与B组同期18例切开置入的40枚下胸椎椎弓根钉相比较.结果 A、B两组神经血管及内脏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螺钉置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未发现断钉、断棒及拔钉情况.结论 下胸椎微创徒手椎弓根置钉技术安全可靠,有诸多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 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宗亮;李嗣生

    目的 探讨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1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行脊柱侧凸矫形术,通过徒手置钉技术、器械矫形原理对侧凸进行矫形.结果 共置入衍射172枚胸椎椎弓根螺钉,经术后CT检查,除13枚胸椎螺钉通过横突肋骨复合体进入椎体,8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壁进入椎体外,其余151枚胸椎椎弓根螺钉完全通过椎弓根进入椎体,术前平均冠状位胸主弯Cobb角为(72.80±7.98)°,术后平均Cobb角为(20.85 ±7.25)°,畸形矫正率为71.4%,均未发生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 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置钉方法,值得推广.

  • 徒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田素魁;房晓彬;王振强;肖飞;陈劲松;张玉兴

    目的 探讨徒手植入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方法,总结临床应用经验及效果.方法 临床寰枢椎不稳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平均37.5岁;应用钉棒系统.后路正中切口显露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 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钉道方向在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15°,横断面夹角约30°.术前JOA评分58~102分,平均72分.结果 术后无1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随访7~22个月,平均15个月,JOA评分131~163分,平均145分,改善率86.4%.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 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简单、可靠,值得推广.

  • 股骨带锁髓内钉远端锁钉徒手技术的探讨

    作者:徐林;陆双明;董革辉;王世强

    股骨带锁髓内钉的应用中,其远端锁钉技术一直是骨科医生的难点,也是该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我院采用稍加调整的徒手技术,在手术中取得满意效果.

  • “球尖”与“徒手”技术在胸椎椎弓根钉置入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开庭;欧云生;权正学;罗小辑;唐可;蒋电明;安洪

    目的:探讨采用“球尖”技术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Thoracic pedicle screw,TPS)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对79例胸椎病变患者实施TPS治疗;其中采用“球尖”技术治疗37例(Ⅰ组),采用“徒手”技术治疗42例(Ⅱ组).记录螺钉置入操作中和术后并发症,术中3D-C臂断层扫描或术后行CT断层扫描检查判断螺钉穿透骨皮质的数目和距离,以评价“球尖”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两组共置入TPS478枚,其中Ⅰ组有10枚(4.45%)发生穿孔,Ⅱ组有67枚(26.48%)发生穿孔(P< 0.001);Ⅰ组8枚穿破皮质的距离<2mm,2枚穿破皮质2~4 mm;Ⅱ组的48枚穿破椎弓根皮质<2mm,18枚穿破皮质2~4 mm,1枚穿破皮质>4 mm.Ⅱ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单节段性背部感觉麻木,予以营养神经治疗1周后恢复,余患者未见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球尖”技术在TPS置入中精确性及安全性较“徒手”技术高.

  •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作者:谭益云;胡优威;杨阶鑫;陈刚;张健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应用徒手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技术治疗.结果 16例64枚螺钉均成功植入.复位固定满意,所有患者均获得4~24个月随访,平均11.5个月.患者均在3~6个月寰枢椎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现象.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融合率高等特点,是治疗创伤性襄枢椎不稳的一种有效手术技术.

  • 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技术临床意义

    作者:邓强;张彦军;李盛华;郑恒恒

    椎弓根螺钉技术在现代脊柱外科中发展为迅速,通过分析探讨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技术在治疗过程中其优势及在植入过程中的难点,针对不同患者个体椎体椎弓根形态学测量设计进钉点与钉道走向,制定个体化手术对每一个不同的椎弓根施以相应的特殊置钉入点-方向或螺钉是未来临床发展趋势.

  • 弹性进钉法制备胸椎椎弓根钉道在胸椎侧凸中的应用

    作者:郝定均;贺宝荣;吴起宁;周劲松;王晓东;刘团江;宋宗让;贺增良;郭华

    目的:探讨弹性进钉法制备胸椎椎弓根钉道植入螺钉的方法,总结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咬除进钉点骨皮质,依据术前测量的深度和旋转的程度,分别先后用1.5mm、2.5mm克氏针沿椎弓根方向钻孔.达到测定的深度停止进针,球形探子探查无误后改用导锥顺着制造的钉道小心缓慢进入,深度一致后,再次用球形探子探查,植入螺钉.结果:胸椎椎弓根螺钉一次性植入成功为96.2%,其中18枚术中发现,偏内侧5枚,偏下方3枚,偏上方4枚,偏外方6枚,其中偏外侧的4枚螺钉把持力坚强外,另2枚重新阅读影像资料,用2.5mm克氏针,改变锥入方向,5枚偏内侧的螺钉中3枚同时切除了该侧的椎板,行术中探测,钉道均成功得以置备.钉道制备后增加螺钉直径0.5mm,进行补救.其余的14枚螺钉都是术后通过CT或者X线片发现的,且均偏外侧.1例术中脑脊液漏者骨蜡封闭后术后未发生脑脊液漏,本组无脊髓损伤.平均术后身高增加4.6cm,术后冠状面Cobb角平均21°,平均矫正率73%;矢状面Cobb角平均23°.旋转畸形矫正Ⅰ~Ⅱ度.平均随访3.5年.终随访矫正度丢失率为1.8%.迟发性感染1例,螺钉断裂4例,1例螺钉向椎弓根外侧偏移加重.躯干平衡良好、无平背.结论:弹性进钉法制备胸椎椎弓根钉道准确率高、并发症少.从应用的经验看1.5mm直径的克氏针具有很好的弹性和柔韧性,当针头碰到钉道的骨皮质时钉体会发生弯曲,这样有两种好处:降低了进针力度,不会破坏钉道测方的骨皮质;提醒操作者改变进钉方向,使得整个操作过程在克氏针的弹性指导下完成.

  • 寰椎侧块钉道徒手击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郝定均;贺宝荣;雷伟;吴起宁;周劲松;贺增良

    目的:探讨徒手击入法制备寰椎侧块螺钉钉道的方法,总结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新鲜成人寰椎标本26具,男女各13具,寰椎侧块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 mm,与后弓下缘以上2 mm的交点.用尖嘴咬骨钳咬除寰椎后弓进钉点骨皮质,用锤子将直径为3.0 mm的钻子缓慢击入,冠状面保持垂直,矢状面向头侧倾斜约5°.临床应用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37.5岁.陈旧性齿状突骨折7例,新鲜ⅡC型齿状突骨折6例,齿状突发育不全3例.应用钉棒系统9例,钉板系统7例.术前JOA评分5.1~10.6分,平均7.5分.结果:CT超薄扫描显示52枚标本钉道中,3枚螺钉的钉道方向不佳,2枚螺钉的进定点不准确,1枚螺钉的进钉点和钉道方向均不准确,正常的患者中寰椎侧块钉道长28~32 mm.临床的32枚钉道制备中,寰椎侧块螺钉长28~32 mm,平均30 mm.平均手术时间2h,平均出血量300 ml,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1例患者打入寰椎侧块钉道时损伤该部静脉丛,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并打入另一侧钉道,待该侧螺钉打好后另外一侧出血已停止,在固定这一侧螺钉.超薄CT显示32枚螺钉位置满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的齿状突均骨性愈合,植骨块全部融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1.2~15.7分,平均14.3分.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徒手击入技术制备寰椎侧块螺钉钉道简单、可靠.

  • 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临床研究

    作者:徐荣明;校佰平;马维虎;阮永平

    目的:评价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无须术中影像技术引导)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作者应用Axis内固定系统(美国枢法模公司)对36例颈椎疾病患者进行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共植入螺钉144枚.椎弓根螺钉植入要点为:①术前仔细观察颈椎的侧位和双斜位X线片,并予以CT扫描以评估螺钉进针点、进针方向以及螺钉的长度及直径;②术中清晰地显露颈椎侧块和突间关节,用直径3.0mm高速球形磨钻去除侧块外上象限处骨皮质,然后用2.0mm的自制手锥沿椎弓根事先确定的方向轻轻钻入,若遇阻力则需略改变方向,使其自然置入,深约2.0cm~2.5cm.确定无误后,则安置Axis钛板和置入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③安装完毕后,即用C型臂作双斜位透视,无误后关闭切口.结果:从C3到C7,共植入根弓根螺钉144枚,其中10枚(6.8%)钉初次置入后感觉松动,经校正后二次置入成功,11枚(3.5%)钉道钻孔后出血较多,但及时处理后出血停止并无不良结果.术后X线斜位片及CT片显示,16枚(11.1%)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10枚(6.9%)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4枚(2.8%)钉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2枚(1.3%)钉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随访未发现与螺钉置入穿破椎弓根皮质有关的神经血管损伤问题.结论:本研究提示,在事先充分的对每个患者颈椎椎弓根X线及CT解剖结构了解的情况下,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行颈椎后路内固定是安全可行.

  • 弹性进钉法制备胸椎椎弓根钉道在胸椎侧凸中的应用

    作者:郝定均;贺宝荣;吴起宁;周劲松;王晓东;刘团江;宋宗让;贺增良;郭华

    目的:探讨弹性进钉法制备胸椎椎弓根钉道植入螺钉的方法,总结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咬除进钉点骨皮质,以据术前测量的深度和旋转的程度,分别先后用1.5mm、2.5mm克氏针沿椎弓根方向钻孔.达到测定的深度停止进针,球形探子探查无误后改用导锥顺着制造的钉道小心缓慢进入,深度一致后,再次用球形探子探查,植入螺钉.结果:胸椎椎弓根螺钉一次性植入成功为96.2%,其中18枚术中发现,偏内侧5枚,偏下方3枚,偏上方4枚,偏外方6枚,其中偏外侧的4枚螺钉把持力坚强外,另2枚重新阅读影像资料,用2.5mm克氏针,改变锥入方向,5枚偏内侧的螺钉中3枚同时切除了该同侧的椎板,行术中探测,钉道均成功得以置备.钉道制备后增加螺钉直径0.5mm,进行补救.其余的14枚螺钉都是术后通过CT或者X线片发现的,且均偏外侧.1例术中脑脊液漏者骨蜡封闭后术后未发生脑脊液漏,本组无脊髓损伤.平均术后身高增加4.6cm,术后冠状面Cobb角平均21°,平均矫正率73%;矢状面Cobb角平均23°.旋转畸形矫正Ⅰ~Ⅱ度.平均随访3.5年.终随访矫正度丢失率为1.8%.迟发性感染1例,螺钉断裂4例,1例螺钉向椎弓根外侧偏移加重.躯干平衡良好、无平背.结论:弹性进钉法制备胸椎椎弓根钉道准确率高、并发症少.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